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参加乾隆“千叟宴”的很多老人都被皇帝折磨死了?你怎么看?

柳侍墨


千叟宴历史上一共有四次,康熙举办了两次,乾隆举办了两次,下面咱们重点看乾隆举办的第一次千叟宴。


乾隆50年,四海升平,天下富足,正月初六这一天,乾隆皇帝的五代元孙出生。


乾隆为了庆祝五代皇孙的出生,也表达他的皇恩浩荡,就在乾清宫举行了千叟宴,这是即康熙之后的第3次千叟宴,布席800桌,是规模最大的一次盛宴,不但人数最多,花费也是最高的。



来自全国各地的60岁以上老人约3000余人,年龄最小的60岁,最长的141岁,齐聚一堂,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好不热闹。


这些老人来自社会各阶层的都有,有皇亲国戚,也有前朝的老臣,还有民间老百姓,只要是年龄符合都可以参加,甚至还有两个老年犯人带着枷锁也来了。


这次宴席共用了猪肉1700多斤,鸭子800多只,老母鸡800多只,猪后肘1700多个,鸡蛋300多斤,白酒400多斤,还有馒头,米饭,柴火等不计其数。



这800多桌酒席分为两种档次,一等桌和次等桌。一等座有火锅、猪肉片,羊肉片、烧卤肉、炖乌鸡、荤菜4碗、还有真实卤食,螺丝小盒,鲍鱼、枇杷大虾、千层蒸糕、肉丝饭等等。次等桌也不错,相对于头等桌来说只是少了录入羊肉和两碗荤菜。


一等座上坐的是王公大臣及国外使臣,次等座上坐的三品至九品的所有官员,乾隆皇帝和百岁以上的老人坐在首座。


这些菜品放到现在真的不算诱人,猪肉、鹿肉、羊肉,在一般的家庭都能吃到。但是在那个年代,一般的老百姓家庭,是很难见到这些美味的,更别说吃了。



千叟宴开吃之前要先三跪九拜之礼,要谢主隆恩,年纪再大即使行动不便也得跪下,而且正月初六天气还非常冷,这个活动是在户外。


跪拜礼节完毕,乾隆召集了一品大臣和90岁以上的老者亲自赐酒,皇帝亲自赐酒,这规格太高了,不管是谁都受宠若惊一饮而尽,两杯酒下肚,脚下已经站不稳,头也晕乎了。


乾隆又命令皇子皇孙们凡是年龄在10岁以上,20岁以下的都出来给所有的老人们敬酒,关照到每一桌每一个老人,敬完酒然后给每一个老人发放礼品,老人们都很兴奋。



这些老者很多都是第一次到京城,那时候的交通不便利,有路途远的行走两个多月,一路的奔波,舟车劳顿,加上水土不服,很多老者来到京城已经体力不支。


但是看到这免费的满汉全席和免费的公平酒水,很多老人一边念叨着乾隆的好,一边狼吞虎咽,大快朵颐。吃到了十二分饱,胃里早就承受不了了,但还在吃,吃到最后饭菜早就凉了。


一个小时以后有喝酒醉倒的,有闹肚子跑厕所的,有捂着肚子喊胃疼的,洋相百出,丝毫没有开始的斯文。



千叟宴刚刚以后,这些老人有不少生病的,胃肠病、高血压、心脏病等,还有去世的,为参加这次宴会付出了沉重代价。


1796年,乾隆六十年,禅让位给嘉庆。嘉庆元年正月初一乾隆作为太上皇又组织了一次千叟宴,这一年他已经86岁,把参与者的老人年龄提高了70岁。这次千叟宴接受了上一次的教训,减少了冷菜,加上了火锅。没有老人因为参加这次宴会而死亡,也是千叟宴最成功的一次。


校书郎工作室出品,凝时空


历史漫谈君


乾隆12岁的时候,人们还喊他弘历。那一年在乾清宫,他参加了一场盛大的宴席,他爷爷康熙拉着十二岁的弘历给给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人敬酒,康熙皇帝举起酒杯,底下跪满了一群白发苍苍年近古稀的老人。


