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上朝故意将衣服反着穿,和珅告状却被罚款十万两,这是为什么?

刺猬七七


乾隆时期,和珅在朝中掌握大权,他也利用自己的职权为自己捞取利益,他的身价要比国家的收入还要多。和珅他捞钱确实是有一套,那么他这么疯狂贪污,在朝中是否会有一些人看不惯呢?


在民间是有传说,认为刘罗锅算是和珅的克星,可实际上,刘墉可不是什么善茬,他身材高大,也不是什么驼背,他与和珅之间也不是什么对立的关系。刘墉他是非常会为自己考虑的,他可不敢随意去得罪和珅,好不容易成为军机大臣,他可不愿意丢了自己的官职。当时乾隆把国家也治理得非常强盛,他觉得天下太平,自己当然可以去放心享受,还有和珅帮自己捞钱处理政务,他也对国事没有那么上心,反而更加信任和珅。

在他这种奢华的生活中,和珅捞钱的路子就越来越多。有一次乾隆带着大臣在花园里面游玩,却看到有一条御道泥泞不堪,这里位置非常偏僻,很少会有人过来,乾隆这次过来后,还不小心崴脚,他心里就非常生气,毕竟当场还有不少的大臣。


他可是要面子的人,因此他立马就把内务府总管叫过来,御花园修路这可是内务府的事情,没想到他们就这样糊弄皇帝,这可是要撤职杀头的事情,把内务府总管给吓得够呛,此时和珅就主动过来,他觉得这是一个赚钱表现自己的好机会,于是他向乾隆建议,这条路让他来负责修,乾隆当然心里也没有当回事,他就把修路的事情交给和珅来处理,那么和珅他到底打算怎么来处理修路的事情呢?他找人测算了一下这条路的修筑成本,总共是需要一万两。

但他却给乾隆帝报的成本是十万两,他表示这条路要想修好,必然是要用汉白玉铺路,可现在手头上没有现成的材料,就需要从山东这些地方再运,这下成本自然就非常高。


乾隆这个人也是大手大脚,他觉得这点钱不是什么问题,因此就很爽快就批准,结果和珅得到十万两的预算,他实际修路也没有用多少,只是把原来的路面的材料当做基础,上面随便铺一层汉白玉,这下路就真的修好,他从中赚取数万白银。这件事被刘墉知道,他心里对和珅的这种做法也是非常不满,于是他在乾隆过去查看修好路面的时候,故意把自己的朝服给反着穿。乾隆看到他的样子就问他为何要这么穿,刘墉就表示和珅将露面翻了一遍就能赚取十万两白银,他也想像和大人那样赚钱,这才反着穿朝服。

和珅一听他这么说立马就吓坏了,乾隆其实心里非常明白,不过这种修路的小事他不愿意多问,和珅当然不能说自己是贪污了这些钱,于是他就只能表示,自己经过严格的测算后,用最省钱的方法修好路,前后为皇帝也是剩下九万多的白银。


可他既然是这么表示,那么银子他不可能自己拿走,就只能老实把白银都交给皇帝,结果他这一分钱没有捞到,还都交了罚款。从这件事能够看到,和珅这个人确实是贪得无厌,甚至把账都算到皇帝的头上。

乾隆后来也没有处理和珅,这种事情不会动摇他对和珅的信任,刘墉虽然没有让和珅赚钱,但他也没有打击到和珅。后面他该怎么贪还是怎么贪,那么和珅为何能一直得到乾隆帝的信任呢?

主要是他对乾隆的那些心思非常了解,他可以满足皇帝无止境的贪欲,和珅他也确实是非常有能力的人,可以让皇帝去放心享受富足的生活,有和珅在手下做事,乾隆过得也是非常舒服。但乾隆这么精明的人,他对于和珅这样的贪官还是有数的,他没有动和珅,只是因为和珅一直在自己的控制中,什么时候想动他就可以把他拉下来。


猫眼观史


刘墉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清朝中期官员,在大家心中的形象一定是无比廉洁的,和和珅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刘墉和和珅之间的故事也广为流传,题中所描述的就是其中一个,下面笔者为大家娓娓道来。

<strong>

事情要从乾隆皇帝说起,有一天乾隆闲来无事,在皇宫里散步,走到午门的时候突然抬头一看,发现午门到正阳门的这一段御道年久失修,非常陈旧。为了维护皇家的体面,应该进行一番修缮,这件差事就落到了乾隆宠臣和珅的头上。和珅接到任务可就动了心眼,三天后早朝,和珅向乾隆汇报了修缮御道的准备情况,他说这段御道确实有碍观瞻,但如果全部换新至少要花费十万两白银。

乾隆是非常相信和珅的,加上乾隆对御道修缮所需的费用也有一个大致的预估,如果从房山等地运送石料,加上工匠雕刻,十万两银子也差不多,所以二话不说就给了和珅十万两白银。很快,御道两旁搭起了工棚,数百匠人叮叮当当地干了起来,只是这御道两边好像被人故意用草苫遮住了。<strong>

没过一个月,御道提前竣工了,可刘墉无意中发现了御道中的猫腻,原来和珅为了节省成本,中饱私囊,在修缮御道的过程中并没有到房山采办新的石料,只是让工人将原来的石料挖出来,让工匠在原来的反面重新雕刻。最后将下面的路基进行平整,把重新雕刻的石块铺在上面,效果和新的一模一样,但成本却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

第二天早朝,刘墉故意在旁人进入太和殿后,将身上的朝服反穿在身上,跟在后面进了太和殿。乾隆坐在龙椅上往下一瞧,反穿着朝服的刘墉显得格外显眼。和珅非常善于看皇上眼色,他见皇上不断往人群后面瞧,就顺着皇上的目光发现了反穿衣服的刘墉。当时对官员上朝时的朝服是有明文规定的,如果朝服不正,是要判罪的。

