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輕易幫孩子帶娃",三個老人的自述,揭開了中國家庭的傷疤

現在教育小孩這個事情,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小孩已經不是我們小時那個時候,讓我們滿地跑的那一種。隨著很多科學的教育小孩方法和觀念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開始很重視對家中小孩的一個教育。不僅僅是在知識上的一個教育,更多的是在素質上、行為上的一個教育。那麼這個時候很容易和老一輩的教育理念進行碰撞,會出現一些火花。

其實出現這種現象是很常見的。其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小孩好,讓小孩可以有一個更好的未來。但是碰撞的點就是在小孩的教育理念、方式上面。因為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對照顧小孩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老一輩隔代親的這種想法,也是發生碰撞火花的原因之一。

為什麼有的老人不想幫忙帶小孩?

其實在很多爸爸媽媽能力充足的時候,都會選擇自己帶小孩。但是現在生活成本的增加,以及教育小孩要投入的錢變得越來越多。這個時候,只能讓自己的爸爸媽媽幫忙照看一下小孩。但是有的長輩,就不願意去幫年輕人帶小孩,這是為什麼呢?

1、 老人的觀念發生變化

很多父輩的生活理念已經發生了改變,自己辛辛苦苦帶小孩和維持生計已經幾十年了,也想不斷的豐富自己的生活。不應該一直忙於廚房和孫子之間。老一輩的人會認為自己的義務和責任已經盡到了,剩下的可以讓自己的小孩不斷去努力和打拼,自己可以合理的去安排這一些屬於自己的時間。

同時,身邊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也在改變這一種生活狀態。跳廣場舞的大媽們,喜歡去老年人活動室下棋的大爺,或者是在旅行團中的夕陽團,都是這些老年人的一個真實寫照。

2、 容易激發矛盾

婆婆和兒媳婦的矛盾,是一對存在了很久的矛盾。隨著時代在不斷的變遷,但是這一種的矛盾,可能會有所改善一些,但是依然存在於很多的家庭之中。出現這一種的矛盾的原因,往往是因為兩代人之間的教育的方式的想法存在著不一樣的地方。

比如說,很多老一輩的人什麼樣的事情,不管是對是錯,都喜歡順著小孩,什麼事情都喜歡聽小孩的話,認為其實小孩還太小了,長大之後小孩自然會改變過來。但是年輕一輩的人會認為,這是一種溺愛小孩的一種行為,如果沒有及時糾正的話,小孩會在自己成長的這個過程中,越來越往偏離父母的一個期望的方向發展。

這就是很多家庭中可能會存在的一種現象,很多可能都是因為一些小事情,但是可能會隨著時間的不斷累積,矛盾的地方也越來越多。所以往往會造成婆婆和兒媳婦關係不好的一些現狀,也就是很多父輩,為了避免出現這一個問題,就會選擇不去帶小孩。

3、 老人身體不好

其實父輩幫忙照顧小孩,不僅僅是因為小孩是自己的孫子,更多的是相幫自己的兒子兒媳婦減輕一點負擔。父輩是沒有幫助子女帶小孩的這樣一個義務。但是有的父輩,即使想幫忙照顧,但是可能會因為身體的情況,很難幫自己的小孩照顧孫子。

確實,父輩的身體可能和以前比已經差了很多。現在看小孩,又比以前勞累很多,可能就會造成父輩的身體吃不消的一個情況。同時父輩的身體,可能本身的身體素質就不是很好,照顧小孩更是有心無力。

4、 子女把幫忙帶小孩當做義務

很多時候,父輩不願意幫忙帶小孩,並不是覺得帶小孩有多累,多麻煩。而是因為子女的一種態度,讓父輩心裡覺得不舒服。有的人會把父輩的這種幫忙,當做一種義務。而父輩們辛辛苦苦幫忙帶小孩之後,子女還不知道感恩,有的更有變本加厲的可能性。

很多時候父輩可能做了很多的事情,自己的子女認為這些都是應該的。很多父輩覺得這是一種沒有必要的行為和做法,索性就不願意幫忙帶小孩了。

5、 老人認為自己不被信任

很多子女把小孩交到父輩手中的時候,可能會因為教育觀念的不同,會給父輩交代很多方面的事情。事實上也只是因為關心小孩的一種表達方式。但是父輩就可能會認為這是對自己不信任的一種行為。

比如說,小孩都不是很喜歡吃飯的。父輩會給小孩的飯裡面加一些鹽,可以讓小孩吃的更香一點。但是小孩在小時候是不能夠攝入太多的鹽。如果被自己的子女知道之後,就會到這一種方式產生不滿。同時父輩也會覺得子女是在小題大做,認為這是對自己本身不滿的一種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