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唯一一马平川的地方:嘉兴!

嘉兴市位于长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是浙江省主要工业城市之一,所辖各县为太湖流域的综合性农业区域。市区的南湖是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之一。

嘉兴是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距今7000年前市境就有先民从事农牧渔猎活动。

春秋时,此地名长水,又称槜李,吴越两国在此风云角逐。战国时,划入楚境。

嘉兴经济开发较早,秦朝置长水县(现为南湖区), 后改由拳县(原长水县)、海盐县,属会稽郡

浙江唯一一马平川的地方:嘉兴!

嘉兴南湖

两汉时煮海为盐,屯田为粮。三国时吴国雄踞江东,析由拳县南境、海盐县西境置盐官县。吴黄龙三年(231)“由拳野稻自生”,吴大帝孙权以为祥瑞,改由拳为禾兴,赤乌五年(242)改称嘉兴,至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

两晋、南北朝时,嘉兴得到进一步开发,“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隋朝开凿江南河,即杭州经嘉兴到镇江的大运河,给嘉兴带来灌溉舟楫之利。

唐代,嘉兴成为中国东南的重要粮食产区,宋元时被称为“江东一大都会”。乍浦,澉浦、青龙港,成为外贸和海运兴隆的港口。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改嘉兴军为

嘉兴府安抚司,旋升为嘉兴路总管府。

宋元时,嘉兴经济较发达,被称为“百工技艺与苏杭等”,“生齿蕃而货财阜,为浙西最”。

明代,商品经济日渐发展,棉布丝绸行销海内外,每年运往京都的漕粮达700余万石。在清朝中期以后,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掠夺和剥削,才日趋衰落。

1911年11月7日,辛亥革命党人光复嘉兴,成立嘉兴军政分府。民国初废府存县,改称嘉禾县,后复称嘉兴县

解放后,1949年设立浙江省第一专区——嘉兴专区(位列宁波专区、温州专区等之前,全省共设10个专区),辖嘉兴、湖州二市及嘉兴、平湖、桐乡、海宁、崇德、嘉善、吴兴、长兴、德清、海盐等县。

1983年8月,撤销嘉兴地区行政公署,分设嘉兴、湖州市,嘉兴市设城区和郊区,下辖

嘉善、平湖、桐乡、海宁、海盐5县,嘉兴市升为省辖市,并实行市管县的体制。

浙江唯一一马平川的地方:嘉兴!

嘉兴市东北紧邻上海,北与苏州接壤,西与杭州、湖州相连市境背倚太湖,面临东海,海岸线长达124公里,约占杭州湾北岸的三分之二。沪杭铁路、沪杭公路和大运河分别穿越市境,公路水路畅通湖州、苏州等地,是太湖南走廊的咽喉,浙北交通的要冲。

全市东西长95公里,南北宽77公里,总面积3,915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占88.1%,水面占10.7%,山地占1.2%。1984年,全市人口299.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3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65人。有少数民族14个,人口1,288人,其中回族1,174人。

本市处于暖亚热带向冷亚热带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15.5C,年无霜期230天左右,年降水1,100~1,200毫米,年日照2,000-2,100小时,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

嘉兴全境除少许山地外,均为平原水网地带,土壤肥沃,90%以上的田地属于优质土壤; 河荡交织,大运河,长水塘等九条骨干河流,连接着无数的河,港、汊、浜。

嘉兴物产丰富,素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是全省农食,蚕茧,油菜籽,生猪的重点产区1984年产量占全省的比重,粮食为13.53%,蚕茧为40.36%,油菜籽为27.39%,生猪为12.9%。重要的出口产品有破标为“软宝石”的湖羊羔皮,兔毛、白菊花等,产量名别全省前茅。淡水鱼、棉、麻,二棱大麦等在省内占重要地位。

嘉兴历史上名人荟萃,文化发达,境内有不少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南湖烟雨楼,既是革命纪念地, 又是风景游览区;海宁钱江潮为天下奇观。 嘉善梅花庵,郊区王店曝书亭,桐乡乌镇茅盾故居和石门镇缘缘堂等都是古今文化名人故居。

浙江唯一一马平川的地方:嘉兴!

(未完待续)

参考用书:浙江省情概要,1986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定价5.7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