和珅便故意幸灾乐祸的问刘墉:“刘大人,你今天怎么啦”而刘墉面对和珅的刁难却丝毫没有反应,直到乾隆用责备的语气询问刘墉:“刘爱卿,你怎么将朝服穿反了,快出去穿好了再来见朕。”这时刘墉才像是刚发现一样,连忙走出去穿好衣服才返回朝堂。回来之后,刘墉便跪地奏道:“启奏皇上,微臣今日将朝服反穿了,确实不该,请皇上恕罪。不过,朝服穿反显而易见,可如今有人将御道仅仅翻了个面,再略加修饰,就侵吞公款,大肆渔利。”<strong>

和珅眼见事情瞒不住了,连忙站出来解释说:“为臣该死,确实未去房山采石,只是将原有的石块翻转过来雕刻了一下,重新铺上。”并将之前侵吞的银两如数奉上,直到这时,群臣才明白刘墉反穿朝服的用意。为了奖励刘墉,并表示自己已经明白了刘墉反穿朝服的深意,不会加以责罚,乾隆赏给刘墉三件崭新的朝服,这件事情就算这样过去了。

刘墉和和珅虽然同朝为官,但刘墉的官阶却一直比和珅低一点,直到嘉庆二年(1797)才坐上正一品的位置。和珅深受乾隆信任,又善于逢迎,能讨圣上欢心。二人相识20多年,前者是清官典型,后者为贪逆之首,虽同朝共事,却有所保持距离。


邓海春


刘墉究竟做了什么事情?可以让一向爱占小便宜的和大人,拿出了10万两?其实有关于这件事情,有这两着故事和它对应,不仅仅是刘墉把衣服倒着穿。


刘墉倒穿衣服,为何和珅拿了10万两?

话说乾隆皇帝这天带着几个大臣,在御花园里面溜达。一边观赏风景,另外一边和大臣们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突然路过一条小路,发现这条小路坑坑洼洼,很久都没有修葺了。

作为皇帝的行宫,怎么能有这种上不了台面的路?在皇宫里面修路属于后勤,也就是归属于内务府管辖。而内务府的总管正是和珅和大人,所以皇帝就把他叫了过来。

“和大人,你看这路坑坑洼洼,赶紧找人把他修理一下。”在这逛了没多久,皇帝感到累了便回宫休息了。第2天早朝的时候,和珅就送上来一个折子。

折子里面是有关于这次修路的预算,包括石料费、工人费等等,加起来竟然需要10万两。皇上养尊处优,也不知道柴米油盐的价格,真的以为需要这么多钱,于是大笔一挥批了。

这条路在一个月之内便完工了,和珅把这个消息报告给皇上。皇上一听还非常高兴,本来以为修条路还得半年,没想到一个月便完工了。

但是转眼一看,为何刘墉今天上朝把衣服穿反了?这可是朝堂之上,岂能如此的随便?于是责备刘墉,你到底是怎么回事?穿个衣服都能穿反。

刘墉赶紧禀告皇帝:“皇上有所不知,和大人只是把路翻了个面,就能拿到10万两。我寻思着今天把衣服穿反,皇上一高兴说不准还能赏个两三万两。”

原来和珅虽然是修路,但是根本就是搪塞行事。只是把路基翻了出来,然后把下面的石头放到上面,稍微的打磨一下,就成为了一条新路。前前后后加起来,估计几百两都不到。

只是翻了个面的功夫,就从皇上这里拿走了10万两。和珅听了之后吓出一身冷汗,赶紧跪在地上不断的求饶。不仅把之前的10万如数奉还,还从家里面拿出10万两作为补贴。

刘墉运了几个箱子——差点让和珅垮掉

这一段故事是来自于《宰相刘罗锅》当中,事情的背景是发生在刘墉扫黄打非的时候。和珅在怡红楼认识了一位明叫吟红的姑娘,可谓是美若天仙。

于是他让郎世宁给吟红画了一幅肖像,衣服半遮半掩,充满了诱惑的味道。刘墉竟然胆大到在朝堂之上,把这幅画进献给了乾隆。

乾隆非但没有生气,反而下朝之后就把和珅招到后面,问他这里面的姑娘是谁?原来乾隆的香妃刚刚去世,不愿意让任何妃子侍寝。


所以和珅才想出来这种办法,乾隆以前的妃子每次送过来都是包好被子,然后脚从下面钻进来。哪见过如此诱惑的女子,什么香妃不香妃的,全部抛在脑后。

然而当时刘墉和他老丈人正在主持京城内的扫黄打非,没想到把皇帝打到了。他和他的老丈人吓得路都走不了,刘墉的老婆给他出了主意。

可以夜审皇帝,趁着天黑看不见,随便就糊弄过去了。当天晚上升堂,才刚刚把乾隆与和珅带上堂来,后院突然着起了火。所有人都跑去救火,两人趁乱逃走。

为了避免和珅与乾隆怀疑,刘墉还假装去追了一段路。虽然后来有惊无险,但是也彻底惹怒了乾隆。再加上和珅在旁煽风点火,乾隆一生气把刘墉贬到了江南。

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刘墉用打造的十几口箱子,装着不知道什么东西准备出城。但是被和珅拦了下来,十几个箱子也都被扣了。打开之后发现,里面竟然全部都是金条。

这一下可让和珅乐开了花,原来刘墉的清廉都是假的。就在第2天早朝,刘墉准备做最后的告别。和珅突然把他叫住,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乾隆,十几口箱子也被抬上大殿之上。



