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重回老貴陽,回味那些年的驚豔時光

城牆在中國至少有 5000 年的歷史

說到城牆

就不得不提我們貴陽的老城牆了

在歷史上,貴陽的老城牆經歷了不斷的演變

先後建有“九門四閣”

隨著歲月流逝、歷史變遷

“九門”大多已不復存在

“四閣”也僅餘文昌閣

帶你重回老貴陽,回味那些年的驚豔時光

圖源/網絡

此外,還有無數的老建築

也已淹沒在時光的塵埃之中

我們感嘆今生今世沒有眼福啊

帶你重回老貴陽,回味那些年的驚豔時光

圖源/網絡

今天盟妹子就和大家聊聊

那些消失的貴陽老建築

看看老照片,聽聽老故事

感受一下歷史煙塵中的老貴陽

大南門

大南門,明代稱朝京門,清代稱迎恩門。南門把守著貴陽城南關口,是通往貴州南部惠水、長順、羅甸等地古驛道的必經之地。南門所在位置,就是今天貴陽大南門南明橋一帶。

帶你重回老貴陽,回味那些年的驚豔時光

抗日戰爭期間的中正門 圖源/微南明

1911年貴州自治學社等政治團體發動武裝起義,新軍從大南門入城,推翻了清政府在貴陽的統治,貴州宣佈獨立;

1937年,大南門月城被拆除,闢為廣場,方便進出交通,接著封閉原大南門,在其側另闢一門,名為中正門;

1939年,“二四轟炸”之後,老東門與中正門之間,增闢禹門、指月、會文三門;

1946年,貴陽全部城牆被拆除,至今僅剩老東門一段。後大南門舊址改建為大南街心花園,塑蘭花城雕,聞名遐耳的“貴陽第一閣——甲秀樓”和“貴陽母親河——南明河”就在其附近。

帶你重回老貴陽,回味那些年的驚豔時光

如今車水馬龍的大南門 圖源/貴州都市網

風雲變幻,大南門作為老城牆的代表之一,徹底退居在歷史長河之中。

北門

如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的噴水池商圈,有多少人知道,這裡曾經還有個“北門”呢?

帶你重回老貴陽,回味那些年的驚豔時光

北門的形制 圖源/貴陽改哥

噴水池這圈地塊,在宋、元時是沒有地名的,明洪武年間改元朝的土城牆為石城牆,築起城牆,圍起內城,此地便俗稱為北門。明代稱北門為柔遠門,北門是舊城與新城的分界線,也是連接舊城和新城的通道。後修築外城,北門已起不到什麼作用,逐漸成了集市的場地。

帶你重回老貴陽,回味那些年的驚豔時光

周西成銅像臺 圖源/貴陽檔案信息網

民國 16 年(1927年)周西成主政貴州,修城內馬路,城門被拆除,南北遂貫通。民國 18 年(1929年)此地建周西成銅像一座,俗稱“銅像臺”。

帶你重回老貴陽,回味那些年的驚豔時光

北門遺址書碑 圖源/嗅態

貴陽解放後,周西成銅像被拆除,銅像臺附近修起了街心花園和噴水池,這裡也隨之改名為“噴水池”。2010年,為緩解貴陽交通壓力和適應城市發展,噴水池環島被拆除,“噴水池”這個名字則沿用至今。

六廣門

六廣門位於今中華北路與白鷺巷交匯處,對於現在的貴陽人來說只是個地名了。“關雄北控三巴遠,江險西圍六廣深” ,這條路是明代貴陽通水西的要道,由此門出可通龍場(今修文)六廣河,城門因此得名。

