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奉 國 寺 情 思

「遊記」 奉 國 寺 情 思

奉 國 寺 情 思

宮 學 大/撰文攝影

早聞遼寧省的義縣 , 有全國面積最大的遼代木構建築 ,7 尊大佛同塑在一個大殿裡 , 在國內實屬罕見 , 這就是義縣的奉國寺。

奉國寺位於遼寧西部的義縣城內東南隅 , 距瀋陽 200 公里左右 , 早晨 , 我們乘坐著寶馬轎車,從瀋陽出發 ,沿著 102 國道 ,經新民市、北鎮、從黑山縣穿過 , 兩個多小時就來到了義縣。奉國 寺的山門前是一個小廣場。我們下車剛走到街口 ,就見兩隻巨大的青灰色石獅屹立在三間雕樑畫棟的山門前。在門的上端 , 懸掛著橫 匾 ,上書泥金大字 “奉國寺 ”。兩側則是藍地金字對聯 : 雄堂輝煌重耀千秋 ; 寶相莊嚴悉出重智。從門口的簡介中得知 , 奉國寺建於 1020年 ( 遼開泰九年 ),初名鹹熙寺 ,是世稱釋迦牟尼轉世的遼朝聖宗皇帝耶律隆緒在母親蕭太后(蕭綽)的“家族封地”所建的皇家寺院,金代改稱奉國寺 。因大雄殿內塑有 7 尊大佛 , 故稱大佛寺,也稱七佛寺。殿內有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泥塑彩色佛像群。這座寺廟 , 除大雄殿是遼代建築外 ,其他的建築都是明清續建的。1961年國務院就將該寺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遊記」 奉 國 寺 情 思

步入山門 ,經過牌坊,來到了五開間的無量殿,在殿內的桌案上擺放著一套 900 多年前奉國寺的木質復原模型 , 從這些小巧玲瓏的原型上可以看出, 當年奉國寺建築群是那樣輝煌古樸。在中軸線上建有山門、牌坊、無量殿和大雄殿 ,還有飛簷翹角的碑亭、九曲迴轉的長廊,供人朝拜的賢聖寺 ,也有鐘鳴鼎食的禪房及金碧輝煌的正殿。

從無量殿出來 , 我們順著寬敞的石頭甬道 , 奔向後面的大雄殿 , 這是寺內惟一保存的遼代建築 ,7尊大佛就塑在此殿內。

放眼望去 ,只見大雄殿位於南北中軸線的北端 ,聳立在高闊的月臺上 , 其形制為五脊單簷廡殿式 , 高 24 米 , 通長 55 米 , 通寬 33 米 ,面闊 9 間 , 建築面積為 1800 多平方米 , 是遼代木構遺蹟中面積最大的雄偉建築。

「遊記」 奉 國 寺 情 思

觀罷外景 , 隨著繚繞的佛香 , 當我剛邁進大殿的高高門檻 , 就見一盛滿清水的龍洗銅盆擺放在眼前。許多遊人握住銅盆的雙耳 ,兩手輕搓 , 只幾下,忽見盆內清水翻起密集的水花 ,盆底鑄成的兩條小龍似乎在興風作浪。這有趣的娛樂活動 ,吸引了無數遊客。其實 ,我在不少的名剎古寺中都見過這種情景。稍懂科學道理的人都清楚 ,這種銅盆是利用共振原理翻卷水花的。可以說 ,我們的祖先在2000多年前就掌握了共振原理 ,發明了龍洗銅盆。那時 ,古人在拜佛之前 ,要淨手燃香 ,然後跪拜佛祖 ,祈求好運。