那场面年少的弘历不理解,和一帮老头喝酒有啥意思呢?一个漂亮的小姐姐也没有。

转眼他也到了爷爷的年纪他忽然理解他爷爷了,人生七十了,什么事情都体验过了,什么欲望都淡了,唯独想看看同龄人中是不是自己活的最好呢。


乾隆五十年弘历七十五岁了,他在当年爷爷举办千叟宴的乾清宫举行了第一次盛大的宴席,士农工商60岁以上的老人,都能来参加。


在这次盛会上,乾隆还看到了一位老寿星,105岁的郭钟岳。


这位郭钟岳就是和乾隆对了一副对联: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是民间传说活了141岁的老人瑞,不过在《乾隆朝上论档》清楚写着这位老人活了105岁,四年后的乾隆五十四年,他还活着,还准备赴京去恭贺乾隆皇帝的八十大寿:


郭钟岳系福建莆田县人,现年一百九岁,饮食步履如常,并据郭钟岳告称,明岁赴京恭祝。万寿届期当饬令沿途地方官妥为照料等语谨奏。

从福建到京城,在乾隆年间算得上万水千山,那个年代,没有现代的交通工具,道路不好走,虽然文中要沿途地方官妥为照料,但是从边远省份颠簸到京城真的能要了这些老人的半条命。


乾隆第一次千叟宴邀请的是60~65岁的老人,到了嘉庆元年,乾隆皇帝八十六了,那些六十左右的老人比他小了整整二十岁,隔了一辈人,所以这次千叟宴提高了准入门槛,七十岁的老人才能参加,九十岁的老人才能在太上皇的御座前就坐,能获得六品顶戴。


安徽105岁的老人熊国沛在家人的照料下,也来到了宁寿宫,获得了太上皇的亲自接见。

千叟宴对于官员也许意义不大,尤其那些顶级官员,但是对于这些底层百姓来说,家里有人能参加千叟宴,是他们一辈或者几辈人的荣光,千叟宴是他们在地方上身份的象征。


所以只要家境殷实,家里有老人够格参加千叟宴,他们都会千方百计的送老人来参加,参加一次,就如范进中举一样,从此在自己家乡也可以是老爷了。


对于这些风烛残年的老人来说,千叟宴就是他们留给儿孙的精神和物质的财富,但是千里迢迢舟船劳顿,他们的身体未必能吃得消。


在千叟宴上就有老人晕倒、乐倒、饱倒、醉倒,大约有的老人这一倒就再也起不来了,参加完千叟宴还要千里迢迢舟船劳顿的回到老家,一来一回一些老人耗尽了他们的生命值。


不过为了自己的家族,大约这些老人不顾年老也愿奔波,这就是为啥郭钟岳109了还要给乾隆祝贺八十大寿的原因,他们的余生也许不再是为自己活着,他们在为自己子孙后代的福祉奔波。


那一代老人不是这样呢?


所以他们也许路上很惨,身体受尽折磨,但是心中大多无怨。


==============




薛白袍


我怎么看?

我又没参加过,我的祖上往上排多少辈也没福气参加千叟宴啊!

千叟宴一共举办过四次,康熙帝和乾隆帝各两次,至于问为什么后来的皇帝不举办了?


一方面后来的皇帝中只有嘉庆帝和道光帝活过了60岁,当然溥仪也活过了60岁,但毕竟不做皇帝很多年。嘉庆帝61岁驾崩的,按理说也能办千叟宴,但吸取乾隆帝的教训,没办。道光帝又是节俭著称,且当时内忧外患,国力不支,也没办千叟宴!

而乾隆帝一共举办过两次千叟宴,第一次举办确实死了不少人,但第二次千叟宴其实并没有死人!

首次举办千叟宴,乾隆帝75岁,这个皇帝有个毛病,好大喜功。他组织这次千叟宴既是为了给老人祝寿,同时也为了显示自己的寿命之高,显示皇恩之浩荡,以及全天下宣扬孝顺老人的风气,本是几全其美的事,怎么可能折磨老人呢?

