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10倍股!醫藥核心牛股投資邏輯(收藏)

醫藥股不斷新高,又把這個板塊的投資激情點燃。回顧過往10倍大牛有近一半出自醫藥板塊。這二天醫藥創新“神藥”審批通過,計然認為會是一個熱點機會,所以總結了一些醫藥板塊部分標的給大家參考,今天再和大家聊聊,為什麼醫藥板塊容易出大牛的投資邏輯。

一.醫藥股的特色:

1.醫藥行業是大牛股輩出之地。回顧歷史,中美醫藥行業均顯著、穩健的超越市場,行業內部牛股輩出,孕育了眾多資本市場明星。

2.業績是醫藥股的直接驅動力。醫藥股業績長期保持穩定增長,為長牛奠定基礎。與營收相比,醫藥股股價表現受利潤增速影響更大。

3.醫藥企業的三個核心競爭力:拳頭產品、高研發投入、強強聯合。兩個共性原因在於醫療費用支出龐大以及完善的專利保護制度

二.醫藥股的投資關鍵點:

1.估值的吸引力:

計然認為對一個正常醫藥企業如果能保持營收和利潤增長每年15-20%以上,給予20-30PE應該是合理的,如果年增長達到30-50%,40-50PE我也能接受。醫藥企業由於技術和銷售壁壘,市淨率一直都是偏貴的,這一點不能和傳統制造業或鋼鐵業對比。

2.熱點事件性驅動又稱股價催化劑:

大股東增持,增持比例,有無高位減持,有無重磅新藥(極其重要),有沒有地區疫情,有無外延式併購,有無股權變更(大股東換人,機構舉牌,國企改革混改)。

3.藥品或服務特點(稀缺性):

產業估值排名:1化藥原料藥<><><><><><7高端醫療服務(基因檢測,基因治療,精準治療高端體檢服務)>,計然認為很多時候只是投資者一種幻想,那個模塊更稀缺,那個股票漲的最好(如愛爾眼科),和企業真實的營業情況無關。

4.未來出現大牛的幾個細分行業

艾滋病,胰島素,腫瘤,心腦血管,中風,乙肝疫苗,醫療器械進口產品國產化(心臟支架,截癱患者的輔助人體骨骼,日常用體檢設備如血壓儀血糖儀等),醫藥消費品(口服當食品保健品如阿膠,人參,日用高端消費品如牙膏,衛生巾,安全套潤滑油)。

10年10倍股!醫藥核心牛股投資邏輯(收藏)

再總結一下這幾個大牛細分行業特點:

1.受眾人口廣泛,使用場景從醫院遷移到家中,日常生活需要用,使用頻次高。

2.疑難雜症(阿爾茨海默新藥就是),世紀難題,一旦突破超過印鈔機。

3.毛利率高,現金流穩定,行業壁壘突出。

三.我們再來分析最近當紅的醫藥大牛與科技大牛的差異

醫藥股與科技股的差異是長牛和頭肩頂的差異,前者是強者恆強,後者是各領風騷一段時間。

1.科技企業多是新技術的搬運工和優化師,醫藥企業卻是實打實的研發者。科技品進入壁壘較低,龍頭股價隨普及率變化演繹頭肩頂;而醫藥龍頭卻可享受長期研發、積累的巨大收益,走出長牛。

2.科技股的爆發期往往就那麼幾年,即新產品普及率在5%提升至30%的階段,投資者應不斷尋找下一種普及率爆發的產品(從5G網絡到現在的無線耳機)。醫藥股能夠在相對較長的時間內穩步上漲,基業長青。

3.科技牛股輪換各領風騷,醫藥牛股具有持續性強者恆強。 在三季度的反彈中,醫藥股是長期投資人的首選。在市場的每一次下跌和調整中,醫藥股一般也都有調整,但醫藥股的調整,拉長了看一般都只是短暫調整,除非公司缺乏新藥支撐,而老的藥品已經喪失競爭力。而科技股的主流是跟隨當下政策消息實時熱點來輪換(如:學習區塊鏈消息,蘋果最新耳機上市),這樣的炒作都會有時效性,而且其特點是漲幅迅猛持續時間較短。

四.最後計然歸總醫藥板塊核心龍頭給大家參考(未來10倍大牛的基地):

1. 醫藥總龍頭:600276恆瑞醫藥

2. 中藥總龍頭:000538雲南白藥

3. 新藥實驗龍頭:603259藥明康德

4. 糖尿病龍頭: 600867 通化東寶

5.

