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味精之王風光不再 *ST蓮花又將易主

昔日味精之王風光不再 *ST蓮花又將易主

時代週報記者:陳婷

曾經的味精第一股*ST蓮花(600186.SH)動盪再起。

11月5日晚間,*ST蓮花發佈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浙江睿康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睿康投資”)持有的公司全部1.25億股股票被合肥中院裁定拍賣,該處置可能會造成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發生變更。

據瞭解,2014年12月,時任實控人睿康投資股東夏建統入主蓮花味精。2015年12月,蓮花味精確定進入智慧農業和大健康領域的多元化轉型戰略規劃。2016年1月,上市公司證券簡稱由“蓮花味精”變更為“蓮花健康”。

昔日味精之王风光不再 *ST莲花又将易主

然而,轉型沒有成功,債臺愈發高築。

2017年6月,睿康投資將其持有的1.15億股股票(佔公司總股本10.83%)質押給國厚資產;2018年2月7日,睿康投資又將其持有公司的 0.1億股股票(佔公司總股本的0.953%)補充質押給國厚資產。截至2018年2月7日,睿康投資向國厚資產質押股份已佔到其持有蓮花健康股份的100%。

7月4日,因*ST蓮花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國厚資產向河南省周口市中級人民法院遞交重整申請。

11月6日,時代週報記者致電*ST蓮花董秘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目前的經營並沒有受到影響。對於睿康投資持有的1.25億股股票之所以被法院裁定拍賣的原因,該負責人直言:“就是因為沒還款。”

同日,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ST蓮花的未來舉步維艱,“傳統味精行業已到天花板效應,蓮花健康既沒有多元化轉型成功,又沒有資金鍊去支撐原來的主業,崩盤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昔日“味精之王”

無論如何改頭換面,“蓮花”二字,與味精總有著繞不開的關係。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誕生於河南省項城市的蓮花味精曾經紅極一時。公開資料顯示,上世紀八十年代,蓮花味精廠一度擁有2.2萬多名員工,1983年到1997年的15年間,蓮花味精年產量由400噸上升至12萬噸,增長近300倍;產值也由945萬元增至22.3億元,為創辦之初的236倍;單廠味精產量居世界第一,國內市場佔有率達43.4%。

北京京商流通戰略研究院院長賴陽對蓮花味精的輝煌年代有所瞭解,11月6日,他告訴時代週報記者,蓮花味精在上世紀由於品質好、毛利率高等原因得以迅速發展,積累了很大的品牌影響力,成長為全國市場的領軍企業。

可惜的是好景不長,邁入21世紀以後,蓮花味精便輝煌不再。

轉折點發生在2000年。這一年,蓮花味精在招股意向書中預測當年可實現淨利潤2.09億元,然而,實際上卻只完成預測數的82.37%。

2001年,蓮花味精仍然大幅增產,當年實現淨利潤1.45億元,僅為盈利預測數的56.29%,味精售價比預測數下降21.7%。

2002年,蓮花味精淨利降幅超過86%,只賺0.19億,2003年更是迎來自1998年上市後的首度虧損。

公司治理的問題也開始於人前顯現。

2006年4月28日,蓮花味精發佈公告稱,自98年公司上市以來,由於歷史遺留問題,在公司控股股東蓮花集團運營困難、效益下滑的狀況下,蓮花集團為了解決資金週轉、運營費用及對外投資等問題,佔用大量上市公司的資金。截至2005年12月底,佔用金額已達10.57億元。

據媒體於2019年11月7日報道,上市之初,蓮花味精還曾投資數億元進行環保改造和產品技術升級,但改造結果一直不盡如人意。企業的原始積累被消耗,後期供血不足也直接導致企業未能及時轉型。

據該媒體報道,目前,*ST蓮花幾處廠區早就停止生產,只是對外地運輸過來的半成品進行包裝。除了成本原因,工廠的環保設備不達標、生產設備老舊也是公司在項城市停止生產的原因。

跟不上的行業步伐

未能及時轉型的*ST蓮花已經落後於整個行業。

在蓮花味精發生首度虧損的2003年,味精行業發生了第一次大整合。據中信建投證券研究發展部整理的資料顯示,2003年至2004年間,味精價格上調難抵制造成本猛增,價格戰盛行下,中小型企業退出。

昔日味精之王风光不再 *ST莲花又将易主

往後十年間,味精行業先後兩次行業整合,落後產能被淘汰,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龍頭企業開始顯現。

