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買重疾險,不知道哪家比較合適,最近買保險快愁死了?

看不見深海的藍90


買保險最重要的是看產品,哪家保險公司倒不是很重要。


一般在挑選重疾險的過程中,我的建議是按照下面4個步驟來挑選:

定保額→看保什麼→看保多久→交費多久

第一步,定保額:30萬起步,50萬打底。

我要強調,買保險就是買保額。

從最新的2018年理賠報告來看,很多大公司“件均理賠保額”都不到十萬。試想如果真的不幸患病,幾萬塊錢能幫我們渡過難關嗎?

金額太少,就失去了保障的意義。所以我的建議是:

生活在一線城市,至少買到50萬保額;其他城市的,也必須30萬起步。

當然,同等條件下,保額越高,保費越高,預算不夠怎麼辦?

不怕,還有後面幾步。

第二步,保什麼:重疾不看數量,輕症、中症儘量要買,有預算考慮重疾多次賠付。

先說重疾。

坦白講,重疾數量是可以忽略的。

2007年,保險行業協統一制定了《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

無論60種還是100種重疾,前25個病種各家保險公司定義都是相同的。

這25種重疾,已經佔到所有重疾險理賠的 95% 左右,可以說是重疾險的核心。

所以,一味追求疾病數量而不考慮發生概率,並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不必為此白白多付保費。

接著來說輕症。

通俗理解,輕症往往是早期的重疾,但程度達不到重疾理賠標準,治療上也相對容易,花費不大。

比如惡性腫瘤的早期階段——原位癌。隨著醫學的進步和體檢的普及,檢出率越來越高。

所以,輕症責任讓重疾險更有保障價值,能讓患者在疾病早期就獲得理賠接受治療,對我們投保人很有好處。

不過,保險行業協會只對重疾有過統一規範,對輕症沒有個標準。不同公司差異很大,也可能存在一些貓膩。

我總結了9種比較高發的輕症,供你參考:

倒也不是非要包括全部9種才能買,但同樣條件下,肯定是越多越好。

另外,輕症責任還有個隱藏彩蛋——輕症豁免。

一旦確診輕症,後期保費不用再交,但重疾保障仍然繼續享有。

所以,輕症責任比較實用,只要不是預算太緊,該買還得買。

再說多次賠付。

它的意義在於,如今重疾越發年輕化,治好的概率也越來越高。然而得過重疾後,就沒法投保重疾險,多次賠付則能讓保障延續下去。

一般來說,多次賠付的重疾險,比單次賠付的要貴30%-50%。

所以,如果預算充足,你可以選擇多次賠付的產品;

如果預算不足,我仍強調買重疾就是買保額,優先選擇足夠的額度才有意義。

第三步,保多久:長期保障才靠譜,是否終身自己選。

市面上的重疾險,根據保障期限劃分,一共三種:一年期、長期、終身。

我建議一般購買長期的消費型重疾險。

一年期重疾險,通常只適合剛工作的小年輕用來過渡,或者作為重疾保障的補充。

它不保證續保,一旦產品停售或因為身體原因被拒保,你就不能買了。

而且,年輕時看起來很便宜,但年紀越大,保費就越貴,越往後越不划算。

而保終身的重疾險,通常適合預算充足的家庭。

它可以看作有“疾病”和“身故”兩份保障。活到老來無疾而終,也能獲得賠付。

換句話說,無論如何都能 100% 拿到保額,所以這些產品價格相對較高。

對於多數家庭來說,不含身故責任的長期重疾險比較適合。

這類產品被稱為“消費型重疾險”,只關注疾病保障,還能選擇只保一段時間,比如保到70歲或80歲。保費相對較低,也保障了我們責任最重的時期。

這三類重疾險中,不同人群可以根據自己的預算進行選擇。

第四步,交多久:繳費期限越長越好。

前面三步,直接影響實際保障內容。這一步呢,雖然不涉及具體保障,卻會對保費產生很大影響。

簡單來說,能選30年繳,就不選20年繳。

繳費期越長,每期繳納的保費就越少,但保額是一樣的,相當於用更少的保費撬動了更大的保障。

而且,拉長繳費期限,還有另一層意義——保費豁免。

比如剛才說的帶輕症豁免的重疾險,繳費期間發生輕症,後續保費就不用交了,但重疾保障依然有效。

這種情況下,繳費期越長,被豁免的剩餘保費就越多,自然也對投保人越有利。

總結一下,買重疾險可以省錢,但也有個正確姿勢:

第一步,保額必須買夠,30萬起步,一線城市至少50萬。

第二步,不關注重疾種類,輕症能買則買,有中症更好,預算充裕再考慮多次賠付。

第三步,適當縮短保障期限,選擇保到70歲甚至60歲,保費自然比保終身的大幅度降低。

第四步,拉長繳費年限,比如30年繳費,相同年保費可以承擔更多保額。


萬能的老左


買重疾險是非常明確的選擇,首先我幫您梳理幾個脈絡,也是自己要提前考慮的問題。

第一,年齡,很重要的一條,不同年齡選擇不同,組合也不同;

第二,性別,女士建議增加惡性腫瘤方面的保額,男士多加意外保額;

第三,家庭收入,一般是家庭年收入的15%比較合適,可以自己倒推一下;

第四,家族史,重點關注家族中患病人員的兵種,有意識的選擇增加保額

有了這些就是選擇產品了,我能理解您挑花眼的那種糾結,我給您一個萬能組合,比著這個買準沒錯。

女士:重疾險+防癌險+附加意外傷害+附加住院醫療+附加意外醫療+附加住院津貼+百萬醫療

男士:重疾險+百萬駕乘險+附加住院醫療+附加意外醫療+附加住院津貼+百萬醫療(預算充足可加防癌險)

在這個框架之內無非就是根據預算留哪些去掉哪些的問題了,預算充足好說都買就行,預算不足,建議附加險一定要加,適當調整主險保額。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純手打,期待您的關注


快樂新農人


題主想買重疾險,不知道哪家比較合適,我建議您重點關注在選擇保險產品上,因為性價比如何、怎麼賠、賠多少、理賠是否寬鬆、保障如何等都是寫在保險條款裡的,並不是你買了這家保險公司的保險,保險公司就會酌情理賠。(說到這,您可能會想,有的保險公司都沒聽過,會不會倒閉?您可以到我的主頁閱讀文章《保險公司會不會破產?如果保險公司破產了,我買的保險怎麼辦?》可以解答你的疑問。)

買保險要看性價比,保額高保費便宜保障更好,買保險也要適合自己,不可盲目購買。

要買的明明白白,清楚的知道保什麼不保什麼,有什麼注意事項,如何申請理賠等等,重疾險也不例外。

重疾險分類比較多,有定期的和終身的,有保身故的和不保身故的,有單次賠付的和多次賠付的,有分組和不分組的等等,那麼重疾險該如何選擇呢?

1、要買多少保額?

買保險就是買保額,重疾險也不例外,一般情況,合理的重疾險保額是年收入的5倍或者是5倍年支出(房貸、車貸、家庭日常支出、孩子撫養費、老人贍養費等)


為什麼是5年?

根據來源於“癌症五年生存率”,當然,以上只是一般情況而言,保額需求沒有恆定的公式,最後還是要回到個人具體需求。

2、購買保定期還是保終身?

定期重疾槓桿高、消費型,一般保到70歲;主要適用於經濟有限,集中解決某段時期重疾缺口的朋友。

終身重疾帶有儲蓄功能,保障期間終身,適用於大部分人群,是重疾險的主力保障形態。

預算充足,建議選擇保障終身的重疾險;經濟壓力較大,可以用定期搭配終身;經紀拮据,建議購買定期重疾險。

3、購買單次賠付還是多次賠付?

判斷一份重疾險屬於單次賠付還是多次賠付,主要看重疾能否理賠2次及以上;如果能,就是多次賠付的重疾險;如果不能,就是單次賠付的重疾險。

雖然說人一輩子很大可能就理賠一次重疾,理論上單次重疾就足夠了,但有些重疾險太坑,單次賠付的重疾險比人家多次賠付的重疾險還要貴30%以上......