而且他在宴会上还给一个141岁的老人做了首对子呢?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不过回过头来细细思索,举办这种宴会确实是劳民伤财,对于老人来讲并不全是好事:

首先,既然是千叟宴,那么参会者年岁越大,乾隆帝才越高兴。这样就导致各地官员费劲心机,把各地年岁最大的人装上驴车,拉往京城。过去的路又没有现在这么好,颠沛流离之下,很多老人受不了颠簸之苦,又不敢拒绝圣命,毕竟皇权社会,有机会跟皇帝亲密接触,这是一辈子的福气,只不过很多人没有等到这份福气就去世了。

其次,第一次千叟宴举办时间是正月,正月的北京还是寒风刺骨的。又摆了这么多桌,做的菜又讲究,所以好多热菜没来得及吃就凉了。即使凉了,对很多老人来讲,别说吃,听说都没听说过,当然也不放过这次机会,吃多了凉菜,拉稀,所谓“老来最怕三泡稀”,这话不假,三泡一过,撑不住,病逝了!

除了菜凉了之外,类似于水土不服,吃撑了,精神过度紧张,过度亢奋,以及天气寒冷等原因,也会导致老人的免疫力下降,最终死亡!


老人确实死了不少,但大都是参加宴会的寿命最高者,并不是乾隆帝折磨他们,而是确实经验不足,没有考虑那么全面,毕竟离上一次举办已经过了63年了。

这次千叟宴也受到世人的指责。

后来乾隆帝退位当个太上皇,又办了一次千叟宴,这次吸取上一次的经验教训,举办地点变成了宁寿宫皇极殿,要求也从60岁提升到70岁以上。

宴会中嘉庆帝还带着三千多老人给乾隆祝寿,山呼万岁,乾隆太上皇很受用,这次宴会他也是以“十全老人”著称,走上了人生的顶点!

这次宴会提前有准备,名册早就造好,而且吃的饭也改成了火锅,这下就解决了菜凉的问题,而且有了前一次的经验,这次老人们也不傻吃了,毕竟火锅这东西边烫边吃,避免了暴饮暴食。

千叟宴出发点是好的,但确实劳民伤财,之后的清王朝由盛转衰,再也没有举办过千叟宴了!


杨角风发作


在真正讲述千叟宴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清朝时期,出现一个名叫李庆远的老人,他活了多少岁呢?根据当时的记载,有的人说他活了256岁,然而清朝历史也不过是三百年不到。古人也云:彭祖之智不出尧舜禹而八百。

据说他一生经历了清朝九个皇帝,先后娶过24个老婆,一生当中生育了180多个孩子。由于其非常的长寿,还自己悟出了一套长寿的秘诀,也有很多人前来巴结他。比如说在民国16年的时候,有一位大军阀杨森想要巴结蒋介石。

把这个老人请过来,让他给蒋介石提了一幅字,并且深得蒋介石喜欢。蒋介石在了解这个老人之后,为了让世界了解我们的人瑞,还把他推荐给时代周刊。当然也有很多人怀疑他的寿命作假,希望寻找出证据来证明他的真假。

有人拿乾隆时期的千叟宴来说事,当时乾隆广邀天下老人。而出生于康熙十六年的李庆元,乾隆年间举行的千叟宴他已经是118岁。古人七十古来稀,这已经算是人瑞了,为什么千叟宴上面的记载没有他?
有关于他寿命的真假,这里也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只是想给大家讲述下,乾隆的千叟宴到底怎么回事,最后为何有何么多的老者被折么死。清朝时期总共举办过四次千叟宴,乾隆的时候已经是第三、第四次了。

第一次在康熙五十二年,当时恰逢玄烨60大寿。他认为:自秦汉以降,称帝者一百九十有三,享祚绵长,无如朕之久者。就说从秦汉以来,皇帝有193个,但是像我这么长寿的没有一个。所以借60大寿的机会,他想举办一次千叟宴,这件事情当然交给礼部侍郎来做。