当箱子打开之后,惊呆了满朝文武,都没想到刘墉是这样的人。结果刘墉随便拿出其中两根金条,轻轻的一碰便碎了。原来金条是假的,外面只是包了一层黄料。由于当时天黑,和珅也没有看清楚。

结果这次轮到刘墉不乐意了,自己抬着十几箱的金子,怎么在和府过了一晚上,第2天全部成了土克拉。然后开始在大殿上哭喊,这个时候乾隆看出来什么意思了。

原来刘墉被贬江南,而此时江南发生灾祸,正愁着没有钱赈灾。想让乾隆出钱,乾隆又不是很乐意。乾隆看出来刘墉的意思后,顺水推舟也责备和珅。

这个时候和珅还不明白就是傻子了,只好自己吃亏拿了所有的钱出来。结果就是刘墉临走前,还坑了一把和珅。搜家的时候,和珅家里面所有的金条都拿出来了,最后还差点没够十几个大箱子。


史之策


刘墉,在不少人的心目中是个聪敏睿智的大忠臣,他对待鱼肉百姓的贪官不留情面,经常戏弄那些鱼肉百姓的大贪官。

和珅,是一个大贪官,而且还是乾隆时期最大的贪官,可谓“百贪”之首,贪官们都是活在和珅的阴影之下的。

这两个人注定的不是一路人,和珅是刘墉打击的对象,虽然在真实历史上刘墉是万万不敢动歪脑筋动他和珅的,但这却架不住民间人士的遐想,于是便也有了这一出刘墉专门反穿朝服,揭发和珅罪过的事件。

这件事还要从乾隆皇帝说起,乾隆皇帝是一个极其爱好奢侈的人,虽然奢侈,但大清却依旧强盛,毕竟经历了康熙雍正两位帝王的励精图治,乾隆皇帝只需要败家就够了,不需要考虑其他事情,不仅是贪图安逸享乐,乾隆皇帝还自封十全老人。

一日,乾隆路过正阳门的时候,看到了一条坑坑洼洼的道路,这样的路在宫外或许很是常见,但那可是在宫内,代表的都是皇家的脸面,于是乾隆不高兴了,这不,一见乾隆不开心了,和珅就小跑着出来拦下了修路的活计。

和珅对乾隆打了保票,说是一个月的事件,必然将这条汉白玉铺成的金贵路子修好,乾隆对他也是极其信任,放手让他去做了。

经过勘探,手下告诉和珅,修好这条路,需要花费一万两白银,一万两白银在普通百姓看来的确是一辈子都不敢奢望的,但是在乾隆看来却是再少不过,为了谋点利,和珅还专门将这个一改为了十,打算谋取九万两的利润。

上报给了乾隆,乾隆想也没有想,直接讲十万两白银批给了和珅,这么一来,九万两就到手了。

但和珅却不知足,为了谋取更多的利润,和珅决心从修路的过程上在克扣点银两。

于是乎,和珅命人将整个路面翻过来,当作地基,然后在上面铺上一层汉白玉,直接就节省了一半的银两。

和珅小把戏自然被刘墉看破了,为了暗示给乾隆这件事情,刘墉趁着一次上朝的机会,特意将朝服反穿,借此来讽刺和珅将路面翻一下就贪污了近十万两白银的事情。

刘墉穿反了朝服,和珅第一个反应过来,并且直接则被刘墉,说他这样做是对乾隆的大不敬,如果让皇帝知道了连皇帝御赐的朝服刘墉都敢穿反,刘墉别想再有好日子过。

刘墉却是不紧不慢的,不就没有丝毫未具,反而是直接对和珅说,和珅他将路面翻了一下就赚了近十万两白银,他刘墉也想学一下和珅这种本事,将朝服翻一下,不说赚十万两,赚个几百两的银子也就够了。

和珅听了,脸色大变,立刻向乾隆求饶,说是自己这样做只是为了节省开支,省下来的钱也不会私藏,还是要充公的,而且还许诺,会再次将这条路翻修一遍。

当然了,这种故事情节只存在于老百姓的想象之中,是不会真实存在的,和珅依旧是那个在乾隆身边红得发紫的和珅,并不会有人敢真的动他。


魏青衣




话说从紫禁城的午门到正阳门的这段道路,因为往来的车马太多,路面就显得凹凸不平,非常的不好走。乾隆就让主管内务府的和珅负责把这段路修好,能够捞钱的事和珅当然不会错过。

在历史上,在主要的道路上铺设的都是青石条,这样道路寿命就会长一点。给皇宫里修道路用的是房山县凿下来的石头,翻修道路的成本就更高,先要把旧石条挖出来运出去扔掉,在铺设新的道路。

根据工程难度报价10万,乾隆皇帝大笔一挥就把字签了。和珅是聪明人,从他手里过的钱都要截留一部分,亏本的买卖他不干,他又不是白求恩。

和珅灵机一动,就把旧的青石条挖出来翻过来铺,也就是说埋在地下的青石桥的那一面依然是平整的,现在变成了正面。整个道路就像全新的一样,工程验收OK。这样就省掉了开凿运输青石条的费用,往来的物流费用也省了,这一工程实际只花了1万两银子,剩下的9万辆都被和珅装进了自己的腰包。



和珅的老对头刘墉从来都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他太了解和珅了。刘墉认为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就像李元芳说的那样,其中必有蹊跷。

刘墉就悄悄找到了参与工程维修的工匠,一开始工匠们不愿意说出实情。但刘墉明显能感觉到这中间是有问题的,他马上命令刘安扛过来了几瓶白酒。

俗话说酒后吐真言,喝醉了的工匠就把事情的原委一五一拾的告诉了刘墉。得知真相的刘墉喜出望外,终于找到了一次机会,可以算计一下和珅了。

但是和珅的职务比刘墉高,况且和珅是满人,刘墉不过是个汉人。如果直接去告状,和珅的爪牙遍布朝野,如果搞些手段,查不到真相,那刘墉就吃不完兜着走了。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刘墉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于是第二天上朝的时候,他就故意反穿衣服。刘墉还可以引起乾隆的主意,很快他就吸引了乾隆的目光。

乾隆问道:刘爱卿,你也是饱读诗书、懂得礼仪的人,怎么能反穿衣服呢?刘墉要的就是这个问题,他马上回答道:我听说道路都能反过来用,这衣服怎么就不能翻过来穿呢?



