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刘墉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怎么评价?

疑今察古几复


作为一开始听到这样一个名字,努力思索说这位大神到底是哪一个朝代,甚至我以为是唐代某个不知名的小诗人,去图书馆翻阅一些书籍才突然知道说这位听名字想不起来的这位人物,其实在历史上还是享有一定地位的成功人士。

据一些历史书籍资料显示:这位刘墉大人的出身远远高出与他的同龄人,他出生于名门相府,他的祖上数辈都是进士出身。父亲刘统勋更是官拜大学士,位极人臣,深得乾隆皇帝倚重,因此刘墉走上仕途具备深厚的家族渊源。 刘墉一生为朝廷当官约五十余载,他当官的经历可以说是宦海沉浮,他的人生也是因为他当官的过程也是经历了各式各样的风云变化,刘墉的官职最高的时候,他做到了体仁阁大学士。


而于这位大人的一生,他做官清正廉洁,极大的程度继承了他父亲刘统勋的衣钵,他很成功的成为乾隆、嘉庆两大皇帝事情的重要大臣。 而这位刘墉大人与纪昀、和珅并称为乾隆朝三大中堂,据坊间传闻这位大人聪明绝顶、为官刚正,在民间有着"刘罗锅"的称呼。 据后人曾经有人这样一位给刘墉这样评价:"历史上的刘墉根本就不是状元,他也不是一个驼背人。

他的官位确实历尽大起大落,不过他正的并没有跟乾隆的宠臣这位被我们说是大贪官的和珅大人两人一起互相争斗一辈子。相反,在中国历史上的我们所知道的刘墉大人虽然也是一位典型的清官,但在那个我们较为复杂的历史背景下,他自己也做了一些随波逐流的事。



" 刘墉嗜好藏书,家中藏书既广且博,除经史子集四部之外,对于佛、道、类书、碑帖、字画、戏曲、小说、弹词、曲谱、平话之类无不收藏,此外收藏奇石、砚台、毛笔、古琴等也均称名一时。 作为这样的一位人物,我们只能选择性的去了解这个人物的生平,而不是一味的看到他所作的错事。


司徒历史


看到名字就知道这不是乾隆爷时期刚正不阿的宰相刘罗锅吗?刘墉出身名门望族,刘墉的曾祖父刘必显为顺治年间进士,祖父是康熙朝有名的清官,父亲刘统勋更是一代名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为官清廉果敢。 

刘墉生长在这样世代书香、以科举仕进为荣的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自不必言,后来他成为四库全书馆副总裁也证明了其学识的渊深。

从乾隆二十一年(1756)开始,刘墉被外放做地方官,此后20余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他主要做地方官,由学政、知府,直至一方面的督抚大员。在做地方官期间,他基本上还是秉承了乃父刘统勋的正直干练、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对科场积弊、官场恶习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整顿,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

  

 

 乾隆三十四年(1769),51岁的刘墉获授江宁知府。从乾隆十六年(1751)中进士时算起,到此时刘墉浮沉宦海已经整整18年。说来,刘墉的仕途并不平坦,早在做翰林院编修时,其父刘统勋因事获罪,刘墉遭株连被革职,与诸兄弟一起下狱;后外放刘墉作安徽和江苏学政,因表现卓异得到乾隆皇帝赏识,擢山西太原府知府。刘墉不负重托,到任后不几天便将前任遗留下的疑难案件审理一清,受到官民的一致称赞。正当刘墉以政绩迁冀宁道时,前任山西阳曲县知县段成功亏空案发,刘墉以失察罪差一点丢了性命,后来朝廷加恩命他赴军台效力赎罪长达一年,回北京后又在一个叫作“修书处”的闲散机构里蹉跎两年。由此可见,这段时间里,刘墉的官运并不怎么“亨通”。刘墉能够在重罪之后出任江宁知府,说来还是沾了父亲的光。此时刘统勋圣眷正隆,先后以大学士之职兼管兵部和刑部,被乾隆皇帝倚为股肱之臣。因此,在乾隆三十三年刘统勋七十寿辰之时,乾隆皇帝不仅亲书匾额志贺,还加恩刘墉以知府候补。第二年,刘墉获授江宁府知府。