大輸液龍頭: 002422科倫藥業

6. 維生素用藥龍頭:002001新和成

7. 血製品龍頭: 002007華蘭生物

8. 生長激素龍頭:000661長春高新

9. 中樞神經龍頭:002262恩華藥業

10. 眼科服務龍頭:300015愛爾眼科

11. 牙科服務龍頭:600763通策醫療

12. 膏貼藥龍頭:002287奇正藏藥

13. 核藥龍頭:002675東誠藥業

14. 醫藥商業龍頭:601607上海醫藥

15.

家用醫療器械龍頭:002223魚躍醫療

16. 骨科材料龍頭:002901大博醫療

17.心臟支架龍頭:300003樂普醫療

18.藥用玻璃龍頭:600529山東藥玻

19.疫苗龍頭:300601康泰生物

20.臨床CRO龍頭:300347泰格醫藥、

21.獨立實驗室龍頭:603882金域醫學

22.體檢業務龍頭:002044美年健康

23.化學發光診斷試劑龍頭:603658安圖生物

24.血液灌流器械龍頭:300529健帆生物

25.藥店龍頭:603939益豐藥房

26.抗過敏生物藥龍頭:300357我武生物

總結:可能還有遺漏或不同見解,請留言指出!


炒股是種修行

一、你能天天盯盤而空倉一個星期或一個月,甚至更長嗎?這是第一個坎,一個很難逾越的坎。空倉也是操作,而且是高水平的操作,但它也最難操作!空倉絕對是賺大錢前提,空倉是迴避市值回落的最好方法,因為只有會空倉才能頭腦冷靜!千。萬不要怕空倉而錯失良機,因為股市的錢是賺不完的,適時的休息,是平常心的表現,不會休息的人,就可以說不會工作。

二、其他股票都大漲,你手上的股票卻跌了,你感到失落嗎?假如你感到很失落,有換股的衝動嗎?反之,其他股票都大跌,你的股票卻漲了,你得意忘形忘乎所以嗎?如果兩者都有,那就說明你心態很浮躁,你就該過第二個坎。不以漲喜,不以跌悲!股票因為主力介入時間有先後,啟動自然有輪動,歷史數據告訴我們,一輪大行情下來,大部分股票的漲幅是差不多的(除去個別超牛的個股),因此,只要有耐心,機會可以說是均等的。

三、股票跌破了重要支撐線,你抱有僥倖心理嗎?當股票一路往下,你會一路期待股價反彈嗎?假如這些你都有,那麼,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這第三個坎,也是最大最高的一個坎,是絕大多數股民過不去的。破線(位)離場!主力絕對不會讓自己的股票隨意的破位,因此破位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堅決離場。

在股市裡博弈,坎很多,不是有了一點技術就能夠戰勝市場的。你得首先戰勝自己,而戰勝自己不是光靠知識,更重要的還要有淡定和感悟的心態。

其實炒股也是一種修行,耐得住寂寞方能成正果。

炒股如攀巖

一、炒股是一條艱辛的道路,在通過財務自由之前,需要克服重重困難,想輕輕鬆鬆就能掙錢幾乎是不可能的。

1、炒股很難得到家人的支持。即使處於今天思想高度開放的時代,大多數不炒股的人對炒股這件事情仍然會嗤之以鼻。現在正在進行炒股的散戶們,有多少是瞞著老婆、爸媽進行的?有多少又是在鉅額虧損後只能自舔傷口還要裝作若無其事怕被家人發現的?有多少在連續莫名虧損後徘徊迷茫想放棄的?目前,整個中國社會對炒股存在嚴重的誤解,對很多人來說炒股就是好逸惡勞,炒股就是買彩票,或者炒股就是變相。在這種社會環境下,想成為職業股民需要承擔多麼大的心理負擔。

