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第一個狀元莫宣卿,文章不朽千古卻不幸早逝

唐朝文宗大和八年農曆八月十七日,一個嬰孩在廣東省封州風景秀麗的麒麟山下的一條僻靜的農村呱呱墜地了。這個嬰孩取名

莫宣卿,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廣東第一個狀元。莫宣卿中狀元后,出任翰林院修撰,不久請旨還鄉,意欲迎母進京,終養天年,以盡孝道。莫宣卿回到故里,即奉母攜眷去台州上任,不幸病逝於途中。人們無不為一代風流的莫宣卿狀元的早逝而惋借!

廣東第一個狀元莫宣卿,文章不朽千古卻不幸早逝

文章不朽千古,留名莫宣卿雖然不幸早逝,但他原配夫人白氏生下三子。長子莫齊,次子莫楚,三子莫晉。莫宣卿短暫的一生是不平凡的。雖然由於早逝,他沒有做出顯赫的政績,但卻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莫宣卿作為廣東第一個狀元,在廣東的發展史上佔有重要位置。他生在封開縣,更是封開縣乃至西江一帶人民喜愛的一位歷史人物。把他的事蹟、文物挖掘整理出來是有意義的。在封開縣和西江流域各地,有關莫宣卿的故事、傳說很多,幾乎家喻戶曉。

廣東第一個狀元莫宣卿,文章不朽千古卻不幸早逝

有一個故事說:皇帝想吃南方土特產,莫宣卿巧妙地將本地山上生長的薯莨和大薯混煮給皇帝吃。皇帝分不清薯萇和大薯,吃著署莨,不堪入口。莫宣卿乘機啟奏,說廣東地方很窮,百姓靠吃這類東西度日。又不幸連年天災,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乞準廣東免除徵糧三年。這些故事未必完全屬實,但它反映了當地人民對莫宣卿這個歷史人物的敬佩和懷念。現在封開縣人民正在莫宣卿的出生地、風景秀麗的麒麟山附近的旅遊區修建莫宣卿狀元的塋墓和紀念碑。

廣東第一個狀元莫宣卿,文章不朽千古卻不幸早逝

它將為素有小桂林之稱的封開縣旅遊區增添異彩。對有關問題的探討一。莫宣卿究竟是不是廣東第一個狀元?我們說莫宣卿是廣東第一個狀元,是有足夠歷史文物作依據的。莫宣卿的父親莫讓仁的墓碑記載:“嶺南入相自張文獻公(張九齡)始,其大魁天下,則自我孝肅公始”。現存的歷史文物完全足以證實,莫宣卿不僅是廣東第一個狀元,而且,莫宣卿還是兩廣第一個狀元和自隋唐以科舉取士以來最年輕的狀元。

廣東第一個狀元莫宣卿,文章不朽千古卻不幸早逝

莫宣卿活了多少歲?有關莫宣卿在世的確實歲數,還有待進一步考證。據史料記載,莫宣卿生於唐文宗大和八年農曆八月十七日。在唐大中五年中了狀元。中狀元時僅十七歲。根據現在查到的史料只記載著莫宣卿病逝於赴臺州上任途中,卻沒有註明他病逝時的年號和歲數。因而尚難推算出他在世時的歲數。《封川縣誌》記載:“唐鹹通九年封州刺史李邦昌。上其事。”

廣東第一個狀元莫宣卿,文章不朽千古卻不幸早逝

如果李邦昌是在莫宣卿逝世的當年即上書請封,那麼他應為三十四歲。如果李邦昌是在莫宣卿逝世後若千年才上書請封,就應該拍除了這段時間才是他的確實歲數。但可以肯定,莫宣卿的最高歲數當不超過三十四歲。為什麼在一千多年前的落後山區封州能爆出一個狀元?此事乍看起來似乎難於理解,但我們如果把當年處於廣東省西江中游的封州的歷史發展情況加以考究,則是可以找到根據的。

廣東第一個狀元莫宣卿,文章不朽千古卻不幸早逝

我們知道,分析歷史人物不能離開歷史環境。中國古代陸路交通不便,主要靠水路運輸。自秦漢至隋、唐時代,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都在長安。據已故的中山大學教授、史學著名學者羅香林的《中原文化的南下與廣東學術思想的發展》一文的考證。當時廣東與中原的交通由長安經漢中沿漢水至洞庭湖,再沿湘江溯江而至粵桂交界。

廣東第一個狀元莫宣卿,文章不朽千古卻不幸早逝

因而中原的學術文化由西江流域向廣東內地傳播。印度的佛教及海外各國的文化亦多自越南、緬甸沿西江傳入。而握西江要衝的蒼梧、封州遂成為中外學術文化交流的重心。漢代廣東學術思想的代表人物陳欽、陳元父子,曾任交趾太守、註解《左傳》的士變,傳搖佛學的牟融等文化學術界著名人士都是封州人。到了唐代,西江中游一帶已成為廣東學術文化較為發達的區域了。這樣看來,莫宣卿這個傑出的歷史人物在封州出現就順理成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