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赛岐,如此牛气的地方!

福安赛岐,如此牛气的地方!

福安新闻网(郑美珊)“故乡美兮游子思,宏图起兮众心喜。北望太姥山兮,天风浩浩,南眺三都澳兮,海波漪漪。世界巨变兮不我待,美梦成真兮新世纪。赛岐兮,赛岐兮,其勉力奋进乎兮!”这是张炯先生《赛岐赋》里的词句。当我读到此赋时,对赛江的赞美之情,奔涌心头。驱车路过,只要时间允许,总爱逗留一番。赛潮涌雪,鳌峰吐日,纱帽奇石,三江石牛,尽揽眼里,总是让人流连忘返。

福安赛岐,如此牛气的地方!

据记载,赛岐之名,缘于赛岐港里。东岸有座大赛山,西岸有座小赛山,俨如一对情侣遥遥相望。赛江里有两块像牛一样的礁石,人们称之“神牛”。随着潮涨潮落,“神牛”形象幻化万千。据传“神牛”原是天上的仙女,因向往人间的生活,偷偷下凡,与一个男子结为夫妻,不料被天庭察觉,贬为石牛。据说,古时居住赛江边的人家,夜里经常能听到神牛的呼唤声。福安方言将礁石叫“岐”,这就是赛岐的由来。

福安赛岐,如此牛气的地方!

漫步四季如春的和平栈道,依稀可见江中石牛背上的赛岐大桥的桥墩,桥面上车辆往来,人头攒动,人声喧闹,一派繁华景象。此时我就会联想到镇中心的牛兜环岛上,耸立着的一组石牛雕像:昂首望天的公牛旁,依偎着含情脉脉的母牛,正慈爱地舔着小牛犊。雕像寓意和谐,和睦,和平。赛岐又称“牛城”,象征着赛岐的腾飞。

福安赛岐,如此牛气的地方!

夜晚的和平栈道,又是别样的风味。海风徐徐,赛江两岸风光旖旎,华灯初上,高楼林立,灯光点点,映红半个夜空。一对对俊男靓女窃窃私语,一群群跳着舞的大妈在一声声《我和我的祖国》的音乐旋律中激情奔放。五颜六色的灯火倒影在碧波荡漾的水中,仿佛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树冠如盖的榕树下,有几位在唠嗑的老伯,他们的笑声此起彼伏。我好奇地询问老伯榕树的年龄,老伯笑呵呵地告诉我,老赛岐人都知道“先有榕树,后有上岐头(和平街)”,和平社区兴建的江滨湿地公园,就是为了保护和衬托榕树这一道亮丽的风景。栈道中段出口旁,便是“骑楼式建筑”的江景房,是赛岐镇去年竣工的临江危旧房改造工程,保持原始骑楼建筑的风格。当地人所谓的“十里长街不打伞”,指的就是这骑楼建筑。骑楼建筑本是西洋建筑风格,1840年,随着对外通商,逐渐融入中国,常见于广州,闽南一带。和平街是百年商业老街,随着商贸发达,商贾云集,不少商家也纷纷盖起骑楼,便于坐店经营,既遮阳又避雨。走在骑楼下的廊道,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它的格局已不再是单门独户,而是顾客邻居的公共空间。

福安赛岐,如此牛气的地方!

与骑楼相邻的大码头,江中舟楫穿梭,鸣笛鼎沸。在过去的以海路为交通主干的时代,曾经是赛岐最繁华之地,也是闽浙沿海船只物资交易集散地。码头上昼夜人群熙攘,曾为赛岐赢得“闽东小上海”之美誉。记得小时候,“赛车”轮船从下白石到赛岐,一天只来回一趟,途径故乡六屿,父母偶尔带我到赛岐走亲访友,我总是兴奋的早早等在码头上,看海浪拍打码头的台阶,哗哗声响。而今码头虽已退出历史的舞台,但它仍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岁月静好,成为历史的见证,向后人诉说岁月的沧桑。沿江处的下港社区有一个船家小区,是连家船民上岸安置点。下港路宽敞清洁,路中有个“老虎沉江”的水渠斗门,斗门里的水磅礴奔流赛江。据传,古代有个客商,带着一家人乘船经过赛江海域,突然狂风大作,船沉江中,一家只剩一个小孩。多年后,这个小孩高中状元,前来江边祭祀。后人把沉船的地方叫“老虎沉江”,以警示过往船只绕行。

福安赛岐,如此牛气的地方!

沿水泥路往坡下走,就到船家小区。小区里有六幢安置房,住着43户甘江渔民。安置地原属宁德木材水务公司,1997年渔民入住,2015年政府扶持拨款,建成湿地滨江公园。放眼望去,滨江公园栈道上,孩子们正追逐嬉戏着,喧闹声声。栈栏边上,有一脸上布满皱纹的老阿姆正在织渔网。老阿姆对我说,以前一家人吃喝拉撒都在一条船上,搬新家的晚上,躺在床上,尽情的伸展曲蹄腿,感觉做梦一样。现在一家人还是以捕鱼为生,每到春末夏初,捕捞凤尾鱼季节,运气好的一天可收获上千元。渔民上岸,在古代只是一个梦想,阿姆的脸上洋溢着渔家几千年梦想成真的喜悦。她织网的岸边,一艘渔船正顺着波浪载沉载浮。湿地公园已开满艳丽的牵牛花,这真是一副人世间最美的画卷。

福安赛岐,如此牛气的地方!

赛岐,在水路交通为主的过去是福安繁华的重镇;在高速高度发达的今天,仍是福安重要经济区。“牛城”!“牛城”!永远就是如此牛气冲天!

福安赛岐,如此牛气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