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家长说:考试孩子其实都会,就是太粗心大意,做题不认真,你是教师的话会怎样回答?

July9422705


家长说:考试孩子其实都会,就是粗心大意,做题不认真。我是非常不认同这样的说法。听到这种说法,其实已经明白这样的家长不懂学习,并且主动为孩子做错题找借口。

每次考试以后,通过分析试卷以后不少学生都会表示,某些题其实自己会,只是自己粗心出错了,如果不粗心自己分数就可以更高一些,试问如果这是高考粗心怎么办?

要明白粗心是一种学习能力的欠缺,是对知识并没有真正熟悉掌握、掌握的不够透彻的表现。在学习新知识时不只是要学会怎样做,而且需要举一反三,反复练习直到烂熟于心,最后做到快中稳胜才算表明真正的掌握这一知识点。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小商小贩对口算非常厉害,因为他们每天做生意需要快速心算出来结果,日常算的次数多了,自然算得又快又准,所以要想解决粗心的问题,一定要把知识掌握的更透彻,平时加强练习,书要多看,题要多做。

在学习中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对错题的总结反思。

多数学生并不会真正做题,主要表现为做题不反思、总结,错题不重视,建议大家对自己做错的题目,一定要整理到错题本上,经常复习反思,就可以大大提高自己做题的正确率,减少粗心导致的错误。

所以家长们要明白一个道理,粗心只是结果,并不是原因,以后不要再为孩子的粗心找借口,而是想办法帮助孩子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做题的正确率,这样才能真正得到更高的分数。


跟随成长


我是家长,我孩子也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一开始他妈妈也说是粗心的问题,后来孩子自己也认为是粗心,我想完蛋了,怎么能这么认识呢。

于是,我专门找了一个周末,带他去做作业,让他妈妈弄了几张试卷。做完之后,让他自己圈出来,那些错的进行分类:

会,但做错了

不会,做错了

不会的,我放过。教会他就是了。重点放在:会,但做错了。常说的:粗心。

我立刻纠正他认为的粗心,我们一起分析了他做这题的过程,然后再讨论如何做错了,有什么补救的办法。经过这么一弄,我们总结了三条经验,这三条经验是为了保障在考试的时候把那些容易做错的识别出来,再加以修改。

第二天就是数学期末考试,一共扣了5分,错了三小题,其中两个确实不会,大部分学生都不会,另外还错了一个小地方,分数在班级排名前五,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老师改变不了家长的认知和观点,应该从学生入手

一个成年人要改变另外一个成年人的认知,特别难,更何况你可能要改变的是很多成年人。所以,不要想着怎么去改变家长的认知。

更多的应该从学生入手,学生对老师有一种无形的尊重,所以学生愿意听老师的话而做出改变,因此老师的重点还应该放在让学生自我认知,就像我和我孩子一样,让他自己产生认知,而且老师做的效果比家长做的效果更好。

家长的期望:孩子交给了学校,希望一切都不要管,希望老师能管好,解决学习的事情。家长认为:这是孩子和老师的事情,如果老师经常找家长说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会恰得其反

To老师的建议:

不要觉得你说的是对的,家长就会听你的。家长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思考,认为这是孩子和老师的事情,为什么会成为我的事情?所以,你认为你说的是对的,但是在立场不同的情况下,你说的是对的,但你这样做未必是对的。

后记:

虽然我孩子现在还是会犯一些粗心的错,但是比以前少了,一次作业,或者一次试卷大概有那么一个地方是错的,我觉得有进步就是好事。


朱文亮


我是一名小学老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会告诉家长,学习考试没有粗心二字,有的只是平时学习上的不上心,不用心。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习也是如此。没有平时的日积月累,没有平时养成的良好的做作业的习惯,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考场上怎么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基础知识不扎实。

所谓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就是该记得没有记牢,模棱两可;该会的没有掌握,一知半解。