單次與多次核心區別是,如果罹患過重疾,這輩子基本與健康類保險就無緣了。

舉例,如果罹患了甲狀腺癌(甲狀腺癌治癒率較高,它的10年生存率可以達到90%多,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80%多),單次賠付的重疾險理賠完合同就終止了,如果買的是多次賠付的重疾險,心裡會踏實很多,至少還有一份保障在。

結論是,如果單次賠付與多次賠付的價格差距不大,建議首選多次賠付的重疾險。

4、購買帶身故責任還是不帶身故責任?

判斷一份重疾險是否帶身故責任,主要看身故理賠能否賠付100%基本保額,而不帶身故責任的重疾險身故理賠金只能賠累計保費或者現金價值較大者。


“不帶身故責任的”比“帶身故責任的”保費低一些,更適合經濟有限、剛需解決重疾缺口的朋友;

但是,不帶身故責任的重疾險的缺點在於,如果罹患的重疾恰好是賠付條件比較嚴苛,有可能會出現人沒了還沒達到重疾的賠付條件。

舉個例子,如果只投保不帶身故的重疾險,假設急性心肌梗塞猝死(因為急性心梗的賠付需要最少滿足三個條件),這樣的情況下“不帶身故的重疾險”對於舉證被保險人是因為急性心梗去世的有可能會比較困難,大多數只能按照“身故責任”來賠付。

如果按照身故來賠付,這是現金價值與保額的差距,具體一點就是幾萬與幾十萬的差距。

帶有身故功能的重疾險就不怕出現這種情況,因為身故也能賠付基本保額。

結論,優先考慮帶身故的重疾險;不帶身故的重疾險作為備選會更好。

5、購買分組還是不分組?

從理論上了來講,選擇重疾險優先順序是:不分組多次賠付>多分組>少分組>單次賠付

因為分組的話,同組別的重疾只能賠付一次,也就是賠付了同一組別的其中一種重疾,這個組別所有重疾責任終止。

所以分組是為了降低高發重疾的二次理賠發生率,如果不分組,獲得兩次賠付的概率高於分組的產品。

高發病率的重疾有6種: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後遺症、冠狀動脈搭橋術(開胸)、終末期腎病(尿毒症期)、重大器官移植術。

在重疾險理賠統計數據中,這6種高發重疾理賠佔到所有重疾理賠的85%以上。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重疾險產品,都不會將這6種高發重疾獨立分組,而是將其中有關聯的放在一組,這6種重疾越分散越好。

目前不分組多次賠付重疾險產品較少,賠付次數在2-3次,賠付間隔一般為1年,不分組多次賠付的產品費率普遍高於其他類型的重疾險產品

選擇分組與不分組的重疾險產品時,要跟據自己的保費預算,確保不降低保額的前提下選擇,不可盲目選擇。

6、選擇核保寬鬆的保險公司

大家都知道,重疾險是需要健康告知的,如果身體非常健康,沒什麼需要告知的(行業內稱為標體),那產品就可以按照上面的分析選擇;

如果有健康異常,需要告知,那就需要選擇針對需要告知的健康異常核保寬鬆的保險公司,只有這樣才能順利投保。

怎麼選擇呢?可以嘗試線上智能核保,如果被拒保也不會留下記錄;

線上智能核保都被拒保怎麼辦?那就只能走線下投保,進行人工核保,最好是同時投保多家保險公司的產品,當然也是需要核保較寬鬆的,這樣才有可能有一個好的核保結果,線下投保建議找保險經紀人操作,可以實現同時投保多家保險公司,才更有可能順利投保。

希望以上內容能幫到題主,如有其他疑問,可在評論區留言或私信!