还没等乾隆说话,机灵的和珅马上就知道刘墉要干什么了。他马上跪倒:奴才请皇上恕罪,在给皇上修路的时候,为了节省开支,我把路面翻过来了。


乾隆就问道,那怎么办呢?和珅知道只有诚恳认错才能保住官位,只要官位在以后还能把钱捞回来。他马上回答道:这条路就当臣孝敬,自费给皇上修的。另外臣愿意再拿出10万两银子补贴皇宫需求。乾隆也是一个财迷,马上就照准了。就这样刘墉反穿衣服,却让和珅赔了10万两银子。


新知传习阁


我们看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了解到,刘墉与和珅是一对冤家对头,虽然真实历史不是这么回事,在历史上刘墉年龄比和珅大,但官职和资历不如和珅,和珅像一个年轻有为的中青领导,而刘墉更像久经官场的“老油条”,二人没有针锋相对的死磕,而是相互欣赏。

在电视剧中,人们更乐见刘墉斗赢和珅,这是人们朴实的爱恨观念。本题也是这样的故事,故事情节大致是这样的。



有一天傍晚时分,乾隆爷吃罢晚宴出了太和殿溜达,走到午门时,发现右侧养心殿一段路破败不堪,垫在路上大青石板经雨水的冲刷变得高低不平,小石子松动,用脚一踢能飞出老远。路旁的石像变得面目全非。乾隆爷皱紧了眉头,心想:“我大清乃万邦之主,从祖上接手基业以来,吾无时无刻都在维护国家的尊严,这段路如此破败不堪,要是让朝贡的外国使臣看到,岂不是丢大清的脸吗?”

乾隆是最爱面子最有虚荣心的一位皇帝。他再没有心思溜达匆匆回府了。

第二天一上朝,乾隆就把昨天看到的情况一说,话音刚落,和珅点头哈腰的出班奏道“惹皇上龙颜不悦是微臣之罪,臣最该万死”。

和珅当时是军机大臣,是乾隆的红人,我们都知道和珅是个大贪官,但是和珅聪明,知道如何来钱,乾隆喜欢游山玩水,和珅通过许多非正常渠道为乾隆提供了经费,别以为是皇帝就可为所欲为,不是正当消费国库也是不报销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是这个道理。



乾隆听后对和珅说:“其实这不是你的责任,不必自责。”和珅一听,打蛇顺杆爬,急忙说“微臣愿意承担重修这段路的工作。”“那就有劳和爱卿了,多多受累!”乾隆说道。

“这段路一定要修成样板路”和爱卿,钱不是问题,面子要紧,在外国人面前,咱丢不起这个人!乾隆嘱咐道。“皇上放心吧,我办事你难道不知道吗?”和珅得意的说。旁边的刘墉拱了拱罗锅腰,干咳了两声。

乾隆好像突然想起来了问和珅,“和爱卿重修这段路需要多少银子啊?”和珅故作思索状,然后说:“精打细算也得15万两文银。”好吧,我让户部给你拨十五万两银子,但是必须要两个月完工,荷兰外交使者马上要朝贡。”皇上尽管放心好了,只有提前,没有滞后一说”和珅拍着胸脯打包票说道。这事就这么定了,散朝。

你道和珅为什么揽这活呢?原来他有他的想法,要想贪污你得大修大建,这是世人皆知的事情,只要一动工,这里面就有油水(脑补贪污腐败案例),和珅怎能不知里面的道道?

和珅报价报的高,要15万两银子,他开始内部招标,他的亲信说10万可承包,他的小舅子更狠,说5万这活我包了。和珅把五万给了小舅子,他贪污了10万修路的钱。

有人可能问,他小舅子用5万承包岂不是亏大了?放心吧,他小舅子还能挣2万,只用3万就能修成,不过质量就别苛求了,说白了就是豆腐渣工程,不过他姐夫是监工和验收人员,不怕不过关。

可以想象出,这条路根本就不是重修,而是翻新,也就是把原来的石材翻过来继续用,小石子用水冲冲再垫上就ok了,就这么简单,国家的钱经过这一“洗”到了和珅的手里了,没操心费力十万大洋到手,真黑啊!

