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之子:新海誠的“毒瘤”戀愛觀?難怪口碑不及《你的名字》

三年前一部日漫《你的名字》刷爆網絡,一時間在互聯網上出現了許多網名叫做三葉的女孩,而我的好友圈也不幸被“攻陷”。

時隔三年,那個男人帶著全新的作品《天氣之子》又來了。

《天氣之子》在日本本土的上映時間在7月19日,經過了三個月的時間沉澱,目前豆瓣評分鎖定在7.1分,距離導演新海誠的神作《你的名字》8.4的高分確實有些下滑。

天氣之子:新海誠的“毒瘤”戀愛觀?難怪口碑不及《你的名字》

之所以拿出這兩部作品進行比較,是因為在《天氣之子》的劇情中加入了《你的名字》中男主立花瀧和其家人奶奶的角色,通過這種交替方式將兩部動漫的時間線並在一起。

蹭自己熱度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關於這個話題,目前電影圈裡最成功的的案例非漫威公司莫屬。漫威公司打造了超級英雄鋼鐵俠這個爆款後,又相繼打造了美隊、錘哥、綠巨人等一大批超級英雄,然後通過巨大的漫威宇宙框架將這些英雄們聚在一起,形成了復聯體系。

那麼新海誠的這次嘗試能否看作是他的一次“新海誠宇宙”的探索呢?

我感覺不排除這個可能。

新海誠對於《天氣之子》的殷切期望讓我看到了他的“野心”,他不僅要將自己的動漫風格打上標籤,還大有將這種異次元的愛情故事在現實的平行空間上持續延續。

天氣之子:新海誠的“毒瘤”戀愛觀?難怪口碑不及《你的名字》

在日本本土,《天氣之子》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電影在日本首周票房16億4380萬日元的票房,位居當週票房冠軍。上映34天(8月21日),票房突破100億日元,新海誠成為在宮崎駿之後,第二位達成2部作品突破100億日元的日本電影導演。

從票房成績上看,更加助攻了新海誠作為“宮崎駿接班人”的坊間說法。

天氣之子:新海誠的“毒瘤”戀愛觀?難怪口碑不及《你的名字》

拋開日本本土“作戰”,三年磨一劍的《天氣之子》目前在內地影院的票房成績1.92億,最終大數據推測該片票房在2.8億左右,要知道這與三年前的《你的名字》5.7億的票房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天氣之子》可以肯定的講是一部不錯的新海誠式日漫,每個畫面、每個構圖都能找到他的作品風格標籤。每幀壁紙的實力還在那,這是毋庸置疑的

天氣之子:新海誠的“毒瘤”戀愛觀?難怪口碑不及《你的名字》

真的,沒辦法,這個畫面美的有一種不真實感,湛藍蒼穹下柔美少女洋溢著的青春氣息總能讓我想起那句廣告詞:XXX萬柔光雙攝,照亮你的美。

即使到了準大叔年紀,面對《天氣之子》的人設還是會表現出難以抗拒的“鐘意你”,這裡要感謝一下角色設計田中將賀。

天氣之子:新海誠的“毒瘤”戀愛觀?難怪口碑不及《你的名字》

除了男女主角外,不知是不是因為映襯故事曲折性的考慮,其餘角色均“不簡單”。

例如學姐的御姐人設,與男主初次相見時畫面是滿滿的“AV畫質”,難怪男主一度認為學姐是老闆的情婦。

新海誠不僅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沒有解開男主的這種錯誤關係認知,反而“愈演愈烈”。

