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有選擇的話,我也不想這樣

三國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尤其是在影視劇《三國演義》前前後後熱播了這麼多遍之後更是如此。不過,有一些隱藏的內情,不知道朋友們有沒有思考過,就比如我們現在要說的話題—曹操的一項政策,也是被人詬病了很多年的政策:挾天子以令諸侯。

“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有選擇的話,我也不想這樣

不過,說實話,這事有點冤枉曹操了。雖然說老曹是個奸雄,並且是個挺不要臉的奸雄(要臉的幹不出來前腳招攬別人,後腳就把人嬸嬸睡了,還搭上了自己兒子和部將的命)。不過,在這件事情上,老曹絕對沒有耍心眼。

實際上,這種政策最初出現在三國是在初平三年(192年)董卓剛剛被殺的時候。賈詡向涼州軍後期首領李傕提出的“奉國家以徵天下”的建議。而李傕在採納了賈詡的這一意見之後,帶領西涼軍晝夜兼程,奔襲長安,打敗了呂布,殺了王允,挾持了漢獻帝,控制了東漢政府。可惜的是,李傕有點低估了當時其餘諸侯的野心,也高估了漢獻帝和自己的威望,只能縮在關中,不敢動彈。

“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有選擇的話,我也不想這樣

李傕郭汜才是第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

第二次出現,則是在袁紹在冀州站穩腳跟之後,而且還不是曹操說的,根據《後漢書·袁紹傳》記載:

沮授說紹曰:“且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官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

只不過在當時,一來袁紹四世三公的出身足夠他使用,再一個當時漢獻帝已經身在長安,想奪回來有點費勁,所以袁紹就沒有采納。等到漢獻帝自己從長安跑出來了,袁紹又沒那個迎奉的心思了。

“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有選擇的話,我也不想這樣

董卓挾持漢獻帝逃到長安之後袁紹就有了換皇帝的心思

第三次出現,才和曹操有點關係,不過,曹操說的可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初平二年,出任兗州牧的曹操從他那出任治中從事的謀士毛玠那裡得到了一條政治策略:

“今天下分崩,國主遷移,生民廢業,饑饉流亡,公家無經歲之儲,百姓無安固之志,難以持久……夫兵,義者勝,守位以財,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

曹操對於毛玠的這條建議,既沒說可以,也沒說不可以。因為曹操其實心裡很清楚,走這步棋是非常危險的,一個不小心就會“車毀人亡”。

“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有選擇的話,我也不想這樣

毛玠受重用主要是因為他的正直,還真不是因為智謀

既然這個樣子為什麼曹操最後還是做了呢?其實曹操又不得不做的苦衷。

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當時曹操會選擇採納毛玠的建議主要是有兩個不得已的原因:

  • 自己出身不好,需要一個站得住腳的政治旗幟
  • 剛好趕在那個場景之中了,想不接著往下走,已經晚了

我們來一條一條的說。

首先是出身問題,大家都知道,曹操出生在宦官世家不錯,但是,這份榮光實際上和他們父子沒多大關係。曹家的確是曹參之後,可是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並不是親生的。而且倒黴就倒黴在這個上面了。曹騰伺候了四代皇帝,頗有名望不假,但是他名望太大了,大的有點扛不住,因為他是大名鼎鼎的“十常侍”之中領頭人張讓的師傅。

“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有選擇的話,我也不想這樣

張讓權傾朝野但是見到曹操祖父曹騰也得乖乖叫師傅

雖說曹騰自己沒幹過啥壞事,但扛不住自己乾的這個職業名聲臭。結果連帶著曹操也沒得好,在士林之中,曹操並不得看中,甚至於一些清高過激的,還會對曹操破口大罵,比如禰衡。

況且,就算沒有曹騰這檔子事,曹操和袁紹、劉表這種傳統“高富帥”想比,那差的也不是一星半點,這就導致曹操必須要有個能站得住腳的政治靠山,否則就是被別人呼來喝去的命。而空有名號卻沒有實權的漢獻帝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有選擇的話,我也不想這樣

曹操本事雖然不錯,但是名氣地位和袁紹差得太遠

第二,曹操剛好趕上了那個時候。興平二年李傕郭汜倆人鬧翻了,李傕劫持漢獻帝到自己的軍營而郭汜則把持了朝廷大臣。結果李傕的部將楊奉背叛了李傕,偷偷把漢獻帝搶了出來帶回了洛陽。但是楊奉一來軍隊實力不行,而來面對著李傕郭汜的雙人圍剿,很快就撐不住了。實在沒辦法只好像離得最近的曹操求援。

而曹操當時雖然有借力漢獻帝的名義的想法,但是估計也沒想好,被荀彧一忽悠腦子發熱就去了。結果到了以後才發現壞了。怎麼呢,雖然荀彧是自己的手下,但是他始終心向漢室,沒想到這時候擺了自己一道讓自己騎虎難下了。

那個時候,漢獻帝好不容易才從李傕那裡逃出來,惶惶如喪家之犬,而曹操這時候趕來那對漢獻帝而言和救命稻草沒區別。一開始當然感恩戴德,可隨著情緒一點點緩過來,這位的天子架子就拿起來了。當然,人家畢竟是皇帝,擺擺架子也沒什麼,但是千不該萬不該,漢獻帝不該這時候和曹操提了一個要求。

什麼要求呢?

漢獻帝要求曹操幫忙重修洛陽皇宮。

“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有選擇的話,我也不想這樣

漢代洛陽皇宮復原圖

大家都知道,當初18路諸侯討董卓,董卓抵擋不住逃亡長安。臨走的時候,董卓的謀士兼女婿,也是小編最喜歡的一位三國謀士之一的李儒為董卓獻上一條毒計:火燒洛陽。結果,這一把大火不僅阻擋了追兵的腳步,還把這個東漢王朝的心血,東都洛陽化成了一片白地。

想要重修東都,別說是曹操那個時候了,就算再往上倒100年估計都沒戲。

而通過這件事情,也讓曹操看到了這個流亡皇帝內心的權力慾望和野心。這讓曹操不由得提高了警惕,別到時候自己打虎不成反被虎咬就得不償失了。

而這個時候,擺在曹操面前的實際上只有兩個選擇:一是趕緊把漢獻帝弄回自己地盤,從此把他架起來當個吉祥物;再就是自己扭頭就走,就當沒來過。但是第二種明顯是不可能,如果自己幹這麼做,那毫無疑問,自己本來就薄弱的士林聲譽連這僅剩的一點都保不住,搞不好還會和董卓一樣名聲臭大街,被所有人唾棄討伐。

那就只能選第一種了,但是這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先前提到的,如何才能把握好這個度,不要把“迎君主”變成“挾天子”,如何才能避免自己不會成為王莽董卓,而是霍光。

事實上,最初曹操也曾經想要“奉天子”的,但是在迎漢獻帝到許昌之後的一件事情,令曹操下定了決心,寧可揹負罵名,也不能縱容了。至於是什麼事情,咱們日後再說。


“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有選擇的話,我也不想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