今天我们班就有一位学生写出5x7=45的算式,我说你再想想,他还是5x7=45。结果惹得同学都在笑,这时意识到自己记错了,又想了一会儿告诉我5X7=35。

还,有的同学对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什么除以2,是否除以2,都不能理解掌握,更不能熟记。这也导致考试的时候出现错误。当试卷发现来的时候,孩子一看只有底乘高没有除以2老师批的是错误,孩子立马就改成底乘高除以2,从而算对了,这在家长那里也是孩子粗心大意了。

对于这样的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家长还得要求孩子,把每天学到知识点理解了、掌握了、记准了、会应用。只要学生知识基础扎实了,才有可能帮孩子改掉粗心大意的坏毛病。

平时做作业的时候书写干净整齐、准确率高的孩子,多数情况下,考试成绩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每次考试后把试卷发到学生手里的时候,我都先让学生自己改正错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都会把试卷上做错的题,改对,并能讲清楚解题思路。再问学生考场上为什么做错的时候,学生就会告诉我:“粗心了”。

其实,那有什么初心呀!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这些学生在平时做作业的时候,就不能保证做题的准确率,往往是一道题一改再改才能把题做对。平时出现的问题,考试的时候同样出现。

而那些平时做作业,书写干净整齐、速度快、准确率高的孩子,他们考试的时候失误,相对来说也会比较小。

因此家长想要让孩子改掉所谓的“粗心大意”的坏习惯,就要从孩子的家庭作业抓起。要求孩子的各科作业首先要做到干净、整齐。在此基础上再提高孩子的准确率。

平时做题的时候,没有养成认真读题审题的好习惯,考试的时候,更是如此,怎么能考出好的成绩。

我的好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就不能静下心来用心读题。拿到一道题,只是以应付的状态,粗枝大叶地匆匆地读一遍就开始做题,连题目中信息和要解答的问题都没有搞清楚,就动笔做题,结果就是准确率不高,导致一改再改,才能改对。

根据学生所出现的情况,我要求学生在做题的时候,要用指读的方法(读到那个字小手指头就指在那个字的下面)搞明白题中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每个数字、甚至每个标点符号所表达的意思。每道题至少读三遍,才动笔做题。只用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做题的准确率。

家长在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帮助孩子提高读题审题的能力,以帮助孩子改掉粗心大意的坏毛病,提高做题的准确率。

结束语:我认为,在学生的考试过程中,那些什么粗心大意一说。只要家长留意一下孩子平时的学习状态,就明白孩子的粗心是孩子平时造就的结果。知识基础不扎实,做作业的准确率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读题审题的习惯,才导致孩子考试的不认真读题,做题粗心大意,准确率低。


木爻木大说教育



我是老师,也是家长,想起我自己小时候上学时简单的计算题经常出错。小时候不太明白,后来再大一点,终于慢慢的摸出一些门道。那岂是一个“粗心”可以解释的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有问题。

在看拼音写词语、计算等题出错的孩子,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似是而非的。觉得是像又不敢肯定,觉得不是又有点像,自己也拿不准应该怎么写,在考试时就一通乱写。做计算题时,只要口诀熟练,不把数字看错,一般都不会有问题。

等到考试之后,思维似乎就突然开朗了,因为这个时候当他发现给了一个“x”,就否定了自己脑袋里原本想的,马上就向另一个方向去思考。

2.读题习惯差。

很多孩子在读题时,根本就不看题目,或者就草草一看,不抓关键字词,按照习惯思维思考,这一定会出错的。

记得我上小学时,那时候是老师自己命题。一次数学考试要求正确的打叉,错误的打勾。我在答题时,连要求都没看,拿着就做,结果可想而知,全部都错了。这件事情给了我很深刻的教训。随时都提醒着我,答题时一定要认真读题。

