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英烈石谦父子

在白水,有一家父子两代人,他们的英雄壮举可歌可泣,至今仍让我们为之骄傲。他们是石谦和他的两个儿子——石介和石凤鸣。

石谦出生在贫苦家庭,父母早亡,幼年受尽苦难。长大后投军到陕北“榆林王”井岳秀部队当兵。他多谋善断、作战勇敢,从排长、连长逐步升为旅长。他不但同情穷苦百姓,也认可共产党救国救民的主张。20世纪20年代,在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处于最低谷的时代,身为国民党军队旅长的他,对于李象九、谢子长等这些共产党人在他的部队中建立党组织予以默认。因此,石谦部队的好多个营、连、排干部都由共产党员担任。期间李象九、谢子长等大力宣传共产党的主张,收到了宣传革命、宣传共产党政策的效果。1927年,国民党破坏国共合作,残酷镇压共产党人。井岳秀多次要求石谦交出共产党人李象九、谢子长等,都被拒绝了。然而,井岳秀却以为自己贺寿为名,骗石谦赴宴,设计暗杀了石谦。

为保护共产党人而倒在国民党反动派屠刀之下的石谦,理所当然地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崇敬,人民的歌颂。一部《清涧起义》电影既展现了艰难曲折的革命纪实,更是对石谦的最高褒奖。

石谦的大儿子叫石介,生于1906年,跟随父亲在陕北生活成长。1925年,19岁的石介进入以著名革命家李子洲为校长的省立绥德第四师范读书。当时的师范学校,上至校长教员下至学生,许多人都是共产党员,师范学校和石谦部队都被称为“红窝窝”。在这样的红色氛围熏陶下,石介于192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石介思想进步,学习刻苦,且多才多艺。当时李子洲为宣传革命,扩大影响,鼓励师生排练了《复活的玫瑰》《一只马蜂》《孔雀东南飞》《木兰从军》《大罢工》等不少进步剧目。石介积极参加排练和演出,起到了革命教育作用。

石介的父亲石谦被敌人杀害后,共产党发动石谦部下,打着“为石谦报仇”的旗帜,继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九九秋收起义”之后,于1927年10月12日,举行了举世闻名的“清涧起义”。

清涧起义时,石介担任参与起义的学生队队长,他有胆有识,不怕牺牲,积极投入到起义的洪流中。起义失败后,国民党四处追捕起义领导者。尤其对既是起义学生队队长,又是石谦儿子的石介,抓捕更加严厉。处于东躲西藏的石介,后经地下党指点,辗转多地,到了北京,考取了清华大学。然而,国民党并没有放弃对石介的抓捕和迫害,使得石介精神受到严重打击,遂于1933年冬季病故于北京。

石谦还有个儿子叫石凤鸣。

“白水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田焕贵于1945年秋冬季节奉西北局之命回到白水,同老同学石凤鸣取得联系,了解到各个保组织都有枪支,遂力挺石凤鸣竞争当选联合保公所保长。

1947年9月24日晚,西北野战军围攻白水县城。杨培才、田焕贵等武装举行起义,迎接西北野战军进城,年轻的保长石凤鸣携保公所所有枪支和多名青年,参加了白水起义。

白水起义后,白水成立了游击支队,撤出白水县城。无论是摧毁保甲组织、收缴民间枪支,打土豪分田地、开仓放粮的斗争,还是尧禾战斗、普度庙战斗,瓦渣岭战斗,石凤鸣都能冲锋陷阵。

1948年3月,白水第二次解放。白水县成了蒲城、富平等县的后方,也是这几个县的县工委、游击队的驻扎之地,白水县游击支队,改编为路东游击纵队第八支队。石凤鸣担任支队总文书。

国民党反动派不甘心失败,在白水地区和解放军交战,白水县城几易其主。6月的一天,刚刚占领白水县城的第八支队接到上级指示:国民党正规部队正向白水县、蒲城县、富平县驻地尧禾进发,有夺取尧禾、消灭各县游击队的迹象,要求第八游击支队立即救援。白水八支队从县城出发跑步向尧禾前进,却在县北通积村,遭遇了国民党另一支队伍。

在这次战斗中,第八支队总文书石凤鸣牺牲了。据当时和石凤鸣在一起的兰州军区工兵某团团长、离休老干部石来生讲,通底遭遇战战斗很激烈。身为文书的石凤鸣,不顾生死,用德国造驳壳枪打死一名国民党兵后,他的腿部受伤,眼看着敌人扑来时,他将驳壳枪在石头上摔坏,吃掉了所带文件。敌人穷凶极恶地开枪了,年仅27岁的石凤鸣壮烈牺牲。

现在,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但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为了幸福生活而献身的革命先烈,也不能忘记让白水人引以为豪的石家父子——石谦、石介和石凤鸣为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