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被殺,叔叔病死,29歲他接過軍隊,33歲稱帝,晚年卻錯立太子

西晉末年爆發了歷史著名的“八王之亂”,由此引發了後來的“五胡亂華”,晉室的權威一落千丈,整個中華大地分崩離析,在一片混亂中有不少人不甘被歷史的煙塵湮沒,他們紛紛舉起義旗,招募勇士,組織流民登上了歷史舞臺,這其中就有後來經略巴蜀,窺視中原的成漢武帝李雄。

父親被殺,叔叔病死,29歲他接過軍隊,33歲稱帝,晚年卻錯立太子

史冊記載李雄身高八尺三(換算成現在的身高是197cm),容貌俊美,少年時以剛烈氣概聞名鄉里,後來有個叫劉化的道家術士常對人說:“關、隴一帶的士人都將往南去,李家兒子中有個仲俊非凡的儀表的人,終歸會成為人主的。”

父親被殺,叔叔病死,29歲他接過軍隊,33歲稱帝,晚年卻錯立太子

李雄的父親李特原本就是起義軍領袖,與兄弟李庠、李流率流民進擊巴蜀。後來西晉朝廷封益州刺史羅尚為平西將軍鎮壓巴蜀起義,羅尚率兵三萬偷襲義軍綿竹大營,被李特將計就計殺的大敗。攻克廣漢後,李特下令廢除西晉繁瑣苛刻的律法,與民約法三章,獲得民心,勢力一步步壯大,李雄在其中跟隨父親立下了不少戰功。

父親被殺,叔叔病死,29歲他接過軍隊,33歲稱帝,晚年卻錯立太子

但羅尚此人頗有韌性且非常狡詐,最終他騙取李特的信任,表面上派使者向李特求和,暗地裡勾結當地豪強勢力,圍攻李特。李特在奮勇抵抗之後,戰敗犧牲,其弟李流繼統餘眾。

李流的及時補救穩定了戰敗的流民。但是不久之後李流就身染重疾,大限將至之時李流對眾將說:前將軍李雄英俊勇武,大概是上天的選擇,你們要一起接受前將軍的命令,讓他做成都王。”不久李流去世了,時年五十六歲。李流在世時非常看重李雄的才能,常常誇讚李雄雖處壯年卻有長者的德行,他把李雄看作是將來振作李氏家族的人。

父親被殺,叔叔病死,29歲他接過軍隊,33歲稱帝,晚年卻錯立太子

李流去世後,眾將推舉李雄做了首領,這一年李雄僅29歲。他自封為大都督,大將軍,益州牧。接過軍權後李雄沒有辜負父親和叔叔的期望,他的雄才偉略,文治武功得到了歷史的驗證。

父親被殺,叔叔病死,29歲他接過軍隊,33歲稱帝,晚年卻錯立太子

在李雄的領導下,起義軍最終擊敗羅尚,攻克成都,掃蕩巴蜀。巴蜀地大物博,沃野千里,漢高祖劉邦曾因之以成帝業。得到巴蜀全境後的李雄沉著穩健,兢兢業業,對巴蜀百姓實行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的政策,慢慢恢復了民生。

公元304年,將領們執意請李雄即尊位稱王,於是李雄自稱成都王,年號建興,寓意要將巴蜀建設的人丁興旺。此時的西晉內亂難堪,無力遏制李雄一步步做大,於是建興3年的時候李雄在諸將的擁戴下稱帝,建立成漢帝國,是為成武帝,此時的李雄年僅33歲。在十六國中李雄是第一個建元稱帝的統治者。

父親被殺,叔叔病死,29歲他接過軍隊,33歲稱帝,晚年卻錯立太子

成漢建國之初,法紀不完善,各個將軍們恃功搶班,向來以寬厚著稱的李雄心裡明白,手底下的部將兄弟們雖然都勞苦功高,但要想長治久安就必須嚴肅法紀,建立起百官制度。於是他任命閻式為尚書令,建立朝綱典制。

李雄在位二十八年中,輕徭薄賦,鼓勵老百姓大力生產農桑,雖以武功開國,但李雄的文治之功更為顯著,在李雄的經營之下,沃野千里的巴蜀已經恢復了天府之國應有的景象,老百姓人人稱頌,在當時全國大亂的時期,成漢國卻是人丁興旺,百姓富足,大有即將拓展全國,統一天下的勢頭。

父親被殺,叔叔病死,29歲他接過軍隊,33歲稱帝,晚年卻錯立太子

但本來可被後世尊為一代明君的李雄卻在晚年立太子問題上犯下了巨大的錯誤。李雄為人寬厚俠義,也正因此他才可以贏得眾望,招來有識之士共舉大業,但在政治中有時候講義氣卻也顯得婦人之仁,留下不必要的禍患。玉衡十四年(324年),李雄打算立自己兄長李蕩之子李班為太子,李雄自己有十多個兒子,群臣們都想立李雄的親生兒子為太子。

但李雄卻表示:當初起兵,我也是迫不得已,適逢天下大亂,生靈塗炭,為了拯民於倒懸,我才在眾位的推舉之下領兵堪亂,然而這份基業的建立,功勞是我父親的,我的兄長是父親的嫡長子,大祚應歸他繼承,奈何他大事垂成,死於戰場。他的長子李班姿質性情仁厚孝順,好學素有所成,必定會成為大器。

李驤和司徒王達諫阻說:“立太子的目的是用來防止篡位奪權的萌芽產生,必須要慎重。吳子捨棄他的兒子而立他的弟弟,所以會有專諸行刺的大禍;宋宣公不立與夷而立宋穆公,終於導致宋督的事變。說到像兒子的話,哪裡比得上自己的真兒子呢?懇請陛下三思。”李雄不聽從,執意立了李班。李驤退下後流著淚說:“禍亂從此開始了!”

父親被殺,叔叔病死,29歲他接過軍隊,33歲稱帝,晚年卻錯立太子

果然在李雄去世後,李班繼位,數月後李雄之子李期殺李班自立。338年,李驤之子李壽又殺了李期自立為帝。李壽生活奢侈荒淫,人民受到嚴酷的徭役壓迫。李壽死後,其子李勢繼位,大肆殺伐,國勢更加衰弱。347年,東晉的執政桓溫率兵攻打成漢,李勢投降,成漢的殘餘勢力在2年後也被東晉徹底消滅。

父親被殺,叔叔病死,29歲他接過軍隊,33歲稱帝,晚年卻錯立太子

縱觀李雄一生,寬厚俠義,素有美德,經略巴蜀,使巴蜀百姓安居樂業,在西晉末年五胡亂華之際,李雄雖沒有掃蕩群雄,卻也保得一方百姓寧靜樂土。然而還是因為他寬厚仁義的性格導致了他錯立太子,白白斷送了成漢政權的大好前途,本可謂一代明君的他也在那段紛亂的歷史中被後人遺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