和珅的小舅子办事效率还是蛮高的,一个月就搞定了。群臣和乾隆都参观了一番,都说修的很好,是样板路。只有刘墉没有说话。

为什么群臣都附和皇上说好呢?难道群臣都不懂其中的猫腻吗?我告诉亲们,除了皇上不知道外,群臣都心知肚明,都是看在乾隆宠爱和珅的面子上,谁不识趣揭穿这一切呢?揭穿这一切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

群臣这么想,可刘墉不这么想,如此欺瞒皇上,大清江山早晚得败在这些人手上。思来想去刘墉有了妙计。




第二天,刘墉反穿朝服上殿了,他的举动让和珅捉住了把柄,和珅与刘墉不对付,急忙跑到皇上面前告状,状告刘墉藐视王法,不尊重皇上反穿朝服上殿,乾隆很生气,就传刘墉近前说明情况。

刘墉望着和珅嘿嘿冷笑,笑和珅直头皮发麻。刘墉跪倒说:“臣反穿朝服不要紧,我一会反穿过来就行了”可是,皇上的御道可不是翻过来就行的。乾隆多聪明,一听话里有话,知道刘墉借反穿朝服与和珅“说道说道”“和爱卿,怎么回事?说说吧。”和珅以为自己做的事露馅了,急忙坦白了,想得到从宽处理。

和珅说道“臣该死,不该贪污十万银子,我现在就退赃,御道我重新修,不要国家一分钱。乾隆这才放过了他。这就是和珅告刘墉不成,自己退回十万银子的故事。


秉烛读春秋


乾隆是一位非常爱面子的皇帝,还是历史上最喜欢写诗题字的皇帝,据说他七次下江南,并不是真的微服私访,主要是游玩去了,一路题了很多字

有一次乾隆闲来无事让和坤陪他在宫里闲逛,当天下着微微细雨,这样的天气撑着伞在细雨中漫步,颇有点江南西湖雨中漫步的味道。

可是走着走着,来到了一条行人比较少的道路上,本来很高兴的乾隆,看到这条路有点不高兴了。

原来这条路因为走的人从比较少,不太被人注意,平时很少有人修葺,路面的石头已经翻出来,乱七八糟,这可是皇家园林,道路居然破成这样,乾隆不高兴了。


和坤是最会察言观色的,一看乾隆变了脸,马上明白了皇上的意思。和坤不旦能看进乾隆的心里,也很会替自己打算,马上向乾隆请旨,“皇上,臣马上去办理,一定在短期内修好此路”,乾隆点了点,同意了和坤的请求。 “爱卿修路需要多少银子,可向户部去申请”,“皇上,臣只要十五万两便可将此路修好”。 “好,去申请款项,过几日有使节来访,务必尽快完成”,“嗻”。

和坤是最会算计的一个人,要想富先修路,这虽然是为老百姓着想的一句话。但是对于当时的和坤来来讲也是如此,他申请修路,从中至少可以赚一半的回扣,所以后来和珅被抄家时,抄出了无数珍宝,基本都是他贪污得来的。

和坤领了十五万两的款项后,回家和小舅子商量,小舅子更厉害,说只要五万便可将此路修好,和坤便拿出五万两给了小舅子,自己留下十万两。实际上和坤的小舅子修路也用不了五万,能用一两万也就不错了,可见都是层层剥削啊。

和坤的小舅子也是个人才,很快便将路修好了,那真是偷工减料的豆腐渣工程啊。他是怎么做的呢,原来他只是把路上的石头翻过来重新摆了一下,总共也就花了几百两吧,剩下的都揣进了自己的腰包。

这件事被刘墉知道了,刘墉和和坤是死对头,他怎么能放过这个可以揭发和坤的机会呢。但是他也知道如果直接和皇上讲出来,效果肯定不好,皇上也不一定会相信,于是他就想了一个欲摛故纵的好办法。

明清两朝的规矩是最多的,尤其大臣上朝时仪容要非常整齐,如果仪容不整是要受处罚的。偏偏有一天刘墉上朝的时侯居然把衣服穿反了,和坤一看这可是个大好机会,一定要奏刘墉一本。

到了朝堂上,和坤走出朝班,向乾隆皇帝起奏到,“皇上,臣和坤要参奏刘墉仪容不整之罪,他今天居然胆敢反穿朝服上朝。” 乾隆一听,这还得了,便问刘墉这是为何。刘墉说,“万岁,臣反穿朝服不算什么,可是有人居然敢欺瞒皇上,修路时把原来的石头翻过来,只花费几百两银子,却敢申请15万两,这样的人必须要治他的罪 ”。

乾隆一听便明白了,这时和坤吓得赶紧自行请罪,除了交出中饱私囊的十万两,还从自己的私财里拿出十万两来赎罪,乾隆必竟是偏爱和坤的,看他已经认罪,便饶恕了他,只让他把路重新修好便可以了。

和坤和刘墉斗了一辈子,他们两个人的纠葛多的数不清,借此机会再给大家讲一个刘墉戏斗和坤的故事。


和坤后来虽然成为清朝权倾朝野的大员,但是最初还是从基层做起的,最早的时侯是乾隆身边的带刀侍卫,每天晚上都要负责巡营的工作。 他一边挎着刀,一手提成灯笼,灯笼里面只有一截蜡烛,到了天亮的时侯,蜡烛就只剩了一个蜡头,日子久了大家就给和坤起了一个蜡头的绰号。

开始时和坤没有地位,他没法和别人不高兴,但是随着地位越来越高,别人还在私底下叫他“和蜡头”,他就很不高兴了。 他想怎么样才能把这个不好听的绰号去掉呢,他想想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想把这个不好听的去掉,就得先换个好听的才行。

和坤想找个有学问的人来给自己起个名字,于是他就找到了刘墉,没想到刘墉居然满口答应了。

转眼到了和坤五十大寿,和坤把大家都请来了,差不多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有一些是和坤亲自请来的,当然更多的是趋炎附势的。

和坤在海山堂里大摆宴席,酒过三巡,和坤开始站起来讲话。 “欢迎大家来参加我的五十大寿,过去呢,我有个不雅的绰号,具体是什么我就不说了,今天借我五十大寿之机,刘墉大人给我重新起了一个号,叫海山居士”。

“为什么叫海山居士呢,一是取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意,同时皇上还赐了我一副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所以今后我就叫海山居士了” , 大伙都鼓掌附应。

