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一辈子舍不得吃舍不得喝的人,最终会活得幸福吗?

康定全


人的幸福并不在于吃喝,而在于精神支柱,在于内功的修炼,举个例子,孩子们有出息父母就是在不大吃,哪也幸福!!!再说当下勤俭节约,日后有福儿孙!!!


骆驼6


只能说是死不足惜。我说一个真实的事例。九零年我在搞室内装饰工作,当时有个比较大的工程,一个宾馆的装修,认识了一个油工包工头。当时工程下面是分包。分水电土木油饰工序。同时进工地交叉作业,中午或者晚上乏工程的负责人会在一起吃饭交流一下下进度及那方面有工作矛盾。相互构通一下,吃饭是大家轮流花钱。但油工负责人从不参与吃饭,都是自己单独吃完后回来和大家坐一会,说说情况就走了。九十年代一个工程干完挣了二十多万。在当时已经是很多了。九六九七年基建下马,在那个年代手里有个六七十万就算大款了。可惜省吃俭用得了肠癌。九七年入院两个月就死了,半年后媳妇带个三岁的小骇改嫁了。丰世辛劳成全了别人。


徐工徐工祝你成功123


一个舍不得吃、舍不得喝的人,与他有钱没有钱没有直接的关系…

我曾经的邻居李老头,是个已退休的公务员,退休工资约六千元左右,家里的门面房每年的租金也在十万元左右,按说也算是一个小康之家了。但他为人却非常的小气,对自己也十分的悭吝,据他自己说,他这辈子苦没少吃,工作没少干,但始终也没有当上官。他说,自己从不巴结人,刚正不阿…

说起往事来,有时他也情不自禁的吹嘘,谁谁又请我吃饭了,在哪个地方吃的…,又说,"不是我吹的,这辈子都是别人请我吃饭,我从来不请别人吃饭,别管他是领导还是同事…”。

这句话他也算说到了点子上,我们邻里之间都深有体会,每次别人请客吃饭他都逢吃不误,大吃大喝,每次必铭汀大醉,被人架着回家…,但哪怕他吃人家十回百回,哪怕有人故意整他的难看,他也能耐得住脸皮,坚持住自己的底线,从来不掏一分钱,用他老伴的话说,他就是一只"铁公鸡…”。

这只"铁公鸡”,在家里面就更是铁公鸡一个,他老伴气得整天对外人讲,家里的钱都是老李头掌管,自己也只能出去买个青菜,口袋没留下过多于一元的钱,老李头喜欢去翻她的"腰包”。生怕她攒钱买肉吃,因为吃肉对身体不好。也怕她做菜多放油,因为油吃多对身体不好,怕她买新鲜菜,新鲜菜都是农民"药”打的…

李老头没事喜欢到菜市场溜达,看到人家当天没有卖出的青菜就低价买回来,或把不要钱的剩菜带回家,两人一吃就是好几天…。他还喜欢天黑后出去捡瓶子,连垃圾堆里的易拉罐,都是他的最爱,因为这些废品都可以换钱花…

就是这么一个"小气"的人,却迷恋上了民间投资,他把平生的积蓄悉数倒出来,又把孩子的钱,亲戚的钱凑在一起,凑足了100多万元,投资到一个收中药材的熟人张彪那里,月息为2/100,为了让钱升值的更快,他每个月的利息也不收回,又把节省下来的工资,房租都集中在了一起,每季度去换一次借条。就这样他账面上的资产,很快就上升到了200万元左右…

正当李老头踌躇满志,家里开始吃肉的时候,这才突然发现,那收药材的熟人因经营失败,早已经“失踪”了两个多月…,这一惊非同小可,这一吓可要了人命,他那吃上肉不久的老伴当即患脑梗死住进了医院,落下个半身不遂…

而李老头则变得脑神经间歇性失常,见了人就嘻嘻的笑着,嘴里含糊不清的唠叨说,“没事,没事,我相信张彪,张彪会回来的…“

这老天啊,你也太不公了,这么舍不得吃,舍不得喝的人,何必呢?你就让他发财去呗…


邀你看夕阳


一看到这个问题,我就想起了我的堂婶婶,就是我堂叔叔的老婆。

她是典型的一辈子不舍得穿不舍得喝,只知道埋头死命赚钱的人,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身边的人都为她这样的生活方式而叹息。

