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泉林:為泗河源頭,因名泉薈萃,泉多如林而得名,亦因此而名揚天下

泗水泉林:為泗河源頭,因名泉薈萃,泉多如林而得名,亦因此而名揚天下

  自曲阜沿327國道東行50公里既到泗水縣泉林泉群省級風景名勝區。山東省旅遊發展規劃將之列為一級區三號“山水聖人區”,同濟南、泰安、曲阜處於同一旅遊線上,旅遊規劃專家譽為“中國泉鄉”,陳毅夫人、著名營養學家于若木女士題詞“天下奇觀泉林”。

泗水泉林:為泗河源頭,因名泉薈萃,泉多如林而得名,亦因此而名揚天下

  泉林,為泗河源頭,因名泉薈萃,泉多如林而得名,亦因此而名揚天下。據清光緒《泗水縣誌》載:泉群有名泉七十二,大泉數十,小泉多如牛毛。現陪尾山側,黑虎、趵突、珍珠、紅石、雙晴、淘米等諸多的泉珠聯星列,噴雪湧玉,或出於石竇間,或隱見於沙土內,或為淺地,或成深潭;泉大如虎口,泉小如豆粒。波濤瀠洄,如流煙之作陣;湧騰怒吼,如翻雲之成堆。五步成溪、百步成河。窮古至今,滔滔不絕,匯為巨流成泗河。泉水湧珠噴玉,澄清如晶。泉中水藻,青翠如梳,隨波飄蕩,如繪如織。

  如詩如畫的泉林,引眾多的先賢聖哲、文人騷客、帝王將相為之折腰。早在春秋時期,孔夫子既在此發出“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之感嘆;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譽為“海岱名川”;《讀史方輿紀要》及《山東通志》更稱其為“山東諸泉之冠”。1684冬,康熙大帝巡省方岳,瞻岱宗,祭儒聖,後至泉林;觀諸泉,登陪尾,盛讚泉林乃“泉源勝地,聖蹟所存”。乾隆皇帝對泉林情有獨鍾,先後九次駐蹕,留下讚美泉林的詩文達190多篇,更有歷代文人騷客讚歎泉林詩文200餘篇。

  泉林泉群開發極早,遠在北魏北齊時陪尾山西側即建有“源泉祠”,唐代予以重修並更名為“泉林寺”。明代在泉林設水部公署,修三坊建六亭。清代因康熙、乾隆巡幸,逐年進行改建,規模不斷增大,挖湖築山,並修建了規模宏大的泉林行宮,該行宮坐北朝南,為古典園林式建築,宮殿、樓臺、亭榭等共114間,最著名有“行宮八景”。至此,泉林集聖地、名泉、行宮、御苑於一體,為天下所進入九十年代,泗水縣委、縣政府決定保護開發泉林泉群,投入幾百萬元,做規劃,遷民房,清諸泉,挖湖築山,修牌坊、御橋、大門、甬道,立御碑,建泉亭,植樹栽花,經過幾年的保護開發建設,泉林泉群景區規模已成,景點日多,1998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年吸引遊客十幾萬人,經濟效益明顯。現新一輪規劃已修訂完成,縣委、縣政府正積極籌措資金,準備恢復行宮等諸景,大力進行開發建設。

  如果您有暇至泉林,漫步《泗河淵源》坊,賞紅石泉;越過文、武、御橋,立觀泉亭,賞諸泉噴湧,瞻御碑聳立,看萬樹成林,輕煙嫋嫋;盪舟紫錦、玉泉湖,荷花飄香,野鴨掠飛;飄飄欲仙。“山色因心遠,泉聲入耳涼”。站在陪尾之巔,俯視清澈的泉水,遠眺起伏的群山,令人心曠神怡。泉林的一泉一石、一碑一坊,無不記載著古老的過去,也閃爍著不平凡的今天。那一個個美麗的傳說,動聽的故事,聖潔的哲理,給人以啟迪,以憧憬。更有那古老的卞橋,敘說著歷史的滄桑,演繹著世事變化,讓你欲去還留。

  泉林,真乃天下奇觀!我們真誠的歡迎各位仁人志士前來泉林觀光休閒,投資開發建設這一寶貴的旅遊資源,共謀發展大計。重,盛極一時。可惜,經民國、歷文革,建築物損毀殆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