2、炒股是需要“靠天吃飯”的。有人說炒股就是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雖然有些誇張,但卻不無道理。2018年的行情下,任憑你技術再精通,有幾人可以不虧損?又有幾人可以賺錢?就如同農民種莊稼,好的收成需要老天成全。炒股也是一樣,想要好的收益需要大盤的配合,也就是大的經濟環境,包括國內經濟和國際經濟。如果真的是三年不開張,甚至虧損,有幾人又能夠撐過這三年呢?

3、炒股沒有一套標準化的盈利模式。炒股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公式,反而更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炒股的理論、流派、技術指標等都有很多種,再加上江湖上流傳的各種炒股秘籍,更是花樣百出,對於沒有任何基礎的股市小白來說找對努力的方向都很困難。現在又處在一個網絡大數據時代,各種信息五花八門,更有很多以假亂真。關鍵炒股又是一件非常隱私的事情,很容易濫竽充數,我說去年炒股賺了20萬,別人根本沒辦法去印證。

4、炒股是反人性的。多數人覺得炒股既簡單又舒服,一人一桌一電腦,開著空調,喝著咖啡,按幾下鍵盤,白花花的銀子就進兜裡了。事實如何,只有真正以交易為生的人才知道。漫漫股海路上,充滿誘惑和陷阱。莊家的一個空頭陷阱很容易就把很多散戶提出局外。當我們大賺時,我們激動不已,不斷加倉,結果一個深度回調,獲利盡吐,還被套牢。當我們被套牢後,我們憤怒不已,和盤托出,殊死一搏,結果被套的更深。其實,這些都是人類正常的情緒發洩,但是作為股票交易者不行,要時刻保持理性,不以漲喜,不以跌悲。

5、時刻都需要抉擇。炒股更像是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一葉孤舟,沒人會告訴你哪裡才是彼岸。散戶往往大多數時間都處於迷茫的狀態,買進後跌,賣出後漲,空倉則踏空,全倉又套牢。市場當中每天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消息,而這些消息對於股市的影響到底有多大,誰也無法給出準確的答案。

二、股市又是相對公平的戰場。

1、股市中沒有人情往來。現代社會,有多少人厭倦工作中的虛情假意,人情往來。而炒股則不同,完全可以撕掉偽裝的面具,一個人大門緊閉,一頭鑽進股市,按照自己的計劃買賣。

2、股市中沒有家事出身。對於有工作經驗和生活閱歷的人來說,這點深有體會。其實,很多人最開始投身股市的原因就在於此,工作中由於機遇或者家庭出身的原因,遇到難以突破的瓶頸,便寄希望於炒股進行一搏。

3、股市只有賺和虧。對於這點很多人可能不同意,認為股市中存在不少見不得人的勾當。雖然這點不可否認,但是試問各行各業哪一行又不是如此呢?能夠隨意操縱一直股票的漲跌的大資金畢竟不多,而除此之外十萬、一百萬甚至一千萬對於股市來說有差別麼?

總之,炒股是一條非常艱辛的道路,一將功成萬骨枯,如果你想實現財務自由,那麼什麼都不說努力吧,路漫漫其修遠兮。值得慶幸的是,一旦你堅持下來成功 了,這一切又都是值得的,你會得到你想要的自由。

從交易新手到交易小成的四步

建立正確的趨勢交易理念,到形成交易系統,再到具體成規則,然後付諸實施,不斷約束自己的人性,和自己做鬥爭,這是一個過程,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歷練的過程,也是從複雜到簡單的過程,一個人性歷練的過程,一個不斷完善系統規則,重塑自我的過程。

以我十多年的交易人生,和周圍認識的交易人士為例,從悟到,到小成,大致分為四步:從悟到到判斷趨勢,再到細化規則,到自信,到信念,最後小成。具體來看:

一、第一步:悟到“行情是有趨勢的、要順勢而為”

剛入交易這一行的時候,我們只盯著當時的K線,很可能覺得市場是混沌的,一會兒漲,一會兒跌,今日漲,明日跌,感覺亂而無序,摸不清頭腦,一團麻,就像一堆麻繩一樣,總也捋不順,混混沌沌,我們總是追漲殺跌,或者抄底摸高,總之,自己整日就像一隻無頭蒼蠅一樣亂撞。

那怎麼樣才能算渡過這一關呢?