光輝說險


購買商業保險時,大家糾結最多的就在於三方面: 保險產品,保險公司,保險代理人。

(一)保險產品。是三者中大家平時關注率最高的,因為直接影響到錢的問題。保險產品也屬於商品,那麼依然可以用“性價比”這個指標來衡量。保障越高保費越低者為佳。

(二)保險公司。銀保監會考核保險公司有兩個指標: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的最低監管要求分別為50%、100%。這是保險公司經營風險評估的重要參考指標。所以經營時間越長,兩項指標越高者為佳。

(三)保險代理人。這是現在生活中爭議最多的一項,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有點是我們保險代理必須俱備的,那就是專業與素養。保險是家庭的一項長期財務規劃。因此,保險代理人不能僅僅只是作為一名推銷員,應該是一名理財規劃師。幫助客戶作出家庭資產負債,收入支出分析,整理家庭院保單,根據家庭模型作出健康保障規劃,教育金規劃,商業養老金規劃,資產傳承與稅收籌化的規劃。同時,保單承保後並不是結束,而是開始。對簽單客戶應該提供持續的後期服務,保險知識講解,客戶疑難解答,異常處理,理賠申請等等。一份陪伴我們幾十年,同時我們也更需要一位保險代理人也能陪伴我們幾十年。

也許大家覺得非常奇怪,為什麼“保險產品”與“保險公司”講解的篇幅為什麼這麼短,而“保險代理人”的篇幅這麼長。那是因為“保險產品”與“保險公司”都可以用量化指標來衡量對比,資訊客易從互聯網獲得,大家容易解析。而“保險代理人”是難以用量化指標來衡量和對比。是需要雙方實質性接觸,並相互信任的前提下才能實現。前期人為因素佔據主導。

保險產品從市場調研,產品立項,產品研發,產品申報審核,產品銷售後期服務,產品理賠都是完全由保險公司獨立完成。只有在產品銷售會出現兩個渠道:①由保險公司所屬保險代理人自己銷售,這類公司主要是大型保險公司,經營時間比較長的保險公司;②委託第三方平臺 - 保險經紀公司代為銷售。保險公司與保險經紀公司簽訂委託代理銷售保險產品協議,協議一般是一年一簽。一般是小型保險公司或成立時間不長,保險代理人隊伍規模不大的保險公司,與保險經紀公司合作。藉助保險經紀公司平臺推廣運營。

購買保險的過程中,主角始終是人。所以糾結的不應是保險產品,而是人 - 保險代理人。專業的事就應該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範範談保險與理財


這個問題可以從三個層面來剖析回答:

第一,重疾險到底是解決什麼問題的?

第二,為什麼大多數人會因為選擇保險而發愁?

第三,到底如何正確配置重疾險。


第一,重疾險到底是解決什麼問題的?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請教您一個問題。


也是很多人來諮詢我重疾險的時候,我所問道的第一個問題。


你為什麼要配置重疾險?您瞭解重疾險到底是用來解決什麼風險問題的嗎?


說到這,可能很多人就開始納悶反問我了:


重疾險還能是解決什麼問題的?不就是解決得了重大疾病之後的醫療費用支出問題嗎?


但是事實上,重疾險從設計之初就不是解決重大疾病的醫療費用問題的!而且就現在我國保險業重疾險的理賠來說,大部分疾病都不能在治療週期內拿到理賠,以此用來看病!


重疾險從設計之初就是為了解決,得了重大疾病後,收入中斷,家庭經濟坍塌的問題!


舉例來說就是去年,非常火上了熱搜的這個新聞。



重疾險的作用就是解決上面這種情況所發生的的問題!


月薪2.5萬的家庭,一下子驟降到元工資水平的5%,如何應付接下來正常生活中子女教育,房車貸款等一系列問題?這還不算康復治療的費用!


如果是要解決得了大病,看病治療過程中所需要的高額醫療費用支出問題,那需要的是一份支持醫療墊付服務的百萬醫療險!


在重疾險條款中行業規定的25種重大疾病裡面,只有3種重疾的“確診即賠”,其他的病種都需要完整的病例才能理賠!

但是在住院治療期間,是拿不出完成的住院病例的!


而且依賴重大疾病保險來解決看病花費問題,還有很大的侷限性,比如得的病不在重大疾病保險合同的條款內怎麼辦?


