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看待奸臣,雖然能力很強但道德低下,換個角度瞭解李林甫

重新看待奸臣,雖然能力很強但道德低下,換個角度瞭解李林甫

李林甫這個人恐怕是唐朝宰相當中最有名的了,但他一直以來都是揹負著罵名。玄宗朝,宰相任期普遍都在3年左右,而李林甫卻任相長達19年,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但是有關李林甫的總體評價,卻自他死後就一直是偏於負面的。

唐朝後期有一個叫“崔群”的宰相曾經說了一番話,影響後世一千多年來對李林甫的評價,他是這麼說的:“人皆以天寶十五年,祿山自范陽起兵是理亂分時,臣以為開元二十年,罷賢相張九齡專任奸臣李林甫理亂自此已分矣。”崔群認為安史之亂前,任用李林甫時才是唐朝走向衰落的標誌。

重新看待奸臣,雖然能力很強但道德低下,換個角度瞭解李林甫

《長安十二時辰》裡尹鑄勝試驗的林九郎

今天也不是為了給李林甫翻案,我們作為一個現代人如果評價歷史人物只說好或者壞未免有些太幼稚了。我們學習歷史的目的是通過認知過去,為今後的生活做參考和指導。我們扭轉不了歷史,卻可以規劃自己的將來,可以從歷史人物身上發現關鍵點來提醒未來的自己。

——從文化水平開始瞭解一代奸臣李林甫

說起“一代奸相”李林甫是複雜的,一方面他有著超強的行政能力和才幹,另一方面他確實在人格上有很多卑鄙之處。很多人認為唐朝衰落的三大禍首:安祿山、楊國忠、李林甫,但李林甫很有意思,任相19年期間唐朝國力持續向上發展,並達到巔峰。並且在李林甫在任期間,唐朝的制度建設也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李林甫的出身不高,雖然出身唐朝宗室,但屬於宗室的旁枝。唐初限制宗室入相,但在武后奪位並大力誅除李唐宗室後,復辟之唐廷放寬了宗室進入中樞的途徑。

而且李林甫的文化水平很低,基本上也就是“粗通文墨”而已,從兩個故事就可以瞭解他文化水平有多低。

重新看待奸臣,雖然能力很強但道德低下,換個角度瞭解李林甫

別字宰相李林甫文化水平低下, 也太為難了

有次在一個政府文書上,有人寫了出自《詩經》的“杕杜”二字,但是李林甫不認識杕字,還問手下“狀杜”是何意,惹得下級十分尷尬。在另一次大臣姜度孩子滿月宴上,李林甫寫了一封書信表示祝賀,

在信裡李林甫本想寫“聞有弄璋之慶”,卻寫成了“聞有弄獐之慶”。原本“璋”字代表玉器,形容孩子寶貴,結果李林甫寫的獐頭鼠目的獐,好像成野獸了。

就李林甫那種文化水平,在他擔任國子司業時(相當於國家最高學府的副校長),據《封式聞見記》的記載說國子監“頗振綱紀”,將國子監治理得非常好。讓很多人都佩服他的管理能力。

雖然李林甫經常因為文化水平鬧笑話,但一個人的文化水平低下,不見得能力就差。不然李白就應該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了。李林甫以蔭入仕,卻一步一個腳印地歷任朝廷的各個職能部門,在繁劇的刑部侍郎、吏部侍郎任上,顯示出才幹,在宰相任上也做出了很多的制度建設,有很多的正面事蹟。

重新看待奸臣,雖然能力很強但道德低下,換個角度瞭解李林甫

套入蜀地的唐玄宗,仍然認為李林甫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而且,一直等到安史之亂後,唐玄宗逃到成都避難之時,跟身邊的近臣回顧以往這些人物,評價李林甫時,唐玄宗說了這麼一句話:李林甫之材不多得(《唐語林》)。而他旁邊的大臣裴士淹也贊成這樣的觀點,他說:誠如聖旨,近實無儔(《唐語林》)表示李林甫的才幹,無人可比。

到底李林甫都有什麼樣的才幹呢?作為宰相肯定不能趴在具體瑣碎的事務上,而是要擁有廣闊的全局觀,行之有效的頂層設計能力。李林甫在制度改革上就能體現出他的能力。

——李林甫的稅收改革

開元時期唐朝沿襲的仍然是均田制,但是這時的均田制已經走向了崩潰與瓦解,而且這種瓦解也是必然的,是誰也無法阻止的。均田制誕生於北魏那種戰亂時期,特殊歷史條件下才能誕生的事物。簡單點說就是土地歸國有,政府將田地授予農民,農民拿了國家的土地,就要為國家交稅或作戰。