根據卓創資訊數據顯示,2018 年中國味精產能佔全球的75%,供給量佔全球的60%以上,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味精生產國和味精出口國。華經情報網顯示,2018 年阜豐集團產能份額佔比 44.4%,梅花集團產能市場佔比 23.9%,伊品產能市場份額佔比 10.9%,味精行業已經形成三足鼎立的趨勢。

昔日味精之王风光不再 *ST莲花又将易主

具體數據顯示,2018 年阜豐集團、梅花生物、寧夏伊品產能分別為133萬噸、70萬噸和42萬噸。

據*ST蓮花的2018年財報數據顯示,該年度公司銷售味精12.11萬噸,銷售雞精 2.78 萬噸,與行業龍頭企業產能差距明顯。

另據其財報顯示,*ST蓮花銷售的味精品類也與行業大勢存在區別。*ST蓮花在其2018年度的財報中稱,蓮花健康的中小包裝味精在終端市場仍居於主導地位。

昔日味精之王风光不再 *ST莲花又将易主

然而,伴隨著消費者對於味精的需求開始發生變化,直接面對消費者的小包裝味精的市場規模日益狹窄。

資料顯示,細分子行業來看,味精下游消費醬油佔比 56.5%,小包裝味精佔比18.8%,雞精佔比15.1%,複合調味粉及醬類佔比 9.6%。如今的味精,除了直接作為調味品使用外,大部分的消費歸屬於食品行業原材料。

11月6日,快消品專家鮑躍忠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味精在整個家用調味品領域中佔比下降明顯,“人們開始越來越注重健康,味精這樣的化學調味品未來面對被淘汰的風險。”

11月7日,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紀宗亞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味精用途在近些年發生明顯變化,“直接面對消費者的中小包裝味精銷量肯定是在下降的,行業內生產的味精的用途更多的轉向了醬油等其他調味品中。”

昔日味精之王风光不再 *ST莲花又将易主

未來成謎

2014年底,有“哈佛天才”之稱的夏建統成為蓮花味精實控人,開始進行對於蓮花味精新一輪改造。然而,結果證明,夏建統依然沒能力挽狂瀾。

昔日味精之王风光不再 *ST莲花又将易主

夏建統

查閱*ST蓮花近5年的年報,2014年至2018年,該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20.05億元、17.76億元、17.67億元、18.53億元、17.29億元,淨利潤分別為0.17億元、-5.47億元、0.18億元、-1.41億元、-3.84億元。

其中,盈利往往是通過申請政府補貼、處置資產等方法實現,公司在保殼邊緣努力掙扎。

2019年4月29日,連虧兩年的蓮花健康正式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名稱變更為“*ST蓮花”。

11月6日,品牌營銷專家路勝貞向時代週報記者透露,夏建統入主後所進行的一系列動作,都過多地依賴於概念製造,而沒有形成核心的技術優勢和產品優勢,“夏建統的睿康投資一直把蓮花健康當作資本運作的平臺,其轉型是遵循‘調味品-營養-健康’產業延伸的模式,他佈局的智慧農業和大健康產業生態系,統始終沒有擺脫資本運作求快、試圖通過概念吸取社會資本的模子。”

路勝貞認為,在此情形下,轉型越來越糟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時代週報記者發現,夏建統執掌蓮花健康期間,其主要的關注點在於2015年籌劃的定增計劃上。不過,出於種種原因,這個歷時兩年多、六易其稿的定增計劃於2018年3月以失敗告終。這意味著夏建統渴盼已久的多元化轉型所需的資金鍊再無可能到賬。

定增計劃失敗後,夏建統的睿康投資便已“無心戀戰”。

2018年5月,蓮花健康開始出現人事地震,夏建統之兄夏建軍與袁啟發同時辭去董事職務,夏建軍不再擔任任何職務,袁啟發繼續擔任總經理;次日,董事會秘書時祖健辭去所有職務。

7月26日,董事長夏建統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董事會董事、董事長等所有職務。8月23日,邢戰軍也因個人原因辭職,將不再在公司擔任任何職務。至此,睿康系全面撤離蓮花健康董事會。

經過多年的“折騰”,直至2018年財報,市場規模日益被擠壓的味精依然是蓮花健康的主業。據其2018年年度報告,味精單項產品營業收入達到9.6億元人民幣,佔年度總營業收入的56%。

無論以後是誰當家作主,*ST蓮花的未來都籠罩著層層陰霾。路勝貞認為,由於調味品行業格局已經趨於穩定,*ST蓮花未來很難在調味品行業再有大的突破,“因為前期的目的不正確性,導致其取信市場的難度增大,在其它行業未來也會很艱難。”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