比如去年同樣刷爆全網的這個文章:


誰能想象一個流感就能帶來上百萬的醫療花費?在我們的傳統認知當中,流感怎麼可能是重疾?


所以在購買配置重疾險之初要想清楚一個問題,重疾險真的像您理解的那樣能解決您所認為的問題嗎?


第二,為什麼大多數人會因為選擇而發愁?


我能說第一眼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不厚道的笑了嗎?


從來大眾都知道保險從業者銷售保險困難,因為找不到有效的準客戶而發愁快愁死了。

很少聽說有誰要買保險愁死的。


不過買保險發愁總好過買保險不愁,因為不愁只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非常的專業懂得保險的配置到底是什麼樣的。

一種是完全不懂,憑感覺,憑熟人,憑關係人情。


發愁,說明自己對所要選擇的保險進行了一番學習和了解。


為什麼學習瞭解之後反而不知道該怎麼選擇了呢?


這有點像韓寒的那句話:“聽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像這種“聽了很多建議,卻依然買不對保險”的情況不算少見,因為在現在互聯網信息極其發達的信息時代,獲取信息的效率極高,同時海量的信息造成的結果就是從中篩選真正對自己有效的信息反而變得極其困難。


會有現在的情況,收到的來自於各方面的信息太多,以至於您在學習篩選的過程中很浮於表面,從而沒有成為系統有效可以為自己所用的知識體系。


這也就是為什麼網上有很多聲音在強調構建知識體系,比碎片化學習更重要,甚至有研究發現碎片化學習會破壞人的專注力,從而影響到學習效果。


想讓自己做出正確選擇的前提,是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所以解決選擇問題很容易,但是核心問題是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選擇後能否滿足?


如果不能,那麼這就是一種資源錯配,這也是為什麼一直以來流傳著“保險騙人”這一說法的核心原因!


因為很多人購買的保險產品,並不能像他們想象中那樣解決他們所認為的問題,但是現在我國保險業,以業績考核為導向的金字塔式的銷售結構,決定了很多人為了達成業績而誇大保險作用,從而形成誤導,最終導致保單無法按照當事人的意願帶來財產保障,反而帶來額外的費用支出。


所以,類似的資源錯配在現有的保單持有管理當中大量存在。



第三,到底如何正確配置重疾險。


我個人一直以來堅持一個觀點,凡是不以實際需求和現實情況所做的保險方案都是耍流氓!


一個家庭的財務保障規劃,需要一份完善的定製方案,所有的方案都要以對方實際的需求情況為前提。


理解了重疾險到底是解決什麼問題的保險產品,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真實需求就可以來合理配置。


只要遵循以下三個要點,就能正確的買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重疾險。

1,同樣的保費,選更高的保額!

2,同樣的保額,選更好的條款!

3,同樣的條款,選更專業的人!


第一個,同樣的保費,選更高的保額!

包括重疾險在內的保障類產品,就是在買保額!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保障類保險就是在買保額!

保障類保險就是在買保額!

保障類保險就是在買保額!


用更少的錢買到更高保額的重疾險產品,才能在風險發生的過程中,以最小的成本換來最大的保障!


明白了重疾險是解決收入中斷後的家庭支出問題的產品之後,就要去算,自己的保障缺口到底有多大!


計算出整個家庭的收入與負債情況,一般以支出和收入兩種情況來算。


首先支出

以支出替代保額的計算方法使用於家庭債務高的家庭,因為當一個家庭經濟能力坍塌之後,無法償還債務,名下的貸款房產都將被銀行收回,或者低價變賣,尤其是一些中小企業主,如果還有其他的經營類債務沒有做家企隔離,整個會連帶家庭進入財務坍塌的黑洞。


我的一個長輩朋友,父親早期90年代初下海經商,但是因病過早去世,結果整個家庭負債累累,母親整整靠打工10年拼命掙錢才把家裡的債務還清。


支出的話,當得了大病之後,生活支出需要緩衝的時間是多久?多久的時間能給這個家庭帶來回到得病之前的正常收入水平?


