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首古诗词|《给孩子的古诗词》第1篇:《蒹葭》

文|月华安

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性毋庸多言,叶嘉莹先生说过:“其实诗的好处,你是终生受用的。几千年来,能够流传到现在的诗词,像李白、杜甫的,一定是在万千人中最好的。那些不够好的早就淘汰了。所以我们读的古诗词,是经过了千百年的筛选、淘汰。”

叶嘉莹先生不仅这样说,而且毕生沉迷诗词,在她人生坎坷的阶段,她通过诗词来化解痛苦,感同身受诗人们的悲伤和寂寥,坚强、坚韧,恪守住了内心的宁静,深情地活出了一个诗意的人生。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古诗词呢?

诗词的学习必须要靠平时积累,多读,最好是要从小积累,每日一篇。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诗读多了,意境自然而生,诗意自然而来。

今天适逢开学第一天,新学期新气象!就让我们从此刻开始积累古诗词吧!

每天一首古诗词|《给孩子的古诗词》第1篇:《蒹葭》

第一篇:《诗经·秦风·蒹葭》

1 《蒹葭》的原文及译文

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音希)。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音基)。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音痴,水中高低)。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音四,水边)。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右,迂回曲折的意思)。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音止,水中小沙洲)。

每天一首古诗词|《给孩子的古诗词》第1篇:《蒹葭》

【译文】

河边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凝成霜。我所思慕的人,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寻觅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追寻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的芦苇很茂盛,清晨露水尚未干。我所思慕的人,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阻隔又难行。顺流而下追求她,她仿佛在水中的高滩。

河畔芦苇繁盛又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蒸发完。我所思慕的人,她就在水的那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追求她,她仿佛在水中的沙洲上。

每天一首古诗词|《给孩子的古诗词》第1篇:《蒹葭》

2,《蒹葭》的写作手法及艺术表现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经·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这首诗是诗三百篇中抒情诗的代表之作,很有清新之感。

牛运震评此诗说:“《国风》第一篇飘渺文字。‘所谓伊人’神魂隐跃,不可色相。可想不可名是也。”

此诗的写作手法,采用诗经常用的重章复沓,三节叠咏的方式,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

表现方法极淡远,而有一往情深之感。以景抒情,情景交融,缠绵、萧疏、旷远,可思不可言,意犹而未尽。

《蒹葭》的艺术美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物的虚化

诗中的”伊人“,没有明确的性别、没有外貌特征,飘忽不定,ta一会出现在水边,一会又仿佛站在水中高地,一会儿又飘到了水中沙洲,若隐若现、令人捉摸不定,朦胧缥缈。

越是追寻不到,越是激发了主人公的斗志,非要去追寻。

第二,意境的整体象征

一直以来,我们都把《蒹葭》的诗意狭隘地、单纯地理解为一种对美好爱情追求的象征。这种理解也没有错。

其实,除了爱情,那位主人公所思慕的”伊人”也指理想、人生、知音、贤才、甚至是人生追求的一种美好境界,难以穷尽的人生哲理,等等,只要是美好的,“伊人”都可以象征。

古人也有把《蒹葭》注解为劝人遵循周礼、招贤、怀人,还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仪式,我们都不宜固执其一而否决其它,因为它们都包蕴在“在水一方”的象征意义之中。

“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可以看作是我们所追求的“伊人”所代表的一切美好事物,可望而难即的情境所代表的一个艺术象征。

每天一首古诗词|《给孩子的古诗词》第1篇:《蒹葭》


第三,意象空灵

简单地说,就是此诗篇的人物和地点都不做实,是空灵的。

人物的虚化上面第一点已经谈过了。下面主要说地点的空灵和“道阻”的虚化。

诗中的蒹葭、白露、伊人、秋水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同时又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彩画,诗人创造出了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

诗人对美好的意境反复咏叹,笼罩全篇。

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

通过对蒹苍露白的着力渲染,来烘托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

“道阻”的虚化,可以是代表实物的,比如汹涌的波涛,高处不胜寒的高山、深不见底的峡谷等,也可以是代表抽象的,比如阻碍人的宗法、礼教,还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它任何障碍。

人生中只要有追求、就有阻隔、就可能暂时会有失落,所以《蒹葭》诗篇的表现意境非常宽广。

每天一首古诗词|《给孩子的古诗词》第1篇:《蒹葭》

3,《蒹葭》的现实意义

诗是当时作者灵感的流露,诗句精炼而诗意深长。几千年后的我们不可能去准确捉摸当时诗人的心思,谁也不敢说自己的理解就是当时诗人灵感的感发。

因此今人读古诗,贵在体会其优美旷远的诗境,学习其表现方法,感悟其人生哲理。

《蒹葭》告诉我们:追求美好的理想不是一帆风顺的。

今天适逢开学第一天,就只谈《蒹葭》对于学习的意义。

对于今天开学季的学生们来说,考上理想的大学是他们追求的“伊人”,每个人理想的大学也“在水一方”,清晰而朦胧。但十年寒窗苦,“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学习的过程是很辛苦的,需要孩子和整个家庭的艰苦付出,方能得到“伊人”。

同样,积累诗词的过程也是道阻且长,但是养成了好习惯,坚持读诗,相信你也终会追寻到美美的“伊人”。

(参考资料:《给孩子的古诗词》叶嘉莹,《诗经今注今译》马乘风,《诗经译注》程俊英)

图片源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