一晃半天过去了,大家也吃饱喝足了,和坤把各位宾客送走,看着海山堂三个字很是高兴。 可是再往供桌上一看,刚才还点着的两根大蜡烛已经快烧尽了,原来写着的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蜡烛,一边剩了个海字,一边剩了个山字,而蜡烛也只剩下了蜡头,这意思还是海山是蜡头啊,和坤气不打一出来,还因此生了一场病。

当然这些故事也有可能是大家想像出来的,和坤因为贪了许多财物,后来的结局也比较悲惨,不旦失去了生命,还被抄了家,一生剥削积攒的财物都被抄走了。不义之财早晚会还是失会去,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做人还是应该恪守本分才行啊。(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焱袶


看了好几个回答,都在讲故事,却没有说明出处,似乎把这个当成真实的历史事件来讲。

“刘墉反穿朝服”出自成书于道光年间的《官场斗》,又被称之为《满汉斗》《君臣斗智》,仅从名字上听立马就能联想起两部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和《铁齿铜牙纪晓岚》,实际上这两部电视剧也参考了很多民俗说话作品。

而《官场斗》又是根据《刘公案》中部分情节改编而成的,都是民俗说话作品,属于评书说唱类文化作品。

虽然故事主角是以乾隆年间刘墉为原型,但其本身就是小说类型的,不可与真实历史对号入座。尽管如此,作品中的故事悬念迭起,内涵深刻,对政治有很多隐喻,故而深受广大老百姓喜欢。

反穿朝服

《反穿朝服》是《官场斗》第12回,讲述的是刘墉反穿朝服,意有所指,最后揭露和珅欺君敛财的故事。

话说一日乾隆来到午门散步,发现一段石板路坑坑洼洼,有失皇家体面,故而下令让和珅承办“修葺路面”的工程,让他出一个预算,两个月内完工。

和珅向来雁过拔毛,对于此事自然乐此不疲,于是上折子说“所需石料要从数百里外的房山采办,石匠粗制滥造,故而工程浩瀚,即便从紧开销,至少也需白银十万两”。

乾隆养尊处优哪知物价高低,欣然应允。果然没多久,这段路就开始敲敲打打的开工了,不到一个月便竣工完成。乾隆视察,果然平展无遗,认为和珅办事有功,废寝忘食才能提前完工,故而赏银1万两。

刘墉听闻此事,觉得必有蹊跷,打听之下,发现和珅根本并未采集新的石料,仅仅是让工人把原来的石料翻过来再次雕刻,便焕然一新,仅花费1万两。

于是刘墉打算第二天揭发此事,在上朝之时,故意反穿朝服,百官以为刘墉头脑发昏,一时没留意,乾隆自然也看到了,心想“刘墉此人平时非常重视仪表,办事警惕谨严。怎么今天竟然昏头昏脑,朝服反了都不知道”,不禁暗自皱眉。

乾隆的表现被和珅敏锐的捕捉,于是替乾隆发问“刘大人,今天这是怎么了”,刘墉置若无闻。

乾隆无奈之下,说道“刘爱卿,你怎么将朝服穿反了,快出去穿好了再来见朕”。

刘墉这才出去把朝服穿好再进来面圣,然后对乾隆说道:

启奏皇上,微臣本日将朝服反穿了,确切不该,请皇上恕罪。不过,朝服穿反不言而喻,可如今有人将御道仅仅翻了个面,再略加润饰,就侵吞公款,大肆渔利,虽产生在大家的鼻子底下,恐怕就不易觉察了吧?

和珅见事发,慌忙下跪伏法,并答应重新修葺。

乾隆便将和珅贪污的9万两收归国库,并贬职一级,责令和珅自掏腰包完成工程。

和坤只得自认不幸,表现认罚,并连连谢罪。

纪晓岚奏道:“皇上,刘大人参奏有功,理该有赏。”

乾隆皇帝朝刘墉笑道:“好,朕赏刘爱卿朝服三件。不过,下次你切勿将它再穿反了”。

这就是刘墉反穿朝服,智斗贪官和珅的故事了。《官场斗》《刘公案》中有很多诸如此类的案件,展现了刘墉机警正义的清官形象,故而口口相传,被收录在刘宝瑞大师的单口相声中,非常精彩。当然,当故事听就好了。


史味人生


在诸多影视剧中,刘墉和和珅的关系被刻画得泾渭分明:一正一邪,一忠一奸,于朝廷内外不断斗法,这其中,刘墉从来都是正义和智慧的化身,而和珅永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跳梁小丑。本题目所涉及的事件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故事是这样子的——

一日,乾隆从午门前往正阳门,发现有一段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且石子松动,惹得她很不高兴。于是他下旨修缮此路,为了博得乾隆的欢喜,顺便从中捞一笔,备受宠爱的和珅自告奋勇领了这份差事。

(正阳门)

征得同意后。和珅从国库支出15万两用于重修此路。然而这15万并没有全部用于修路上,和珅从中贪污了10万,以5万的价格外包给了亲戚。和珅从中渔利,亲戚也不例外,于是修葺这条路实际上只花了不到了2万两银子,这么低的成本,光材料费都不够的,所以这条路只是把原来的石头洗洗翻过来重铺了一遍。

(和珅)

等到顺利竣工后,乾隆兴高采烈地带领诸臣前来观瞻,随行的大臣们纷纷夸赞这项工程令人满意,唯有刘墉默不作声,不发表任何意见。

等到第二天上朝,刘墉一反常态,竟然反穿朝服公然登堂,这可把和珅高兴坏了,立即向皇上打小报告。乾隆果然十分恼怒。召刘墉上前回话。只见刘墉神态自若,款款而道:“臣反穿朝服不要紧,我一会反穿过来就行了。可是,皇上的御道可不是翻过来就行的。”