一般重大疾病的康復週期為五年左右,一個家庭的經濟緩衝週期基本也在這個時間範圍。


年支出*週期年限,就是所需要的保額。


其次收入

有些重大疾病,一旦得了,很可能終身將失去經濟能力,那麼這就是一個極其漫長的護理過程,比如現在全國致死致殘發生率三項第一的腦中風。

2019年7月份,國際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發表了一篇論文,分析了將近30年來中國居民死亡的十大原因,沒想到,第一名竟然不是癌症,而是中風!中風主要有三大特點: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在我國中風遺留的殘疾率高達70%左右,喪失獨立生活能力,給家庭和個人都帶來巨大負擔。


所以,根據這個情況,就要計算一個人的生命週期內的整體經濟價值,以此來作為保額,當然這個保額算下來會是非常的高!所以,以收入為計算方式的話,動態配置,階梯達成,以三到五年的財務變化,而動態調整,這也是保障類保險產品的整體思路。


比如一個人,今年30歲,年收入10萬,以60歲退休來說,收入替代計算保額將會是300萬的額度,以30歲各家公司重疾險產品的平均費率3%來算,300萬保額的重疾,年交保費就要達到9萬!拿9萬出來配置重疾,怎麼看都是不合理的!


所以可以先階梯達成一部分,比如先配置5年的收入替代保額,50萬在這個保額範圍內,隨著年齡的增長,去選擇,自己預算範圍內最低的保費產品,如在這個範圍內,保費還是超出自己的預算,則進一步降低保額,以三年的收入替代保額,以此類推。


隨著經濟狀況跟年齡的增長,逐步動態調整自己的重疾險保障規劃,請注意,如果想要讓保險真正能發揮到作用,動態配置,並且週期檢查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過程!


第二,同樣的保額,選更好的條款!

有了足夠的保額之後,就要去看條款!千萬不要單純的聽某些人的口頭保證!風險發生之後能幫你進行變現的只有條款!


所以不要聽什麼熟人,人情,最後決定你的保額能不能如期兌現的只有合同條款!跟公司的大小人情的親疏,沒一毛錢關係!


誰家的條款寬鬆,理賠容易,就選誰家!


理賠就三個字:看!條!款!


就算有些人有些公司說的天花亂墜,最後合同沒有,該不兌現還是不會兌現,哪怕走到投訴銀保監,庭審訴訟也只會按條款辦事,如果條款合同沒有,就算再怎麼打官司也沒用,條款有的,保險公司敢不賠,一打一個準!


第三,同樣的條款,選更專業的人!

就算前面所用的工作,都做到位,到最後還是要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就算保單的管理與風險發生後的理賠執行!


所以,一個專業的人幫你去做條款的正確解讀,讓你弄明白風險發生的時候如何獲得最容易的理賠,尤為重要!


因為這個人決定了,風險發生後保單能否順利變現成錢的執行!


比如發生重大疾病後,合同中可以有多項病種可以理賠,在治療過程中如何把控,速度最快,成本最低的理賠項就變的極為重要!


再比如就醫時病歷的填寫,有時候風險發生之時,很多被保險人已經躺在病床之上,根本沒有精力去考慮保險理賠兌現的問題,而家屬為了家人能得到醫生更好更準確的治療,很可能會給被保險人的人病歷帶來一些理賠的阻礙!


比如描述一些,在投保前發生的症狀,一些先天性疾病的描述等等等等,這些都會影響到後續的理賠兌現!


甚至有些家庭成員根本不知道被保險人到底有什麼保單,在風險發生的時候如何執行!


所以一個靠譜的專業人士幫助風險發生後的保單兌現就極為重要!


當風險發生的時候,請第一時間去聯繫你的保險顧問,在他的指導下幫你完善理賠所需要的一切資料,從而順利拿到理賠!


要看一個保險顧問是否靠譜,就重疾險來說,就看他在跟你的溝通過程中,是否詢問過你的健康情況和醫療記錄!


