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立四制、破三點”用群眾獲得感 檢驗專項整治成效

“從找水源,到建水池、鋪管道,讓300多戶老百姓家中吃上清澈的山泉水,我們只花了12天時間。”“看得見摸得著,政府真的為我們老百姓辦實事。”慈利縣苗市鎮曾是礦區,因地質原因存不住水,基礎較為薄弱,今年的持續乾旱,造成群眾飲水難的問題,當地黨委政府和村支兩委把群眾反映的困難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高質高效解決了群眾所思所盼所憂所急的難題。

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慈利縣委明確按照“四抓四促”模式,整體推進專項整治。緊緊圍繞目標任務,精心制定1+8專項整治實施方案,實行“掛圖作戰”。從最困難的群體入手、最突出的問題著眼、最具體的工作抓起,由縣委常委領辦整治任務,建立推動專項整治高質量發展的交辦制、責任制、銷號制、通報制四項制度,破除工作中的“堵點”“痛點”“盲點”,做到應改盡改,盡心盡力服務群眾,讓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有人辦、馬上辦、辦得好,用群眾 “獲得感”檢驗主題教育的成效。

聚焦脫貧攻堅,做實結合文章“通堵點”。把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作為推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重要抓手,全縣8個方面的問題整改齊頭並進、重點突出、成效顯著。特別是在整治侵害群眾利益突出問題方面,堅持靶向精準、全面摸排問題,堅持高位推動、多管齊下推動問題整改。如縣紀委監委按照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一季一專題”集中治理要求,牽頭組織教育、扶貧等部門圍繞平安校園創建、陽光食堂建設、陽光助學監管和監督執紀問責四個重點,解決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針對違規補課、食堂管理、濫發津補貼等問題,處理相關責任人員9人,其中給予黨紀政務處分4人,組織處理5人,追繳資金79.92萬元,其中退還群眾資金5萬元,下發通報2期5起,點名道姓曝光16人次,起到了“嚴肅查處一個問題,整改規範一片”的效果。

聚焦民生難題,維護群眾利益“疏痛點”。以百姓的呼聲為“風向標”,人民群眾什麼方面感覺不幸福、不快樂、不滿意就在哪方面下工夫,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如縣就業服務中心針對全縣新增就業貧困勞動力7212人的交通補助款318.19萬元未落實到位問題,積極向縣領導彙報,與相關職能部門溝通協調,10月21日縣財政安排資金將補助款全部發放到位,切實解決了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又如在交通領域,有群眾多次反映部分鄉鎮通村公路質量差,運輸市場秩序混亂,一方面相關職能部門迅速實地察看情況,督促破損道路修復,嚴把質量關;另一方面集中開展“打非治違百日行動”,取得良好成效。

聚焦村級財務,注重標本兼治“消盲點”。針對村級財務管理監督不力,引發涉紀信訪高位運行這一問題,縣紀委監委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找準“病因”,開出“病方”,在全縣各村(居)推行村級財務監督月例會制度,大力推廣村賬鄉代管“象市模式”,探索出一條村級財務管理規範化、制度化、精細化的新路徑,得到了市委、市紀委領導高度認可,市電視臺對“象市模式”進行了專題報道,湖南衛視也將在近期播報,縣紀委監委牽頭組織財政等相關部門在象市鎮召開了現場會。這一舉措使得村財公開透明得以實現,基層治理水平得以提升,村務監督效率得以提高,基層信訪舉報得以減少,實現了讓村帳“明白”,還幹部“清白”的目標。據統計,2019年1-9月,全縣共受理信訪舉報233件,同比減少141件,總量下降37.7%,針對村級財務問題共立案查處31件,同比下降59.7%。下一步,縣委擬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村級財務規範化管理的實施方案》,將在全縣更加深入推廣這一模式。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疑,我有所答;民有所需,我有所為。一系列真刀真槍的整改落實,換來的是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率的不斷提升。截止10月31日,全縣查找出的853條問題,已完成整改468條,整改完成率54.87%。其中,各單位重點梳理出273條群眾反映強烈,在主題教育期間能夠解決的突出問題,已整改完成147條,整改完成率為53.85%。 (慈利縣紀委監委:陳亭屹 吳邦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