  刘墉也十分珍视这次机会,刘墉在江宁知府任上决断疑案、为民做主,短短一年的江宁知府任上确实有政绩、有政声,是难得的贤能官吏。此后,刘墉历迁江西、陕西、江苏,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刘墉被授湖南巡抚,其官职全称是巡抚湖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节制各镇,兼理粮饷,驻长沙,兼理军民事务,成为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

在湖南任期内,刘墉继续以前的作风,盘查仓贮,勘修城垣,整顿吏治,镇压反叛。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刘墉的政绩可谓斐然。乾隆四十七年,刘墉奉调入京出任左都御史,命在南书房行走。当时和珅炙手可热,刘墉遂“委蛇其间,惟以滑稽悦容其间”。这又表现了刘墉为人和为官的另一面。刘墉是有社会责任感的士大夫,同时也是官场中人,他也要按照官场的规则做事,包括应付上级和同僚的圆滑趋避之术。大体说来,他任地方官、能够独当一面的时期,主要表现了清勤刚正的一面,“一时有阎罗包老之称”;  刘墉刚入京的几年仕途还算顺利,做到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上书房总师傅,其间还因为查国库得罪了和珅。从这件事我们看到,刘墉仍不失其“刚正”。

此后的几年里,刘墉似乎总是在犯错误,受指责,乾隆对他显然并不满意。乾隆五十二年初,刘墉因为漏泄他和乾隆帝关于嵇璜、曹文埴(zhí)的谈话内容,不仅受到申饬,而且失去了本应获授的大学士一职。乾隆五十二年八月,乾隆委托刘墉主持祭拜文庙。因他没有行规定的一揖之礼受到太常寺卿德保的参劾。

  乾隆五十三年夏天,刘墉兼理国子监,发生乡试预选考试中诸生馈送堂官的事,被御史祝德麟弹劾,结果刘墉受到处分。乾隆五十四年二月底至三月初,负责皇子教育的上书房诸师傅因为连天阴雨没有入值,乾隆皇帝得知这个情况十分恼怒,时任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上书房总师傅的刘墉被责处得尤其严厉,降为侍郎衔,不再兼职南书房。乾隆皇帝还专门为此下了一道上谕,大意是说因为刘墉是大学士刘统勋之子,念及统勋为朝廷效力多年,才对刘墉加恩擢用。而刘墉在府道任上还算勤勉,及至出任学政就不再认真办事,在湖南巡抚任上官声也平常。入京为尚书,办事情更是一味模棱两可。我曲意优容,未加谴责,原以为他会感激圣恩,勤勉办事,不想竟然发生上书房诸师傅旷工七日之久而刘墉置若罔闻之事。并说刘墉这样事事不能尽职,于国则为不忠,于父则为不孝,其过失甚大,实在不能宽恕。应当说,措辞相当严厉。

  乾隆五十八年,刘墉为当年会试主考官。因为安排失当,阅卷草率,违制和不合格的卷子很多。按规定,刘墉等至少要罚俸10余年。乾隆皇帝虽然作了宽大处理,刘墉还是被“严行申饬”。嘉庆元年,因为大学士一职空缺多时,破格增补户部尚书董诰为大学士,而资历更深的刘墉被排斥在外。

  刘墉像是变了一个人,做人的棱角看不到了,做事的勤谨也看不到了,此期间的刘墉更多表现出的是滑稽和圆滑世故。为什么前后差别如此之大?从根本上讲,是当时朝廷上的政治气候决定的。嘉庆九年,刘墉去世享年85岁。

纵观刘墉的一生,还是刚正不阿,清洁廉明的,可以说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后期变得圆滑因为朝廷气候,也是实属不得已!况且也只是圆滑,并没有做伤天害理的事!