“今岁恭遇万寿六旬大庆,非寻常可比。”整个活动举办的场面非常的宏大,整个3月期间,所有的京官全部都是穿蟒袍、补褂,打破了只穿七天朝服的习俗。而且根据康熙的规定,只要是年满65岁的老人。不管是京官还是地方人员,全部都可以来到皇宫当中赴宴。
消息下发出去,一时间引起了全国的反响,毕竟这是一种天大的荣誉,可以近距离的接触皇上。结果等到宴会之时,90岁以上者33人,80岁以上者538人,70岁以上者1823人,65岁以上者1846人。10到20岁之间的皇子皇孙,全部都出来给这些老人发放食物。

而且年龄越高给的宠幸越大,比如说80岁以上的人,可以到康熙这边来喝酒。90岁以上的老者,可以来到宫门内就餐。80岁以上的在宫门外就餐,其余的就比较远了。但是不管怎么样,只要可以过来的人,全部都给他们赏了银子。据记载总共有老汉6600多人,老妇也有7000多人。可见女人的寿命自古以来就比男人的长。

第二次发生在康熙六十一年,也是康熙在世的最后一年。在这场宴会上面,康熙做了一首七律《千叟宴》,也算是终于给这场宴会起了名字。但是这一次不是宴请天下,主要是一些退休的老官员,杂七杂八的加起来刚刚过了1000人,所以才有的这个称号。


第三次是在乾隆五十年,于乾清宫在正月初六举行。之所以会举办这次盛宴,是因为在这一年乾隆添了五世玄孙。这在现在是很少见到的情况,除了古代这种结婚比较早的时候才有可能出现。这次前来赴宴的60岁以上老者超过3000人,其规模要比康熙年间举行的都要大。

最后一次千叟宴是在乾隆六十年,也就是嘉庆元年,因为他准备在乾隆六十一年把皇位传给十五子嘉庆皇帝。当时乾隆皇帝已经是86岁,所以要求也有所提高。前来赴宴的老人,年龄必须在70岁以上。宴会的时间定在正月初四,地点则是在宁寿宫的皇极殿。

这次宴会邀请了5000多人,然而真正赶过来的也只不过是3000多个。在这一次宴会上面,除了沿袭之前的赏金银之外。乾隆皇帝还给百岁以上的老人,赏了六品的官职。90岁以上的老人,则是给了七品的官职。然而乾隆年间办下来的两次宴会,实在是死了很多的老人。


古代说的七十古来稀,很大原因是因为古代的生活条件不好。有时候就算是简单的感冒发烧,也有可能最后引起重大的疾病。还幸亏是中国基数大,才幸存下来这么多年老的人。但是也别忽略了中国地大物博,这些老人真正的赶到京城,身子骨有几个能受得了?

就说是现在,你让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从安徽赶到北京。如果让他坐火车,估计到了北京身子骨都要散了架。更何况古代没有什么快的交通工具,最好的也是马车牛车。再加上路不好,赶到北京城还能活蹦乱跳的就没几个了。

再加上参会的人员实在是太多,在吃饭上面也是个问题。比如说乾隆年间的3000多人的宴会,等到宫女太监把所有的东西送到桌子上面的时候,很多的饭菜都已经凉了。更何况举办的时间还是正月份,天气还是非常的寒冷。不像是在康熙年间的两次宴会,举办时间都是在3月份,正是气温回升的时候。
幸亏在乾隆六十年举办的千叟宴,和珅给出了一个建议,让这些老人吃火锅。所以极大的减少了这种不必要的伤害,老人吃的饭也都是热乎的。虽然有着旅途的劳累,但是好歹宫廷里面的条件好,给的照顾也非常好。所以在第二次宴会当中,这种情况就大大的减少了。


史之策


“千叟宴”是什么,顾名思义就能大概明白其意思。“千叟宴”算是清代的一个特色,总共办过四次,分别是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六十一年、乾隆四十九年,乾隆五十年。

千叟宴的配置

千叟宴分为一等桌和次等桌两种桌次,两种桌次都有火锅二个,煺羊肉片一个,猪肉片一个,炉食寿意一盘,蒸食寿意一盘,螺蛳盒小菜二个,乌木筋二个,肉丝汤饭。 不同的是一等桌还有鹿尾烧鹿肉、煺羊肉乌叉一盘,荤菜四碗。而次等桌则是烧狍肉。

