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認為南北戰爭中南方是正義的?為何多數內戰電影都親南方?

大家知道,美國也是一個經歷過內戰的國家,美國南北戰爭總共造成了60萬到100多萬人死亡,是美國曆史上傷亡最慘重的戰爭。因此在戰後,南北戰爭也成為了美國各種文藝作品裡很受關注的題材之一。比如像許多中國朋友也非常熟悉的《亂世佳人》,將南北戰爭之前的美國南方描繪成了佈滿月光與木蘭的田園牧歌式的世外桃源,其中的黑奴對生活非常滿足,並不願意被解放,而最後這個“完美”世界卻被愛財如命的北方“洋基”軍隊給毀滅了。而其實在美國曆史上,類似這種觀點的電影數量是非常多的,其中還有不少的名作,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美國南方的“敗局命定”思潮

剛才已經提到,類似《亂世佳人》這樣站在南方實行奴隸制的“美利堅聯盟國”視角描繪美國南北戰爭的電影在美國曆史上可以說是比比皆是。而這種世界觀可以說也有其非常深刻的社會背景。

因為美國南北戰爭的爆發雖然在表面上看是雙方因為是否應該廢除奴隸制而進行的戰爭,其深層原因卻是美國北方所代表的工業文明和南方所代表的農業文明之間的一場決戰。而“廢奴”這個核心議題在當時其實在本質上也是工業社會和農業社會對底層勞動力不同利用方式的反映。因為工業文明的會生產出大量工業產品,所以它除了需要底層勞動力付出勞動之外,還需要其有一定的消費能力,使工廠生產出的產品能夠得到消耗,從而在這個社會中形成經濟循環,所以奴隸這種沒有任何消費能力的群體在工業社會中是一種對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而農業文明主要是生產相對單一的生活必需品,而在當時美國南方所生產的農業產品主要是出口海外,所以他們的利益所在是儘可能低成本地利用勞動力,所以在當時的美國南方農業社會中,維持黑奴制度才能對這些勞動力進行最低成本利用,特別是站在農場主或是奴隸主的角度來看更是如此。

美國人認為南北戰爭中南方是正義的?為何多數內戰電影都親南方?

美國南北戰爭形勢,圖中紅橙兩色是實行奴隸制的“美利堅聯盟國”

所以當時美國北方取得戰爭最後的勝利可以說也是一種大勢所趨,符合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但因為南方在戰前的社會體制也是基於其經濟體制,所以要改革起來其實並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戰後美國南方的經濟有很長時間仍然是基於大量利用黑人勞工的種植園經濟,只是此時的黑人在名義上擁有了公民權,獲得了極其微薄的工資。而且因為南北戰爭主要是在美國南方進行的,因此美國南方遭受的破壞確實比北方要更嚴重一些。所以在南北戰爭結束之後,美國南方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經濟蕭條。但因為美國實行的是聯邦制,所以即使在北方勝利之後,聯邦政府也不可能控制南方各州的一切,如果強行修改政體可能美國這個國家也無法再存在了。所以當時在美國南方就形成了上層由北方人控制,但下層仍然完全保留了南方固有社會結構的情況。

美國人認為南北戰爭中南方是正義的?為何多數內戰電影都親南方?

1907年美國南方紀念“美利堅聯盟國”的活動

所以在南方的民間,各種社會輿論仍然是由之前的奴隸主階層所掌控的。而經濟蕭條又使南方民間普遍存在著對北方不滿和不服氣的感受,所以在南北戰爭結束一年之後,美國南方的史學家愛德華·波拉德就出版了《敗局命定:聯盟國戰事之南方新史》,完全站在“美利堅聯盟國”的視角對南北戰爭進行了敘述。而在此後,接受失敗的現實,但卻不讓美國北方人的史觀影響南方人成為了美國南方精英群體的共識,所以在此後,把戰爭失敗原因歸咎於不可抗力和“聯盟國”令出不行,並極度讚頌羅伯特·李等南方將領的“美德”成為了美國南方“敗局命定”史觀的基本原則。同時這種史觀還把南北戰爭爆發的主因解釋成保護南方各州的州權,淡化工農文明衝突以及奴隸制等原因,使南方在道義上的劣勢儘可能被忽略。所以在進入20世紀之後,美國南方民間許多人仍然將南方視為美國內戰之中的正義一方。

1909年的分水嶺

但即使如此,畢竟美國北方才是內戰勝利的一方,所以在1909年之前,美國各種文藝作品主流還是認可北方在南北戰爭中的正義性的。比如在1903年,反映南北戰爭之前南方黑奴悲慘生活的電影《湯姆叔叔的小屋》就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但隨著電影市場的發展,原本所佔比例不大的美國南方也逐漸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市場區域。而南方人的史觀與北方人有顯著的不同,所以這些批駁南方政治制度的電影逐漸開始在南方受到了相當程度的抵制和批評。特別是1909年,以揭露南北戰爭期間臭名昭著的南方戰俘營為主題的電影《逃離安德森維爾》公映之後,在南方受到了強烈抵制,最終遭受了票房失利,這使得以市場為導向的美國電影製片商開始轉向,以南北和解的名義拍攝南方視角的電影。

美國人認為南北戰爭中南方是正義的?為何多數內戰電影都親南方?

