嬗变丨特雷西·麦克格雷迪的青春,始于魔术,止步活塞

很多时候,麦迪就像是我们的青春:一起成长,一起叛逆,一起改变。麦迪曾在这条陌生的路上走了太远,周遭只有猜忌、批判和抱怨的声音回响,爱却很少。不过,青春总会散场,人生也终究会走向成熟。

嬗变丨特雷西·麦克格雷迪的青春,始于魔术,止步活塞

不死的青春

我们终于见识到麦迪所谓的天赋深度。在2000年扣篮大赛上,麦迪和弗朗西斯都拥有惊人的弹跳。20年过去了,他们早已经失去了那种在天空飞翔闭息的“软天赋”,但麦迪仍然活跃在球迷们的心中,弗朗西斯则在中国的CBA都惨遭被裁的命运,最终消失在人们视线中。这说明什么?那是一些篮球最基本的技巧:运球、投篮、视野在支撑着你职业生涯的黄昏期。

也许我们已经见不到麦迪飘逸潇洒的翱翔了,虽然这个事实在N年前就已露出端倪,但在心底默认与直面残酷,到底是两回事。而且除了球技层面上的元素,我们不能忽视最后一样支撑麦迪离开巨星行列后继续打球的原因,那就是麦迪对篮球的热爱,他还想打球。就像格兰特·希尔那样,麦迪不再计较总冠军那些浮云,否则当年他不会以130万美元加盟活塞。再到后来麦迪完全可以选择就此退役,而不会选择加盟CBA青岛双星,再到后来回归NBA马刺队。这都是最纯真的热爱作为驱动。

嬗变丨特雷西·麦克格雷迪的青春,始于魔术,止步活塞

那种感觉真真切切,人们甚至能从他不死的眼神中读懂。当年加盟活塞队后,麦迪直言:现在,我要做的就是去适应一些不同的角色:需要调整自己成为板凳球员,成为没有大量出场时间的球员,需要逐渐找回自己的比赛节奏,知道自己在篮球场上能做什么。”

和艾弗森抵死不愿打替补的错误心态不同,麦迪是真正认清了自己的位置。也就是说,前几年几乎毁掉他职业生涯的伤病,真正摧毁了他的自信。因此麦迪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甚至当时麦迪上场不足十分钟,这其中的挣扎即使是一般球员也很难能承受,但麦迪一一捱过来了。所以,那时候的麦迪已经不是不是我们印象中那个清高自傲的T-mac,他已认清竞技场上的游戏规则。从这个意思上说,麦迪在休斯敦和纽约所受到的挫折教育,学费没有白交。

青春只会远走,不会真正死去。就在我们一度为麦迪的职业生涯默默做挽歌时,他却在命运的转弯处巧妙地斡旋。

作为猛龙队队选中的9号新秀,早期麦迪并没有在多伦多获得太多出场机会,相反他更多时刻是在场下看着表哥卡特的表演,不过瑕不掩瑜,天赋异禀的麦迪很快就被球队从板凳上推到了明星的阵容当中。

嬗变丨特雷西·麦克格雷迪的青春,始于魔术,止步活塞

麦迪的生涯巅峰在魔术队,2002-03赛季,麦克格雷迪代表魔术出场75场比赛,场均出场39.4分钟,得到32.1分、6.5个篮板和5.5次助攻,成为1980年后,既迈克尔·乔丹、伯纳德·金、乔治·格文之后第四位单赛季场均得分高于32.1分的球员,同时获得该赛季NBA得分王。可以说麦迪的青春是从魔术队开始的。

嬗变

“8+3+3”,这样的数据难以令麦迪进入全明星,但他没有丝毫怨言。麦迪就像是一个远离名利场的熟客,静静地看着年轻人沉浮于喧器中,他的笑容已然超世。

显然当年的麦迪,已不再注重什么得分历史记录了。即使自己的职业生涯最终不能突破20000分,他也不以为忤。麦迪是在错过各种历史纪录,也不在向那些历史最好的得分手们靠拢或是超越,但他现在所做的事情才是意义最重大的。

以今天的角度,当年夏天乔·杜马斯选择麦迪是不折不扣的豪赌。这不单在于人们可以随意举出十来条理由来加以否定,而且杜马斯从未给麦迪充足的时间来证明自己。在如此不利的前提下,麦迪还能完成重生实在不容易。尤其是在底特律,这么座与他的天赋气质如此不合拍的蓝领城市。

嬗变丨特雷西·麦克格雷迪的青春,始于魔术,止步活塞

虽然在活塞历史上不乏像伊塞亚·托马斯、格兰特·希尔这样的天才球员,但他们更为浓重的气质则是一种务实的蓝领精神。在底特律,到处都充斥着钢铁碰撞和啤酒杯交织的声音。在宾州的炼钢厂或是底特律的汽车厂中,大部分工作者都是白人男性,而且多半高中没有毕业,年入在五万美元以下。勤勉、努力是他们的唯一信条,活塞的市场营销口号就是“每天晚上都去工作”,但这种精神似乎和麦迪飘逸疏懒的风格联系不到一起。而且底特律那种粗俗的城市气质,也令人怀疑麦迪是否能融合。在和艾弗森不欢而散后,底特律沉重的球风也背负上了毁灭天才的恶名。

