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概述

嘉兴, 浙江省辖地级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介于北纬30度21分至31度2分与东经120度18分至121度16分之间,东临大海,南倚钱塘江,北望太湖,西接天目之水,大运河纵贯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辖区陆地面积3915平方公里,辖2个区2个县3个县级市,户籍人口352.12万(2016年末)。

嘉兴是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春秋时,此地名长水,又称槜李,吴越两国在此风云角逐。1911年,辛亥革命党人光复嘉兴,成立嘉兴军政分府。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闭幕,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1949年5月,嘉兴解放。

嘉兴自古为繁华富庶之地,素有“ 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誉,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 ,成为我国近代史上重要的革命纪念地;是长三角城市群、上海大都市圈重要城市、杭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 [1][2][3]。著名景点有:南湖、乌镇、西塘、钱江潮、南北湖、月河历史街区等。

2018年12月21日,嘉兴被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列入 “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嘉兴是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距今7000年前市境就有先民从事农牧渔猎活动。夏商时嘉兴属百越之地。春秋时,此地名"长水",又称"槜李",吴、越两国在此风云角逐。战国时,划入楚境。秦置由拳县、海盐县,属会稽郡。两汉时煮海为盐,屯田为粮。三国时吴国雄踞江东,析由拳县南境、海盐县西境置盐官县。吴黄龙三年(231)“由拳野稻自生”,吴大帝孙权以为祥瑞,改由拳为禾兴,赤乌五年(242)改称嘉兴。两晋、南北朝时,嘉兴得到进一步开发,“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隋朝开凿江南河,即杭州经嘉兴到镇江的大运河,给嘉兴带来灌溉舟楫之利。唐玄宗天宝十年(751)析嘉兴县东境及海盐、昆山等县部分辖地置华亭县。唐代嘉兴屯田27处,“浙西三屯,嘉禾为大”,嘉兴已成为中国东南重要产粮区,有“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的说法。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在嘉兴设置开元府,嘉兴从此自苏州分离出去,领嘉兴、海盐、华亭3县,是为嘉兴首次设州府级政权。后晋高祖天福五年(940),因吴越王钱元瓘之奏请,在嘉兴置秀州,领嘉兴、海盐、华亭、崇德4县。北宋改秀州为嘉禾郡,南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升郡为府,后改嘉兴军。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改嘉兴军为嘉兴府安抚司,旋升为嘉兴路总管府。宋元时,嘉兴经济较发达,被称为“百工技艺与苏杭等”,“生齿蕃而货财阜,为浙西最”。乍浦、澉浦、青龙等港口外贸频繁,海运兴隆。明宣德四年(1429)析嘉兴县西北境为秀水县,析东北境为嘉善县;析海盐县置平湖县;析崇德县置桐乡县,嘉兴府下辖7县,称一府七县。此后四五百年内嘉兴府县体制基本未再变动。其时,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日渐繁荣,棉布丝绸行销南北,远至海外,嘉兴王江泾镇的丝绸有“衣被天下”的美誉,嘉善有“收不完的魏塘纱”的谚语,桐乡濮院镇丝绸“日产万匹”,名闻遐迩。

浙江“嘉兴”概述

中共“一大”正是在嘉兴的游船上召开的

明弘治《嘉兴府志》记载:“嘉兴为浙西大府”,“江东一都会也”。

明末清初,清军攻破此处进行后进行了屠杀,使嘉兴损失惨重,不复当年繁华。清朝中期,清政府进行了赋税改革和整顿,并多次对杭州湾沿岸海塘进行修筑,嘉兴社会经济才逐渐好转,市镇恢复繁荣。

清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克嘉兴,建听王府为当地军政领导机构。清朝中期以后,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封建主义的剥削,嘉兴的经济和城市面貌日渐衰落和凋敝。

1911年11月7日,辛亥革命党人光复嘉兴,成立嘉兴军政分府。民国初废府存县,改称嘉禾县,后复称嘉兴县。

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闭幕,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1949年5月7日嘉兴解放。

1985年1月,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嘉兴市区及所辖嘉善、桐乡、海宁县被列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至1988年,嘉兴市及所辖5县均被列为经济开放区。

重大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诞生地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秘密召开,会议进行至中途,遭法租界巡捕的袭扰而被迫停会。王会悟建议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的游船上继续举行。8月初,代表们从上海北站坐早班火车来嘉兴,由王会悟带领坐摆渡船到湖心岛,再由小拖梢船接上王会悟预雇的开会游船,王会悟则坐在船头放哨。

浙江“嘉兴”概述

南湖红船

代表们以游湖为名把船停泊在烟雨楼东南方向僻静水域,上午11点左右,“一大”南湖会议正式开始。会议首先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经过无记名投票,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三人组成党的全国领导机构——中央局。下午六点多钟,会议完成全部议程,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1964年4月5日,一大代表董必武视察南湖,察看纪念船后题诗:“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濛访旧踪。”彭真1991年3月18日登临纪念船说:“这船不大,但前途远大,有了这艘船,才诞生了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条“一大”纪念船被称之为南湖红船。

位置境域

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市境介于北纬30度21分至31度2分与东经120度18分至121度16分之间,东临大海,南倚钱塘江,北望太湖,西接天目之水,大运河纵贯境内。市处于江河湖海交会之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与沪、杭、苏、湖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在上海、杭州中间,区位优势明显。

市境陆域东西长92公里,南北宽76公里,陆地面积3915平方公里,其中平原3477平方公里,水面328平方公里,丘陵山地40平方公里,市境海域4650平方公里。

地貌

市境地势低平,平均海拔3.7米(吴淞高程),其中秀洲区和嘉善北部最为低洼,其地面高程一般在3.2米~3.6米之间,部分低地2.8米~3.0米。嘉兴市有山丘200余个,零散分布在钱塘江杭州湾北岸一线,海拔大多在200米以下,市境最高点是位于海盐与海宁交界处的高阳山。市境为太湖边的浅碟形洼地,地势大致呈东南向西北倾斜,由于数千年来人类的垦殖开发,平原被纵横交错的塘浦河渠所分割,田、地、水交错分布,形成“六田一水三分地”,旱地栽桑、水田种粮、湖荡养鱼的立体地形结构,人工地貌明显,水乡特色浓郁。

气候

嘉兴市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属东亚季风区,冬夏季风交替,四季分明,气温适中,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湿、夏热、秋燥、冬冷的特点,因地处中纬度,夏令湿热多雨的天气比冬季干冷的天气短得多。年平均气温15.9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168.6毫米。年平均日照2017.0小时。

2013年末嘉兴市户籍人口345.9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1万人。嘉兴市户籍人口出生率8.18‰,死亡率6.94‰,自然增长率1.23‰。全年迁入人口2.75万人,迁出人口1.74万人,人口机械增长率2.94‰。

2015年全市年末户籍人数3494779人,同比去年增加13402人。全市户籍人口出生率8.12‰,死亡率7.23‰,自然增长率0.89‰,全年迁入人口23042人,迁出人口10985人,机械增长率为3.45‰。

2016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52.1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4万人。全市户籍人口出生率9.80‰,死亡率6.50‰,自然增长率3.30‰。全年迁入人口2.54万人,迁出人口1.05万人,人口机械增长率4.23‰。

2017年,全市户籍人口356.3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25万人。全市户籍人口出生率10.83‰,死亡率7.19‰,自然增长率3.65‰。全年迁入人口4.29万人,迁出人口1.33万人,人口机械增长率8.35‰。

2017年,据省统计局5‰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审定,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量465.6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到300.31万人,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5%,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