野史共享


二十多年前就热播的《宰相刘罗锅》,绝对是一代人至今都难以忘怀的集体记忆,电视中精明睿智、为民请命、智斗和珅、演绎着人生百态的刘罗锅,备受观众喜爱。

这部剧是根据民间传说改编而来,刘罗锅的原型,就是清朝名臣刘墉,褪去电视剧赋予他的光环,历史上真实的刘罗锅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刘罗锅剧照

电视剧中将刘罗锅是一个平民英雄,然而历史上的刘墉可是清朝的名门望族,是典型的官N代。刘墉的祖父曾担任过四川布政使,他的父亲刘统勋更是乾隆年间的一代名臣,刘墉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并非电视剧中的贫寒子弟。

刘墉出生于康熙58年,在他16岁的这一年,因为祖辈的显赫功绩,他就以恩荫举人的身份,直接参加了会试和殿试,并且高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

刘罗锅剧照

虽然刚中进士后刘墉担任的并不是什么显赫有实权的大官,但是在皇上面前抛头露面的机会非常多,对于既不缺乏才华,朝中还有人的刘墉而言,升官其实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命运总是弄人,他安安稳稳做了4年官,个人虽然并没有犯什么错误,他的高官父亲刘统勋在平定准噶尔之战中被判处处理不当,最终被夺官下狱,刘墉也受到父亲案件的牵连。不过,不幸中的万幸,后来乾隆查明事实,发现错误没有出在刘统勋身上,又放了他们父子二人。

刘统勋画像

出狱以后,刘墉借着父亲的余荫,从最初外放的督安徽学政,逐步担任过知府、按察使、巡抚等多个要职,最终兜兜转转又回到京城,成为了乾隆身边的红人。

刘墉一生有着非常丰富的任职经历,这大概也是他在民间才留下了如此多的精彩故事的原因之一吧。众多民间故事中,最为有名的案件,莫过于帮他得到了民众认可与称赞的“刘公案”。

刘墉画像

这起案件也是影视剧中他与和珅交手时的精彩故事之一,故事发生在乾隆47年,当时山东历城县发生了一起办案官员私通库银一案,皇帝钦点和珅与刘墉为钦差大臣,前往山东稽查此案。

犯案的人是和珅的亲信国泰,刘墉查明此人私通的官银有20万两之多。作为反派,国泰自然不可能束手待毙,他直接写信请求此案真正的大boss、如日中天的和珅帮忙。

不过,眼见事情已经难以遮掩下去,和珅为了不牵连自己,拒绝了此事。刘墉虽然没有抓住和珅的把柄,更不可能真正把极受乾隆宠爱的和珅拉下马,但是他在办案过程中,仍将除和珅之外的几乎所有的涉案人员皆按律惩办,赢得了民众一致称赞。

刘罗锅剧照

官宦子弟出身的刘墉,也是清朝的一位清官,《清史稿》对于刘墉也是一派夸赞之词,史书中这样记载:“颇以清介持躬,名播海内”,甚至他还有着清朝包公一说。虽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不过刘墉在自己的岗位上也一直是兢兢业业,在宦海浮沉赢得了一代清官的美称。

刘罗锅剧照

在播出的影视剧中还有一出错误,历史中的刘墉身材高大,并非是侏儒,他之所以会有侏儒一说,完全是因为嘉庆帝在面见时,他已经是一个80多岁的老人,不可避免的出现驼背,所以嘉庆帝就开玩笑说他是刘驼子。

1958年,刘墉被下葬的地方公社为了扩大公社里的耕地面积,挖出来了他与发妻的合葬墓,棺材里的刘墉尸骨,据现场民兵估计,他生前的身高可能有1米9之高。所以历史上真正的刘罗锅,其实不是电视剧中的平民英雄,更不是罗锅,不过,他所拥有的良好官声却是事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