(乾隆时期名臣)

乾隆多聪明,一听话里有话,便直接询问和珅铺路的事儿。和珅见事情瞒不过去了,只好老实交代了事情的原委,并保证将银两全部退回国库,自己掏钱重新修筑这条路,乾隆这才不追究他的责任。

这就是此题中和珅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故事。

团队特邀嘉宾:飓风娱乐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这是一个现代非常精彩的相声段子,并非正史记载。段子中,刘墉跟和珅、乾隆那是斗的不亦乐乎。

刘墉素有“刘三本”之称,刘墉参人,不把人给参倒了,是绝不会罢休的。而和珅作为乾隆的宠臣,多被乾隆庇护,和珅也是趁机大捞特捞,积累了万亿家财。结果,因为一件事,刘墉跟和珅又掐了起来。最后不但和珅赔了十万两银子,乾隆也被刘墉参了一本。

话说北京郊外有一座山,名曰玉泉,只因山中有泉,其“水清而碧,澄洁似玉”而得名。玉泉山山清水秀,风景优美,乾隆每年天气清爽之时,就会到此地游玩赏景。乾隆有次一高兴,还御赐玉泉水为“天下第一泉”,并亲笔题写了“玉泉趵突”四个大字。

这一年,乾隆又去玉泉山游玩了一番,但回宫之后,却连续三天都没上朝。大臣们都很奇怪,向来勤政的皇上怎么突然不上朝了?一打听,原来是因为乾隆“腰疼”呀。这都是让来往玉泉山的“御路”给颠的。

从紫禁城到玉泉山的“御路”因为年久失修,早已经是坑洼不平。每天来往于紫禁城与玉泉山的运水车,都因为道路颠簸,经常会遇到断轴、翻车的事情。这就更不要说已经上了点年纪的乾隆了,这么来回一颠,如果一点事都没有,那倒是奇怪了。

乾隆犯了“腰疼”的事情,自然瞒不过和珅。这位“蜡头”和中堂一听到消息,眼睛一亮,嘿,溜须拍马,顺带发财的机会来了。和珅屁颠屁颠的跑到了乾隆面前,带着满脸的哀痛,表示对乾隆的身体不适,感同身受,深感不安。乾隆被和珅这么一慰问,也倍感欣慰。

和珅慰问过后,说:“奴才身受皇恩,无以报效,特向皇上请旨,奴才愿亲自监工,重修紫禁城到玉泉山的御路。”

乾隆一听:“好呀,还是和爱卿忠心于朕,肯替朕分忧。那你修路需要多少银两呀?”

和珅早就盘算好了,说:“御路所有条石皆采自房山,原本开采运输条石,就要十余万两的费用,再加上更换运走旧石的费用数万两,需要约二十万两。但由奴才亲自前往监工,着力节约,十万两白银应该够了。”

乾隆一听:“行呀,还能给朕节约十万两银子的开支,那就交给你去办吧。”

和珅领旨,兴冲冲的走了。结果,不到几天的功夫,路还真就给和珅修好了。乾隆在和珅、刘墉的陪同下,亲自查看了新修的御路,果然平整如新。乾隆非常满意,直夸和珅办事得力。

刘墉就奇怪了,心想这和珅厉害呀,竟然只花了十万两白银,这么快就干完了要花二十万银子才能做好的事情,其中一定有猫腻。刘墉作为言官,职责就是监察所有官员,暗中就去做了调查。

刘墉不查则已,这一查,真相大白于天下。原来,和珅修路用的石头,根本就不是新开采的,而是就地将旧石头翻转,原本朝上的,翻个儿转朝下。之后,将石头下部垫平,将原本没有磨损的条石下面,变为了上面,稍作清洗打磨,转眼间旧条石就跟新开采的一样。这么个干法,整个工程算下来,花一点点银子就足以搞定了。

只是,和珅这么干,虽然节省了成本工期,坏处也是有的,翻个的条石用不长久呀。这些条石早已久经碾压和雨水的侵蚀,质地已经发生了变化,更容易损坏,使用不了多久,就又是坑洼不平了。

刘墉查明了真相,一拍大腿,好你个和珅呀,果然奸猾呀,就这么着就欺骗了皇上,不仅得到了皇上的表扬,还白白得了近十万两的银子,这必须禀明皇上呀。

于是,刘墉连夜写好了奏折,第二天上朝就呈给了乾隆。

乾隆拿过奏折一看,嚯,写这么多,这要看到什么时候呀,就对刘墉说:“刘墉,这上边都写了些什么呀,直接讲给朕听。”

刘墉一听,噢,合着我白写了。行,您是皇上您说的算,那我就说吧:“启奏万岁,和珅有负圣恩,竟然给‘御路翻个儿’,以旧代新,虚领冒功,贪赃枉法,理应治罪!”