3.学习态度有问题。

孩子为什么会不看题目呢?往往是因为赶时间,想早点完成作业,好出去玩。所以大多马虎、粗心的孩子,学习态度是不够严谨的。


家长们应该怎么办?还是粗心切不可忽视,一定要引起重视。

1.帮助孩子巩固基础知识。

对于生字,词语,计算等基础题要反复训练。利用听写、让生字回家、比赛等方式巩固基础知识,孩子发现易错字的写法,注意形近字、同音字的区别。

2.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

孩子在读题时,一定要提醒孩子注意关键字词,必要时做上记号。

3.端正学习态度。

很多孩子不是不会做,而是不愿做或应付了事。孩子每天回到家,在做作业时,家长要耐心的陪伴、检查。我说的陪伴不是让你从头到尾守着孩子做作业,孩子自己可以读题时让孩子自己做,但是家长一定要提醒孩子认真检查,孩子检查后家长也要检查。

我现在任教的班级,很多孩子学习端正是不端正的。写作业应付了事,我直接了当地告诉他们错一个字不但要改过来,还要写三遍,所有的错题都得改正,还要再写上几遍,与其这样不如一开始就完成好。

结束语:孩子的学习不可能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要密切配合,这样才能督促孩子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我不知道这样说的家长,他家孩子的学习情况,我就说说我自己家的经历。

小时候,弟弟成绩刚开始不好的时候,妈妈、姐姐、妹妹也是这么说,因为我在家里没地位,所以我不敢吭声。

后来,弟弟的成绩更差了,她们就说:“他不是不会,是不想读,贪玩,他还是很聪明的……”

这次我忍不了了:“可是,现在是不想读,时间久了,基础就会不扎实,就是想学也跟不上,就是不会了……”

本来是想再提一些建议,毕竟我的成绩是家里最好的,可“不会”两个字刚一出口,我就被3个女人轮番炮轰,甚至直接放话:“不要你管!”

最终,在该被管教的年龄,弟弟被众星拱月般呵护,也就注定了他日后的悲剧。

我的观点是:应该把考试和平时练习结合起来,定期查找不足,包括知识点、学习方法、学习状态等等,不是要孩子完美无缺,至少不能犯原则性错误,比如――有个老家人的孩子,2年纪被劝退回户籍地,因为他连10以内加减法都没掌握清楚。


linileen


经常听家长说:“考试孩子都会,就是太粗心大意,做题不认真!”身为一线教师,听到对孩子这样的评价语,我心里酸酸的,这是对学习本身没有正确认识的家长所说的,这是没有能力对孩子前程负责的家长所说的,甚至也可以说是一部分不懂教学的老师误导家长所说的。家长朋友们,让我们重新一起来认识一下学习和考试吧!

任何一个学生的学习都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懂、会、熟、快。所谓懂,就是说我们的孩子听老师讲解没有问题,课上听懂了,一般学生便认为自己会了。其实,这才是学习的第一个层次,可以这样来说只要智商没有问题,上课还能认真听,这个层次都能达到。会,是第二个层次。怎么算会了呢?首先是看着自己的笔记能够把老师讲的东西说清楚,然后是不看任何笔记只是看老师所给的空白材料就能讲明白,这才是真会了。懂的层次是学,会的层次是习,合在一起才是学习。我们的学生往往只是学而不习,尤其是自作聪明的学生,考试出了问题便说粗心大意造成的,实际上是没有真正的学会。学习的第三个层次是熟,熟就是看着不带笔记的学习材料会了之后的一个延伸,比如说初步会时用时间30分钟,熟的程度可以缩到10分钟左右便把老师所讲的说个一清二楚,这就是熟。对老师所讲的习题都能达到熟的程度,自然熟能生巧,熟能生巧之后做题当然就快了,做题快而且正确,考试的时候成绩自然就好。学习到了第四个层次,便不会再说什么粗心大意了。再说考试,基础题就是考学生学会多少,而拔高题则是考查学生对考点的熟练程度了。不熟悉,交卷之后再会,已经晚了。会做而错的题就是不熟练,试问如果考查1+1等于几,我想不管多么粗心也不会出错的。

