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人挖过秦始皇墓吗?

彩虹hh


秦始皇墓分为陵墓地上建筑,陵墓地宫和陪葬坑,秦皇陵的地上建筑早在项羽攻破咸阳时就被付之一炬了,而陪葬坑也就是现在的秦兵马俑,据说当时也受到波及,现在考古证明,兵马俑的坑道里有被火烧过的痕迹,很显然项羽当时也没有放过陪葬坑,不过万幸很大一部分兵马俑保存了下来,才有了现在人们看到的气势恢宏的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被称作世界第八大奇迹,光陪葬坑就如此规模,那秦皇陵的地宫可能远超出人们想像。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地宫“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可见地宫的气势磅礴。



历史上无数人打过秦皇陵地宫的主意,除了西楚霸王项羽外,南北朝石虎,唐末起义军领袖黄巢,以及近代郭沫若等人都曾打算挖觉秦皇陵,而各种名不见经传的小盗墓贼更是数不胜数,不过都以失败告终,连地宫入口都没找到,根据现在考古的探测证明,秦皇陵地宫目前还没有被盗洞打穿,历经上千年盗墓考验,仍然保存完好,可谓是人类之福,也足以感叹古代中国建造技艺的高超,看来基建狂魔的美名从古就有。



当今我国的考古政策是不主动发觉陵墓,只做抢救式发觉,而像皇陵这一级别的陵墓更是只保护不发觉,所以想要知道秦皇陵地宫的真正面目,看来还要等很长时间了。不过现在遥感成像和探测技术已经很先进了,我们可以借助现代科技间接了解下秦皇陵地宫的真实模样。



经过探测,真实皇陵地宫就在所见的封土堆下。位于封土堆顶台及其周围以下,距离地平面有35米深,而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45米,其主体和墓室均呈矩形状。墓室是位于地宫中央,其高有15米,大小则是相当于一个标准的足球场。


北极猩观世界


历史上的帝王陵墓无一不被挖过,秦始皇陵自然也不能幸免。关于秦始皇陵被挖掘的记载有很多,从秦末一直持续到民国,而地宫被盗的记载仅有两次。以目前的探测手段来讲,并不能判断地宫是否被盗掘。

秦始皇陵始建于公元前247年,即秦始皇登上秦王位时,中间经过三个阶段,直到秦二世二年才草草完工,共历时39年。陵墓大多为囚徒、民夫所建造,最多时有来自全国各地的72万囚徒,其规模让人惊叹。

秦始皇陵是仿照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的,总体上呈回字形,封土为核心外有内外两重城垣,城垣四面设置高大的门阙。除此之外,还有六百多座陪葬墓、陪葬坑,一起形成地面上秦始皇陵仿照咸阳宫的形态。

秦始皇陵封土之下就是方形地宫,陵墓的一切建筑都以地宫为核心。从目前考古探测来看,地宫位于封土堆顶台以下,距地平面35米,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其墓室也是方形,位于地宫中央,高度为15米。

史料中记载的地宫是下挖三层地下水,其中有人鱼膏做成的长明灯。地宫宝顶犹如空旷的天际,用珍珠宝石镶成日月星辰,地上是模拟的山川丘壑,在“江河大海”里灌注水银,由机械运转,似奔流不息。

地宫中除了放置秦始皇的棺椁外,还有大量的陪葬品。《史记》中记载地宫是“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是说地宫中装满了各种奇珍异宝。这些取之不尽的奇珍异宝,让历朝历代盗墓者趋之若鹜。

据文献记载,从秦末到民国,对秦始皇陵的盗掘活动一直持续不断。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当数项羽对秦始皇陵的盗掘。关于项羽盗掘秦始皇陵,还有一个民间传说。在公元前206年,项羽命英布去盗秦陵。

当英布打开秦陵地宫大门时,里面突然射出无数箭矢,当场死伤无数士兵,随后又飞出无数怪鸟,鸣叫着四处散去,又有无数奇兽冲出,咬伤士兵后四处逃散。英布不敢进入地宫,项羽却身先士卒冲进地宫。

众人皆被墓中景象震惊,但见星光灿灿,山峦起伏,山峡中雄关高距,乃函谷关,项羽正要冲上去,忽然从关中发出一阵乱箭,项羽只得向南冲去。还有一个“霸王沟”的故事,说项羽命十万大军挖掘秦陵。

在陵墓南面和西北寻找陵墓隧道,挖了半月未见踪迹。有个鹤发童颜的老人遂上前劝项羽,说他不该动用大量劳役,否则会蹈秦始皇的覆辙。项羽大悟,马上命令停挖,返回楚地,只留下了两条“霸王沟”。

