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睢縣藏著一個名門巨族,它與顧炎武的家族有姻親

這個家族就是睢州馬氏家族,是明清時期的睢州世家大族,這個家族大有來頭,延續上千年,代不乏人。

一、名門巨族公卿後

(一)名將世家

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被稱為馬服君,後代子孫以封號為姓。趙奢與李牧、廉頗等一起都是趙國著名將領,可惜趙奢兒子趙括不懂實戰,長平之戰,趙國四十萬大軍被殲滅,後來的“紙上談兵“這一成語由此而來。東漢時,後代有子孫馬援(前14—49年),字文淵,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人,東漢著名將領,官拜伏波將軍,為東漢立下汗馬功勞。馬援曾說:“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馬革裹屍”一詞便出於此。

河南睢縣藏著一個名門巨族,它與顧炎武的家族有姻親

(二)狀元文風

馬愉(1395—1447) ,字性和,山東臨朐人,先祖是趙奢和馬援。公元1427年 (宣德二年),中狀元,自明朝開科以來共十五科,狀元都是南方人,馬愉是明朝北方第一位狀元,授翰林修撰。公元1436年 (正統元年),充經筵講官,升侍讀學士,主會試。馬愉為人寬厚、穩重、無私,是難得人才。正統五年,大學士楊士奇、楊榮薦入內閣,參預機務,尋進禮部右侍郎。正統十二年,卒於官,明英宗贈其禮部尚書兼學士。贈官兼職自馬愉始。著作有《澹軒文集》、《秘閣書目》等。其中馬愉的《澹軒文集校注》已於2015年出版。

河南睢縣藏著一個名門巨族,它與顧炎武的家族有姻親

二、睢州新地衍巨族

馬愉長子馬徵任河南汜水縣(今河南滎陽)知縣,次子馬徽也任職河南,居睢州。後馬徽兒子馬轅和馬輔入籍河南睢州。馬愉七世孫馬嗣光又將馬氏發揚光大。公元1646年(清順治三年),馬嗣光中進士,官至吏部郎中(正五品),致仕後,居睢州,卒葬於此。其進士中榜名為馬剛,後康熙皇帝欽賜改名為馬嗣光。馬嗣光有三子:馬應麟、馬陰麟和馬錦麟,其後代人口眾多,繁衍成為睢州大族。

河南睢縣藏著一個名門巨族,它與顧炎武的家族有姻親

馬嗣光像

三、江蘇崑山有姻親

(一)大儒顧炎武

馬嗣光娶崑山顧氏為妻,崑山顧氏為江蘇世家大族。顧氏的高祖、曾祖、祖父歷經明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連續擔任地方及中央要職,家境殷實,與狀元后代馬氏家族可謂門當戶對。更難得的是顧氏有一弟弟,就是大名鼎鼎的明末清初大儒顧炎武。馬嗣光是其二姐夫,顧炎武對其十分尊敬。據說,馬嗣光病逝後,顧炎武親送靈柩,馬嗣光葬於睢州王老集馬莊。

河南睢縣藏著一個名門巨族,它與顧炎武的家族有姻親

(二)崑山三徐

顧氏有一妹妹嫁給了崑山徐開法。徐開法有三個兒子:徐乾學、徐秉義和徐元文,他們被稱為“崑山三徐”。徐乾學是康熙九年(1670)庚戌科探花,徐秉義是康熙十二年(1673)癸丑科探花,徐元文是順治十六年(1659)己亥科的狀元,被稱為“同胞三鼎甲”。康熙皇帝對崑山三徐極為看重,所以崑山徐氏很興盛。睢州大儒湯斌死的時候僅剩八兩銀子,是徐乾學資助二十兩銀子才辦了喪事,不過徐乾學官聲不是很好。

河南睢縣藏著一個名門巨族,它與顧炎武的家族有姻親

馬嗣光夫人顧氏

小結

睢州馬氏族脈源遠流長,稱為“扶風世家”,有“莫在無時思有時,常於有時思無時”的祖訓等,是睢州的世家大族,後人相對集中於睢縣和民權等地,代有人才出,近代有革命家馬振藻等。

往期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