帶你重回老貴陽,回味那些年的驚豔時光

50 年代的六廣門體育場 攝/澗底松

隨著時間的演變,六廣門逐漸成為貴陽一個集中賣水場所。城門外原是一大片桑樹林,楊森任貴州省主席時,把桑樹砍了,建起了體育場,也就是現在的六廣門體育場。

帶你重回老貴陽,回味那些年的驚豔時光

如今的六廣門 圖源/貴州旅遊在線

抗日戰爭勝利後,貴陽市在這裡舉行“抗戰勝利勳章”和“抗戰勝利紀念章”授獎典禮,因而六廣門又稱“抗戰凱旋門”。

皇經閣

皇經閣始建於康熙年間,位於內城大撫坊街(今省府路)左側,是一座三層三簷歇山頂閣樓。

帶你重回老貴陽,回味那些年的驚豔時光

皇經閣省府路小學 圖源/貴州旅遊在線

從字面看好似皇家藏經處所,其實,是官方貯藏中原典籍之所,相當於一個城市圖書館。

帶你重回老貴陽,回味那些年的驚豔時光

皇經閣遺址附近街景 圖源/貴州旅遊在線

民國初年改為志道小學,並存有古建築遺痕,後經過多次翻修重建,現已完全消失。今省府路小學是其舊址,每日裡書聲琅琅,也算是文脈不絕了。

玉皇閣

在貴陽城裡先後有兩座玉皇閣,歷史早一點的一座位於今新華路一帶,因為缺少文字記載,不知何年所建,不過至少在明末清初就已經不存在了,只留下一個地名。

年紀大點的“老貴陽”也許還有印象——上世紀 50 到 60 年代,因物資短缺,家家戶戶的床鋪幾乎都是用草簾子墊底的,而當時新華路玉皇閣一帶的草簾子在整個貴陽市是出了名的。

帶你重回老貴陽,回味那些年的驚豔時光

玉皇閣 圖源/烏南海

另一座玉皇閣建於清康熙年間,又名永福觀,原址則在今城基巷。歷經歲月的摧殘,僅存的古建築於1958年全部拆除,改建為一所小學,叫做城基路小學,後就連城基路小學也易名為雲巖中學了。今已絲毫看不到當年玉皇閣的影子了。

靈官閣

靈官閣始建於清代,拆毀時間不詳,原址位於今普陀路側建國巷內,清代建祀王善,俗稱王靈官。據說原為二進四院的大庵,閣樓規模頗為宏大,氣派非凡,鬧中取靜,肅穆清幽。

帶你重回老貴陽,回味那些年的驚豔時光

靈官閣遺址-普陀路側建國巷內 圖源/貴州旅遊在線

如今很多人已不知建國巷具體在什麼位置了,貴陽的地圖上,建國巷也已不復存在了。

帶你重回老貴陽,回味那些年的驚豔時光

找了很久才發現紅房子門頭上用油漆寫著“迠國巷”三個字

圖源/貴州旅遊在線

巷子裡現在全是早些年修建的小區房,巷子狹窄短促,入口處最老舊的一紅房子門頭上用油漆寫著不顯眼的“迠國巷”(“迠”同義“建”)三個字,不由讓人感慨,多少繁華早已消失在歷史紅塵中。

紀念塔

說起紀念塔,在貴陽可謂家喻戶曉。不過,大家都只聞其名,不見其身,更不知其淵源。

於1942年建成的紀念塔位於今南明區瑞金南路、新華路、市南路與青雲路交匯處,是為牢記貴州兒女流血犧牲保衛國家的英勇事蹟,為永遠不忘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屠殺中華民族的滔天罪行而建立。紀念塔正面刻有“國民革命軍第 102 師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字樣。

帶你重回老貴陽,回味那些年的驚豔時光

紀念塔舊貌圖 繪/邢其光

1952年,因道路擴建,“國民革命軍第 102 師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被撤除。

帶你重回老貴陽,回味那些年的驚豔時光

如今的紀念塔 圖源/岩石BK

如今的紀念塔,已經變成了貴陽老城城南的商業中心和文化藝術演出中心。雖說在這一塊地上,再也看不到當年那座外形象徵著一把銳利刺刀直刺敵寇胸膛的“紀念碑”,但“紀念塔”這一地名卻留了下來,永遠銘記在貴陽老百姓的心中。

貴陽老牌坊

貴陽的牌坊歷史悠久,大抵可以追溯到元代以前。至清代,牌坊林立。

帶你重回老貴陽,回味那些年的驚豔時光

油榨街石碑牌坊群 圖源/鐵血網

今油榨街一帶,原南門外的驛道上曾沿道橫跨一個歷史上中國最大的牌坊群,數量多達二十多座,蜿蜒直至圖雲關下,如果不是有照片記錄下這個壯觀的景象,真讓人難以想象。民國初年尚有數十座牌坊,20 世紀 20-30 年代,隨城市發展和政治運動,牌坊逐漸被拆除。

帶你重回老貴陽,回味那些年的驚豔時光

圖源/鐵血網

如今的油榨街早已變了樣,寬寬的道路車水馬龍,高高的樓房鱗次櫛比,那些牌坊如果尚存,想必一定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今天已經找不到牌坊的一個印記、一片殘石,它只存在於圖片上,存在於我們的想象裡。

任何事物都逃不掉社會發展的規律

它們的消失是必然、也是無法避免的

我們應該做的是自省

並用我們微小的力量

去守護現存的古建築

儘可能地延續貴陽城的文化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