然而这座城市是不是真的配不上麦迪?答案是否定的,底特律并非屈就了麦迪。而且与其他城市最不同的一点是,底特律的球迷可以允许你无是处,但你必须努力,人们才会爱你,这也是为什么本·华莱士为什么可以在那里扎根。基于这点,麦迪在活塞最初的日子并不被人看好,一如活塞名宿约翰·朗当年所说,“麦迪现在31岁,他的光辉岁月已离他远去,他很难再达到自己的巅峰,但只要他保持健康,他还是能为活塞做出贡献。不过现在对于麦迪来说,应该加油训练。想当初活塞1988-89赛季夺冠的时候,我们平时训练就非常苦,就像在打比赛一样。因为平时训练非常卖力,所以打比赛的时候我们反而很轻松。”

嬗变丨特雷西·麦克格雷迪的青春,始于魔术,止步活塞

成熟

客观地说,麦迪现在的成功并非是他在一夜间成为球馆耗子。活塞期间的他的确比以前更努力,但只是达到个NBA球员的训练平均水准而已。以麦迪的天赋来说,训练并不能真正让他恢复巅峰水准,他真正的问题在于恢复身体健康(尤其是背伤)。

幸好,麦迪在活塞队遇到了他生命中真正的贵人:活塞队体能教练阿尼尔·坎德。事实上,坎德一向对治愈球员的背伤很有办法。2000年,当波士顿的全明星球员迪纳·巴罗斯通过交易辗转来到活塞队时,他第一次踏上训练场,由于严重的背伤,巴罗斯几乎无法走路。但在坎德的帮助下,巴罗斯这个焦躁不安的后卫逐渐找回感觉,在活塞效力的两个赛季里,巴罗斯在板凳上场均分别可以贡献8.0和6.7分。

虽然这个时期的麦迪并不能为活塞带来亟需的防守和高度,但在完成坎德新颖完备的训练计划后,麦迪的身体已来到职业生涯最完美的阶段。事实上在两人那段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坎德用治疗巴罗斯、安东尼奥·麦克戴斯、克里斯·韦伯和琼·巴里的办法令麦迪焕然新。“整个过程和以前那些有些类似。”坎德说。“我看了自2002年麦迪大部分的比赛录像,发现在他移动时整个身体的发力并不能完全跟上去,这就是问题所在,所以我着重重塑麦迪的各部分身体机能的协调性。而在整个训练过程中,麦迪始终都听从我的安排,这些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对此,麦迪也向记者表达了对坎德衷心的赞许。最重要的是,麦迪终于在生涯末期重拾自信。

2011年麦迪刚刚加盟活塞队后,球队一直缺乏一个真正的球场领袖。得分最多的斯塔基(场均14.8分)无法承担这份重任,而在更衣室里,麦迪则充当了活塞的精神领袖。麦迪不像个性缄默的普林斯,他会大声表扬队友们的表现。当年的新秀格雷格·门罗就一直备受麦迪的喜爱,麦迪不止一次地赞扬他的篮球智商,并认为门罗是可造之材,能够在日后成为球队基石。这种传帮带的优质态度,表明麦迪的成熟性。

嬗变丨特雷西·麦克格雷迪的青春,始于魔术,止步活塞

不只在身体和球技上,还有人际关系的和谐。从这点上,麦迪明显要比普林斯做得更好。面对主教练反复无常的临场执教风格,普林斯直言库斯特就是个小丑,而麦迪始终和主教练保持高调的致。可显然麦迪所做的一切都被管理层看在眼里,记在心底。

尽管在活塞时期,麦迪已经不是球队的当家领袖,但是那时候的麦迪真正的在享受篮球给他带来的乐趣。在NBA很多球员都把打控卫当成是终极梦想,麦迪也就是在这个位置逐渐找到自己的价值。当年的活塞后卫轮换基本是这样的:麦迪打控卫,斯塔基打得分。到了比赛第二节,斯塔基会轮换到控卫位置上,而威尔·拜纳姆则去打二号位。看起来,库斯特对这三名后卫的轮换感到非常满意。麦迪更多是像个智者一样来盘活球队,而不需要再像一个得分大杀器般,苦苦地在比赛胜负间挣扎。这是一种对篮球理解上的升华,比在魔术时代开启得分王模式有天壤之别。这个时期的麦迪一场比赛没有太多的出手,但是经常能拿到准三双的全面数据—像是在对热火的比赛中,麦迪拿到了14分、10次助攻和8个篮板。

接受这些对任何人而言都是需要过程的,但你必须明白,麦迪接受这些可能远比我们更艰难。麦迪首先要得到的不是数据,而是用效率让队友和球迷相信,自己依然有能力带领一支不错的球队。另外,你会发现一些细微的差别。其实要麦迪打控卫的要求,最早是杰夫·范·甘迪提出的。但在休斯敦,范·甘迪更多要求麦迪做到既成为球队的组织者,又成为球赛的终结者。不过在活塞,他更多是用球智商和身高优势来主导比赛。而这,也许是当初范·甘迪始料未及的可以说麦迪的青春止步于活塞。

嬗变丨特雷西·麦克格雷迪的青春,始于魔术,止步活塞

麦迪如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艺术家,不管在赛场还是在场下,有些时候,当你想开了一些事情,忍受就能变成享受。对于现在的麦迪而言,退役后的他正在享受篮球给他带来的生活上的改变,此前麦迪还参加了中国的篮球综艺节目的录制,甚至现场还示范了经典了干拔跳投,我们依稀可以从麦迪的僵化的动作中,看到曾经那位飘逸的青春少年的影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