我的體會是悟到了“行情是有趨勢的、要順勢而為”,不止盯著當日的K線,還會看長週期的K線,明白了漲的時間挺長的,這就是上漲的趨勢,在這個時間段,做多,能夠體會出:盈的概率高,而且盈的收益率也高,感覺這個時間段做多,單子做的比較舒服,能夠輕鬆盈利;同樣,跌的時間挺長的,這就是下跌的趨勢,在這個時間段做空,感覺盈利相對輕鬆。

簡單來講,就是能看大週期的K線走勢,體會出了順勢而為的重要性。

二、第二步:能夠粗糙地利用工具,辨別市場所處的趨勢

如果只有第一步,你會覺得“趨勢是事後諸葛亮,漲了好遠了,才能發現是漲勢,行情都快結束了,我哪還敢去追多?”於是,你陷入困境,行情剛開始啟動上漲的時候,你不知道是什麼趨勢,也認為行情有可能是反彈,應該逢高做空,才叫順勢;也可能認為漲勢出來,應該逢低進多,才叫順勢。總之,此時,你弄不清楚,到底是做多才叫順勢,還是做空才叫順勢,感可等行情漲了好遠了,才發現是漲勢,後悔莫及,又擔心行情末尾,沒有辦法追多了。此時,雖然知道順勢而為是重要的,但不能較早判斷出市場所處的趨勢。

那麼如何渡過這一關呢?

我的體會就是找到判斷趨勢的方法或工具,簡單地說能辨別市場了,例如用均線來判斷大勢,當價格在某個大週期均線之上,就認為是漲勢,或用趨勢線來判斷大勢,價格在某個趨勢線之上,就認為是漲勢,等等,總之,粗糙地找到了某個工具,作為判斷趨勢的依據和支撐。當判斷為漲勢後,此後就是一根筋做多,判斷為逆勢的時候,此後就是一根筋地做空,做到順你判斷的勢。

三、第三步:細化入倉點、止損止盈點、倉位,形成明確可執行的交易規則,即交易系統

只有第二步的話,你只是能粗糙地判斷出行情的大致趨勢,但是何時入倉呢、止損如何設置呢、何時止盈呢,光知道了大致趨勢,你仍然困難重重,例如雖然判斷出了漲勢,但看到行情已經上漲較大,上漲較快,不敢進多;進多了,但不懂止損的設置,當行情大幅下跌,或者你的大勢判斷是錯的,或者行情已經由漲勢轉為跌勢了,你傻二愣丁地還持有單子,害怕自己止損剛出來,行情就企穩上漲,不忍止損,不斷一拖再拖,結果虧損太大;你不懂止盈,當出現利潤了,不知道何時要止盈出來,要不有一點利潤,你就趕緊撤離,導致大行情只賺了個皮毛,要不就是當利潤回吐,你不忍看到利潤回吐,想等利潤恢復過去再止盈,結果浮盈變浮虧,浮虧變鉅虧。等等,總之,在這個階段,你的止損較大,賬戶波動較大,時而大虧,辛苦賺的利潤,總是一下子坍塌。

如何渡過這一關呢?

