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的筛查、分诊、诊断及鉴别诊断

心房颤动的筛查

心房颤动(AF)的筛查工作对于早期诊断、及时给予干预治疗、减少并发症具有重大意义。筛查开展的地点可以在医院门诊、社区医院、公园及广场等人流量集中的地方。筛查通常是免费进行,普通人群自愿参与,此属于机会性筛查。据统计分析,心血管病专科医院AF筛查阳性率在8%~10%,综合性医院的筛查阳性率在4%左右。

筛查方法及工具多种多样

1、症状询问、脉搏触诊、自动血压测量等,此类方法虽简便易行,敏感性为87%~97%,但特异性仅70%~81%;

2、单导联心电图,为目前进行AF 筛查的首选工具,具有方便快捷、识别准确、图形可以保存并能实时发送等优点,可重复多次筛查,尤其适合于无症状性房颤的筛查,其敏感性为94%~98%,特异性76%~95%;

3、多导联心电图,如医院常用的3导Holter、12导Holter等,结果准确可靠,但存在费用相对较高、耗时太长、无法进行广泛筛查等问题;

4、与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相结合的智能穿戴设备,可以由筛查对象自行购置,用于长期监测,其敏感性98.5%,特异性91.4%;

5、植入设备,如植入式Holter、永久性起搏器、ICD、CRT 等,此类设备可以提示心房高频事件,部分设备可以提供心腔内电图以助诊断,结果可靠,可以有长达数年的监测时间,但费用昂贵、为有创性诊疗、无法大面积筛查。

心房颤动的筛查、分诊、诊断及鉴别诊断

图1. 中国房颤中心推荐的AF筛查流程图

心房颤动患者的分诊流程

AF患者到达医院后,医护人员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进行分诊,既要保证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又要保证医疗资源不被浪费。2019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心房颤动分级诊疗技术方案》和《心房颤动分级诊疗重点任务及服务流程图》确定了房颤的双向转诊标准,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不同,需按照此标准进行上下转诊,急慢分诊。

心房颤动的筛查、分诊、诊断及鉴别诊断

图2. 中国房颤中心推荐的AF 患者的分诊流程图

症状性AF 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AF 主要症状有乏力、心悸、胸闷等,在缺乏直接证据的情况下,仍需要与其他疾病相鉴别,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频发早搏、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心房颤动的筛查、分诊、诊断及鉴别诊断

图3. 中国房颤中心推荐的症状性AF 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流程图

表1. 改良EHRA 评分,用以量化AF 相关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心房颤动的筛查、分诊、诊断及鉴别诊断

石少波教授经验分享

房颤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甚至有些患者无任何症状,这类患者往往忽视了心电图的确诊,进而延误了治疗,导致身体里埋藏了一颗“卒中”炸弹。


随着科技的发展,已有多种设备工具可便捷准确地提示房颤风险、确诊房颤,从智能手机APP、单导联心电图、静态心电图、12导holter到长时程动态心电图(7天以上),可以居家检测,到医院进行机会性筛查。

根据中国房颤中心推荐的房颤筛查流程图不同人群适宜对应的房颤筛查方式,对发现症状性、无症状性房颤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我们医院的门诊大厅布置了心电筛查宣教机,每天均有上百人免费筛查,通过手机即可获得房颤风险提示,还可线上问诊,非常方便高效。

对于卒中患者,通过长时程动态心电图(7-30天)可捕捉阵发性房颤,以明确心源性卒中的可能性,以期精准治疗。

总之,先进设备让房颤的筛查、诊断更加便捷,专业学会和卫生行政管理部分颁布的房颤诊疗流程、分级管理方案,使房颤的全程管理更加规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