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越剧,昆曲,豫剧,黄梅戏,评剧,你喜欢哪个呢?

龙之魂解说


本人对以上剧种都喜欢,尤其是京剧、越剧、黄梅戏。其次是豫剧,她的音乐很美,粗犷、有板有眼,比较好学。过门一响,你就情不自禁哼起来了。

昆曲高雅,属于阳春白雪一类。古典、优雅,一般看不太懂,而且拖音依依呀呀太长。

评剧听惯了也好听,但唱腔单调。如刘巧儿这曲,只叫到总是“呀哈”、“呀啊”,没多大变化。

可能我是外行,又是南方人的缘故吧。

总之,祖国的各种曲艺、戏剧都是国粹国宝,应该極力保留和传承,千万不能消失了。

各剧种的大师们辛苦了,向您们致敬!


125173750627


我今年十八岁,最喜欢听二人转。是正宗的东北二人转,而不是那些下三滥低俗的节目。正宗传统二人转非常不错,也很好听,二人转跟其他戏曲不同,二人转没有念白,只要一开腔就都是唱,从头唱到尾,中途不说一句话。这点比其他戏曲好多了!











韶华倾覆丶泪断弦


我喜欢京剧。

国粹京剧流派纷呈,有生、旦、净、丑行,讲究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

生行又分小生(包括文小生和武小生)、须生(也叫老生,有文、
武老生)。京剧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是程长庚、余三胜和张二奎所创的老生表演的三个流派。后来又出现了谭鑫培、汪桂芬和孙菊仙为代表的三个老生流派。再后来,就是著名的“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和奚啸伯。

现在京剧界,唱老生的领军表演艺术家有于魁智和王佩瑜。



小生流派有余振飞、姜妙香、叶胜兰和叶少兰。

京剧生行流派分为:

谭派——谭鑫培(老生),

孙派——孙菊仙(老生),

汪派——汪桂芬(老生),

杨派——杨小楼,李派——李春来,

高派——高庆奎,刘派——刘鸿声,

盖派——盖叫天,言派——言菊朋,

余派——余叔岩,麒派——周信芳,

马派——马连良,叶派——叶盛兰。

旦行分为:花旦、青衣、老旦、刀马旦、闺门旦、彩旦(丑旦)。



旦行流派有:

陈派——陈德霖(青衣),

王派——王瑶卿,梅派——梅兰芳,

尚派——尚小云,荀派——荀慧生,

筱派——筱翠花,程派——程砚秋,

黄派——黄桂秋,张派——张君秋。



旦行中“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大名旦,世人瞩目。

现在京剧界旦行的领军人物是唱程派的张火丁和唱梅派的李胜素。



净行简称“净”,也叫“花脸”。净行分铜锤花脸、黑头花脸和架子花脸。净行中有金少山、郝寿尘、侯喜瑞、裘盛荣等。

净行流派有:裘派——裘盛荣。



丑行又名“小花脸”或“三花脸”。凡是丑行都是在鼻梁上用白粉涂一个粉块,这白粉也有几种不同的形状,有方形、元宝形或倒元宝形、枣核形等几种。

京剧的丑行最早的当数“同光十三绝”中的刘赶三和杨鸣玉,还有后来的刘七。



清雅绿菊


在我求知若渴的少年时代,感谢适逢拔乱反正的新时期。从电影里,对其他剧种也有了新的认知,从而更加喜欢中国的传统戏曲。印象最深的除了“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系列外,还有京剧《野猪林》《群英会》《尤三姐》《空城计》等、豫剧《朝阳沟》《花木兰》昆曲《十五贯》、越剧《红楼梦》、黄梅戏《天仙配》评剧《刘巧儿》、吕剧《李二嫂改嫁》、婺剧《西施泪》等。除了国剧京剧外,其他剧种有三个戏印象至深:

一是越剧电影《红楼梦》,对少年时代的我阅读同名小说起了非常宝贵的启蒙和“导读”作用。

二是豫剧《秦香莲后传》,因为䂊剧先入为主的原因吧,后来在观赏秦腔的移植版时,老有一种“稍逊风骚”的感觉……更加明白了加强“学习”的重要。

三是吕剧《李二嫂改嫁》。小时候阅读同名小说,被老师权威定义“黄色”的冤案终于得以“昭雪平反”…… 不知不觉还产生了种博古通今的“成就感”!


如義齋人


我最喜欢京剧和越剧。特别是越剧,是看了傅全香大师和陆锦花大师的《情探》后迷上了越剧,还有就是范瑞娟傅全香的《梁山伯和祝英台》及徐玉兰王文娟的《红楼梦》(唱片版,不是电影版,电影版的唱腔没有唱片版好听,而且唱词少了许多)。京剧是看了史依弘的《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凤还巢》、《穆桂英挂帅》等梅派剧目和张火丁的程派名剧《锁麟囊》喜欢上京剧的。其它戏曲就谈不上喜欢了。


鼎泰行1102


乡音袅袅庐剧情

那唱着象哭,哭着象唱,拖腔压板,韵味悠长,且歌且诉的剧种是什么吗?

那就是我省的省剧一一庐剧!

我最喜欢听庐剧.唱庐剧。边听庐剧边学唱庐剧边散步、或做家务、或工作,都不耽误。过年过节和三五个老歌们在小区的广场上听庐剧、看庐剧、讨论剧情、欣赏演员演唱的风格、优点,那是生活,那也是生活的享受!

有年轻人问:老人家没事干?哪有那耐心,哪有那闲工夫?