总之,孩子再说由于粗心而没有考好时我们就要和孩子谈谈了,看看他究竟处于学习的哪个层次。正确认识学习和考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也不要说“粗心大意”了。

 





周永振老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笔者还是十分有发言权的。其实在笔者的班上,有不少的家长都会发出类似的感叹:‘考试的题,孩子其实都会,只是太粗心大意了,所以没有做对。’诸如此类的抱怨不绝于耳,笔者也实在是不想和他们去争辩什么,既然今天在悟空上提到了这样的问题,那么,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达成一个共识:考试究竟考的是什么呢?仅仅是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吗?可不仅仅是这样的。考试是一个综合能力的体现,这其中包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审题的能力、专注度、思维的活跃度以及临场的时间分配能力。想要取得一个高分,这几种能力缺一不可。

很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对所学知识掌握能力是没有问题的,只是粗心大意。这其实就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专注度不够的孩子,或者是审题能力不强的孩子,就非常容易犯粗心大意的毛病。因为很难取得高分!

因此,千万不要再给自己的孩子找借口了!粗心大意,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能力不强的表现。所以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在发现孩子存在粗心大意的毛病时,及时地采取措施加以改正。可以适当的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有意的提高孩子的专注度和专注时间。考试的时间一般为90分钟左右,所以家长可以在家里给孩子设定一个情境,让孩子专注来90分钟做一件事情。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专注度是可以提高的。

二是提醒孩子认识到粗心大意这个问题!很多孩子之所以没有改正这个问题是因为压根儿就不知道自己还有粗心大意的毛病,他们往往都归咎于运气不好或者是题太难。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所以家长一定要提醒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希望各位家长以后可以少一些抱怨,少给孩子找一些借口,踏踏实实的搞好孩子的教育,帮助孩子克服固有的问题,实现成绩的飞跃!


说文写作


我是老师,我会告诉家长,“其实都会,就是粗心”是自欺欺人罢了。

这句话中,我们都能感觉出有隐含的得意或优越,当然也有可能是聊以自慰。但不管是哪种,都是不能正视现实的借口。没有粗心一说,但凡有错误,一定有漏洞。

1、习惯不好

如果确实是会,做错了,那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认真审题,仔细计算,及时检查等。经常看到这样的错误,题目求sin,学生看成cos;题目明明要求点在x轴正半轴运动,学生说没看到。这都不是粗心,是习惯养成不好。



2、知识不牢

在进行对数函数学习时,经常有学生说我粗心,忘了真数大于零了,所以做错了。学生的后半句是实话,他忘了,而不是粗心了。

考完试,老师同学一说,他立刻就想起来了,但考试的时候就没有意识到。这就是知识不牢的表现。


3、方法不熟

考试考得不仅仅是你会不会,还有是你熟不熟。如果对常用解题方法不熟练,在考试中遇到这类问题,就会有一种似曾相识,但又似是而非的感觉。

考完试,和同学们一对题,别人一说思路,再与自己之前学习的印象一印证,常常会一拍脑门,说“我会,我会,就是粗心了”。其实是对方法不熟练,导致用起来磕磕绊绊,出现问题。

4、思维不深

还有一种,是学生思维深度、广度不够。在高二学习圆锥曲线时,学生往往是即便有大体思路,但是在进行繁杂的计算时,错误百出。表面看是粗心,其实是思维能力不够。

一道含有多个参数的复杂方程的变形、化简、计算,其实对学生全面思考能力、细节把握能力、观察分析能力、预见把控能力要求都很高,学生计算错误,不是粗心了,而是能力不够,顾此失彼。

所以,千万不要一句“粗心”掩盖住孩子学习上的弱点和漏洞,如果不能重视、正视,这种“粗心”不但不会随着年龄增大而改正,反而会越来越严重,终将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