千叟宴每次桌数也不少,就拿乾隆五十年的那次来说,除宝座前的御宴之外,还设宴八百桌,分为东西两路摆放,每路六排,每排少则二十二桌,多则上百桌,用画面呈现出来还是蛮壮观的。


千叟宴不好的地方

千叟宴虽然是给皇帝贺寿,是喜庆的事情,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古代的交通远没有如今这么便利,为了能按时参加千叟宴,有些路途远一点的老人得提前两个月就赶路,白天赶路晚上休息算是一路颠簸,这一路舟车劳顿下来,是很有可能发生意外或者突发疾病的。而且顺利到达参加千叟宴,先是三跪九叩,宴席中还得叩拜一次,参加完宴席离场又得一跪三叩,这对于年岁很大的老人的确是一种折腾。

而且千叟宴的消耗亦是巨大,又拿乾隆五十年的那次千叟宴举例,在当时那种生产力的条件下,一次千叟宴消耗猪肉一千七百斤,鸡、鸭各八百五十只,玉泉酒四百斤,烧柴三千多斤,煤三百斤等,这种消耗在当时来说算是不小了。这还不带其他方面的消耗,比如这些老人的来回路费和食宿费等。



在宴席的过程中是有宦官盯着御医待命的,本来就是喜庆的贺寿,若是有人在宴席上死亡是很不吉利的事情,皇帝的脸面也不好看,所以能来参加千叟宴的亦是平日身体比较健康的那种。不过虽然不用风餐露宿,但是一路颠簸总有意外,所以有人在赶路途中或者归途中发生意外或者突发疾病亦不是没有可能。不过这个问题所说的很多来参加千叟宴的老人都被折磨死了则是一种夸张,参加千叟宴的名单是皇帝亲自敲定的,路途太远的赴宴者年岁就没有那么大,一般年岁大的都会是就近的原则。所以说虽然参加千叟宴的老人可能有在赴宴途中或者归家途中发生意外或者突发疾病导致死亡的情况发生,这也算是一种“折磨”,不过并不会很多,很多的话对皇帝是一种秽气。


淡看天上月


千叟宴可以说是清朝盛世皇帝与民同乐的特色饭局,始于康熙帝,荣盛于乾隆时期。千叟宴,从字面上的意思就可以看出,是皇帝招待全国老寿星的宴会。千叟宴之所以在人民群众之中引起哄动,因为是皇帝请客吃饭,还在皇宫之中,而且参与宴会者只有年龄限制而没有官员级别限制。在信息交通非常不发达的清朝,基层小官员能近距离和皇帝接触,真的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回去吹牛都可以吹三代了。

在康熙王朝的千叟宴之中,康熙三碗敬酒的独白十分豪情壮志:一敬祖宗和孝庄太后;二敬天下臣民;三敬他的死敌们。“他们都死了,朕寂莫啊!朕不祝他们死的安宁,祝他们,来生再世再与朕为敌吧!”这段豪情万丈的话,可以说是当时千叟宴上康熙的真实心情了。

康熙大帝第二次举行千叟宴的时候乾隆已经十二岁了,按照千叟宴的流程,但凡是20岁的皇子还要亲自为老人们分赐奖赏。乾隆十分崇拜爷爷康熙,这场宴会深深打动了他。后来乾隆的千叟宴办得更加盛大,一来他底子要比爷爷那时候底子厚,二来乾隆也是个追求风雅和享受的人,这千叟宴办得十分宏大,被当时文人称作: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

乾隆四十九年时,乾隆帝已经多次对外发布上谕,说要在乾隆五十年举行千叟宴,但凡是超过六十岁的内外文武官员都可以参加,70岁以上行动不便的老人还可以携带一名家属。

千叟宴在乾隆五十年正月初六正式开始,有三千多名老人家参加,地点就在乾清宫之中。乾隆宣布宴席开始后,鼓乐齐鸣,参加宴会者按照身份高低依次向皇帝行礼,皇帝会赐给他们如意、貂皮、银牌等物。为这场宴会,御厨们准备了丰盛的宴席,大鱼大肉尽管吃,酒水也是随便喝。很多老人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大的阵仗,无论身子骨怎么样都放开来吃喝,到了最后晕倒、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数。

