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上都、東征高麗——紅巾軍,歷史上最狂野的北伐

元至正二十二年,春,位於大元國東北的遼陽行省依舊寒冷。

在料峭的春風之中,一隊元軍就像驅趕牲口一樣的押解著一群俘虜,準備將這些殘兵敗將們帶往中原。看著這些蓬頭垢面、在死亡線上徘徊的俘虜,誰也不會想象到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最狂野的北伐軍。

他們就在元末明初掃蕩了整個大陸的紅巾軍。僅僅一個月前,這些紅巾軍的人數還要比現在多上好幾倍,而且他們還以征服者的姿態將高麗王朝的都會開京變成了人間地獄,之後又在一夜之間被高麗的兵馬打得潰不成軍,最後又被堵在遼陽,成為俎上之肉。

立志於推倒大元抄的紅巾軍如何會跨過鴨綠江,進而佔領開京?這還要從很久以前說起。

十三世紀,成吉思汗不僅統一了蒙古,建立了帝國,而且還征服中亞和東歐。而其孫忽必烈則混一中原江南,建立了大元朝,並將東邊的高麗收做屬國。高麗從第二十五代忠烈王開始,直到“辛氏高麗”被廢黜,實際上被大元朝統治了將近百年之久。

高麗君臣以宗廟社稷不被大元朝為底線,不惜將糧食、珍貴的資源和手工藝品,比如皮毛、松子、藥材、青瓷、紙張、銅器,甚至年輕的女人作為貢品獻給蒙古朝廷,以圖艱難的苟延殘喘。

火燒上都、東征高麗——紅巾軍,歷史上最狂野的北伐

在中國北方出土過不少高麗青瓷,大多是元朝時期流入的。

火燒上都、東征高麗——紅巾軍,歷史上最狂野的北伐

但是,在韓半島卻沒有見到過元青花。

到了高麗元宗時,為了更進一步的接近大元朝,高麗君臣決定主動的為世子向元廷求親。而元世祖此時有東征日本的考慮,需要高麗的水師做炮灰,所以理所當然的接受了求親。而高麗的世子,也就是日後的高麗忠烈王,便以上門女婿的身份在元大都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史書上記載,麗烈王初入燕京時打扮尚且是:“白縠上衽袍,冠則漆紗圓頂巾,履舄皆以絲為之,帶則烏犀小革”一派風雅雍容的打扮,而回到故鄉開京時便已經是“焦婆發”、“一色衣”,完全是蒙古貴族的裝束。

麗烈王繼位之後便迎娶了元世祖之女,元成公主為妻。從此高麗的國王也被大元朝稱之為“駙馬王”而從此以後大元朝對高麗的種種要求便不再是的軍事裹挾和經濟掠奪,而是翁婿之邦間應有的享受和義務……據《高麗忠烈王實錄》中記載元世祖在東征日本時向高麗提出了種種要求,而麗烈王的回答則是:

“鄙國欲造九百艘戰船,需要艄公、水手一萬五千人,精兵一萬人,因此共需軍糧十一萬石。而軍械則無法算,但求盡力報答上國的聖德恩惠”。

“由於連年的旱災,百姓陷入饑饉。所以目前籌集到的軍糧有七萬七千二十一石,公私倉稟都已經見底,即使加上各官吏家中捐獻的也只有四萬一千石。雖然已經加重了稅賦,但是這已經是極限”。

不僅如此,從降元之後,八十年間所有高麗國王的諡號都是以“忠”字開頭:忠憲王、忠敬王、忠烈王、忠宣王、忠肅王、忠惠王、忠穆王、忠定王——甚至這些高麗國王還要給自己取一個蒙古名字,比如最後一代大元駙馬王高麗恭愍王的蒙古名字就叫伯顏帖木兒。

但是歸附大元朝對於高麗來講也不是沒有任何的好處,到了元末,身為附庸的高麗王朝竟然開始對宗主國大元朝有了影響力。在元順帝一朝,高麗宮女奇氏被封為皇后,第一次將屬於“漢人”族群的女人立為後宮之主。而在大都做人質的江陵大君則通過走奇皇后的門路,成功奪取了高麗的王位,併成了高麗歷史上的一代“雄主”——恭愍王。這位高麗的新王早在元大都時就慣例,娶元宗室魏王之女寶塔矢麗為妻,是為魯國公主。

這一時期元、麗兩國不僅政治合作緊密、貿易往來頻繁,而且由於高麗的“附元輩”在中原的得意,以至於中原民間的時尚人士也紛紛以高麗風的服飾打扮自己。《續資治通鑑》中的記載:

四方衣服靴帽器物皆依高麗樣子”。

而恭愍王也藉機要求元朝修改法律,將高麗人算做“色目人”,而不是漢人。

火燒上都、東征高麗——紅巾軍,歷史上最狂野的北伐

高麗恭愍王與魯國公主時至今日仍舊被半島的百姓所懷念。

但是,此時的“堂堂大元”的氣數已盡,看似繁花似錦、穩如泰山,但實際上隨時都有崩潰的可能。就在至正十一年(1351A.D.),也就是恭愍王被元朝立為高麗王的那一年,劉福通、韓山童等人利用明教在白鹿莊宣佈起義;旋即,羅田布販徐壽輝在今湖北蘄春西南的蘄州起兵;至正十三年(1353A.D.),鹽場工人張士誠舉兵造反,以高郵為都城,國號大周,自稱誠王。

