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村”龍巖市長汀縣昇平村:32位湘江戰役烈士同在一村

“紅軍村”龍巖市長汀縣昇平村:32位湘江戰役烈士同在一村

範德洪,1903年出生,1932年參加紅軍,任紅三十四師班長,1934年後無音訊;

範九湖,1916年生,紅三十四師戰士,1933年到湖南後無音訊;

範健妹、範長升、範連三…… 近日,記者來到長汀縣濯田鎮原屬於昇平村的內坑自然村。該鎮昇平小學原校長范家良,向記者一五一十地介紹這個小小村莊當年的10個革命烈士。

1929年5月19日,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第二次入閩,自瑞金出發,途經長汀的古城、四都,挺進濯田。其中一路紅軍依次經過牛腦嶺、豬牯棟、蹄犁坑(現田寮坑)、長校,田寮坑就是今天的內坑村。

土地革命時期,內坑村裡不足10戶人,有10多人參加紅軍,大部分都沒有結婚就上前線,他們一個都沒有回來。今年74歲的範德洪烈士的繼子范家琳,拿出政府頒發的革命烈士證書,說起當年往事。他母親是範德洪的童養媳,上世紀五十年代去世。目前范家琳4個兒子、7個孫子,包括他們全家在內,到今天這個小村也才23戶、60人。

當年的昇平村,包括如今的昇平、上、長巫3個村。濯田是長汀的“魚米之鄉”。土地革命後,貧困農民分到了被豪強地主霸佔的土地,當家做了主人。保衛勝利果實、積極支紅擴紅成為當時家家戶戶的自覺行動,掀起了參加紅軍的熱潮。在擴紅運動中,濯田被評為“模範濯田第七區”,昇平村被評為先進村。村主任朱洪貴介紹,當時昇平人口1000多人,1929年至1934年間,每年都有不少適齡青年參軍,參加紅軍的總共有300多人,出現了兄弟爭當紅軍、妻子送夫參軍和父子一起當紅軍的動人畫面,有“紅軍村”之稱。1932年參軍的丘光妹,不久就在紅軍獨立第十師擔任連長,次年6月在童坊與敵作戰中犧牲。朱榮、朱金生、黃在旺、朱理榮、朱正騰、朱正熙、賴順輝等一批紅軍排長,相繼在閩贛湘桂等地的戰鬥中壯烈犧牲。

在長征路上,到底有多少濯田子弟、昇平子弟在紅色鐵流裡?這個數字或許永遠是個謎。湘江戰役中留下姓名的福建籍烈士才1040位,其中龍巖全市606人中濯田鎮有130人,居全市鄉鎮最多,昇平村就有32人,名列全市村級之首,佔全市已知湘江戰役烈士數量的5%!

據《濯田鎮志》記載,土地革命時期昇平村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84個。朱平的爺爺朱耀輝是紅三十四師102團連指導員,年僅16歲就長眠在湘江岸邊;朱儁豐的曾祖父胞弟朱正養,未婚參軍,一直杳無音信。

數百昇平子弟投身革命隊伍,最終只有少數到達陝北,而看到新中國誕生的昇平籍老紅軍,更是百死一生、鳳毛麟角。黃文佐1930年6月參加紅軍,成為部隊模範後勤指揮員,是副軍級離休幹部;朱明長征中是中央警衛團戰士,後來是副軍級離休幹部;朱貴生曾任團長、旅長,新中國成立後任總後勤部副師級幹部;朱洪勝1933年8月在紅一軍團參加撫州戰役時受傷,右腳截斷,被評定為一等殘疾。

昇平籍老紅軍朱明輝,1982年回家鄉時對鄉親們說:雖然自己九死一生,身留彈片,但相比犧牲的烈士卻是萬幸。過湘江的時候,正好鳳凰嘴上的浮橋遭到敵機轟炸,身為紅五軍團衛生員的朱明輝正在護送傷員過橋,被炸倒在橋的西段,雖耳朵震聾了、負傷嚴重,卻幸運地過了湘江。攻打遵義時,由於部隊傷亡較大,他主動請纓,投入一線,英勇作戰,身負重傷。戰後,他光榮入黨。後來參加了西路軍,抵達新疆,新中國成立後擔任過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廳廳長,享受副省級離休待遇。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要求烈士們的遺屬要憑藉烈士證明才能得到撫卹和照顧。朱明輝在解放初探家時,作為當年鄉村參加紅軍的幾個倖存者之一,就給一同參加紅軍而犧牲的100多名同鄉寫了烈士證明,讓他們的身份得到承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