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息肉會變成大腸癌?關於息肉和腸癌這些常識,醫生真相了

據統計,早在2015-2016年我國新發腸癌患者就大約有38萬,因腸癌死亡的患者約為19萬。目前,大腸癌的前身,癌前病變息肉已經被確定。據統計,80%-95%的大腸癌來源於結腸息肉。

那有些患者可能會問,是不是發現了息肉就意味著要產生癌變了呢?

其實正確的應對方法是,發現結腸息肉,不要慌張,但一定要重視。

結腸息肉會變成大腸癌?關於息肉和腸癌這些常識,醫生真相了

結腸息肉分為腫瘤性的和非腫瘤性的。腫瘤性的指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管狀絨毛狀腺瘤,非腫瘤性的主要指錯構瘤性、炎症性和增生性。

由腫瘤性息肉變成大腸癌,大概會經歷小息肉-大息肉-高級別上皮內瘤變-息肉癌變,其過程大概在5-10年。

雖然說,從息肉到癌要經歷好幾年,但一般以上的大腸息肉者是沒有任何症狀的,只有很少一部分腸息肉患者會出現便血、排便習慣改變、腹痛等異常症狀。所以如果不檢查是很難發現自己腸道里是否有息肉。

那到底應該做哪些檢查,才有助於儘早發現大腸癌呢?

結腸息肉會變成大腸癌?關於息肉和腸癌這些常識,醫生真相了

目前,針對大腸癌的篩查主要包括以下項目:

國際通用的篩查方法:糞便隱血試驗

大腸癌的前期症狀比較少,出血是其中比較容易發現的症狀之一。出血量較大時可表現為暗紅色血便,可被肉眼發現;而少量出血時一般不會有便血、黑便等表現,糞便外觀在肉眼看來是沒有異常的。

但通過糞便隱血實驗可以對消化道內極少量的出血做出診斷。糞便隱血試驗是早期發現大腸癌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國際通用的篩查方法。

簡單又有效的檢查:直腸指檢

直腸指診是通過手指直接觸診下段直腸腸壁是否光滑有無結節或腫塊,並可以對痔瘡等肛周疾病進行診斷。若在指套上發現暗紅色血液,可能提示腸道內出血,需進一步做腸鏡檢查。

大多數直腸癌尤其是低位直腸癌可通過直腸指診檢查發現病變。中國的大腸癌患者中,一半左右是直腸癌。

結腸息肉會變成大腸癌?關於息肉和腸癌這些常識,醫生真相了

醫生最推薦的檢查:腸鏡檢查

腸鏡檢查是診斷大腸癌的最直接手段,也是發現早期大腸癌的有效手段。如能在腺瘤未癌變或者早期癌變的無症狀階段,通過腸鏡檢查發現並經內鏡微創治療,則可能阻斷其向癌轉變的機會。

最後,如果發現息肉,切除了就能一勞永逸嗎?

答案是否定的。

據研究結果顯示,息肉切除後複發率較高,尤其是腺瘤性息肉,仍具有癌變的風險。國外患者直腸腺瘤摘除後3-5年內的複發率在20-50%,而國內患者1年內複發率為38.1%,2年內累計複發率高達78.2%。進展性大腸腺瘤摘除後1年、5年的再發率分別高達59.46%和78.07%。因此,一定要定期複查。

結腸息肉會變成大腸癌?關於息肉和腸癌這些常識,醫生真相了

由於腸腔結構的特殊性以及腸蠕動的特點,可能存在腸息肉的漏診,而且結腸息肉容易復發。因此,結腸息肉患者複查時機要綜合考慮息肉的病理類型、癌變的風險、切除情況等等,從幾個月到兩三年不等,這就需要醫生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來判斷。

另外,不管息肉是否切除,都需要定期複查,以預防癌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