在“敗局命定”史觀裡,經常把黑奴描繪成頤指氣使的一方

說到這裡肯定有朋友會問,那他們這樣拍北方的觀眾不會抵制嗎?答案是並不會,因為這時美國的社會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從南北戰爭結束到20世紀初的40多年時間裡,美國工業化進展迅猛,農業文明以及和農業文明並生的奴隸制已經不可能再在美國翻盤,因此北方對南方舊有社會制度的敵意已經消失殆盡。但這時美國的種族矛盾卻仍是無解的難題,所以雖然這時臨近南北戰爭結束50週年,和解成了社會的主流,但這個“和解”卻是指南北白人之間的和解。而南北白人和解,南方白人承襲了對南北戰爭的固有認識,北方對其也不再敏感,不再擔心南方會恢復建立在奴隸制之上的種植園經濟,所以對於站在南方視角反映南北戰爭的電影也就不那麼牴觸了,甚至也樂於借這個題材表現白人的“優越”。

美國人認為南北戰爭中南方是正義的?為何多數內戰電影都親南方?

正面表現三K黨的電影《一個國家的誕生》

而在這種社會輿論環境裡,代表南方白人觀點的內戰電影開始越來越多的出現,不久之後就誕生了一部現象級的電影,即《一個國家的誕生》。首先它是電影史上第一部長片,也就是具有現代電影標準長度(兩個小時左右)的片子。可以說正是這部片子使電影擺脫了和滑稽小品劃等號的地位,成為了一門真正比較嚴肅的藝術門類。而這部電影是一部完全站在南方奴隸主和種族主義者視角拍攝的,正面描述了美國最著名的種族主義組織三K黨與“妄圖”建立黑人帝國的自由黑人和在背後使壞的北方白人之間的鬥爭。這部電影因為製作極其精良,所以在當時成為了許多高層白人聚會時必放的電影,在當時就賣出了兩美元(相當於21世紀的40美元)一場的高價,因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而這部電影雖然一播出就引發廣泛爭議,受到許多人的抗議,但其成功也為後來的南北戰爭電影定下了南方立場的主流基調。但因為三K黨在美國社會很快成為了邪惡的象徵,所以這些南方立場的電影也不再會正面表現三K黨,而是把主角設定為普通的南方白人,給他們設定家園被野蠻的北方人和自由黑人毀滅,以使其“報復”時的各種血腥暴力行為顯得合理。

美國人認為南北戰爭中南方是正義的?為何多數內戰電影都親南方?

《亂世佳人》上映時的海報

而《亂世佳人》可以說是這類電影的一個高峰了。這部電影於1939年公映,當時的美國還處於大蕭條的末期,經濟形勢仍然不容樂觀,許多人的生活都還非常艱難。因為大蕭條始自股市崩盤,是典型的資本主義工業文明的產物,因此當時厭惡南北戰爭中北方所代表工業文明在美國社會里成為了許多人的普遍感受。所以這部把戰前的美國南方表現的無比美好,在奴隸主和黑奴中塑造了很多“義主忠僕”形象的電影才成為了當年的爆款。而且這部電影其實劇本里也提到了三K黨和自由黑人的衝突,後來導演為了避免爭議,在正式拍成的成片裡刪除了相關內容。不過從刪除相關內容其實也說明電影劇本對三K黨態度曖昧了。

據統計,從公元1897年到1961年,美國一共拍攝過457部南北戰爭題材的電影,其中北方視角的只佔29%,而南方視角的則佔到了42%,也就是說在電影領域,將南方說成好人,北方說成壞人的電影是遠遠多於相反觀點的電影的。但電影畢竟是不能代表社會發展方向的,所以在二戰之後,以南方視角講述南北戰爭的電影逐漸失寵。在1960年代美國民權運動爆發之後更是很容易引起爭議。但即便如此,像1976年的《西部執法者》和1999年的《與魔鬼共騎》等著名電影還是被認為是以南方視角表現南北戰爭的作品。在這些電影裡,雖然已經不會再公然讚美南方的制度,但還是會以非常浪漫美好的畫面展示南方人的生活以及北方軍隊的殘暴。不過最近這幾十年,站在北方視角的南北戰爭電影也出現過一些影響較大的作品,比如1989年講述黑人義勇軍題材的《光榮戰役》,2012年由斯皮爾伯格執導的《林肯》和2016年的《烈火邊境》等等。所以總體來說,多數美國南北戰爭電影傾向南方的情況正在得到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