我的體會是把規則具體化,細化入倉點、止損止盈點、倉位,形成明確可執行的交易規則,即交易系統。這個步驟,時間較長,又分為幾個小步,分為開倉、止損、止盈和倉位:

1、明確開倉信號

開倉是你的第一步,在現實中,我們開倉不是晚了,導致錯過了,就是早了,被套,浮虧壓力大,而且開倉後面對止損,就會恐懼,就會害怕,就會膽怯,而不敢入單。你是進也對,不進也對,進也錯,不進也錯。進這一切都表明你的入倉點模糊、不明確,缺乏可執行,沒有具體的規則依據,才導致了系列問題。

當然了,不僅是你的入倉信號不明確,而且還很可能你的入倉信號不科學,進了就容易被套,成功率低,入倉了,行情總是就結束了,或者先洗你一下,打你的止損,然後再前進,把你丟下車、起塵而去,導致你面臨多次的入倉、被打臉,你自然再面臨下次開倉信號的時候,你會膽怯,會害怕,不敢進。這個問題,都是因為你的入倉信號不科學所致,缺乏概率上的統計和大量樣本的檢驗。

你明確了你的入倉信號,而且經過檢驗,你的入倉信號是科學的、有統計驗證的,在這種情況下,你入了倉後,你大概率上是盈利的,你當然就自信起來,下次再次面臨開倉信號的時候,你知道他是概率上能盈利的,你自然就敢入倉;而且你的入倉信號是明確、可執行的,不是模糊不定的,所以你的入倉不是瞻前顧後、搖擺不定、矛盾重重,而且清晰可見,進就是進,不進就是不進,沒有猶豫地餘地和迴旋空間,自然就容易執行,就不容易產生不執行的問題,執行起來遊刃有餘。

2、明確止損設置

止損更難,因為有可能止完損、價格就回來了,你懊悔,來回的打止損;有可能不止損、就繼續虧,你也後悔,後悔未能及時止損;止損在你心目中變得重要起來了,知道要止損,於是有點價格的下跌,你就會止損,結果只是正常的調整,你止損後,行情又很快恢復漲勢,你懊悔不已。總之,你怎麼做,也感覺做不到最佳,總是面臨是止損還是不止損的矛盾。

而且止損後,你出現虧損,對你的打擊、心理的打擊,你是否可以很理性地不報復性交易?你還有再次面對開倉機會時入倉的勇氣嗎?如果市場不給你止損的機會呢,例如,市場開盤大幅高開或低開,或者大幅跳水,讓你來不及止損,或者點位止損過大,大超你的容忍範圍,你怎麼辦?一旦止損失控,人就會有一種賭,放手一搏,任其虧損不斷地擴大,最後是情緒崩潰、爆倉。

這個系列問題就是你的止損設置有問題,止損設置是模糊的,導致你經常面臨是否應該止損的問題,而且你的止損設置也可能是不科學的,導致止損後價格又大概率回去,導致你不願意止損。

止損,一旦有一套成熟的系統後,止損就變得清晰可見了:什麼時候需要止損,什麼時候虧損是暫時的,什麼時候止損後發現錯了,可以追單。止損設置要明確,也要科學,止損後,行情能大概率上,能給你更好的價格或更多的時間,你能接回,這就說明你的止損設置是科學的,這就牽涉到止損設置的科學性,止損能做好了,基本上可以做到不大虧了,也是入門的標誌。

但是,你即便學會了止損的科學設置,止損仍然是不可避免的,因為誰也不可能都對。想賺錢,只有靠少止損多止盈,或者小止損大盈利,最後遇到極端的行情要有應對的手段。所以解決了止損的問題,證明你的系統也完善起來了,止損能做到了,執行了,也就會不大虧了,也代表入門了。

止盈和止損類似,止盈是變相的止損,只是止盈的條件會比止損鬆一些,嚴進寬出嘛,就不多談了。

3、形成明確、可執行的交易系統

當然了,上面的每個信號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響的,一環扣一環,例如,你入倉的時機和點位不同,決定你的點位止損會有不同,在每筆損失控制的情況下,也決定你的倉位會有所不同,如果入倉比較及時的話,點位止損就會比較小,點位止損的設置會比較主動,倉位也可以有所放大;相反,入倉時機有所滯後的話,點位止損就可能比較大,此時要控制止損,需要對點位止損進行調整,也決定你的倉位會適度縮小。等等。

總之,每個信號不是孤立的,是相互影響的,所以當你明確了每個信號後,你還需要根據邏輯,進行一定的組裝,就像車鏈子一樣,把每個環節連接在一起,就形成了明確、可執行的交易系統。