乾隆一听,就有意袒护和珅,毕竟和珅修路是自己指定的,而且还亲自去查看过新修的路,已经表扬过和珅了,现在再治和珅的罪,不就是显得自己无能,打自己的脸了。嗯,这个折子,不能准。

乾隆想毕,就说:“刘墉,此事等朕查明之后,再做处置,你先退下吧。”

得,刘三本的第一本没参下来。但刘三本的名号可不是白来的,明天继续呗。

第二天一上朝,刘墉在金銮宝殿之上,还是昨天的一套。这次刘墉刚说到“御路翻个儿”就被乾隆拦住了:“朕知道了,待查明之后再议,下殿去吧。”好么,刘墉直接被轰出了大殿。

嘿,刘三本这倔脾气上来了,还就不信参不下来了。第三天,刘墉继续上奏章,继续口述。乾隆实在听不下去:“是不是又要参和珅‘御路翻个儿’,徇私枉法呀?都三天了,朕都会背了。”

接着乾隆又说:“刘墉啊,不是朕不准你的本,你太过份啦。左参文,右参武,参完总兵,参巡抚,你没完啦。今儿又参和珅,朕要是准了,明儿你还不得参朕呀?”这还真被乾隆给说中了,刘墉后面还真敢参他。

和珅连续听了三天刘墉参自己,皇上都没准,不由得心中暗自发笑,下朝后,故意凑到刘墉面前嘚瑟。

刘墉这个气呀,好你个和珅,仗着皇上护着,就这么飞扬跋扈,行啦,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次日上朝,刘墉迈着个方步,一步三摇的往大殿上走。众大臣一看刘墉,都乐了。原来,刘墉将帽子、朝服、朝珠的方向全翻了个,前后反穿着就上殿了。

和珅一看,嘿,你个刘墉,这成何体统,竟然敢反穿朝服上殿,你都连续参我三天了,今儿必须参你一本。于是,一上朝和珅就向乾隆参奏刘墉衣冠不整,不尊礼法,有失体统。

乾隆一听,那就看看吧。乾隆一看到刘墉的打扮,当时就来火了:“好你个刘墉,反穿朝服,成何体统!你违反祖制,有失官体,损害国威,你可知罪?”

刘墉一听,嗨,就等你发火了,就问道:“万岁,微臣反穿朝服,朝服翻个儿有罪?”

“有罪!”,乾隆气呼呼的说。

刘墉暗自一乐,继续道:“那和珅给‘御路翻个儿’,有罪没罪呢?”

“当然有罪……”乾隆话刚出口,后悔了,都被你个刘墉气糊涂,你原来在这等着我呀。可是,金口玉言又不能反悔,怎么办?嘚,和稀泥吧,两边各打五十。

乾隆只得下谕旨,让刘墉、和珅各自速速纠正错误,写奏章深刻检讨自己的过失,就既往不咎了。

和珅一听,暗自懊悔,干嘛非要举报刘墉呀,倒是给自己惹了麻烦。好么,你个刘墉,让我重修御路,不但要赔上刚刚赚来的十万两银子,还要自己再搭上十万两银子呀。这次和珅是偷鸡不成,反失把米,赔大发了。

和珅自然不肯甘心呀,到了朝房,就跟刘墉说:“刘大人,你参人的功夫这么厉害,但是有一个人,你肯定不敢参。”

刘墉刚刚胜了一场,正高兴呢,随口道:“只要是犯法的,没有不敢参的。”

和珅一听,马上说:“当今皇上!”

刘墉听了倒吸一口凉气。不过,牛皮吹出去了,那就得上呀,乾隆要倒霉了。

刘墉就跟和珅一起请求觐见,乾隆准了。

乾隆一见到刘墉,就说:“和珅,刘墉,你们有什么事呀,说吧。”

刘墉刚要说话,乾隆一看,感觉事情不对,他原本是想和珅回报的,马上对刘墉说:“刘墉,今天是参文不准,参武不依,国事不议,有奏章朕也不看。”

嘚,刘墉还没说话,路都被乾隆给堵死了。刘墉是谁,眼珠一转,计上心头,接着乾隆的话说:“臣刚才跟和大人讨论大清律,有一条不明,特来向皇上请教。”

乾隆一听放下心来了,只要你不是来参人的就好。既然是请教问题,正好,朕也给你展示一下朕对大清律法的熟悉程度,就说:“哪一条呀?”

刘墉说:“臣愚钝,还烦请皇上拿出大清律原本出来一看。”乾隆准了。

刘墉翻到了一条,念道:“偷坟掘墓,偷坟掘墓,偷……”

乾隆不耐烦了:“你个刘墉,自恃有才,连念都念不好,朕都会背了。‘偷坟掘墓,斩立决!’”

刘墉一听,好呀,鱼上钩了,就等你这句了,接着话问道:“臣这里有所不懂,这个斩立决是不是只对小民呀?”

乾隆一听,大笑道:“我们大清律法严明,主子犯法与民同罪,就是朕也不能例外呀!”

刘墉立即磕头道:“皇上圣明,臣有一本不敢奏。”

乾隆说:“恕你无罪。”

刘墉:“那,还有我全家、九族呢?”

乾隆:“一概恕免。”

“谢主龙恩。”刘墉赶紧叩头谢恩。然后才问道:“陛下,您拆了明陵建西陵,算不算偷坟掘墓?”

乾隆一听大惊,好你个罗锅,今天不参文臣武将,竟然想着法子参到朕头上来了!不过,乾隆得撑着呀,就说:“那不能叫偷坟掘墓,那是弃旧盖新。”

刘墉争辩道:“陛下,您是先拆的明陵,修了乾清宫,不能叫弃旧,这是窃。您虽然后来又运木料重修了明陵,还是不能算弃旧盖新。”

乾隆问道:“那叫什么呀?”

刘墉说:“您那叫盗窃皇陵,是窃陵盖新。”

乾隆开始不满了:“刘墉,你要是把朕给参了,杀了朕,你就没罪啦?你这叫以下犯上,是欺君之罪……朕要杀了你……”

刘墉赶紧跪下奏道:“皇上您不能杀我。”

乾隆不解:“凭什么?”

刘墉:“皇上,是您先恕我及全家无罪,我才敢参您的呀。金口玉言,不能反悔呀!”

乾隆跟和珅对视一眼,哑口无言。嘚,乾隆也被刘三本给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