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老大桥”的前世今生


“漯河大桥”是1960年开始建设,建成与1964年7月。因这座是市区内最早的桥梁,一直以来都叫“漯河大桥”,后来市区又建起了其它桥梁,“漯河大桥”又被市民亲切的称之为”老大桥“。


漯文||漯河“老大桥”的前世今生


1960年省交通厅拟建此桥,当时提出两个方案:第一方案:线路走郾城西关,过沙、澧二河和郑信公路连接,比走漯河市内缩短5km,但需要修建两座跨河大桥和7.9km的公路,这在当时资金、物质和施工力量均有较大困难。第二方案:由郾城北关外偏东南行,利用漯河至郾城的公路(也就是现在的黄河路)过沙河顺滨河路往西,经五一路进入漯舞路,和郑信公路连接。这样只需修建一座沙河大桥即可贯通,人、车到漯河后吃、住、维修都很方便。所以,第二方案得到省交通厅批准实施。


漯文||漯河“老大桥”的前世今生


“漯河大桥”位于交通路与昆仑路交接处的沙河之上,东距京广铁路大桥500m处,由河南省建设局设计院设计,6孔不等跨径,其南三孔净跨20m,钢筋混凝土配装T型梁;北三孔为满足通航,净跨40m,现浇悬臂梁和20m钢筋混凝土装配式吊梁组合成的混合结构。桥长190m,桥宽12m。载重标准为汽—13级。下部结构采用扩大基础的重力式墩台。设计完成后,于1960年及1961年由漯河市先后两次组织施工,完成了南岸1号墩和2号、3号台墩的水下部分。后因遭受全国性的自然灾害,材料缺乏,投资削减,中途停工。


漯文||漯河“老大桥”的前世今生


到1962年10月经省计委批准续建,对原设计上部结构方案修改为钢筋混凝土装配式T型梁,8孔,桥长190m。1至6孔及第8孔净跨20m,第7孔为通航孔,净跨30m。下部结构为减少圬工体积和劳力消耗,两岸桥台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桩架式。新建4、5、6、7、8、9号台墩采用钢筋混凝土高桩承台基础,墩身仍为片石混凝土重力式;2、3号台墩则利用原有部分予以接高。设计洪水流量3550m3/s。南引道长206m,北引道长330 m。总投资142万元,1964年7月15日竣工通车。


漯文||漯河“老大桥”的前世今生


说是通车,那时候哪有几辆车呀!满大桥都是人,这在漯河当时也是非常大的事了,多少年两岸渡船的历史结束了,老百姓能不高兴吗?很多人白天看桥,晚上来桥上看灯,那个热闹劲,就像赶会一样。不少小朋友三五一群,在桥上跑过来跑过去,不知道来回跑了多少趟。我记得通车后,我就来过不少趟,为了看桥上的灯,早早来到桥上等着亮灯。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随着城市的发展,车辆的增多,大桥不堪重负,据1986年8月31日调查,该桥汽车交通流量为日3406辆/日,交通混合流量为13462辆/日,其中自行车53970辆/日。该桥现在已使用53年,桥身基本完好,至今仍是漯河市交通流量最大、最繁忙的桥梁。


漯文||漯河“老大桥”的前世今生



漯文||漯河“老大桥”的前世今生


近年来,漯河城区面积扩展较快,城区常住人口增长速度迅猛,带来的交通压力逐渐凸显,“漯河大桥”愈来愈不适应现代城市的要求,人车混行,交通事故频发,拥堵严重。市政府于2012年决定在老大桥两侧各新建一座辅桥。


漯文||漯河“老大桥”的前世今生


漯文||漯河“老大桥”的前世今生

辅桥长190m,宽6m,跨径组成6孔;上部结构为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型梁;下部结构采用单排架式墩、台;基础为桩孔灌注桩。2013年12月竣工,总投资4000万元。


漯文||漯河“老大桥”的前世今生


改造后的“漯河大桥”桥梁总宽度达到33.2米,原老大桥主桥面为机动车行车道,老桥两侧新建桥梁分别设置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这样,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行人各行其道,大大缓解“漯河大桥”的拥堵。同时,在老桥和新桥之间留有3米的间隔带,也为将来老大桥拆除重建与两侧新建桥梁更好的衔接留下了空间。


漯文||漯河“老大桥”的前世今生


昔日漯河老大桥 如今旧貌换新颜

“漯河大桥“采用非常时尚的斜拉桥式造型,主桥共设置6个桥孔,并优化了索塔的设置,分别在桥墩墩顶设置3组斜拉索进行装饰。加宽加固后的”漯河大桥“,以崭新的姿态,重新焕发青春,成为漯河桥梁景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据了解,沙河要通航,老桥桥面不能满足通航条件,下一步还要进行提升改造。



漯文||漯河“老大桥”的前世今生




漯文||漯河“老大桥”的前世今生


图文||刘志杰、孙爱国

通讯员||许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