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南泥灣:前人開荒後人栽樹 陝北江南換新顏

說起南泥灣,70多年前359旅在這裡開荒生產的火熱場面彷彿躍然眼前,大生產把這裡變成了米糧川。退耕還林以來,南泥灣的百姓們收起了鋤頭,開始植樹造林,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南泥灣精神把青山綠水變成了金山銀山。


延安南泥灣:前人開荒後人栽樹 陝北江南換新顏


南泥灣是延安精神的發源地,也是中國農墾事業的發祥地。1941年,八路軍三五九旅在南泥灣開展了著名的大生產運動,用三年多時間把“爛泥灣”變成了“米糧川”和“好江南”。

南泥灣革命舊址管理處講解員 張文婷:在那艱苦的歲月裡,南泥灣的軍民用勤勞的雙手,將荒無人煙的爛泥灣,變成了陝北的好江南。由此而形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南泥灣精神。


今年74歲的侯秀珍,她的公公劉寶齋,曾是三五九旅副連長,一生最驕傲的經歷,就是曾經和戰友一起將南泥灣變成了好江南。

劉寶齋的兒媳 侯秀珍:把南泥灣開了26萬多畝土地,每年打糧26萬多石。

延安南泥灣:前人開荒後人栽樹 陝北江南換新顏

延安南泥灣:前人開荒後人栽樹 陝北江南換新顏

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讓南泥灣人的生活變了樣,退耕還林以來,根植於群眾心中的南泥灣精神更是指引大家成了“父輩開荒我造林”的忠實踐行者。

劉寶齋的兒媳 侯秀珍:我們是村上黨員隊幹領頭幹了,白天和社員一塊栽樹,晚上和大家黨員隊幹開會。


延安南泥灣:前人開荒後人栽樹 陝北江南換新顏

一家人扛起鐵鍁與撅頭,把山地變林地,這是退耕還林中,南泥灣最壯觀的景象,“兄妹開荒”變成了“夫妻種樹”,綠水青山也就這樣在南泥灣環繞開來。

劉寶齋的兒媳 侯秀珍:現在我們南泥灣變化大家都能看見,確實是水清了,山綠了,成了青山綠山了,金山銀山不如我們青山綠山。


延安南泥灣:前人開荒後人栽樹 陝北江南換新顏

如今的南泥灣,春天鮮花爭豔,夏天山清水秀,秋天風吹稻浪,冬季銀裝素裹。那可真是一年有四季,四季景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