這一關是最關鍵、也是最困難的一步,因為交易不是簡單的正確與錯誤,交易中沒有絕對的正確或者錯誤,都有著自己的適用條件;而且,正確的交易方法,不一定都會賺錢,還可能較長時間不斷虧錢,這會導致你中途失去信念,不斷更替方法,無法形成穩定的交易系統,或者錯誤的交易方法,也會讓你經常賺到錢,甚至賺到大錢,導致你不會捨棄錯誤的交易方法,而讓錯誤的方法一直陪伴著你。

所以這一關的困難之處,是需要嚴密的邏輯、大量的數據樣本和概率支持,是很困難的,但也最關鍵的。我見過的大部分做交易者,做了十年甚至二十年,都未能形成自己明確的交易規則,而是交易方法漂浮不定,無規則可依。

要想渡過這一關,需要大量的實戰、、虧損、、總結、、再總結、、再實戰、、虧損、、再總結、、、、、總之,很困難,一眼望不到邊,會感覺到紛亂複雜、毫無頭緒可言,悟性高的人,需要七年左右,而且你要能熬過這七年,七年之中你的資金不能虧完,所以是比較困難的,當然對於大部分人而言,我見過的人,大部分人十年甚至二十年都未能總結出來。

當然,最快的捷徑,是這個行業中成功的人,將自己的成功方法,都傳授給你,你就省去了大量的總結、虧損、總結、虧損的無限循環,只需要不斷的練習、練習、大量練習,就能較快掌握,可能需要一年左右,可以看一本書《刻意練習》,裡面講解在某個領域做成行業最傑出的最簡單方法。

只要你過了前三步,你會發現“哎,你基本上能做到不虧了,能有所盈利了”,你慢慢地就自信起來了,虧損時,你一樣地有自信,甚至你能把止損變成盈利了。此時,你的技能成熟了。

四、第四步、明確“有所不為”,大刀闊斧砍、砍、砍自己能力圈之外的行情和利潤

十多年前,我也認為,當我完成了第三步後,我的賬戶應該是穩步增長的,我應該是穩定盈利的,可是我完成了第三步後,發現不是,我的賬戶仍然是時而盈利、時而虧損,雖然整體是盈利的,我的交易系統是完全可以做到非常穩定的盈利曲線,但實戰中一直利潤震盪式上漲、不穩定,我始終沒有想明白原因,一直不斷反思、總結,還一度懷疑我的性格、心態是否適合做交易,花費了很長的時間,甚至比第三步的時間還要長,我才找到了原因,才開始了第四步。

如果只進行到了第三步,雖然你的交易技能成熟了,但此時,你仍然會遇到執行中的難題,會有許多心理障礙,你雖然有了交易系統,但無法讓自己去執行,無法做到知行合一,該做的沒做,不該做的卻做了,例如:看到了自己的系統沒有發出入倉信號,但事後看,沒有入倉的行情卻是大行情,自己懊惱,開始反思,於是修正的交易系統,降低入倉門檻,結果在後面的行情中,遭遇虧損,再開始修正系統;看到了這個品種發出了信號,就直接追,看到那個品種發出信號,就直接追,來回奔波,疲於奔命,最後可能發現止損一大堆;有了利潤後,害怕利潤回吐,不能持有單子;如果沒有到止盈信號,結果利潤大幅回吐,此時會懊惱自己沒早點止盈,後悔自己貪了,應該早點跑,結果造成後面的有點利潤就跑、當然,太多的心理障礙,都不斷阻擋自己的執行,不斷困擾,不斷在各種矛盾之中焦灼。

那麼如何渡過這一關呢?