如果一個人二話不說上來就給你做計劃書,你的財務狀況跟健康情況,醫療記錄都不做詢問,那你可以把他給pass了。


因為這個人只是想把保單一味的賣給你!解決他自己出單成交的問題,而不是站在你的立場通過幫你篩選有效的保險產品,解決你的問題!


最後,總結一下,怎麼樣才能買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重疾險:

第一:明確自己的需求,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

第二:根據自己實際財務情況,計算出自己所需要的保額,在預算範圍內保額儘可能做高,相同保額選更低的保費。

第三:相同的保額保費範圍內,選理賠條件更寬鬆的條款。

第四:有一個靠譜的專業人士,幫你進行保單的管理,與風險發生後理賠的執行!


以上,就是我關於幫自己如何買到適合自己的重疾險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


走心明保哥


為什麼只考慮重疾險?健康保障包括重疾和醫療,建議一起考慮。

因為重疾險利潤高需要服務的概率低,保險業務員都喜歡做;而醫療險利潤低,服務成本高,更體現保險業務員專業和責任。你先買了重疾,單醫療對業務員沒有吸引力,你是準備醫療的投保和服務以後都自己搞定嗎?

性價比只是投保需要考慮的方面之一,應該還有許多需要考慮的\r

還有很多細節要考慮:

重疾險:\r

保終身還是定期?(預算不是太有限建議終身,因為以後可能因身體健康狀況變化不能投保)\r

消費型還是身故傳承保額?多次賠付還是需要高額的首次賠付?等等\r

醫療險方面:\r

由於是醫療險是一年期險種,最重要的是醫療險的續保風險如何規劃(在這一點上市場太多忽悠的,連續投保不等於保證續保)\r

選擇線上還是線下產品抑或是組合(線下產品停售一般會給出替代產品)?\r

新特藥的院外購藥理賠具備嗎?

尤其醫療險是塊硬骨頭,更復雜,涉及到細節更多!


德勤保


我個人買了好幾份重疾險。這麼買:

1. 突出30-55歲之間的保額,配置點定期的重疾險,如果手頭緊張,這樣便宜;

2. 終身險買點,誰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出險;

3. 突出癌症保額,買點癌症險,這個便宜;

4. 附加一些住院醫療保險,保額幾十萬到上百萬;

5.最後找找有沒有附加心腦血管的附加險,這個也便宜。

做到以上5點基本上就夠了,說多了你也不一定明白。


土星大紅斑


買重疾險,不要只看公司,如果只看公司,回坑死人的。我在國內大型保險公司幹了10幾年理賠了,很負責任的告訴你,買保險重點看保險合同,合同上沒寫,你買再大的保險公司也沒用,因為出險理賠時,合同是依據。想找到適合自己的保險,需要“量體裁衣”,根據每個人的情況而定,不能一概而論,如何想知道更多,可以聯繫我,我讓你買對保險。


慧安保


國內保險產品大同小異,保險公司不能倒閉,重大疾病保險屬於消費型,主要選保費低保額高,然後看好公司過往理賠怎麼樣,如果買重大疾病保險既想要高額保障又想要返錢或者收益,那我只能說,保險公司也不傻,便宜能都是你的嗎,在保險業裡,收益和保障就像一個天秤⚖️一樣,自己想好需求點,再去選產品吧。

溫馨提示:由於保險行業的惡性競爭,保險從業人員的入職門檻太低,少聽(業務員)多看(保險合同)誤貪心。


夕夏夏夏


找一個你認為靠譜的人比產品更重要。因為保險條款產品其實都有統一標準的,雖然不是一致雷同,但大小異差距不了多少。所以找個你認為靠譜的人就很重要了。買保險就是怕出險的時候理賠難,一個好的業務員,他首先要對自己的產品瞭如指掌。一個懂得維護客戶利益的業務員,他會全程用自己瞭解的知識,幫助客戶爭取到最大的利益。

要知道條款是死的,人是活的。同樣的事故不一樣的表達方式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同行看門道,門外看熱鬧,一個真正專業的業務員跟一個只懂得推銷的業務員,所能帶給你的利益是天差地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