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千年古姓,因一虛構人物,後人紛紛改名換姓,淡出國人視線

中國人的宗族觀念是相當重的,西方人通常名字在前姓氏在後,這表示西方人更加具有個人主義的色彩,而東亞民族則相反,姓氏在前證明你是此家族當中的一員,家族大於個人,民族利益大於小家之福。

也正是這一觀念和儒家文化相輔相成,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中國俗話講“行不改名坐不改姓”,說的是沒有人願意輕易的改掉自己的姓名,除非是遇上了迫不得已或者是更有利益的情況,否則改姓相當於換了祖宗。

當然歷史上還是有很多改變姓氏的特殊情況,比如說皇帝賜姓,為了躲避政府或別人追殺。說到賜姓大家很容易想到古代如果臣子對國家有功,皇帝往往賜這個人國姓,也就是跟皇帝姓,為了躲避政府追殺的,比如說宋朝的蒲壽庚家族。

一兩千年古姓,因一虛構人物,後人紛紛改名換姓,淡出國人視線

在歷史上少數民族融合進入漢族,也是將原本的少數民族姓氏改為漢姓,這其實有利於民族更好的融合和發展,使少數民族漢化。因此如果這樣看來,改姓也不是什麼天大的事,而只要自己的理由夠充足其實姓什麼都無所謂。

但是在中國有一個姓氏常常被人所不齒,姓這個姓氏的人也因為這個姓氏而在人前抬不起頭,這份恥辱使得這些人想要改變自己的姓氏,以便不再被人認為是齷齪的,這個比較尷尬的姓氏就是西門,一個有著兩千多年的古老姓氏,因西門慶一人,後人都紛紛改名換姓,導致現今複姓西門的人極少極少,只有一些零星分佈在中國各地。

說起西門,人們最先脫口而出的一定是《水滸傳》當中的著名反派角色,西門慶。西門慶作為一個市井上做生意並有點資本的人,在古代社會上是被人看不起的,因為古代認為從商的人都是下等階層,即便是很有錢也是滿身的銅臭味,都是奸商。

一兩千年古姓,因一虛構人物,後人紛紛改名換姓,淡出國人視線

西門慶在《水滸傳》當中是地方的一方惡霸,手裡有錢就想要玩弄良家婦女,搭上了潘金蓮,並和潘金蓮一起謀害了無辜的武大郎,西門慶奸惡、油嘴滑舌、無賴的形象凸顯了武松的正直和有情有義,可以看出當時中國社會所不齒的奸商形象。

而西門慶並不單獨出現在《水滸傳》一本書當中,這個人物還出現在了明朝的另一本小說裡,那就是《金瓶梅》。《金瓶梅》這本書當年在明朝可是禁書,即便是放到今天也可以被稱為是千古奇書,其中所描寫的情節極其露骨和具有諷刺意味。

《金瓶梅》其實是以《水滸傳》中的西門慶、潘金蓮這一段衍生出來的書,其中的西門慶是一個虛構的人物,但這個虛構的人物卻在歷史上發生了很大的影響,在中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個角色,以至於只看到西門這個姓氏就會想到可恨的西門慶。

一兩千年古姓,因一虛構人物,後人紛紛改名換姓,淡出國人視線

姓氏只是姓氏,並不代表這個人如何,姓王的人中有好人也有壞人,我們不能對一個姓氏有先入為主的觀念,並因此取笑別人,為了給西門姓氏正名,我們列舉一些西門家族歷史上出現過的名人。

西門豹,戰國時期魏國著名的政治家和水利專家。西門豹初到魏國的鄴城之時,遇見了這裡的百姓對他訴苦,據說鄴城一片蕭條、貧苦的景象是因為鄴城三老、廷掾每年徵收繁重的賦稅,還要掠取小戶人家的漂亮姑娘祭祀給河伯,以便阻止河伯發大水。

害怕女兒被帶走去祭祀的人家紛紛逃跑,而其他百姓越來越窮,城裡也來越蕭條。西門豹是個無神論者,而且他聽到這段話非常氣憤,想要教訓三老、巫祝。

一兩千年古姓,因一虛構人物,後人紛紛改名換姓,淡出國人視線

祭祀的當天西門豹站出來對70多歲的女巫婆說要看看河伯的媳婦漂不漂亮。

看到姑娘之後西門豹說姑娘不夠漂亮,應該派女巫去跟河伯說再等一等,要再找一個漂亮姑娘再給河伯,於是將女巫推到河裡去了。

等了一會西門豹又說,怎麼巫婆還沒回來,再派一個人去,接著他又將女巫的弟子也一個個地推了下去,眾人見狀,嚇得跪地磕頭,從此再也每人敢用女人祭祀河伯。

一兩千年古姓,因一虛構人物,後人紛紛改名換姓,淡出國人視線

西門豹結束了一次封建迷信對人的迫害,這還不算他最大的功績,西門豹後來還在鄴城幫助百姓興修水利,讓田地得到灌溉,莊稼得到豐收,百姓安居樂業。

西門豹是歷史上真實的人物,但人們卻沒有因為這樣就覺得姓西門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而人們卻因為一個虛構的人物而想要改姓,這實在有點奇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