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的患者在注射胰島素時出現漏液,為什麼?怎麼辦?

某日,實習同學跟我討論起胰島素注射的事,她向我提出疑問:“我跟過很多老師,他們在帶教時都強調用胰島素筆注射時需停留10s,而在使用1ml注射器注射胰島素時,有的停留了10s,而有的卻沒有。我不知道到底需不需要停留,為什麼注射器和胰島素筆注射時有區別?另外,我們在注射胰島素時,即使停留了10s,也經常出現漏液,這是為什麼呢?有什麼好的辦法解決?”

68%的患者在注射胰島素時出現漏液,為什麼?怎麼辦?

當時,筆者詢問了幾位老師,他們的回答也不統一。我們試著從以下幾個問題進行探討。

1、用胰島素筆和注射器注射胰島素是否都需要停留10s?

《2016中國糖尿病藥物注射技術指南》指出,使用胰島素筆注射在完全按下拇指摁鈕後,應在拔出針頭前至少停留10s,從而確保藥物全部被注入體內,同時防止藥液滲漏。藥物劑量較大時,有必要超過10s ;與胰島素注射筆不同,注射器內塞推壓到位即可拔出,無需在皮下停留10s即可拔出。

2、為什麼用胰島素筆注射需停留10s,而注射器注射卻無需停留?

在使用胰島素筆注射時,局部聚集的胰島素藥物很容易隨著針頭的撥出而被帶出體外,胰島素筆的針頭相對1ml注射器針頭更短,更容易漏液;此外由於胰島素筆採用的是彈簧裝置推動筆芯,藥液由於慣性作用也容易隨針頭流出體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疾病治療效果,因此在胰島素筆完成胰島素注射後,應該將針頭在局部停留一段時間,待胰島素藥液充分擴散後再將針頭拔出。

研究資料表明,1滴圓潤的漏液相當於胰島素2U,影響了胰島素注射劑量的準確性,又造成了胰島素的浪費。

3、影響胰島素漏液量的因素是什麼?

研究結果認為劑量大於10U時在皮下停留10s時仍有68%患者有漏液。漏液量的產生主要取決於組織靜水壓和橡皮活塞復原的情況。

根據說明書及相關文獻報道,使用胰島素筆進行注射時,拇指按壓劑量旋鈕的力量通過活塞桿作用於胰島素筆芯的橡皮活塞上,橡皮活塞受力後發生變形,同時克服皮下局部組織靜水壓,推藥液進入皮下組織,橡皮活塞在恢復原狀過程中,繼續推藥液進入皮下,當橡皮活塞完全恢復原狀,所設定量的藥液才能全部注入皮下。由於橡皮活塞復原的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同時針頭較細,藥液注入體內的時間就會延長,如果停留時間不夠,或者劑量過大,則容易造成胰島素隨針頭外漏,造成注射劑量的不準確及藥液的浪費。

而組織靜水壓主要與劑量的大小有關,橡皮活塞的復原則主要與注射停留時間及注射劑量有關,有研究顯示,注射8U胰島素在停留6s時無漏液的例數為0,所有患者均有漏液;將停留時間延長至10s後,無漏液的例數增加到50例,而將停留時間延長至15s後均沒有漏液滴出。由此可見,隨著停留時間的延長,漏液也隨之減少。

68%的患者在注射胰島素時出現漏液,為什麼?怎麼辦?

還有研究者對不同劑量胰島素皮下注射停留時間進行了探討,發現注射劑量越大,需停留的時間越長。

4、除了延長停留時間,還有什麼方法可減少胰島素漏液?

有研究者做了試驗,採用兩種方法進行對比,一種方法是注射完胰島素停留10s後將針頭直接拔出;另一種方法是注射完胰島素後停留10s後,拿著胰島素筆 360度旋轉使皮膚錯位後封住針眼。研究者觀察兩種方法注射後的漏液情況,通過對113位患者拔針情況觀察兩組的拔針方法,發現較大劑量注射胰島素時,在注射完藥液後停留10s後 , 拿著胰島素筆360度旋轉使皮膚錯位後封住針眼,然後再拔出的方法明顯降低了漏液的現象。

參考文獻:

[1]中華糖尿病雜誌指南與共識編寫委員會.中國糖尿病藥物注射技術指南(2016年版)[J].中華糖尿病雜誌,2017,9(2):79-105.

[2]胡豔,顧劉寶,莫永珍,巫海娣.胰島素注射筆注射後針頭滴液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校醫,2008,22(6):700-700.

[3]鄭麗紅,郜旭霞,胡慧榮.兩種拔針方法對胰島素筆注射後出現漏液的觀察[J].醫藥前沿,2014,(7):245-245.

歡迎您到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平臺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