我抬頭仰望 , 只見殿內一字排開的 7 尊泥塑彩色大佛 , 高達 8米左右 ,端坐在蓮花寶座上。每尊佛像前兩側各塑脅侍、菩薩一尊 ,皆高 2.5 米至 2.7 米 ,造型優美 ,或仰面或俯首 ,或平視或斜立 , 神態各異、栩栩如生。佛像雖年深日久 ,仍色彩分明。佛壇東西兩端 ,對塑天王一尊 ,高 3.5米 ,拄杵昂首 ,剛勁威武。在中間高大的毗婆尸佛的背後 , 有明代重塑的倒坐觀音菩薩像一尊 , 保留著早期男像觀音的風韻。

「遊記」 奉 國 寺 情 思

通過介紹得知 ,這組大型遼塑自東而西為迦葉、拘留孫、屍棄、 毗婆屍、毗舍浮、拘那舍牟尼、釋迦牟尼。其中以正中的毗婆屍為最高 ,含蓮花寶座高達 8.6 米 ,向外依次略低。7佛塑像高大莊嚴 ,權衡均勻 ,神態慈祥。傳說西方佛地有七姊妹 ,來此修行 ,後成正果 ,遂為七佛。最小的釋迦牟尼面向稍西 , 仍留遙望家鄉之意。導遊小姐向人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1020 年 (遼開泰九年),遼國聖宗皇帝耶律隆緒為懷念母親蕭太后,花數萬兩銀子修造了這座寺院。在塑造7尊大佛時,獨出心裁地命工匠把居中佛祖的臉型按蕭太后的容貌雕塑。這樣 , 蕭太后的容貌就流芳百世了……

我仰臉仔細觀看 , 居中的毗婆尸佛臉部的確與其他 6 位不同 , 只見杏眼微合 , 柳眉輕描 ,五官安詳慈善 。聽罷這段故事 , 我寧信其有。 因為 ,在歷史上的遼國蕭太后,胸懷大略 ,輔佐年幼的聖宗皇帝,執掌朝政27年,是有作為的政治家、軍事家,不失為少數民族中的女中豪傑 ,為振興塞北、鞏固疆土做出了突出貢獻。作為一個“巾幗不輸鬚眉、威名遠播四方”的叱吒風雲的女英雄,她的名字永垂史冊當年 ,在她的領地 ,為本族首領樹碑造像也在情理之中。

「遊記」 奉 國 寺 情 思

接著 , 我又仔細觀看大雄殿樑柱上的建築彩畫。如飛天、蓮荷花、牡丹花、海石榴等 , 不僅色調鮮明、華麗 , 而且藝術水平很 高 ,其中以樑架下面的飛天尤為突出。這些飛天或持花束、或捧果盤 ,作供養七佛形狀 ;有正視前方,有反矚身後,面相豐頤美悅 , 服飾繽紛。有的著寶冠 , 有的扎雙髻 ,長裙赤足 , 身纏衣帶 ,輕健飄逸 , 飛翔在行雲之間 , 與端坐的七佛塑像 , 靜動相襯, 上下呼應 , 構成一幅肅穆的禮佛圖景 , 堪稱遼代 建築彩繪的精品。在大雄殿的四面牆壁上有元、明兩代畫的十佛、 八菩薩、十一面觀音和十八羅漢壁畫。殿內東西兩側立有金、元、明、請各代重修碑記十一通 , 是瞭解奉國寺歷史的重要資料。

我站在大殿門口 , 彷彿瞬間跨越了一千年。看到這木架結構的雄偉建築 , 雖經歷千年仍保持平直挺拔 , 沒有發生扭戾現象。原來 這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建築上對梁、柱、枋、鬥、拱組成的木結構建築採用了減柱法、側角做法等 , 符合結構力學原理。這真是我國古代建築史上的輝煌成就,不由地使人由衷讚歎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

奉國寺雖不及白馬寺的華麗、少林寺的宏偉 , 卻以它古樸典雅、 別具一格的風貌令遊人駐足暇想 ,如醉如痴 ,可見其不凡的魅力 。

「遊記」 奉 國 寺 情 思

圖為奉國寺正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