重新看待奸臣,雖然能力很強但道德低下,換個角度瞭解李林甫

土地問題一直都是各朝代的首要問題

當人口不斷增加,但空餘的荒蕪土地供給不足,政府也就沒有辦法再授予農民土地了。人口與土地資源之間的矛盾尖銳,造成了大量的農民逃亡,土地兼併開始越發嚴重。李林甫面對這樣的歷史大趨勢下,也無法逆轉。

在開元二十五年,李林甫頒佈了新的田令,對稅收進行了較大的改革,提高了戶稅和地稅在稅收當中的比例。

開始由“以人頭為本,以人身為本”向“以資產為本”的方向轉變稅收政策。針對當時土地兼併的問題,讓土地多的人,多承擔一些稅收,可以說是較為公平的做法。

——李林甫的法律改革

在法律改革上,從開元二十二年,李林甫剛進入中樞機構,與牛仙客一起主持了律令格式的改革,涉及的條文多達7200餘條。面對如此龐大的工作量,李林甫依然可以勝任,法律事務對於李林甫來說相當熟悉,曾經從事相關方面的工作,耗時兩年終於有所成就。

重新看待奸臣,雖然能力很強但道德低下,換個角度瞭解李林甫

《長安十二時辰》裡對於李林甫法律改革也有表現

在法令頒佈之後,李林甫專門請求唐玄宗,降詔宣佈之前頒佈的詔書中提到的一切未收入新法中的條款不再使用,也不再具有法律效力。而且通過新法典的制定,唐玄宗充分見識到了李林甫處理行政問題的縝密和他的改革決心,所以對於李林甫,唐玄宗更加重用和信任。

而且這部新修的法典一直到十四世紀的元朝時期,唐朝制定的法令依然被沿用,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對後世影響十分深遠。《劍橋中國隋唐史》對於此次法典的重新修訂給予這樣的評價:“這次修訂法律是唐代最後一次試圖提供包括在令和式中的標準化的、全國一致的行政法規活動。

重新看待奸臣,雖然能力很強但道德低下,換個角度瞭解李林甫

唐六典的署名最後還是李林甫

並且被稱為中國第一部所謂行政法典的《唐六典》也在這一時期完成。雖然是從張說(yuè)、張九齡開始修編的,但是是在李林甫是主持下最終完成了。雖然有些地方不免脫離實際,但仍然得到了很大的應用,為提高政府辦事效率作出了重要貢獻,是中國古代立法史上的一項創舉。

——李林甫的兵役改革

在兵役改革上,均田制的瓦解導致府兵制沒有了運行的基礎。府兵制簡單來說,就是國家給你土地,覺得你合適就劃歸府兵,府兵平時在耕田,農隙訓練,戰時作戰。只要是府兵,全家免除賦役。從唐高宗開始國家手裡的田都少了,府兵也就開始瓦解了。

重新看待奸臣,雖然能力很強但道德低下,換個角度瞭解李林甫

電影中的“二聖臨朝”,高宗、武則天時期兵源就開始出現問題了

到了唐玄宗時期,兵源也已經成為一個大問題了。宰相張說(yuè)也曾推行過募兵,組建了一支“長從宿衛軍”,在長安範圍招募了十二萬人。唐玄宗認為可行,便讓李林甫推廣到全國。雖然這個改革造成了邊境軍事實力膨脹,而內地空虛,也被後人視為造成安史之亂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當時誰也不可能預料到這個局面,國家四面環敵,沒有兵源意味著什麼,所以這種改革在當時看來已經是一種國家生死存亡的必須。到了天寶八年時,李林甫建議玄宗停兵府上下魚符,相當於前秦與秦漢時期使用的虎符。意味著唐朝的府兵制徹底終結。

——李林甫的行政改革

還有長行旨改革,這是一個針對稅收辦法的改革。早年間,每次到了稅收的時候,都要由度支司向全國各個地方政府下這個旨符,就是規定今年的稅收總額,徵收的辦法等等信息。

這種管理制度給地方上的自由裁量權很小,地方的手腳都被束縛起來,行政成本非常巨大。而且這種稅收制度還很不嚴密,容易產生基層腐敗。

重新看待奸臣,雖然能力很強但道德低下,換個角度瞭解李林甫

徐斌的家庭造紙廠

每次頒佈這個旨符的時候,光用紙就要超過五十萬張,並且要聚集一大批抄書手耗費大量時間去謄抄,這樣才能將旨符抄寫完畢。雖然唐朝當時已經有了印刷術,

但是當時的印刷術還未得到普及應用,所以政府文書主要還是靠抄寫。這也就解釋了《長安十二時辰》裡徐斌為什麼要搞造紙術,也是有出處的。

李林甫看到每年稅收都需要這麼複雜的程序、巨大的成本,所以他就決定改變這個制度。李林甫與各個地方的行政長官進行協商,最後把各地商議好的結果擬定了一個叫做《長行旨條》的書籍,也就是將各地的徵稅辦法固定下來作為長期使用。每年由中央向地方發一兩紙,規定好當年地方需要徵收的稅收總額就可以了。地方上每年根據《長行旨條》做自由裁量徵收。

