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國的交通建設:波斯人為何要如此規劃交通?

波斯帝國在人類歷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優越地理位置和便捷高效的統治系統是這一帝國的突出特點。而要對

560萬平方公里的控制區域進行有效統治,完善的交通系統是不可或缺的。波斯帝國在長期的歷史實踐中逐漸建立起一整套系統獨特的交通網絡,這對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本文試圖對波斯帝國的交通建設進行探究。

波斯帝國的交通建設:波斯人為何要如此規劃交通?

一、帝國的核心戰略要道

在波斯帝國偉大國王大流士一世統治時期,帝國有四個主要的都城,分別是波斯波利斯、蘇撒、埃克巴坦那、巴比倫,而國王便以此為中心進行交通網絡的對外輻射,逐漸修築了四通八達、密集堅固的幾條要道。帝國的統治者利用赫梯人和亞述帝國的舊有交通,不斷完善和拓展,最終使道路完全符合商隊車輛的通行、軍用物資的轉運、軍事人員的流動。在眾多連接聯繫商業和行政中心的交通路線中,核心的是三條戰略通道:

第一條道路的起點是小亞細亞地區的以弗所城,途中經過的地區主要有小亞細亞半島、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伊拉克的美索不達米亞,總里程將近3000公里,是波斯帝國交通網絡核心中的核心,支撐著帝國關鍵地區的政令傳達。

第二條的起點則是巴比倫,途中經過的主要區域有札格羅斯山、伊朗高原、中亞各城市,它是帝國中央區域與東部邊境連接的關鍵通道。第三條的起點是黑海沿岸的西諾普城,主要經過了小亞細亞半島、愛琴海沿岸地區、西奈半島和尼羅河沿岸,是帝國西部管理體制的重要支點。

波斯帝國的交通建設:波斯人為何要如此規劃交通?

三條側重點不全的大道促進了波斯內部各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為帝國的最終繁榮注入了持久動力。另外,帝國也有眾多的海洋領土,海上交通線路也隨時修築起來,這就為波斯海軍的活動提供了便利。大流士一世在該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大流士一世是一位偉大的君主,與居魯士大帝和岡比西斯二世齊名。他在任期間,成功鎮壓了威脅帝國統治的高墨塔起義,併除掉了擾亂朝政的大貪巨惡,而且積極進行對外擴張,最終使帝國疆域橫跨歐亞非三大洲,《貝希斯敦銘文》就記錄了他的統治成績。

在傳統上,波斯帝國屬於內陸國家,也呈現出典型的大陸文明。但大流士一世敏銳的認為,海洋才是稱霸的關鍵,於是他積極進行海上影響力的擴展,奉行“海洋與內地”發展並行的政策。為了開闢從波斯帝國到達大西洋沿岸的海上通道,他派出

3000人的龐大艦隊去進行海洋航線的探索,最終得以成功。可見英明君主的施政行為是帝國繁榮的直接力。

波斯帝國的交通建設:波斯人為何要如此規劃交通?

二、交通規劃的戰略目的

那麼,波斯人為何要如此規劃交通呢?實際上,這是波斯人發展的一個

必然結果。首先,帝國居民屬於遊牧部落,很早就熟練的運用冶鐵和駕車等古代世界先進的技術,講究效率和持久,而這樣的先天因素就為修築道路提供了基礎條件。

其次,波斯帝國的地理位置也是交通規劃的重要因素。帝國的中心地區是伊朗高原地區,大多都是山脈,山地中央則是寬闊的盆地。這就使帝國形成了五大區域:札格羅斯山地區、內陸荒漠盆地地區、裡海沿岸、帝國核心平原帕提亞地區、靠近印度的東伊朗高原。而聯繫薄弱的五大區域如果不實現交通的連接,根本無法進行有效統治,這便使帝國君主產生了對內部交往的動力和緊迫感。

波斯帝國的交通建設:波斯人為何要如此規劃交通?

當然,方便對外的軍事擴張和對內的武力鎮壓,都需要交通建設。大流士一世和居魯士統治時期的戰爭都十分慘烈和頻繁,戰爭規模更是無比龐大,君主們需要臨時修建一些道路以服務於軍隊的進軍。而且一旦對外作戰失敗或者久拖不決,就會引起國內的叛亂,高墨塔起義就是一個顯著例子,所以要想有力快捷的鎮壓這些星星之火,就必須修建道路。當然,古代世紀也需要商業發展,發達的交通對物資的交換和再買賣都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以至於依靠這些線路,極盛時期帝國的商業資金是建立之初的55倍。

三、建設的資金和方法

那麼,建設道路主要依靠的資金來源於哪裡呢?又運用了什麼樣的方法?實際上,道路的修建和設計主要是國王身邊的工程師負責的,資金來源比較多元,主要是國庫中的收入和君主對外戰爭得來的戰利品。亞歷山大三世的時候,就把半年的財政收入撥出來用於建設

5條交通幹線。大商人和地方政府也要進行配合,提供一部分資金。建設的具體實踐人主要是帝國境內的戰爭奴隸,還有一些退伍的士兵。

波斯帝國的交通建設:波斯人為何要如此規劃交通?

波斯人建造道路的方法也十分獨特,他們不講究華麗,只關注實用和持久。首先,工程師會在道路上進行直線的鋪設,將泥土和石子滲入其中,一般採用類似於近代中國詹天佑的

“之”字形狀進行修建,築路,這樣做的目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緩道路的坡度,更方便於馬車的通行。接著,工程師用日晷、量角儀、水準測量儀等進行進一步精確測量,以保證不會出偏差。

最後便要開始實際的道路修築了,在用犁松過土之後,工程師會向做好標記,接著便挖掘一個高約兩米的深坑,然後把這個土層分為四部分,分別用小石塊、混泥土、石灰沙子、碎石作為地基和道路的表面。甚至最後為了方便道路的排水,工程師專門設計了凸出的部分,一般在道路的右上側,既美觀又實用,這就展現了波斯人修築藝術的規範,他們也很講求道路的美觀大方。

波斯帝國的交通建設:波斯人為何要如此規劃交通?

四、結語

因此,帝國能修築起如此完善、龐大的道路網絡,是多種目的造成的結果。方便軍隊運輸、各地之間聯繫的需要、商業互通、政令的貫徹落實,都需要一個規範便捷的道路網絡。最終,波斯交通網絡促進了國內的經濟發展,也使帝國的對外征戰得以順利進行,同時也有力地維護了龐大帝國的統治。而更重要的是,波斯人建設道路所彰顯的務實、高效和一絲不苟,也最終融入到波斯人的民族性格之中,當代的眾多波斯人身上就有這樣的優良品質。

1. 周啟迪:《試論波斯帝國的行省和總督》,《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5年第3期。

2. 於衛青:《論波斯帝國的交往性特徵》,《人文雜誌》,2001年第6期。

3. 蘇聰:《波斯帝國與絲綢之路西段的形成》,《社會科學家》,2016年第2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