根據我自己的交易經歷,第四步不是最困難的,但卻是很關鍵的,我所花費的時間比第三步還要長。如果第四步沒有完成,第三步只是讓你不會虧損了,整體能盈利,但會時而賺、時而虧,盈利不穩定、盈利弱,賬戶波動大,盈利也不大,只有第四步後,你的賬戶才能出現穩定的盈利、回撤小、盈利大。

我的體會是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大刀闊斧砍掉自己能力圈之外的行情和利潤。完成了第三步,僅表明你明確了“有所為”,懂得了如何幹,悟性高的人需要花費七八年,但那只是交易的中級階段;但你沒明確“有所不為”,這才是交易的高級階段。

好多人完成了第三步,本可以盈利,但最終賬戶還是回撤大、極不穩定,因為沒有明確“有所不為”,沒有明確哪些利潤才是自己的,哪些利潤是別人的,別人的利潤也想落入腰包,不落入腰包就嘴饞眼饞,就會導致自己不顧及信號而去盲目追單;沒有明確哪些行情註定是與自己無緣的,對於自己抓不住,或錯失的、事後看比較大的行情,總是耿耿於懷、鬱鬱而終;哪些品種根本就不是自己的菜,做某個品種,無論怎麼做總是虧,甚至從沒從它身上賺過前,但卻控制不了還要做它、、、、、本質上就是沒有明白自己的能力圈。

對於技術分析而言,因為你基於技術分析建立起來的交易系統是不可能抓住所有行情的,連一半的行情都抓不住,能抓住三分之一的行情,你的盈利就足夠了,但是你不理解,沒有領悟,總覺得錯失了行情和利潤,自己心不甘,總覺得是自己的交易系統有問題,每遇到一波錯失的行情和利潤,你都心痛、鬱悶,要修正自己的交易系統,以希望能使自己的系統在下一次抓住類似的行情和利潤;或者看到漲勢或跌勢兇猛的行情,心痛刀割,沒有出現自己的入倉信號就領先搶跑,想多賺點,暫時捨棄自己的交易系統,而且告訴自己“這是例外,僅這一次,下不為例”,經常這樣去重複。

在投資中,你是鋼鐵的資深人士,你看到化工上漲或者農產品上漲,而自己的鋼鐵卻沒漲,一直沒行情,你會心痛、心癢,就會去做化工或農產品,但由於不是你的擅長,你不太懂,結果總落入陷阱,導致辛苦從鋼材中賺的錢,回吐,還導致虧損;你是醫藥行業的資深人士,醫藥股好久沒漲,你看到科技股上漲,你忍受不住自己去做科技股,但不太懂,結果調入陷阱,賬戶回撤大。

因為你沒理解“有所不為”,沒有劃清自己的能力圈,導致面對錯失的行情和利潤,你都會自責,指責自己為何會錯失了行情和利潤?自己沒抓住,就會對自己的交易系統做出懷疑,在懷疑的背景下,自然就會不斷地出現不執行的問題,時而執行,時而不執行,就會出現利潤該賺卻沒賺、不該虧卻虧的循環,然後就產生了內心後悔等等其他的心理障礙。

我的理解是,你要明白“有所不為”,就要劃清明確的界限,你需要明確哪些品種需要捨棄、哪些行情需要捨棄、哪些利潤需要捨棄、哪些機會需要放棄、、,明確自己交易系統內的行情和利潤才是自己的,交易系統之外的行情和利潤,再大也不是自己的,與自己無緣,一旦將自己的入倉信號、止盈信號降低到這個標準後,則此後的交易質量便無法得到概率上的保障。只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內進行投資,守住這個能力圈,你才比別人有優勢,領域外的機會放棄、扔掉,那些都是你的陷阱。巴菲特一生堅持做消費行業的投資,因為他不是理工出身,商科出身,看不懂科技,根據自己的能力圈,一生堅守消費和價值投資,當然很少的情況下他偶然投資過科技股,業績卻不好,更加堅定了他的堅守。

當然了,你的能力圈是可以拓展的,“有所不為”的部分可以變成“有所為”,例如發現了新的成功率高的信號,或者通過大量的閱讀和研究,深入瞭解了新的行業,但是這需要經過大量的驗證、豐富經驗,發現你的這個拓展的能力圈,是能盈利的,才在實戰中去運用,才成為你的“有所為”的部分,否則就死守“能力圈”,堅守自己的能力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