这些老人们为了参加皇帝的局从大老远赶过来,一路舟车劳顿,水土不服者甚多。而且当时正是正月,很多老人是坐在大殿之外参与完整个宴席的。乾隆这宴席是想要向臣民彰显大清盛世,只是折腾了这些老人家了。


普法者


只能说是被间接害死的,而非本意。

其实“千叟宴”的举办是清朝为了展示自己富足,百姓安康举办的。

当然希望老人越多越好,年龄越大越好,毕竟人瑞之名在古代那种迷信的时代是很受保护的。

之所以说是老人被折磨死,其实非有意,而不知也。

照顾观念

在古代,并没有系统的对于老人的照顾手段。

通常就是养尊处优似的伺候,完全没有科学合理的给老人照顾。

所以这导致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减弱,不利于出行。

而且过于追求荣耀,完全不顾及老人身体。

交通不便

在古代可没有柏油马路等方便的道路,平整少坑的都已经算是大道了。

而这些老人想要到京城,近处的还好,远了虽然可能官府或家中会安排马车等代步工具。

但是古代马车可没什么特别的减震工具,一路颠婆,既是青壮年都不一定好受,对于年龄大的更是像受刑一样。

而且为了能按时赴宴,不可能在路上耽搁,有很好的休息,无疑加重老人的负担。

心态

在古代,如果地位高的还好,地位没有抬高的人来说,皇帝的存在无疑是如神明般。

一旦有机会可以和皇帝共席,对于他们来说就很激动了,就像现在的粉丝与偶像,如果让粉丝和偶像吃顿饭说说话,激动不。

年轻人自然激动一下还好,能承受,可是在老人这里,我们知道最好保持平和的心态,如果过于激动,对于衰老的身体非常不利。

所以这千叟宴本来是好意,可是在那种情况下,对老人是一种折磨,更何况千叟宴还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结束的,对老人的负担更重。

所以虽然不能说皇帝举办千叟宴是要折磨老人,但是它简洁的对老人造成了伤害确实不可估量的,这也算是一种折磨吧,还是当时科学认知太少导致。


小鼠报道


说到清朝的千叟宴,很多人都会想起《康熙王朝》中地位那场盛宴吧。在那场盛宴中,乾隆皇帝也参加了,那时候他才12岁,还是弘历了,那场面也给幼小的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乾隆后来也效仿其祖父办了两次千叟宴。

康熙的这次千叟宴很隆重,虽然他已经是白发苍苍但仍然是豪情万丈气吞山河,他敬了三碗酒:

第一碗酒他敬给自己自己的祖母孝庄皇太后和列祖列宗,他八岁丧父,九岁丧母,全靠孝庄太后抚养大;第二碗酒他敬给了列位臣工,天下子民和赴宴的老人,第三碗酒敬给了自己敌人。

康熙临朝听政有六十年了,如今已经是暮年了,子孙一百多人,他感谢鳌拜、葛尔丹、朱三太子等敌人让自己上进,可是这些人现在都不在了,他觉得自己很寂寞,他还记住了明珠、索尔图,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去见容妃,爱得太深,不敢见吧。

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开始进入主题,不过说康熙的这场千叟宴也不是题外话,因为刚才就说了,这盛宴给12岁的弘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登基做皇帝之后才会效仿了。

千叟宴指邀请老人参与御宴的敬老活动。

这政策实施于清朝康熙年间,康熙举行了两次,乾隆时亦举行了两次,其余就没有了。也许有人会好奇,其余皇帝为何不举行了?