师者馥仁心


近期正好也碰同样的家长:前不久进行数学单元练习,有一个学生家长向我了解孩子的练习情况,我把卷子拍给家长看,卷子上错误比较多,如果折算成分数的话,得分只有70多一点,仔细看了他的试卷,我告诉家长:一些基本的题目和一些讲过的类型、反复练过的类型,孩子也做错了。家长说:“哦,他太粗心了”。这样的想法其实是错误的,我告诉家长:“不是的,错这么多已经不是粗心了,他没有真正理解,读题、审题、解答方法方面都有问题”。

一、错误的背后检验出学生对知识的不理解。

有些学生的学习,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模仿阶段,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比如在做某一类型应用题题时,学生都能做对,当几个类型混合在一起做的时候,就不能正确分析解答。在订正作业的时候,有的学生也只是按照老师的讲解,一步步地抄下解答过程,没有用心去思考,虽然当时订正对了,但是对知识并没有真正的理解,下次做同样类型的题目还是不能做对。

二、错误的背后暴露出学生读题、审计能力的欠缺。

练习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没有养成好的读题、审题习惯,平时做过的练习,考试中遇到类似的题目,但是其中的条件发生了变化或问题发生了变化,学生并不能发现,往往只是草草读完题,凭印象做题,导致错误。比如平时做过“绕长方形操场跑4圈是多少米”,考试时考的是“绕四周跑2圈”是多少米,很多学生看到“四周”的“四”字,就按照4圈来计算了。

三、错误的背后反映了学生解题能力还有待提升。

学生解题也是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就拿数学来说吧,画线段图分析、画示意图分析都是解决问题的比较好的策略,可以使一些复杂的题目通过画图变得简明形象。在课堂上,我也专门渗透了、指导了这种方法,但是有些孩子就是不愿意画图,有的画了图就是不肯在上面标数据,这样对解题根本就没有帮助的。孩子数学学习中的种种错误,有的就是因为不善于学习,缺乏解题的方法和技巧而造成的。

总结语:所以不能小看一张试卷上的错误,每一个错误的背后,都反映着孩子学习上的某方面的不足,应该正确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帮助孩子真正提高学习成绩。


我是燕子老师,很高兴与您分享讨论教育领域问题,如果认同我的观点,欢迎您关注和点赞,谢谢!


燕子老师abc


有很多类似的话语,比如,这孩子挺聪明的,就是没用在学习上。孩子知道迟到不好,就是一不注意就迟到了,等等。

1、从结果上来看,孩子就是不会做。不管是因为智力没有掌握知识还是掌握了知识粗心造成的题做错了,成绩考差了就是结果。

一般,因智力问题考差了,更能得到理解和原谅。因为粗心大意考差了,反而更不能被理解。

2、既然,任何事情有因就有果。现在知道了粗心而造成考差的果,就要去深挖造成粗心的因。

为何有的学生不会粗心大意,而有的学生经常粗心大意?这是值得思考的。

首先,粗心大意也会形成习惯。习惯来源于日常学习。因贪玩写作业就会贪快,希望尽快把作业写完好出去玩。我见过粗心求快的学生是怎么写作业的。一个小学生,在写语文作业,一个字都没写完整就跑掉去玩去了。还有一些学生经常一边玩一边完成作业。经常如此写作业,就会形成粗心大意的习惯。而要改掉坏习惯是很难的。

其次,没有完全掌握知识也会造成粗心大意。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似懂非懂,在考试做题的时候答案就会模棱两可,不能准确地写出答案。体现出来的就是感觉自己都懂了,但实际没完全搞懂。

总之,粗心大意仅仅是一个表面现象。粗心大意的形成是有原因的。不能把粗心大意当成是考得差的理由。粗心大意也是一个坏习惯,是需要及时改正的,不能让粗心大意形成更加牢固的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