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帝每天的飲食標準有多好?

大侃歷史


清代皇帝伙食有多好?看看史書就知道。

跟我們後人想象得差不多,清代皇帝的飲食絕對可以稱得上奢侈了。

據《宮廷瑣記》記載,以奢侈出了名的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一天的食物份額如下:“盤肉(豬肘子)五十斤、豬一頭、羊一隻、雞鴨各兩隻;新細米兩升、紫米一升半、江米三升、粳米麵三斤、白麵十五斤、蕎麥麵一斤、麥粉一斤、豌豆粉三合(約四兩半)、芝麻一合五勺(約二兩二錢);白糖兩斤一兩五錢、盆糖八兩、蜂蜜八兩;核桃仁四兩、松子仁二兩;雞蛋二十八個、枸杞四兩、幹棗八兩……鮮蔬菜十五斤。”

(慈禧用膳)

看看這些食材,可謂是五味俱全,極其豐富,怪不得慈禧每天要花4萬兩銀子。

光吃飯這一項,就耗費無數了。 按照清朝的標準,每頓飯為120道菜,要擺上整整三大桌。

雖然中間因為太浪費,削減為64道,但慈禧太后時又恢復到了100多道菜,真是窮奢極欲。


(皇帝的伙食)

即使是到了大清將亡的時候,溥儀的伙食標準也有每天二十二斤肉。

讀到這裡有些讀者可能納悶了,吃這麼多菜,這些皇帝有這麼大胃口嗎?

吃都吃不過來,為什麼要這麼浪費呢?

其實,皇帝吃的只是一丁點,大部分都浪費了。

這要從皇帝的飲食習慣說起。 古人一般每天吃兩頓飯,一頓在上午九點,一頓在下午四點。

但是皇帝想吃的時候就會傳膳,御膳房就會把早已備好的食材端上來,擺上好幾桌。

正餐過後,還有點心,也是一樣的豐盛。 如果你以為皇帝只是在眾多菜裡頭挑挑揀揀,遇到好吃的就多吃幾口,那你就錯了。

皇帝吃個飯可比咱們麻煩多了。每次吃飯前,都要由太監試毒,確認無事後皇帝才能吃。正常人這麼折騰幾回下來,估計食慾都沒了。


(太監為皇帝試毒)

而且,很多皇帝面對這麼多菜,經常還會吃不飽。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為了防止有人在皇帝愛吃的菜裡頭下毒,每道菜皇帝都不能吃超過三口,不然菜馬上就會被太監撤下去了。

而且,古代貴族也認為少食可以養生,一般不會吃太多。

溥儀在《我的前半生》裡就寫到,小時候總是吃不飽,餓得拿著餵魚的幹饅頭就往嘴裡塞。,還被太后阻止了。

望著那麼多美食卻不能吃,看來當皇帝也是挺慘的。 清代皇帝飲食的規矩還不只這些,還有四條規定。

第一,不吃牛肉。第二,不吃狗肉。第三,以滿族菜為主。第四,烹飪方法以蒸燉煮燒為主。

也就是說,咱們夜宵愛吃的燒烤,皇帝都吃不上。武松下酒愛吃的滷牛肉,皇帝們也是無福消受了。


(豐富的現代美食)

總而言之,雖然清代皇帝的伙食很豐富很奢侈,但是咱們今天吃的也不差,大可不必羨慕古人。畢竟,現在我們的選擇空間可不比皇帝少。

歪眼小史工作室


剛日讀史


說真的,清朝皇帝的御膳並沒有多好吃。

很多人都誤以為宮廷飲食一定都是最好的,這其實是大錯特錯。若說精緻程度,恐怕還不如江南民間的富貴人家。

清朝皇帝們都吃什麼呢?

宮廷其實都是有檔案記載的。

以乾隆為例:在嘉慶四年(1799)正月初二日,也就是作為太上皇帝的乾隆去世的前一天,這天早膳的內容包括:

正月初二辰初二刻,養心殿進早膳。用填漆花膳桌擺。
燕窩紅白鴨子鮮熱鍋一品、山藥薰鴨子一品、炒雞肉片燉豆腐熱鍋一品,羊肉片一品。清蒸關東鴨子鹿尾攢盤一品,糊豬肉攢盤一品,竹節小饅首一品,孫泥額勞白糕一品,螺獅包子豆爾饅首一品,年年糕一品。
青白玉無蓋葵花盒小菜一品,琺琅碟小菜四品,鹹肉一碟。隨送野雞粥一品,鴨子粥未用。
湯膳碗為金蓋三陽開泰琺琅碗。克食四桌,餑餑十五品一桌,餑餑一品、菜二品、奶酪五品,共一桌,盤肉七盤一桌,羊肉二方一桌。

這些吃食的做法都非常粗糙,無非就是野雞、野鴨肉、鹿肉的熱鍋子,或者是滿人喜歡吃的餑餑(餃子)。

很顯然,清朝皇帝們的飲食水平並不高。

大家想像出各種山珍海味,各種五花八門的烹飪手法,其實是根本沒有的。


清朝宮廷飲食的精緻化,其實是慈禧那個時候的事情了。

在慈禧當政時期,宮廷的飲食做法開始豐富起來,慈禧愛吃的菜品包括但不限於:

  • 八寶奶豬火鍋、金銀鴨子火鍋。

  • 燕窩膺字鍋燒鴨子、燕窩壽字三鮮肥雞、燕窩多字紅白雞絲、燕窩福字什錦雞絲。

  • 燕窩白雞絲、海制蜜制火腿、三鮮鴿蛋、大炒肉燉榆蘑。

  • 燕窩拌鍋燒鴨絲、口蘑熘魚片、青筍晾肉胚、肉片燜玉蘭片、碎熘雞、煎鮮蝦餅。


總的來說,這些菜品還是不如江南富豪家庭的美食。

當然,燕窩、海參、魚翅、口蘑這些食材,對於民間來說是很難弄到的。但是,宮廷的做法比較粗糙。


HuiNanHistory


在古代,帝王是權力至上的象徵。這類人可謂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尤其是飲食方面的供應,每日皆是山珍海味。縱觀歷朝歷代,其中飲食標準最為奢靡的要數清朝。雖說清朝十二帝無一昏君,但他們對飲食方面的需求還是非常高的,就算是以節儉著稱的嘉慶、道光,他們每日花在飲食上的銀兩皆為鉅額。

按照清朝宮廷的伙食制度,皇帝一天的標準伙食包括:盤肉22斤、湯肉5斤、豬油1斤、羊2只、雞5只、鴨3只、白菜菠菜香菜韭菜共19斤、各種蘿蔔60個、各種瓜每種1個、苤藍及蕹菜6斤、蔥6斤、醬和清醬各3斤、玉泉酒4兩、醋2斤、牛奶100斤、乳油1斤、香油1斤、芝麻l合5勺、澄沙3合、白糖核桃仁黑棗各12兩、玉泉山水12罐等。

以上是清代皇帝標準伙食,但菜品的實際數量還是由皇帝個人品性與社會生產水平決定。

譬如乾隆皇帝早年延續康乾盛世,晚年好大喜功,他的伙食幾乎頓頓有肉,而且菜式尤為豐富。據說他十分愛吃火鍋,故而朝野上下爭相進貢。另外除原有伙食標準外,他還經常臨時添加的菜品和副食,可以說他的一頓飯無異於滿漢全席,要知道內務府一顆普通雞蛋的報價都高達十兩。

不過他的孫子道光卻”省吃儉用”,不僅崇尚吃家常菜、喝清湯寡水還對宮門外攤位上的麵條戀戀不忘。然而內務府為了滿足道光要求,特地撥六萬兩銀子修建湯麵廚房,成立新部門。道光得知後極力阻止並讓太監去宮外攤位上買湯麵,可幾天後內務府卻回稟道光這家攤位早已關張。儘管無可奈何,但道光還是堅持一切從簡。所以總得來說他當政時期,飲食標準還算平常。

到了光緒、宣統年間,雖說我國被西方列強蠶食,百姓苦不堪言,但一方面此時的清政府作為列強的“代言人”,貪腐奢靡的現象更嚴重。另一方面列強的侵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我國“生產力的發展”。所以光緒、宣統皇帝的伙食標準更加的營養豐富。據《宮廷瑣記》記載,光緒帝在原有的飲食標準上又加入海參、魚翅、銀耳、燕窩等山珍海味。而溥儀也在《我的前半生》中回憶到,自己幼時每月要消費810斤豬肉和240只雞鴨,各種海味野味,各色點心隨時供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清朝這一時期真正的掌權者是慈禧,她的飲食要求更高。據說她平時喝的水必須是玉泉山上打來的,就連她因戰亂坐火車逃跑時還在列車上開了個“御膳房”,雞鴨魚肉等上百種菜式,極為講究。

總而言之清朝皇帝的伙食標準非常高,但這豐富的美食背後卻流露出宮廷的浪費與貪腐。一方面內務府在採購食材時,誇大菜價、中飽私囊;另一方面皇帝幾乎每道菜只吃幾口,剩下大部分被賣到民間,宮人又從中賺取,可謂油水頗多啊!


鄧海春


在中國古代,皇帝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號稱九五之尊、天子。作為天子,生活肯定與我們普通百姓有著天壤之別,在吃的方面更是如此。那麼,清朝皇帝每天的飲食標準有多好呢?

我們先來看一份菜譜,這是末代皇帝溥儀在自傳裡曾寫過一份“宣統四年”某天的菜單內容:

口蘑肥雞、三鮮鴨子、五綹雞絲、燉肉、燉肚肺、肉片燉、黃燜羊肉、羊肉燉菠菜豆腐、櫻桃肉山藥、爐肉燉、羊肉片川小蘿蔔、鴨條溜海參、鴨丁溜葛仙米、燒茨菇、肉片燜玉蘭片、羊肉絲燜跑躂絲、祭神肉片湯、炸春捲、炒肉、燻肘花小肚、滷煮豆腐、白菜、黃韭菜、燻乾絲、烹掐菜、花椒油、炒白菜絲、五香乾、白煮塞勒、烹白內。

一共三十個菜,除此之外還有各種點心、水果和糖食,所有食物品種加起來得有近百種。我們細心看這份菜譜就可以發現,大部分都是肉菜。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這份菜單可能算不上什麼,但是對於清朝人來說,普通老百姓是吃不到的。

其實,這麼多菜皇帝一個人根本就吃不完,大部分最後都是浪費了。因為每個菜最多隻能吃三勺,等皇帝夾完第三次,伺候的太監就會喊一聲撤,這個菜就會立刻撤下,而且十天半個月不會再出現在皇帝面前。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規定,主要原因就是為了避免被別人知道皇帝喜歡吃什麼而被下毒。

清朝皇帝每天吃兩頓,分為早膳和晚膳,另外還有兩頓小吃點心。一般早膳會在早晨6時至7時,晚膳在中午12時至下午2時進行。

與中國曆朝歷代皇帝對比來說,清朝皇帝的飲食標準也算是最奢侈的之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