她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勤劳肯干,能吃苦,任劳任怨,艰苦朴素,她身上有无数个令人敬佩的闪光点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但是就只有一个缺点,就能让她身上其他所有的优点都黯然失色,那就是特别的节省,不仅是对自己,对身边的人也是能省就省,遵循不能浪费一分一厘,省到即赚到的原则,切断自己和家人的一切不必要的需求和开支,只存钱不花钱。

她儿子出生只比我早几天,我们从小一起长大,因为她和堂叔叔早年一直在外打工,为了省路费,一年就回来一两回,所以我堂哥(也就是她儿子)常年在我大奶奶家(也就是她婆婆家)吃住,因为学习上没人照管,我堂哥在小学就留级了,后面我婶婶回来照顾他儿子,但是因为她把儿子管的特别紧,什么都忍不得给他花钱。记得有一次学校要求我们每个人带钱去交保险,具体是10元,还是20元忘了,他儿子回家找她要,她居然先一口咬定是他儿子想骗钱,于是两人在家门口又吵又骂又闹,后面还是我站出来说真是学校要求的,她才相信了,但当时学校没说是强制要求要交,看家长自愿,她最后还是没给他儿子交,她认为这钱花的没必要。伴随着她和他儿子几乎一天一小吵一星期一大吵的频率,他儿子初中都没毕业就出去打工了,理发师、裁缝、售货员几乎都干了个遍,但都一直属于在外面飘着,也很少和家里联系,很少回家。

后面我婶婶又把她节省的目标放到了我堂叔叔身上,每天恨不得夜里就爬起来下地干活,恨不得不用吃三餐都在地里忙着,一年到头不休息不娱乐,大年三十白天都要到田里转转,一天不去心里痒的慌,每天粗茶淡饭,开水泡饭也能对付一餐,过年家里人开心,玩个牌打个麻将什么的,我堂叔要是输了能让我婶婶念到年结束。就这样他们一家基本上没任何不必要的花费,不舍得吃不舍得穿。

最终,我堂叔叔还比我爸小几岁,去年在田里干活时晕倒,轻度中风,半身麻木不能动,休息了好久。家里人都说50还不到的人搞得比人家老头身体还差,又瘦又黑,每天没营养,身体怎么可能好。

我婶婶要强了一辈子,视钱如命,省吃俭用,只要看到别人家过的好了,她恨不得起早贪黑的干。听说我们那可能要拆迁,到处想办法去扩建房子,后面又听说多个户口本可以多分钱,非要在家吵着让我堂叔去找人再办个户口本。但她这样的性子她儿子真是一点都没继承,她儿子在外面飘了这么多年,基本上没赚到什么钱。赚多少用多少,花钱大手大脚,去年交了一个女朋友,说要结婚,房子装修我婶婶都准备好,酒席也全包,但结婚半年不到,小两口一吵架就直接离了,我婶婶气的半死。

所以如果你一辈子所有心思只放在如何省钱上,舍不得吃舍不得喝,自己辛苦不说,别人也跟着遭罪,最主要可能还有一个大的挫折让你花费更多的辛苦钱


豌了个小豌豆


在我生活圈里面,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人过得不是很幸福。旁边的邻居知道你这种人会远离你,就拿我们农村干农活砍甘蔗的事来说吧!本来是要互相帮助就砍得快点,在装车的时候会叫五六个大男人或者年轻人去扛甘蔗上车快一点。装完车主人就会杀鸡宰鸭请这几个人吃饭。我们哪里有两户人家就是舍不得请装车几个人吃饭,每年都是自己家人砍一个月甘蔗才够一车拉出去。要是砍的时候太阳大一点前面砍的甘蔗,被晒干的甘蔗汁的钱都可以请人吃几次饭了自己心里都不知道。说句心里话这种人除了亲戚能帮你,别人真不会帮这种人。太有感触了。


小段505


幸福,是一种心里体验。一辈子舍不得吃喝,跟幸福不幸福画不上等号。



五六十年代过来的人,大多是这样。为什么呢?那个时候物质确实不是很丰富。舍不得吃,并不是没有东西吃,而是吃的东西较少。大人们舍不得吃,他们是想让孩子们多吃点,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得让他们吃饱肚子。看着孩子吃,看着孩子成长,自己虽苦,但心里却感到幸福。



