新生代險企浮沉錄③:財險新生代的三重青春期陣痛

看腳下一片黑暗,頭頂一片璀璨。

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

相對壽險新生代的困境,財險新生代展現出的是更多的延展、探索和可塑,車險之外,尚有更廣闊的星空。

陽光信用、易安財險、久隆財險、東海航運、前海聯合、珠峰財險、海峽金橋、建信財產、中遠海運、眾惠相互、匯友建工、粵電自保、黃河財險、太平科技、融盛財險,2016後誕生的15家財險公司,湧現大量專業險種保險公司,如信用保險、互聯網保險、航運保險、自保公司、科技保險、特種機械保險……新生代們試圖走出一條不以車險為主的財險路徑。

15家新生代財險公司縱然有著僅有4家以車險為主的業務結構,但在車險囚徒,苦不堪言,非車疾行,滿目多虧損的現實中,還是繞不過青春期的陣痛。

減稅、利潤大增、行業前景大好的漫天紅火下,新生代財險公司又當如何打破持續不斷地虧損、保費難上規模,甚至出現負增長的鏡花水月。

1
利潤陣痛:百億利潤增量VS 6億虧損

和全局對比的陣痛困擾著新生代們。

2019年,中國保險行業利潤一片向好。

現實中,資本市場持續升溫,2019年前三季度保險資金來自A股市場的投資收益率高達7%。

加之減稅利好——將壽險、財險公司的手續費及佣金的稅前扣除限額提升至保費收入扣除退保金的18%(原壽險10%/財險15%),以2018年的數據為基礎,僅這一項就可增加行業利潤四五百億元。

這一點已經體現在龍頭險企的業績中,先後出現百分之幾十、甚至100%以上的利潤增幅。

前三季度,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歸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90.4%、76.3%、63.2%、80.2%和68.8%。

2019年前三個季度,財險公司利潤總額增長31%,達510億元,利潤增量達119億元。

再看新生代財險公司,慘淡依舊:繼去年虧損6.2億元后,再度虧損6.6億元。不到兩年,合計虧損近13億元。

新生代險企浮沉錄③:財險新生代的三重青春期陣痛

2 承保陣痛:39億承保利潤VS 19億承保虧損

利潤困局之下,承保虧損是新生代們的第二重陣痛。

2019年前三季度,財險公司承保利潤39億元,同比增加28億元,增長245%。

對比2018年數據來看,15家新生代財險公司以54億元前五大險種保費,換來了近19億元的承保虧損,綜合成本率近134%。

新生代險企浮沉錄③:財險新生代的三重青春期陣痛

中國最大財產險種——車險的必然滑落中,非車領域的大市場成為行業共識。前三季度,車險保費增速已下滑至4個百分點,同期財險業務的保費增速8%。

相比商車費改後,“報行合一”、“暫停分支機構新業務”、“罰款+撤職”等嚴監管,除農險等極少數險種,非車險在產品創新、費率管控等方面有著更為寬鬆的監管環境。

2018年,財險行業在售非車主險產品超過1.6萬個,附加險超過15萬個。如此繁多的種類,訴說的是市場的活力和空間的可能性。

事實上,各大財險公司均在發力非車險。如人保在農險、健康險領域,平安、太保、大地等在保證保險領域的持續耕耘等。

監管環境的寬鬆,帶來了市場競爭的充分的同時,也帶來了更激烈的競爭。而非車險的盈利對險企技術、風控等專業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這也是當前諸多險企薄弱之地。

19億元的承保虧損,也很好解釋了以非車險為主的新生代財險企業的承保虧損。

3
失衡陣痛:27%保費增速,與3家負增長者

2019年前三個季度,15家新生代財險公司合計錄得保費收入57.4億元,同比增速27%。同期,產險公司的保費增速是11%,新生代險企的保費增速兩倍於行業增速。

相對虧損,新生保險公司最大的政治任務是保費的快速增加,以期儘早到達可以實現盈虧平衡的保費規模。

但這一批新生代險企中,有3家公司出現保費負增長,分別是易安財險、珠峰財險、海峽金橋。

其中,作為四家互聯網保險公司之一的易安近年來,無論從保費還是利潤均不理想。

從保費增幅來看,2016年,易安財險已賺保費為2.15億元,2017年猛增至6.87億元,2018年翻倍至11.83億元。增速看似迅猛,但相對於財險市場萬億保費規模,不過千分之一。

行至2019年三季度,已經出現負增長。利潤方面,易安在成立的頭兩年實現微利後,2018年急轉直下,虧損2億元。2019年三個季度虧損0.5億元。

作為西藏首家法人保險公司,成立於2016年的珠峰財險在經歷2018年的董事長陳克東、總裁李更互撕,總裁出走的內鬥風波後,在2019年中,陳克東也離開珠峰財險。

這家成立三年的財險公司累計保費收入約12億元,虧損則在6億元左右。

事實上,對於小型險企而言,保費負增長是個危險的信號。

原因,保費規模過小的企業無法發揮償付能力帶來的長期保費槓桿。如果投資收益又低於行業平均水平,對險企經營就是雪上加霜,只能不斷流血、消耗資本金。

後記:一地雞毛

按照“三平五盈”的財險行業經營規律而言,相當部分的新生代險企已滿三年,但短期盈利無望。

剖析背後的原因,業務、投資均無太多亮點顯現,加之當前嚴峻的財險生存環境,資本、品牌、機構、網點、服務等軟硬實力尚無太多底蘊的新生代短期內難覓盈利曙光。

縱覽行業,固然有著不錯的行業增速,但財險公司階層固化現象嚴峻,前三、前五、前十的市份額多年變化甚小。

“老三家”市場份額超過六成,前五家超過七成,前十家八成五,後面的70餘家險企合計市場份額不足15%,平均每家僅有0.2%的份額。

其中,大部分中小新險企資本金多在10億以上,經營年限亦有五年、十年之久,倒貼資本金、投資收益仍處虧損狀態者比比皆是。

一地雞毛中,無論行業是否向好,似乎這部分公司經營皆無起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