“我剛剛發現你在偷窺我的胸部”,圍繞著“胸部”的話題學姐不止一次調戲了我們可愛的男主,基於這種導演的惡趣味在影院裡確實引發了觀眾一陣歡笑。

學姐問的只是男主嗎?我想這是對所有未成年、處男甚至男性同胞的質問吧。特定的構圖中某些敏感部位被“提醒”般的放大,恐怕連女人也會注意到吧。

天氣之子:新海誠的“毒瘤”戀愛觀?難怪口碑不及《你的名字》

《天氣之子》的配音演員中據我個人而言知名度最高的莫過於小栗旬了。

拋開電影不說,小栗旬配音過的動漫作品也是家喻戶曉級別,例如《哆啦A夢》、《航海王》、《海綿寶寶》等。

小栗旬配音了一個小老闆,有自己的事務所。與男主的相識也是一場套路。所以新海誠真的挺“無聊的”,不是玩“套路”就是玩“暴露”。

這次的造型中最大的雷點就是上面這位警視廳警官了,如果不是自報家門的話,還以為這傢伙是一個混混呢。

頭可斷,髮型不能亂,從此二次元中又多了一個同好。

畫面依舊很A,糟糕的是整個故事的敘述。

天氣之子:新海誠的“毒瘤”戀愛觀?難怪口碑不及《你的名字》

據消息稱新海誠創作《天氣之子》的靈感源自《你的名字》大獲成功後,他仰望天空,渴望去積雨雲裡放鬆一番。

對比兩部作品,有趣的是兩者均來自自然現象(災害),千年一遇的彗星和特大連續暴雨席捲了日本。

不同的是同為災害,前者新海誠做到了自然,後者卻和女主做了“捆綁”成為了所謂的“人柱力”。

人柱力這個詞最早接觸於日漫《火影忍者》,這部作品中成功讓我聯想到火影是因為女主穿過的那道神奇的“門”——鳥居

天氣之子:新海誠的“毒瘤”戀愛觀?難怪口碑不及《你的名字》

日本在文化方面尤其關於神明和祭祀方面的信仰有著嚴格的儀式特徵,很多動漫深受影響。

宮崎駿的經典《千與千尋》便是其中之一,女主通過隧道穿越到異世界,體驗了一次驚心動魄的“夢幻之旅”。

這裡新海誠引用了這種設定,讓女主“通過”鳥居獲得放晴天空的能力。

一個漢堡助力百分百晴女的傳說成為現實

看電影真的不能太較真,藝術的成分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所以有些設定的情節沒必要鑽牛角尖。

你不必好奇為什麼東京連續的豪雨,也不必對男主在垃圾堆裡機緣巧合地撿起手槍。別問為什麼,因為妲己都在一直愛著主人呢!