我50后,记得小时候爷爷奶奶就是舍不得吃喝,爷爷反正烟酒不沾。难得烧点红烧肉,奶奶就把筷子戳戳,夹一块放在我的碗里,她就看着我,看我吃的有滋有味,她那幸福的微笑,我至今难于忘怀。

现如今物质丰富了。吃,不是问题了。我们五零六零后也开始老了,似乎这辈人习惯了,还是舍不得吃喝。难道吾辈就感到不幸福吗?非也。我们的父母常告诫我们,人不要只顾眼前,要想到以后,将来。有些事你预测不到。也许某一天突然需要花钱,像买房啦,购车啦,或老人生病啦。你只顾眼前,到时你就手忙脚乱了。这就是说,舍不得吃喝的人,他脑海里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家庭的持续发展。



在物质丰富的时代,我们这辈人衣食无忧了。吃喝已不成问题,那么为什么还舍不得吃呢。俗话说,知足常乐。吾辈已知足,粗茶淡饭足矣。天天大鱼大肉就幸福吗?看着孙辈成长,那幸福之感油然而生。

其实,幸福就这么简单!

(配图来自网络)


含山唐


有时我在头条问答一处徘徊……似沿着生命的轨迹再走一次,那城、那人,那地方名叫“打牛房”。

“打牛房”这个恐怖的地名是宰牛的屠场,它积攒了我童年的故事。其实它是一个牛肉加工厂,附近居住了一些前苏联侨民,他们大多数都以养奶牛为生。我小学同学刘来福,一家三口就住在老白俄家的偏差子,他爸刘福多年为老白俄养牛送奶。那时我渴望喝点牛奶,我一次次去刘福来家里玩,哪曾想变质的牛奶都有人收购。他爸为老白俄赚钱,也为他自己积攒点钱。

一天我刚踏进他家,听见他们全家在争吵,他爸见我来了,突然改口用让我听不懂的语言继续争论,只听你一句我一句,轮流发出一串又一串的颤音,那时我根本不知道他们讲的是俄语。我问刘来福他家发生了什么事?他讲了实情:他妈妈要给刘来福买回力牌球鞋,他爸就坚决不同意,刘来福现在穿的布鞋,己露出两个大脚指头。刘来福向我说过,他爸特别不满意自己的名字,刘福把福气都流光了,所以他给儿子起名刘来福,意思是福气又回来了。

有一回我被他爸的吼叫吓住了,他爸不顾我诧异的目光,也用不着再用俄语来掩饰,呐喊出两个不能:不能要第二个孩子,不能再添一张嘴了。我看见了刘来福的妈妈在哭泣。

老白俄不知是因为老了,还是因为国际风云的变幻,反正他带着家眷回国了。走时他把自己居住的多年欧式平房白白送给了刘福,又将5头奶牛卖给了刘福。他爸用大半生的积蓄买下奶牛后,又顾了一个半大小子田义打零工。我们上中学后,我和刘来福不在一个学校,相互见面的机会很少。

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刘来福的消息,这一天我看见了他家的帮工田义,他吃力地拉着一车木板,我上前帮推车,问田义:刘来福家的奶牛养得好吧?他告诉我意想不到的坏消息,他说:别提了,他家的奶牛全都“杆屁了”,温死了,我现在给木材厂拉脚。我问:那他爸刘福呢?他说:那些日子天天哭。我能想象到刘来福的爸爸泪如泉涌的样子,那是他用大半生的血汗,换来的5头奶牛。

我和田义分手时,他说:在农村老家,有句话叫家趁万贯,带毛的不算。



wangyong


说起舍不得吃,舍不得喝,行者眼前首先浮现的是农村老家的两位邻居,也是行者的两位长辈。

两位老人的生活就非常节俭,小时候去他家玩,经常看,他们就是一碗粥,一点咸菜,然后就是馒头,每天至少有两顿都是这样过的。每当有人说他们不舍得,吃不舍得喝时。他们就会意味深长的跟我们讲,这生活已经很好了,早些年吃不饱的日子你们是没过过呀!