传说项羽在挖秦始皇陵时,从墓中飞出一些金雁,消失在南方。到三国时,张善在日南做太守时,有人送给他两只金雁,根据雁身刻字,可知是秦始皇陵内陪葬品。这些虽是民间传说,但也根据史料而来的。

《水注经》中就有记载,项羽以三十万卒发掘秦陵,早走大量随葬宝物,运了三十日还没有运完。正是史料的记载,在后世才留下了种种传说。《史记》和《汉书》中,都有项羽毁坏秦陵和挖掘地宫的记载。

西汉建立后,刘邦下令对秦陵进行保护,当时有二十户人作为守陵人保护秦始皇陵。即便如此,盗掘活动并未停止。据《汉书》记载,有一孩童在秦陵附近放羊,不料有只羊突然掉进地洞中,孩童进入寻找。

孩童举着火把顺着地洞竟走进了秦陵地宫,不料引发大火,将秦始皇的棺椁烧毁。《水经注》也对此记载作了补充:“牧羊人寻羊烧之,火延九十日不灭。”单从记载来看,秦始皇陵地宫被盗的可能性很大。

到了西汉末年,赤眉军也挖掘了秦始皇陵,他们将挖出的铜器熔掉做兵器。但这些铜器没有说明是来自地宫,可能是来自周边的陪葬墓群。魏晋时期,后赵的石虎也对秦陵盗掘过。唐末黄巢的盗掘规模很大。

在明朝都穆的《骊山记》中,有对黄巢盗掘秦陵的记载。但这些记载在新旧《唐书》中均没有记载,因此这一说法受到不少学者质疑。到了五代,节度使温韬也曾对秦始皇陵大规模盗掘过。

宋代以后盗掘现象有所减缓,直到清末,盗掘活动再次发生。在光绪年间,秦陵再次被盗墓贼光顾。当地官府随后命人将盗洞口用实物封死,并进行严加看护。民国初年,军阀刘镇华等人都尝试过挖掘秦陵。

然而,近年来,随着文物考古及历史研究的发展,对于秦始皇陵是否曾被大规模盗掘的问题,史学界及考古界提出了两种不用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秦始皇陵确实曾遭到大规模的盗掘。

而另一种看法则认为,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人进入秦始皇陵的地宫之内,因此秦始皇陵不可能会遭到大规模盗掘。目前考古界遵循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寝,因此对于秦陵是否被盗及内部情况如何,都是未解之谜。

综上,历史上确实有人挖过秦始皇陵,而且人数还不少,但是否有人挖掘到地宫,这个还有待商榷,仅凭史料记载很难对其下定论。


野史也是史


当然有!

第一个动手挖掘秦始皇墓的就是西楚霸王项羽了,《史记》记载:

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


项羽进入咸阳之后,纵容士兵烧杀淫掠,无恶不作,这还不算,他还一把火烧了阿房宫,把好端端的文物古迹烧成了灰烬。

烧了阿房宫之后,项羽又把目光瞄准了地下。

据说项羽动用三十万大军玩命地挖掘,人多力量大,仅仅过了两天就挖到了墓门,就在这时,突然发生了一件怪事。

原来他们挖到了一个怪异老龟雕像,这只老龟眼睛红红的,像在流血一般,眼睛死死地盯着前方的一颗小树,这颗树也十分怪异,上下都是白白一片,像是汉白玉柱子一般。


而在白色小树的顶上,盘旋着一条吐着信子的赤练蛇,恶毒地注视着眼前发生的一切,就在这时,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在场的几百名士兵瞬间石化,变成了兵马俑,后面跟上来的士兵吓傻了,纷纷退出墓道。

后来,相士劝告项羽道:“秦始皇陵建于中华龙脉之上,如果贸然挖断龙脉,会山崩地裂,洪水泛滥,后果不堪设想。”项羽听信了相士的话,这才停止挖掘。

当然,以上是传说,不足为信!但项羽应该挖过秦始皇陵寝,但中途不知为何停止了,或许是因为要调兵去打仗,或许是因挖掘工程量太大,要知道,秦始皇陵是花了整整30年才建造完成的,岂是一朝一夕就能挖得到的。


第二个进入秦始皇陵的是一个放羊娃,《汉书》记载:

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臧椁。

说的是,一个放羊娃在秦始皇陵附近放羊的时候,突然一只羊掉入了洞口之中,这孩子点着火把进入洞中去找丢失的羊,结果不小心把洞中的棺椁烧了。

这个洞肯定是盗洞,说明之前有人进入过秦始皇陵,并且有可能盗走了文物。

这个记载不知是真是假。


第三个是郭沫若。解放后,郭沫若对秦始皇陵动起了心思,他准备把秦始皇陵墓挖开,看看里面到底还剩下什么宝贝,然而提案报到周恩来之处,当即被否掉了。

因为在此之前,在郭沫若的主导下,文物部门曾经挖过明定陵,结果因为保护措施不力,刚出土的大量文物瞬间氧化了,许多珍贵字画变成了灰烬,非常可惜。

因此,周恩来果断地拒绝了他。


一半秋色


我看过道士小说,以小说上说的墓地是死者安息的地方(安息ღ)如果死者不能有一个完整的入土安葬他们就不会进入地狱而在人间徘徊。很大可能比如冤枉死(杀人放火)没有全尸。


作为帝王更是注重葬礼,我们都知道秦始皇陵工程很大,而且那些工程损耗财力物力,处风水宝地。做这些的目的是什么,1帝王崇尚重生在(他们并不想死,但身体使他感觉死亡越来越近,他不相信变得疯狂却不失记忆中的规范,他纵观一切即将离他而去,横想身边的人复杂的眼神)

2帝王崇尚安静自然权利(他或许是个优柔寡断的患得患失的人,在那即将死亡的日子,他高兴开心,他相信自己一定能成那个世界的官,不当皇帝了,皇帝太无聊




尘封铠


史书记载,项羽带兵进入关中后,先杀了已投降刘邦的秦王子婴和秦王室贵族,然后把咸阳城内掳掠一空,最后一把火烧了咸阳城。接着,项羽又带兵来到秦始皇陵,命士兵挖掘始皇陵,将陵墓上下所能见到的东西统统运走。当时运东西的人有30万,30多天还没有运完,足见陵中珍宝之富。最后,项羽将不能过走的东西一把火烧了,大火烧了许多天。这可能是秦始皇陵最早和破坏最大的一次劫难。

项羽东撤后,关东的盗贼纷纷涌入秦始皇陵,传说捣毁陵内铜椁以取铜。再后来,传说有一个牧童在此放羊,羊走进了被乱军挖开的地下穴道,找不到了。牧童便拿了一个火把,进入墓穴中去找羊,结果失火,大火烧了90多天。据说,方圆数十里的陵区地面,也随着一些陪葬坑和陪葬墓的坍塌而下陷了好几米。这样使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荡然无存,地下埋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这些记载都被当今考古发现所佐证。秦始皇陵发现的陪葬坑、陪葬墓几乎都遇到过被盗和火焚的破坏。

经过四年楚汉战争,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为了笼络人心,公元前195年,刘邦下令对秦始皇陵妥为保护,安排20户人家住在秦始皇陵附近,作为守陵人看管秦始皇陵。此后,各朝各代的统治者对秦代帝王陵墓,也都下令保护。宋太祖开宝三年(公元970年),曾令临潼县保护和修整秦始皇陵。清朝的陕西巡抚毕沅,还曾为秦始皇陵立碑。

但是秦始皇陵埋藏丰富,必然会引起各种人物的觊觎。据记载,东汉末年赤眉起义军、魏晋后赵时期统治者石勒和石季龙、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军等都盗掘过始皇陵墓。

地下宫殿可能没有被盗

已出土的两乘铜车马位于秦始皇陵封土下面地宫西墓道的耳室里。有史料记载秦始皇陵地宫普遭火焚和洗劫,如果真是这样,那墓道旁的随葬品应该首先遭到破坏。但铜车马出土前没有遭到火焚和其他人为破坏,这也为地宫没有被盗火烧做了一个旁证。十余年来,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封土四周进行了细致的钻探工作,先后打了4万多个探孔。钻探资料表明,秦始皇陵地宫四周均有4米厚的宫墙,宫墙还用砖包砌起来,并且找到了若干个通往地宫的甬道,发现甬道中的五花土并没有人为扰动破坏的迹象。只发现两个直径1米,深度不到9米的盗洞,但这两个盗洞均远离地宫,尚未进入秦始皇陵地宫之内。此外,秦始皇陵地宫中存在大量水银的事实,更是其未遭到盗掘的有力证据。因为地宫一旦被盗,水银就会顺盗洞挥发掉。由上述理由可以推断,秦始皇陵地宫可能没有被盗。


哥是前卫


根据陕西考古学者近三年的研究得出结论,秦始皇陵没有遭到盗取及毁坏,我们目前的条件也不具备开发秦始皇陵的条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秦始皇陵规模非常大,是500米ⅹ500米的大型地宫,按照以往考古的程序,必须挖这么大的坑进行填埋,实在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其次,秦岭地下水位非常高,大概地下16米就可以见到地下水,而秦始皇陵位于地下26米,如果不能改道地下水,极有可能,秦始皇陵一打开就会全部被地下水淹没,这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

再次,秦始皇陵是用水银进行高密度密封的,如何打开水银密封层,也是非常有难度的!