重新看待奸臣,雖然能力很強但道德低下,換個角度瞭解李林甫

行政效率在這時確實得到了改善

《長行旨符》貫徹之後,大唐的財政狀況得到了明顯的好轉。第一、節省了大量行政成本(省紙也為環保事業做貢獻),政府的行政效率得到明顯提高。第二給了地方上一定的稅收自由權,查出了原先隱蔽於稅收範圍之外的人口,使得政府可徵稅範圍擴大,使國家的財政收支適應形勢的變化而重新固定化、制度化。

長行旨改革的改革是我國財政史上最早的統一預算制度,又是我國會計史上最早頒行的統一會計制度和科目。通過戶籍帳目與賦役徵收帳目的結合,控制和落實各項賦役收入的一種制度。《劍橋中國隋唐史》認為:“這顯然是行政合理化的一個重大步驟,它使帝國的財政制度更緊密地切合地方實際情況。它還是一大創新,因為政府悄悄地放棄了要求稅率和勞役以及財政管理實施細則全國一致的總原則。

——具有強大領導力的陰險小人李林甫

重新看待奸臣,雖然能力很強但道德低下,換個角度瞭解李林甫

沉穩內斂也是李林甫的性格

《資治通鑑》評價他“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口蜜腹劍就從這裡而來。雖然史書多描述李林甫陰險,當時朝野上下對李林甫可以說是非常佩服的。這說明李林甫擁有強大的領導能力。

而且《舊唐書》記載李林甫“自處臺衡,動循格令,衣冠士子,非常調無仕進之門,所以秉鈞二十年,朝野側目,憚其威權。” 也就是說李林甫在擔任宰相期間大權在握,

做事基本上任何事情都會依法行事,尤其是人事任免這種敏感問題上從不徇私舞弊,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重新看待奸臣,雖然能力很強但道德低下,換個角度瞭解李林甫

其實安祿山也很會逢迎皇帝,比如他辛苦學習胡旋舞,就是為了討玄宗歡心

還有一點很多人都知道,安祿山非常懼怕李林甫。安祿山在開元后期,得到了玄宗的信任,所以就變得有些狂妄。有次王鉷帶著安祿山去拜見李林甫,眼見王鉷對待李林甫的恭敬程度十分誇張,自己也就開始忌憚李林甫。李林甫也掌握著朝中大員的各種隱私消息,所以對安祿山也算是瞭如指掌。

簡單幾句溝通,就道出了安祿山心裡的小算盤,使得安祿山認為李林甫有仙術,從此非常懼怕。

李林甫乾的壞事相當多,比如說他通過陷害三皇子給自己換取了上位的機會。三皇子事件也使得唐朝政治格局開始出現了腐化風氣。之所以說李林甫是一位佞臣,佞臣最大的特點就是善於揣摩皇帝的意思。

重新看待奸臣,雖然能力很強但道德低下,換個角度瞭解李林甫

唐玄宗在後期確實對自己放鬆的要求

面對唐玄宗後期出現的怠政、倦政態度,張九齡等人經常指出問題,提出反面意見而李林甫、楊國忠等人的態度卻截然相反,逢迎皇帝的意見。每次張九齡進諫的時候,李林甫就暗示唐玄宗要自己拿主意,一方面打擊張九齡,一方面鞏固自己與唐玄宗的關係。

在陰險方面舉個例子:玄宗有一大臣嚴挺之,隨張九齡倒臺受到牽連。後來玄宗又想啟用,李林甫就秘密的給嚴挺之的弟弟說:皇上現在想重用你哥嚴挺之,最好你哥哥能稱病從外地先回長安。嚴的弟弟就讓嚴挺之寫了一封說自己生病需要回長安的狀紙,李林甫就藉此告訴玄宗這人生病了不能當官了。

重新看待奸臣,雖然能力很強但道德低下,換個角度瞭解李林甫

雖然人格底下,但李林甫對盛唐也有自己的貢獻

李林甫的改革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甚至在安史之亂爆發以後,狼狽出逃的唐玄宗仍然認為李林甫才能卓著,並不認為李林甫是導致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而且在《舊唐書》和《新唐書》中雖然對李林甫的為人頗有詬病,但是承認他的政治才能和顯著的政績。

——生活中其實很多強人都是李林甫

通過了解,你發現了沒有,李林甫這樣的人在生活中還挺多的。他們有很強的工作能力,面對困難總會發現關鍵點去解決。他們升職很快,總能擠走前領導讓自己升職。他們懂得向上管理,能夠逢迎領導的意見執行領導的指示。他們懂得探察人心,偶爾的關係讓你肯為他賣命。希望在生活中,你可以很快認識到誰是這樣的人,並且學習他的能力,但生活中遠離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