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沣:书法和人生,都像颜真卿

清初书坛“帖学”书风渐趋颓靡,一批有识书家开始重新审视宋元以来的“帖学”传统,从唐碑中去寻求给养,以重振书坛的阳刚之气,于是形成了一个以颜真卿为宗的书家群体,其中钱沣影响最大,被誉为“学颜津梁”。

钱沣:书法和人生,都像颜真卿

钱沣

钱沣(1740-1795),字东注,一字约甫,号南园、介石生、如海居士。生于云南昆明,祖籍江苏江宁。钱家世代贫寒,父亲银匠出身,母亲李氏初识文字。拜滇中名儒王瑾为师,乾隆三十六年“恩科会试”进士。

钱沣:书法和人生,都像颜真卿

钱沣在职期间,以“刚正敢言,立朝不苟”闻名朝野,敢于直言进谏,勇斗奷臣,嬴得朝野上下的尊重,被誉为“南园先生”。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上奏《清复军机旧规疏》,指斥和珅交结内监、探听机密、招权纳贿的嫌疑。乾隆帝命其稽察军机处,他收集和珅二十多条罪状,立论干言讼其失于章奏。钱沣一生清贫,军机处禁院地广风劲,以至积劳成疾,因风寒病故任上,终年仅55岁。

钱沣:书法和人生,都像颜真卿

如果钱沣没有英年早逝,学书上拓宽书学来源,更多地汲取周秦古篆籀、两汉分隶、六朝南北碑的养分,在继承颜真卿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尝试突破风格浓重的模仿,跨越时代的局限性,并在晚年融通各体,找到个人书风的完美定位,足以超越“学颜津梁”的定位。

很多人将钱沣和颜真卿的生活经历和艺术经历进行了综合对比,总结出了二者在人格修养和艺术语言上的诸多相似点。如二人都是从小受儒家思想影响,都是从科举中考取功名,等等,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为官和为人方面的忠贞耿介,这种趋同的精神气质无疑对他们的艺术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钱沣:书法和人生,都像颜真卿

书如其人,颜体楷书法度严谨,大度雍容,有不可侵犯的正人君子之气,这种气质对钱沣的影响极为深远。杨守敬《学书迩言》曰:“自来学前贤书,未有不变其貌而能成家者,唯有钱南园学颜书如重规迭矩。此由人品气节不让古人,非袭取也。”

作为颜体书风在清代的忠实继承者,钱沣的书法无论在形态上还是在神韵上均继承了鲁公的精神气质。用笔自由率性,结字平正安稳,形成了清刚雄强、遒健峻美的艺术风格,展示了震人心弦的阳刚之美。

钱沣:书法和人生,都像颜真卿

在帖派书风向碑派书风转换的乾嘉时期,钱沣以颜鲁公为宗的艺术取向,在当时意义非凡,它犹如一阵清风涤扫着宋元以来帖学书风的柔靡之气。

钱沣清刚雄强的书法之所以被后世称道,其中蕴含着鲜明的人格典范意义,也就是士人应有的君子之风和阳刚之气。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是根植于士人灵魂深处的美好愿望和行为准则,为人臣要忠,为人子要孝,为事要敏言慎行,作字当忠,为人子要孝,为事要敏言慎行,作字当然要平和中正。而这些准则都可从钱沣的人生中找到范例。

钱沣:书法和人生,都像颜真卿

因此,钱沣取法颜真卿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艺术语言上的模仿,而是在于土人精神上的传承。

当今书坛,学颜者甚众,有的仅取皮毛、但求形似,有的一味造作、形神尽失,真正的颜鲁公精髓的少之又少,存在着继承不足和创新不足的双重问题。尤其是展览风气兴起的今日,很多学颜者为了引人注意,过度关注作品的形式,通过字势的夸张变形来追求视觉冲击力,而忽视了作品的内容。

钱沣:书法和人生,都像颜真卿

钱沣作为诗文书画兼通的文人,在文本的选择上非常讲究,创作并书写了很多充满正气的内容,而当代的书法创作多以抄写古代诗词为能。其次,钱沣是鲁公精神的践行其作品中不可侵犯的刚正之气直指人心,迸发出震人心弦的精神力量,令观者为之动钱沣的书法是以人立书,以学润书,以德养书,这是其学颜鲁公最成功之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