不過有一說一,這次的敘事方面新海誠是要為掉粉負責的。

大都市東京是男主心裡的希望,他的目的性很明確——在這裡活下去

。結識女主後,目標也沒有改變——我們一起活下去

天氣之子:新海誠的“毒瘤”戀愛觀?難怪口碑不及《你的名字》

關於二人的三相部分(相遇相知相愛)在我看來更像是男主一個人的單相思,片中多次用內心獨白來表現一個初次戀愛的小男生的膽小笨拙,側面烘托出女主早熟的一面。

另一方面,整個大都市巨大的生存壓力不斷壓榨著年輕的兩個人。這裡女主依然比男主更現實,為了生存她不得不考慮去做援交。

天氣之子:新海誠的“毒瘤”戀愛觀?難怪口碑不及《你的名字》

而男主呢,只是躲在房間裡看著電腦投投簡歷,通過減少開支維持生活。有人會說他比女主有錢?抱歉不明顯。

未成年人應該以怎樣的意識形態生存,才不算成年人道德標杆裡的異類?在看電影的時候我的腦海裡出現了這個疑問。

客觀分析,像男主這樣的未成年,自身方面沒學歷沒經驗,尤其還在競爭力巨大的一線大城市裡飄著,生存對他們來說比其他人更為艱難。

天氣之子:新海誠的“毒瘤”戀愛觀?難怪口碑不及《你的名字》

女主獲得了超能力也沒能找到方向,原因很簡單——我會這能力但沒實質作用,還是要受生活所迫,還是要受制於人

男主的出現為她帶來了新的致富方法,減少了生存的壓力女主開始重新思考方向,在這個過程中兩個人理所當然的在一起了。

對於兩個戀愛新手來說愛情絕對像泉水一樣清澈純粹。討厭做晴女的女主卻漸漸地喜歡上了這個角色,因為這樣能夠讓她喜歡的男生開心。

天氣之子:新海誠的“毒瘤”戀愛觀?難怪口碑不及《你的名字》

男主的內心獨白與女主的默默奉獻拼成了完整的愛,然而他們卻忽略了根本問題,他們的愛情建立在威脅社會的基礎上。

社會與個人利益在這裡永遠無法兩全其美,正如網上有很多人說男主的做法是反人類反社會的行為,違背了人類既定的大道德標準。

從人類發展和時間維度考慮,男主是自私的。


天氣之子:新海誠的“毒瘤”戀愛觀?難怪口碑不及《你的名字》

因為我們從小就被灌輸舍小家顧大家的大局觀概念,家國天下凡是以大局為重,只要是違背了這一準則都將受到無情的抨擊。

這也是新海誠敘事的弊病所在,他創造了一個社會,一個對待男女主沒有任何照顧的真實社會。他們的愛情既有來自警視廳警察的無情追捕,又有小栗旬大叔的正能量阻攔。

可以想象一下,這樣的一群人構成的社會群體,卻要反過來伸手要求男女主主動獻祭成全大家,所以後面男主拔槍對準“社會”的行為就不顯得那麼突兀了。

天氣之子:新海誠的“毒瘤”戀愛觀?難怪口碑不及《你的名字》

倘若非要找出一個“背鍋俠”的話,我認為一定是警察無疑了。

警察做了一件正確的“錯事”。發生槍擊這種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行為本來就要受到依法逮捕,這是完全正確的。

錯就錯在新海誠把警察推到了男主的對立面,警察成為了片中社會的“代理人”。在男主看來,女主的“死”等同於警察親手造成,加劇了兩個階級的矛盾。

警視廳和收容所被新海誠“設定”成恐怖至極的東西,這難道是在折射現實中缺失的公信力嗎?

天氣之子:新海誠的“毒瘤”戀愛觀?難怪口碑不及《你的名字》

新海誠對警察的“不友好”遠不止如此,弱化後的警察簡直不堪一擊。

例如專業過硬的警察們竟然能在警局讓男主從大門順利逃脫,暴露出的管理缺陷讓人無語;其次在大樓中抓捕男主的行動堪稱鬧劇,完全有一種大人被小孩耍的感覺。

女警察亦是如此,審訊室裡負責看管“學長”的女警官被一群小女孩設計套路,絲毫感受不到應有的專業性。

天氣之子:新海誠的“毒瘤”戀愛觀?難怪口碑不及《你的名字》

片子還有一個環節讓我感到突兀,那就是小栗旬配音的大叔在追捕男主的那場戲。

一直遵循正能量、正向價值觀的大叔在被男主拿槍指著腦袋後產生了特殊的“化學反應”,價值觀的崩塌讓人猝不及防。然後是襲警,還是一挑三,這身手不做特警著實可惜。

後半段大樓的戲碼如果刪減我相信評分還能漲一漲。

音樂方面《天氣之子》再一次由《你的名字》的樂隊RADWIMPS擔任創作,儘管還是原來的配方,藥效卻弱了許多。

這一部分最大的問題在於轉場略顯生硬,而且樂曲多次重複性出現,不僅沒有激發出觀看者內心深處的共鳴,反而產生一種莫名的強烈疲勞感。

天氣之子:新海誠的“毒瘤”戀愛觀?難怪口碑不及《你的名字》

事實說明“輸出全靠吼”並不是萬能的,情感的昇華還需要營造出順其自然之感。說哭就哭的那是演員,不是觀眾。

最後說一些題外話吧,《天氣之子》中個體與社會意識形態的碰撞讓我想起了劉慈欣的小說《三體》中的女人:葉文潔。

葉文潔的遭遇具有時代性,是錯誤的大環境下的無可奈何,具有被動性;而動畫中男主主動離家出走的行為更像是一種“作”的體現,他的選擇權始終在於自己。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因新海誠的“任性”創作出《天氣之子》,因男主的“任性”又險些淹沒東京,沒有漢堡就沒有愛情,沒有愛情就沒有矛盾衝突,這大概就是所謂的被作者支配的恐懼吧!

天氣之子:新海誠的“毒瘤”戀愛觀?難怪口碑不及《你的名字》

你有沒有去支持《天氣之子》呢?歡迎在下方區域留言互動。

為了愛情與社會為敵,你願意嗎? (單選)
0人
0%
0人
0%
不會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