至正十四年(1354A.D.),元丞相脫脫奉命出征張士誠,恭愍王派柳濯、李權、崔瑩等三位大將率領兩萬三千人助拳。雖然這場戰役以丞相脫脫被臨陣換掉而不戰自潰,但高麗軍強悍的戰鬥力也給元朝君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奇皇后的推波助瀾之下,元順帝甚至有了以高麗為強援。甚至是後方的想法。於是下旨在高麗耽羅(今濟州島)修建行宮,準備若有播越之事就可以到高麗避難。

至正十七年(1357A.D.),紅巾渠魁劉福通下令分兵三路北伐元朝,其中路軍由麾下頭目關鐸(諢名“關先生”)和潘誠(諢名“破頭潘”)率軍從山東曹州出發以三個月的時間經河南如山西北上,一舉拿下元上都。但由於這支紅巾軍總數不過六萬,堅守必然是死路一條,所以關鐸將壯麗的上都付之一炬,之後棄城而逃。離開上都之後,關鐸率領紅巾軍一路向東,攻克了遼東重鎮遼陽。並以此為根據地,設立行省,準備與中原的友軍一起夾擊元大都。為了阻止高麗對元朝在軍事上的再次出手相助、關鐸和潘誠決定先發制人,東征高麗。

火燒上都、東征高麗——紅巾軍,歷史上最狂野的北伐

火燒上都、東征高麗——紅巾軍,歷史上最狂野的北伐

火燒上都、東征高麗——紅巾軍,歷史上最狂野的北伐

火燒上都、東征高麗——紅巾軍,歷史上最狂野的北伐

元上都遺址及出土文物。

紅巾軍第一次東征是在至正十九年臘月,關、潘二人令頭目毛居敬領兵四萬渡鴨綠江,連克義州,麟州。並在宣州慘勝前來迎戰的高麗軍,旋即攻下西京平壤。但此時這支的紅巾軍已疲憊不堪,無法繼續戰鬥,於是就在西京就地休整。這便使高麗有了喘息之機,次年元月,恭愍王下教旨發傾國之兵,圍剿盤踞在西京紅巾軍。激戰數日之後,紅巾軍被打大敗,並在撤離的路上被高麗軍圍追堵截,主要頭目沈刺,黃自善先後被俘,兩萬餘人戰死,過鴨綠江西歸者不滿千餘。紅巾軍第一次入侵高麗以完敗而告終。

到了至正二十一年十月,因元軍的步步緊逼,關鐸、破頭潘等紅巾軍頭目被迫率眾十餘萬向東攻入高麗,因為人數太多,所以紅巾軍這次很快就攻進了高麗首都開京。恭愍王、魯國公主夫婦及太后洪氏、文武宮眷數千人逃往福州,也就是今天的安東市。而紅巾軍在開京期間也徹底暴露了流寇集團的本質——邪惡和墮落,他們終日製造恐怖,使繁華風雅的五百年古都開京變成了人間地獄。

一個月後,也就是次年元月,高麗主帥鄭世雲率軍二十萬,屯於開京東郊天壽寺。之後命安佑,李芳實,崔瑩三人從東,南,西三面圍攻,唯獨留下北面讓紅巾軍出逃。當時天寒地凍,以明教為主體思想的紅巾軍多於營中取暖並誦唸佛經,誰也想不到高麗大軍會在這種漫天風雪的時候殺過來。第一個殺進開京的是一位年方二十八歲的青年將領,高麗萬戶李成桂。他帶著自家的兩千家別抄,也就是私人軍隊,從東北界出其不意的殺了進去。倉促迎戰的紅巾軍頓時方寸大亂。見李成桂得手,後繼的高麗主力大軍也迅速跟入。瞬間崩潰的紅巾軍幾無還手之力,關鐸及十萬多人被就地剿滅,潘誠帶領殘部狼狽逃回遼陽,並在兩個月後在被元軍全殲。

就在平定紅巾軍、奪回開京之後的第五天,平章事金鏞因不滿恭愍王再次向元朝傾斜和啟用其宿敵辛盹,於是唆使同僚李芳實,金得培殺害主帥鄭世雲。旋即金鏞又嫁禍於李芳實、金得培,將二人殺死。事發之後,金鏞鋌又而走險,竟然發動政變,打算弒恭愍王自立。 在政變中恭愍王及魯國公主夫婦倖免,而宦官安赤都、宰相洪彥博(太后洪氏從子、恭愍王表兄)遇害。之後恭愍王又不得不借助朝中“附元輩”的勢力來清剿金鏞的叛亂。李成桂和崔瑩則成為碩果僅存的兩位軍中實力派將領。尤其是李成桂,因為在這場被認為是高麗史上最輝煌戰役中表現驍勇,從而得到了恭愍王的賞識並被進入權力中樞,三十年後這位高麗王朝“中興棟樑”奪取了三千里江山,開創了朝鮮王朝。

火燒上都、東征高麗——紅巾軍,歷史上最狂野的北伐

以李仁任為代表的“附元輩”成了這次戰爭的最大贏家,並控制高麗二十餘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