首先举办这样的盛宴总要长寿吧。

千古一帝康熙活了68岁,那绝对是长寿的了,因为有人统计过,古代君王的平均寿命只有39岁,康熙的68岁那就肯定是长寿了。

乾隆皇帝就更不用说了,他是我国历史上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加上也有点好大喜功的味道,他要举办这样的宴席宣告自己的黄恩浩荡了。

之后清朝的皇帝活过60岁的人不多,就那么两三个,但是总有其他的因素加上性格的原因就没举办了,例如溥仪倒是活过了60岁,但是他能举办吗?

康熙举办了两次千叟宴。

第一次是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的农历三月,这一年的康熙刚好60岁,他请全国的老人来给自己在畅春园祝寿,其乐融融。

第二次是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的三月二十五日,康熙已经69岁了,这次的千叟宴,12岁的弘历也去了,《康熙王朝》中的那场千叟宴指的是第二次。

乾隆办的千叟宴也办得很成功,

可是为何乾隆的千叟宴会折磨死老人了?

先去看看这两场盛宴吧。

乾隆皇帝也举办了两次千叟宴。

乾隆五十年(1785)正月,乾隆皇帝举办了第一次千叟宴,这一年他已经75岁了。

宴席也很盛大,邀请了全国各地的3000多个老人,有皇亲国戚,也有平民百姓,乾隆还亲自给90岁以上的老人斟酒,还很高兴地给一位141岁的高寿老人赋诗一首: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乾隆六十一年(1796年),乾隆皇帝举办了第二次千叟宴,这一年他已经86岁了。

乾隆皇帝都这么老了,参加宴席的老人年龄最低要求也由原来的60岁改成70岁了。

这场盛宴是他的告别宴,

这一次宴席的三年后,乾隆皇帝驾崩。

乾隆皇帝举办千叟宴为何会招来骂声,说他折磨死了很多老人了?那是因为盛宴之后的确有人死了,这的确是事实,原因有两个方面。

第一,来赴宴的都是全国各地的老人,路途遥远,来去舟车劳顿,这些人身体受不了。

第二,暴饮暴食也会引起身体不适应,宴席上都是山珍海味和美酒,这些老人没有控制住自己的嘴,吃多了,一样会吃出事情来。

这些老人高高兴兴去赴宴,最后却有些人没命了,大家就骂是乾隆折磨死了他们。


湘西小木鱼


我国自古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上世纪出土的汉文帝时期《王杖诏书令》中规定;60岁以上老人经商可以免除商业税。70岁以上老人可以获得王杖,以此可以随意出入官府,而且犯罪不是首犯免于追究。



千叟宴的由来

清朝时期,康熙晚年为了践行尊老的传统,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举办了第一次千叟宴。这次的千叟宴康熙说到;

“自秦汉以降,称帝者一百九十有三,享祚绵长,无如朕之久者”

所以为了庆祝自己的享祚绵长,康熙在当时下令凡65岁以上老人,不论官民,都可参加畅春园的宴会。这场盛宴的安排从阴历三月初一延续到了月末。在三月二十五的大宴上招待了普通官民数千人,并且让年满10岁,不及20岁的宗室子孙为其执爵敬酒、分发食品。



三月二十七日再次设大宴招待了八旗的大臣、官兵、闲散人员65岁以上者。两次宴会参与人员超过了7000多人,也因此在当时成为了一段佳话。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69岁时为了预祝自己70岁生日,所以再次举办了千叟宴。但这一次仅限于八旗人员和汉族官员,参加人员为八旗子弟680人,汉族340人



乾隆的千叟宴

乾隆幼年见了康熙第二次千叟宴的情况,所以心生向往。在乾隆五十年(1785)时再一次举办了千叟宴。

这一次千叟宴的日期定在了正月初六,乾隆下令全国文武大臣、退休官员、士农工商各业人士、蒙古西藏回疆朝鲜贺正人员凡60岁以上者都可以在乾清宫赴宴。



这一次赴宴人员达到了3000多人,乾清宫内显然不能容纳这么多人,所以当时的安排为殿廊下开50席,殿前台阶上开244席,甬道左右开124席,殿前台阶外左右382席,合计800席之多。