最后,保护地下文物的色彩难度是巨大的,很多陶器及丝绸在地下几百上千年隔绝空气,颜色还是非常艳丽的,一凡见到空气,颜色退化,甚至丝绸衣物可以马上变为灰尘!这是都是我们不远看到的!

所以我们必须具备开挖相匹配的能力才可以进行开挖!


一统漫天飞舞


秦始皇陵能历经两千多年却一直没有被盗,并非是后人尊敬秦始皇,而是秦始皇陵的防盗工作实在是太牛了。

历史上对秦始皇陵有觊觎之心的人绝不在少数,这一点从秦始皇陵周边的许多盗洞就可以看出。而在这些打秦始皇陵主意的人中,最出名的恐怕就要算西楚霸王项羽了。

当时项羽占领了咸阳后,动用了30万大军来挖秦始皇陵,但挖了很多天却始终未能找到墓道(即入口)。后来也不知道什么原因,项羽停止了继续挖掘,但是却没放过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以及那些被挖到的陪葬坑中的财物。在对陵区进行大肆破坏和掠夺之后,项羽还下令放火烧掉秦始皇陵。如今考古专家还可以在陵区内发现大量大火焚烧过的痕迹。

自项羽盗墓未果之后,历朝历代还有许多“摸金校尉”都打着秦始皇陵的主意。不过,却从来没有谁得手过。秦始皇陵地宫距地表大约35米,而秦陵周围的盗洞最深的也不过15米左右,远未挖到接近地宫的位置。

考古队曾经用洛阳铲勘测封土堆下土壤结构,发现五花土(新填埋的土和旧土层在颜色上有区别)并没有扰动的痕迹。说明自始皇帝下葬起,就没有人挖掘过始皇陵地宫,破坏封土堆。

据考古专家研究得出的结论,秦陵地宫外围有一圈很厚的细夯土墙,即所谓的宫墙。宫墙东西长约168米,南北141米,南墙宽16米,北墙宽22米。当时在修建宫墙时,施工人员会站在远处用弓箭射墙,若箭能插进墙体,修好的宫墙必须推倒重建。

除了这层非常厚实的宫墙外,地宫中还有一层以铜浇筑的墙作为保护,既可以防止盗墓贼进入地宫,同时也有效的防止了地下水渗入。“铜墙铁壁”这个成语用在秦始皇陵地宫中,那真是再合适不过。

对于皇陵的地宫而言,墓道的位置至关重要。地宫墓道只有两条(东边一条,西边一条,走向一致呈一条横线),墓道内又有三道厚厚的石门(内羡门、中羡门、外羡门),以古代的科技水平,除非是动用大型攻城设备,否则即便是找到了墓道也无法打开里面的石门。

《史记》中还记载了秦始皇陵地宫中遍布着各种暗器机关和“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关于暗器机关的说法,因为目前无法考证,所以这里就不作详细探讨。但地宫中的水银河却是真实存在的。

考古队曾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探测发现,地宫中存在着明显的汞异常,而且汞的分布与当时的大秦帝国版图分布惊人的相同。这也验证了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

地宫中遍布的水银,一方面满足了秦始皇希望在死后仍能继续统治四海九州的梦想,另一方面也很有效的保护了地宫。因为水银是有毒的,大量水银长期暴露在外会逐渐蒸发,形成剧毒气体。一旦有不速之客进入地宫,恐怕是无法活着出去的。

正是因为有了上述原因,才使得秦始皇陵虽历经两千多年,但地宫却可以一直安然无恙。


往事如烟113304876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陵墓的修建前后进行了三十多年,从嬴政当上秦王一直到秦二世时期才算搞定,为修建这座陵墓,无数农夫、工匠死于此地。秦始皇的陵墓工程如此浩大,可见其厚葬之思想,由此也可推测其地宫里随葬品应该是当时天下之精华,《史记》说得好:“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