有成语叫乐此不疲。我喜欢呀,所以有时间。

听奶奶说:小时候的我,最爱听庐剧一一到了夏天,奶奶们把摇篮搬到村中的老槐树荫凉下,摇着孙子,哼唱庐剧,拉家长里短,手里还忙乎着纺线捻纱,纳鞋补衣.....我好哭,可一听庐剧就安稳地呼呼大睡,不听庐剧,就吵人。

庐剧,发源流行于环巢湖沿岸。每年到农历八月份,黄澄澄的成熟的稻子铺满了水乡两岸。经历春播夏管的农人望着秋获满满的劳动成果,喜悦之情洋溢脸上,为抒发高兴地心情,放开歌喉来一段庐剧,同时将那充满抒情的曲调融入到花篮挑、小刀戏、庙会、灯会等地方戏之中,且歌且舞,且唱且说,自娱自乐,好一派巢湖特色的农家乐。远在他乡的人们,一听到这充满乡土情调的乡音,就会产生思念家乡的感情,而不畏千里万里的遥遥征途赶回家过年团聚。

浩渺碧波水天一色的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合肥市西南边,连接合肥市与居巢区,山水相映,东下长江,景色优美,气候宜人,是江淮大地的一颗璀璨明珠。

可在古代,这里却是兵家必争之地。

襟江带淮,江左胜地;北有淮河天险,南有长江天堑。每当朝代更迭,政权分立之时,这里就是兵戎相见,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之地:北控秦岭,南临武汉南京,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这里自古民风淳朴中显剽悍,忠诚里显智慧:周瑜,这年轻的东吴都督,出生江左庐江,供职江南东吴水陆大都督,凭智慧胆识击溃不可一世、兵力正盛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曹操。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由此可知,那时的拉锯战在江淮大地有多残酷:人们背井离乡,妻离子散。于是就涎生了这长歌当哭,长哭当歌的剧种一一庐剧。抒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安定生活愿望的情怀。不信吗?只要你面朝大海,来段缠绵铿锵的庐剧,台湾岛内就不知有多少“江州司马″因此而加剧浓烈的思乡之情而青衫湿呢!渴望祖国统一,早日回到祖国的怀胞。

我的几个老哥们,就是庐剧的铁杆粉丝,它们把庐剧的曲调融入舞虾子灯的活动中,与时俱进推除出新,用传统剧种唱出对新生活的热爱,对新事物的赞美,歌咏美好安定的生活,歌咏幸福。

我最喜欢的剧种就是庐剧。

一代戏剧大师程长庚将庐剧融入八大徽班,在北京创造出新的剧种一一京剧,而成为国宝。

你仔细听,京剧与庐剧在唱腔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程老师74


喜欢豫剧。豫剧唱腔或高亢嘹亮,如常派的《拷红》;或低婉深沉,如马派《穆桂英掛帅》穆桂英向佘太君陈情不愿掛帅的哭诉,让人柔肠百结。最能体现豫剧声情并茂的经典剧目,如《朝阳沟》、《花木兰》、《穆桂英挂帅》、《大祭桩》、《七品芝麻官》等等,中国人早己脍炙人口,耳熟能详,河南电视台以豫剧为主打的《梨园春》栏目,更将豫剧在国人中间推广到家喻户晓,甚而至于传播到海外,曾到台湾、香港、新加坡、奥大利亚等地区和国家作巡回演出。可以说,在世界各地,只要有华人聚居的地域,基本上都可以听到字正腔圆的豫剧。


豫东的云


我最喜欢的还是越剧,虽然不看字幕听不懂,但是它那委婉悠长的韵味,且歌且诉的曲风非常好听。尤其是老一代越剧艺术家徐玉兰,王文娟,给我们带来越剧(红楼梦)(梁祝)~~等很多优秀剧目的代表作,各个都深入人心难以忘怀!

黄梅戏也是我比较喜欢的剧种。黄梅戏的唱腔,通俗易懂,更好听!主要唱段还能跟着哼上那么几句。特别是以前和现在,在这批优秀的黄梅戏领军人物中,如马兰,黄再芬,吴琼的表演中,把人物刻画的更是生动完美!尤其(女驸马)(天仙配)~~等代表作,百听不厌!

京剧是我最早接触和认识的剧种,尤其是文革时期,(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杜鹃山)(龙江颂)(海港)(平原作战)八个京剧样板戏,每一部里面的唱段我几乎会唱百分之七十的唱段。有的经典唱段至今还不忘!因为那个年代家家都还没有电视,每天只能听广播。但是只要打开广播,每天轮放的就是这八个样板戏!

尤其文革时期又都停课,娱乐场所几乎没有。看个电影是当时最大的消遣和娱乐了。天天听广播,跟着唱样板戏等于天天听课了~~所以从那以后我也渐渐的喜欢上了京剧!

昆剧,豫剧是我最不太喜欢的,可能跟地域省份有关系~~平时从来也不关注。对它的了解更少。

总之,很多剧种都是我们的国粹,文化领域的精髓来更好的传承和光大很重要!所以好的文化剧种,它不但能给人们精神文化素养里带来一种痴迷和意境,也能带来一种更好的情操和陶醉。



石头55363


我最喜欢越剧,其次是现代京剧,再次是锡剧,最后是黄梅戏。这些都是我们大中华的国粹,在年轻的一代人中间必须好好的推广,让他们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





农村淼淼妈


剧种只是地域性的存在形式,叫地方戏。如京戏,晋戏,吕戏,秦戏,沪戏,豫戏,川戏,绍戏,也可称京剧,豫剧,秦腔,评剧,川剧,晋剧,黄梅戏,越剧。都是形式,关键是好的剧目,这才是我喜欢的,比如八大样板戏,当时就移植成多种剧目,故,好的剧目是我喜欢的,而不是剧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