当时的时间是正月初六,在乾清宫内的乾隆和诸多大臣开怀痛饮。而且75岁的乾隆还和62岁的纪晓岚为一个141岁的老人做了一副对联;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里面的人暖暖的吃喝玩乐,而外面的人在寒风中吃着冰冷的饭菜,很多人也因此感染了风寒。也有很多人在饮宴中直接晕倒,当时的文人为了迎合乾隆,记载为乐倒、饱倒、醉倒。实际上很多人回家之后都因为感染风寒而去世了。

乾隆在嘉庆元年退位做了太上皇,这年正月第二次重开千叟宴。这一次为了吸取上一次的教训,和珅将千叟宴的菜品改为了火锅,这一次也没有了文人记载的乐倒、饱倒、醉倒的情况。但大部分人还是在寒风凛冽中吃着饭菜,实在是一种痛苦的折磨。


我是越关


千叟宴,顾名思义就是给老人们办的宴席。这是由大清康熙皇帝发起的一场大规模的皇家宴会。参加的成员一般条件下,要满足65岁以上,由朝廷出资宴请大清朝内,年长的贵族、官员以及普通老百姓。这么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康熙和乾隆都是长寿皇帝,想以此表达自己的治世之功;另一方面是为了矫正社会风气,树立人心向孝的美德。

但是也有人说,为了参加乾隆皇帝的“千叟宴”,很多老人被折磨死了。这句言论未免有些夸张,甚至危言耸听,好好的一场皇恩浩荡的宴请,被说成赶赴黄泉路。当然,想吃上这皇家的“千叟宴”肯定是要吃点苦头的。

老人年事过高,经不起路途遥远的折腾

按照常理来讲,老人们一旦上了年纪身体必然经不起折腾,何况是舟车劳顿、路途遥远的进京之路。参照史书记载,必须是六十五周岁以上的年龄才有资格,这个年纪放在今天跑跑步、锄锄地还能说得过去,在古代生产力和生活水平相对低下,六十五岁老人身体状况不亚于今天八十五岁的老人。科学调研表明:清朝人的平均寿命,男的45岁,女的50岁,今天中国的平均寿命早已经超过70岁,足足20多岁的寿命差距,需要200多年的科学发展才达到,可见古人和今人的寿命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再者科举考试相必大家都了解,一群年富力壮的小伙子们进京赶考,身体差的都经不起一路上的风餐露宿,更不用说古代的老人们。

千叟宴菜品过于油腻,老人身体吃不消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千叟宴的菜品以大鱼大肉为主,食物过于油腻,毕竟是皇家的宴会自认不能太掉价。千叟宴的菜品有哪些,大致举几个例子: 双色马蹄糕、天香鲍鱼、琵琶大虾、酱焖鹌鹑、蚝油牛柳、川汁鸭掌、溜鸡脯、香麻鹿肉饼、御膳烤鸡、烤鱼扇等等。

古代不想今天讲究素食养生之道,肉是要比青菜贵的多,很多普通家庭一年到头吃不上几顿肉,因此很多普通家庭的老人参加千叟宴后,瞬间胃口大开,对大鱼大肉一顿暴饮暴食,由于摄入的油腻食物过多,极其容易导致消化不良。

面见皇帝礼节太繁琐

千叟宴是由皇帝亲自主持,而且还是雄才大略的盛世之主。老人们从五湖四海赶到皇宫自然要接受皇帝的接见,老百姓见到皇帝必然要行相应的君民礼节,反复的一跪一起,老人的身子骨也难以经得起折腾。

再加上宴会过程中,要遵循相应的用餐礼节,皇帝和公卿大臣们一一提进酒词,还有许多风雅的作诗吟对的活动,来来回回繁琐的规矩也把老人们折腾的够呛,本来好好的一顿宴会吃起来十分拘谨不自在。

<strong><strong>

虽然说要想吃上大清朝时期的千叟宴不是特别容易,老人们也饱受折腾,但也无可厚非,毕竟要彰显出康熙、雍正和乾隆缔造的“康乾盛世”,而且对于传播孝道,移风易俗,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特别是对于那些能够赶赴千叟宴的老人,更是一生中的荣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