所以,历史上历代盗墓贼对秦始皇陵墓无不垂涎三尺——谁不知道这里有宝贝?但秦始皇陵墓实在是太大了,要深入地宫进行盗墓,困难不可思议。

项羽入关后,曾经率兵对秦朝大加报复,也曾带人对秦始皇陵墓进行大规模的盗掘,这件事《史记》、《汉书》乃至《水经注》都有记载。据传,项羽的军队遭到了秦始皇陵内部的弓箭机关射杀,不得不停止盗掘,其实,笔者觉得应该是项羽没有找到入口。凭借着现代的高科技找到地宫入口都极其困难,何谈当年纯靠手工的将士。

王莽篡位后,赤眉军也曾光顾过秦始皇陵。十六国的石虎也曾光顾过。盗墓活动一直持续到民国,陕西军阀刘镇华也曾盗过。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规定不主动挖掘帝王陵墓,所以考古学家虽然判断出了地宫的方位,但是一直没有动工挖掘,关于历代盗墓贼是否将地宫盗掘一空目前还是一个谜。


文史工作坊


秦始皇陵墓位于现今的西安市临潼区下河村(见下图)。历史上对秦始皇陵有过想法的人不在少数,昔有西楚霸王项羽,南北朝后赵暴君石虎,唐朝末年的军阀黄巢,近代也有历史学家郭沫若等人,但幸运的是,他们的想法都没有得逞,至于今天秦始皇陵仍保存完好。

据《史记·高祖本纪》(卷八)记载:“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皇宫室,掘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除此之外,《汉书·刘向传》也记载:“项羽焚其宫室,往者咸见发掘”。


可见秦始皇墓的的确被世人所惦记,但仔细想一想也不足为奇。

始皇帝生前统一六国,收刮各国奇珍异宝来填充皇室,过着无比奢侈的生活,享尽人间荣华富贵。即便是死后,也想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统管天下,鞭笞百姓。也就有了,后来我们史书上看见所记载的陵墓里无数的奇珍异宝。


在上个世纪70年代,历史学家、文学家郭沫若就提出挖掘秦陵的想法。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郭联名向周恩来总理提出建议,却直接遭到了周总理的否定并提出批示:“十年不开帝王墓”。这才让始皇陵躲过一劫。


在当时的情况条件下,周总理的批示无疑是正确而又有先见的。70年代,我国的考古技术还有很多尚未攻关的地方,一些文物的保护技术还不成熟,就之前的挖掘明帝陵来说,挖掘出的许多文物当场遭到氧化和破坏,瞬间灰飞烟灭。不得不说这是考古史上一个重大的事故,给国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明帝陵文物出土遭到氧化后破坏图)

周总理鉴于这一次惨败深刻的教训,对秦始皇陵做出了正确的保护,是很有远见的。后来(1974-1977年)挖掘的兵马俑,也再次证实了秦始皇陵挖掘的技术尚不成熟。当时才出土的陶佣还五颜六色、神采奕奕,但刚出土不久就被氧化掉,没有了颜色,如泥土一般。以至于旁边的一些坑墓就不敢再进行挖掘。


(刚出土的兵马俑)


(现在的兵马俑)

秦始皇陵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悬疑,希望能在有生之日考古技术能达到挖掘和保护的技术,让我们一睹千年帝王的伟大作品。

想要进一步了解秦始皇陵的朋友可以参考以下书籍: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考古》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

北京大学出版社《科技考古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考古学理论》

文史金蝉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过意见欢迎你的留言或私信。


文史议春秋


当然有,比如项羽

始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其一统六国,进攻南越,北驱匈奴奠定中华王朝的基础。可惜始皇帝为人残暴,天下安定后不知与民生息,先是征发徭役修长城和始皇陵,后来更是因为方士事件焚书坑儒。始皇的种种暴行终于惹得天怒人怨,死后不久六国贵族复起,天下遂不复秦国所有

项羽就是其中的起义者之一

项羽是楚国贵族,大泽乡首义后项羽在叔父支持下起兵,他们拥立楚怀王之孙为义帝,仍称楚怀王,项羽骑兵势如破竹,在巨鹿之战消灭秦军最后一个战略兵团后挥师西进,以40万大军逼迫先入咸阳的刘邦退走汉中,至此,项羽终于彻底消灭了秦国势力

那么项羽为何要挖始皇帝的陵墓呢?

作为楚人,项羽对秦国充溢仇视,而秦始皇陵便是非常好的宣泄目标。但是项羽挖了几十天,数十万大军仍然一无所获,只能将秦始皇陵周围的地面建筑烧毁以泄愤。想一下就知道,秦始皇陵用了数十万人,向下挖了几十年。相同的挖坑工程,别人挖了几十年,相同的作业条件,项羽的大军再怎么精干,用几十天的时刻,也是挖不到秦始皇陵的地宫,是以后来打始皇陵主义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了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