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淑敏散文經典語錄

柔和,是力量的內斂和高度自信的寧馨兒。願你在某一個清晨,感覺柔和像雲霧一般悄然襲身。

讓我們始終有勇氣獨立特行。不溫不火,不疾不徐。將記憶自拔於困頓的泥沼,將希望播撒與每一寸光陰。

幸福是一種心的富足,不以物質的多寡來衡量,它是付出、分享和愛的感受。恰到好處,是一種哲學和藝術的結晶。它代表的豁達和淡然,是幸福門前的長廊。輕輕走過它,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門環。

感動是一種幸福,在物慾橫流的塵垢中,頑強閃現著鑽石般的瑰彩。

只要你自己不倒,別人可以把你按倒在地上,卻不能阻止你滿面灰塵遍體傷痕地站起來。

泰然相向,生命之高下並不決定於綿長或短暫,更在於豐美和深邃。

期望並不是越高越好,而是要恰到好處。

感動的來源是我們的感官,眼耳鼻舌身加上觸覺和壓覺。如果封閉了我們的感官就戮殺了感動的根,當然也就看不到感動的芽和感動的果了。感官是一群懶惰的小精靈,同樣的事物經歷得多了,感官就麻痺鬆懈了。現代社會五光十色,瞬息萬變,感官更像被塞進太多脂肪的孩子,變得厭食和疲沓。如今人漸漸喪失了感動的能力,感動閃現的時間越來越短,感動擴散的漣漪越來越淡。因為稀缺,感動變成了奢侈品。很多人無法享受感動,於是他們反過來譏諷感動,嘲笑感動,把感動和理性對立起來,將感動打入盲目和幼稚的泥沼之中。

他們的白髮會從日出垂到日暮,他們的淚水會使太平洋為之漲潮。

恰到好處,是一種哲學和藝術的結晶體。它代表的豁達和淡然,是幸福門前的長廊。輕輕走過它,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門環。

苦難是對人的信念最殘酷的錘打。當你飢腸轆轆,當你衣不蔽體,當你的尊嚴踐踏於泥濘之中,當你純潔的期冀被苦難蝕得千瘡百孔之時,你對整個人類光明的企盼極有可能在這“黑海洋”中顛覆。命運之舟破碎了,只剩幾塊殘骸,即使逃脫困厄的風口,理想也受到致命的一擊。再要抬起翅膀,需要積蓄永遠的力量…… 經受苦難而不委靡、不淪落、不搖尾乞憐、不柔若無骨、不娼不盜、不偷不搶、不失魂落魄、不死去活來,是天才、是領袖、是超人,非平常人可比。然而歷史是平常人創造的。

我們對自身的認識,也是抽絲剝筍,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

縱有千間房屋,夜間無外一床安宿,縱有萬畝良田,一日終究只需三餐。 幸福是一種心的富足,不以物質的多寡來衡量,它是付出、分享和愛的感受。 恰到好處,是一種哲學和藝術的結晶體。它代表的豁達和淡然,是幸福門前的長廊。輕輕走過它,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門環。佛家有一句話,叫“無掛礙物者無恐怖”,不妨借用來,少需要物者少煩惱。因為必需少,所以受限輕。人就獲得了更快的行走,更高的飛翔。本書把“幸福”作為一種正面的人生價值提出。教你如何構建合理期望,在慾望和現實中找到平衡,收穫豐碩愉悅的幸福人生。

要以自己的真實面目示人,沒有必要取悅他人,沒有必要委屈自己。

以為凡是真誠的人就無法幸福地生活,必然會被世俗的車輪碾得粉身碎骨,即使不粉碎也遍體鱗傷,甚至順水推舟,演變成因為你事業成功和家庭完整,又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所以你必然是虛偽的。 我以為,真誠是一種勇敢坦誠的生活態度,它是我們思想和行動的出發點和歸宿。真誠不虛張聲勢、狐假虎威。它似乎因清澈透明而軟弱無力,但它其實是強韌而富有彈性的,使我們簡潔明快、乾爽清正。

太多的人習慣珍藏苦難,甚至以此自傲和自虐,這種苦難的持久迷戀和品嚐,會毒化你的器官,會損傷你的美好生活的精細體察,還會讓你歧視沒有經受過苦難的人。

記得早年當醫學生的時候,一天課上先生問道:“大家想想,用酒精消毒什麼濃度為好?”學生齊聲回答:“當然是越高越好啦!”先生說:“錯了。太高濃度的酒精會使細菌的外壁在極短的時間內凝固,形成一道屏障,後續的酒精就再也殺不進去了,細菌在壁壘後面依然活著。最有效的濃度,是把酒精調得柔和些,潤物無聲地滲透進去,效果才佳。”柔和是一種品質與風格。它不是喪失原則,而是一種更高境界的堅守,一種不曾劍拔弩張,依舊堅守尊嚴的藝術。柔和是內在的原則和外在的彈性充滿和諧的統一,柔和是虛懷若谷的謙遜和冷暖相宜的交流。

“感動”最望文生義、最直接的解釋就是感情動了起來。你的眼睛會蒸騰出溫熱的霞光,你的聽覺會察覺遠古的微響,你的內心像有一隻毛茸茸的小松鼠越過,它纖細而奔跑的影子驚擾了你,思維的樹葉久久還在搖曳,你的手會不由自主地出汗,好像無意中撿到了天堂的房卡,你的足弓會輕輕地彈起,似乎想如赤腳的祖先一般奔跑在高原……

因為稀缺,感動變成了奢侈品。很多人無法享受感動,於是他們反過來譏諷感動,嘲笑感動,把感動和理性對立起來,將感動打入盲目和幼稚的泥沼之中。

有些東西,並不是越濃越好,要恰到好處。深深的話我們淺淺地說,長長的路我們慢慢地走。

當你企圖在兩個不同自我之間遊走時,你在生活中的形象就會變得複雜混亂,你面臨的形勢也就更加琢磨不透,甚至你的身體也無所適從了。

畢淑敏散文經典語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