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山民种鸡头根,3到5年才能收获,亩产能过万,一斤卖3块多


近日,作者进山拍秋景,在洛阳市栾川县一处高山顶上,远远看到三个人在地里挖掘什么。说是红薯吧,没那么大,说是山药呢,又没那么长,于是有些好奇,遂走上前询问。正在干活的阿姨从土里扒拉出来姜块一样的东西,清理掉泥土,说:“你们城里人估计就没见过,你看看这是啥?”猜了三四个知道的植物品种,都不对,猛然想起来,在集市上好像见过,叫鸡头根。

阿姨终于清理出来一块大的,举起来给作者拍照。“看来你就是见过,我还当你没见过哩。种点这个,通是费事呢,咱不是想少花点钱买种子嘛,俺俩搁山上刨了快一个月,还不够,又买了一些,才种到这儿。5年了,刚能收。”作者虽然不在村里生活了,也是山里长大的,知道农民的辛苦,对于鸡头根的种植,却是完全不了解。

阿姨挖出来的就是这样的东西,白色、很脆,大的有婴儿手臂粗细,小的只有小拇指那么粗。但是种植的非常密,一耙子下去,都能挖出来一大块。鸡头根算是中药材黄精的一种,药铺里通常叫鸡头黄精,价格稍微便宜一些,街头的集市上,很多人都分不清鸡头根和黄精。作者之所以有印象,也是曾经让小贩忽悠着买黄精泡茶滋补,买了一大包,懂医的伙计一看就笑了,说:“你回家腌咸菜吃,或者蒸蒸吃都中,能不能大补,那我就不知道了……”


大叔告诉作者:“确实有小贩用鸡头根炮制后冒充黄精,卖给进山旅游的人,不过那号人不多,咱山里人大都还是比较实在的。俺种这个,到时候兑给药贩子,小的人家卖种子了,大的听说是卖到外地了,不清楚。”大叔家这块地不足一亩,每天三四个人来挖,已经四天了,还没有挖完。

“镇暂不像以前,叫个亲戚都能来帮忙,人都不在家了,找人干活都得掏钱。哟人一天,最少也得50吧,年轻的还没人干,都是六七十,上岁数的。这东西不好挖,不会挖的,一撅头下去就都挖断了。一挖断,算去求,不论贵贱,人家都不要了……”刚挖出来的鸡头根粘着很多泥土,把泥土清理干净,还要保证上面的须根不掉。有须根的还可以继续栽种,没有须根的,可能就不会好好发芽了。

“要是都跟这一样,那就宣了。都跟这个这么大,一亩地能产1万斤没事,我这地薄,这两年俺俩也没在家,没人管它,挖了两千多斤,估计还能挖千把斤吧。”大叔指着鸡头根头部的嫩尖告诉作者:收成的好坏,跟种子的大小有很大关系,这些比手指粗的,栽到地里面,两三年就可以收了。自己当年从山上刨回来的,都只有筷子粗细,二年了还没有发头。有钱人家买的好苗,多上点肥料,一亩地收万八斤,还是可以的。


今天请到的帮工是一位70来岁的大娘。“没人呀,俺这村里,原来也一百多口呢,年轻的都出去打工了,像俺这年纪的,都在山底下,街上看孩子。想找个人干活,都得从下面拉上来。咱也长时间不在老家住了,院子里头草大深,屋里都是灰。都不敢叫你去家里坐,老脏……”阿姨说。

阿姨曾经也是一位非常能干的农村女性,早些年大叔在外地打工,她一个人,用了好多年,改造了80亩荒山,栽种了板栗、核桃等,刚开始听说有补贴,后来也只是说说。阿姨说:“栽那些树,是咱自己想栽,国家给不给补贴有啥关系?核桃熟了,也是咱吃了,国家领导们也吃不着,你说是不是?咱农村人呀,都有两只手,不能光想着靠国家,你说要这两只手干啥呢?不就得干,干了有吃的,啥也不干,活该受穷。”

挖出来的鸡头根分三个等级,整根都特别粗壮的,装在编织袋里,还能够继续生长的,装在篮子里,这些小的,随手丢在一个编织袋上。大叔说:“我得去打工挣钱,就你婶儿说那,不干就没啥吃。娃子们也都是过一家子,要是过得好了,咱就不说了,咱山里条件差,我没本事给他们弄到城里当官,也都是打工。她平时了,给俺孙子孙女做做饭,送到学校,看看孩子。老了,快七十了呀,也干不了几年了……”


大叔的老家就在地边不远处,两间土房,说是院子,没有围墙,石头垒砌的沿下面,是一小片竹林,已经长到了院子里,荒草和落叶撒漫了整个院子。大叔以前在家时候,应该还养过蜜蜂,土墙上闲置着一个蜂箱,用一块橡树皮遮盖。“蜂子跑完了,我走的时候还有好几箱呢,没人管,败了。”

尽管山顶上已经没有几户人家,村子里早年间修建的抽水塔还能够使用,水池里放着一个没来得及刷的碗。“这两天她没回去,我得回去呀,咱寻着人呢,人家家都在山底下,我得开车给她们送回去,清早再接上来。嗯,对了,你婶儿清早蒸的有豆包馍,还热呢,给你拿两个吧?俺晌午吃饭,想烧了,烧点鸡蛋茶,要是忙了,吃点干粮,喝点自来水,对付一下。来干活的,跟咱一样,也都是庄稼人,没啥讲究的,吃饱就行。”

走的时候,大叔非让带一些大的鸡头根回家尝尝,还专门交代了食用方法。当然,我们是没有接受的,大叔摆手向我们告别,阿姨却说:“你可别把俺的照片给别人看,咱穿的老烂,叫人看见了,该说俺栾川人就这么穷?咱家里头有好衣裳,这不是干农活,都是土,专门寻得旧衣裳……”如果你的老家也在豫西地区,欢迎告诉小编,去记录下来村里的人和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