两位老人有六个孩子五个女儿一个儿子。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吧。看到两位老人,你就知道什么是生活不易了。行者小的时候那个大爷就60多岁了,除去每天地里的农活,他每天还出去收废品什么的。真是每天干的比牛多,吃的比鸡少。

前些年大妈生了一场重病,手术费用很高,在那个没有医保的年代,在农村许多这样的情况都放弃治疗了。可这时辛苦了一辈子的老大爷,一下子拿出了几十万给大妈治疗,当时村里的人都非常震惊,这位大爷真正让我们道了,什么叫有备无患。



现在他们都接近90岁高龄了,现在身体也都很健康,现在每次回家都还能看到他们。他们的孩子在他们的影响下。也都是能吃苦耐劳很能干的人,现在对两位老人我都是很孝顺。


就在短短的几十年前、我们的国家还很贫穷。很多人都过得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现在我们的生活才好了几天啊!有些人的生活让我们的老一代,看起来真的心痛。希望大家记住那些苦痛年代,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


0行者悟道0


典型的,我老公的爸爸,节约到吝啬了。他在事业单位,现在已经退休,在职的时候,一分钱都是命,上面来人检查工作,我公公在食堂接待领导,发烟是一支一支发给领导,以至于后面直接下台,提早退休…也是超级无语

在生活方面,我婆婆是比较会挣钱,而且又会花钱,会穿又大方的人,以至于后来他们离婚了…我嫁过来4年了,就是在结婚那晚给了500块钱改口费。每天最不愿意的就是去公公家吃饭,菜没有一点油水,4-5个人吃两个菜,一盘菜就盘底那么多,一点也不夸张,每天晚上回家和老公都会宵夜。一件衣服穿20多年,家里的家具都是和我婆婆离婚之前的家具,沙发坏了补了又补,从来舍不得换,从不在外面吃饭,按我公公这种生活质量一个月生活费最多500,不会超了,我们这边县城里哪里的菜最便宜,他都知道,买一样东西,骑着电动车逛完全城,货比全城,最后选最便宜那家。

最气的就是,当年我老公去参军,体检时因为体重少了几斤,我公公跑去外面买了几瓶矿泉水叫我老公喝完再去称体重,其实当时我公公还在职,凭他那时的岗位,走走关系完全没问题,可是不愿意花钱,导致我老公没有去当兵。那一届当兵回来直接安排工作的。

亲戚都不愿意走我家,因为公公以前在职的时候只要说帮忙谁安排个工作都很容易的,那时很多亲戚找他帮忙,他都不帮,所以得罪了很多人,也得罪了领导。

现在退休之后每天就一个人,在家里看电视啊,或者在电脑上走走象棋,没事的时候就骑着电动车出去逛。说实话,挺可怜的,没朋友,亲戚朋友也不爱走

反正觉得这辈子挺不值的,活了大半辈子了,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对子女也不舍得,从我公公离婚以后,我老公跟着公公,我公公从来没有给我老公一块钱花火,从来没有,真的是从来没有,一直到现在。他工资也不低,每个月6000多工资,就是舍不得花。

哎,想想,以后得留多少钱给我们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fine43902635


现在生活圈子里什么样子都有,什么活法的也有,我身边一邻居,老俩口子退休多年,如今退休金年年调整,老俩口子一个四千多,另一个三千多加一块七千多收入,应该是生活水平不错了,这收入在百姓圈里可以了吧!绝对晚年生活幸福。可这二位不甘寂寞,开始捡垃圾运动,小区垃圾桶他们承包了,早上四点多钟就起,直奔垃圾桶什么都检,纸箱,塑料瓶统统屋里放,二室一厅的房子通过他们努力,前天去了他家里,人进去必须的侧身进去,正着进不去满屋纸箱,塑料瓶破垃圾你根本很难进去,这三伏天屋里介味道可想而知了,捡来垃圾能不脏吗?邻居们意见大了,可介老俩口子无所为,吃饭更别提了,有口就行不管卫生质量什么的,拿着不低的退休金,又省吃俭用,在捡垃圾进些收入,他们的做法让人理解不了,都七八十岁的人了,又有这么体面退休金,应该干干净净体面的活着,听说儿女也都挺孝顺的,常给二老买吃买喝,他们就这样就愿意这样生活,儿女也着急不希望他们这样,沒办法不听,看来二老就喜欢这样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