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女贞德在法国是什么样的地位?

南海钓人叟


Witch……and Heroine

在贞德这个历史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相信,女巫和圣女是可以并存于一个人的体内的。
笔者阅历有限,很多关于贞德的资料真假难辨,仅为一家之言。写下这篇感言,源于我对女性传记的热爱。我个人否定圣女贞德的一切“神迹”,只肯定她在百年战争中对法国民众所起的精神作用,以及她对后世纯粹的爱国主义民族英雄的象征意义。

相对一个被吹出来的圣女贞德,我更崇拜一个真实的农家少女让娜·达尔克。

最早听说贞德还是在《安徒生童话》中,定义只有:一个曾经辉煌然后被烧死的巫婆;
再就是中国动画片《自古英雄出少年》,把贞德塑造成一个勇赴国难的贫家少女形象;这也是法国人对其最常见的定义。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中都有这位传奇女性的出现,连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也蜻蜓点水地提起过她。
圣女贞德的横空出世,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没有经验可循的历史事件。就像武则天之后再出一个东施效颦的韦皇后都不会有这般成就了,因为世人对此已经有了经验。

传奇只会上演一次。

贞德轰轰烈烈的短暂人生太过传奇、太过完美,给后世无尽的想象。连法国专门研究圣女贞德和中世纪历史的历史学家都承认,数个世纪以来,贞德的故事被不断润饰,无数不可靠版本的传说将贞德真实的人生轨迹混淆。
贞德的一生充斥了大量无巧不成书的惊人巧合,最后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圣女形象,这是时势造英雄的结果。
我们看看摘自雷吉纳·卢佩德的《圣女贞德的真实形象》中所描述的贞德火刑台布告内容:
贞德是一个谎话家、危险人物、蛊惑者、伪预言家、迷信狂、亵渎神灵者、自恋狂、违背耶稣基督的信仰、说大话、偶像崇拜着、虐杀狂、放荡者、恶魔祈祷者、教会叛徒、分裂主义分子和异端者。
这样一连串惊悚的罪名加在一起放在一个19岁少女身上是不是有点太夸大其词了?但是仔细研究了一下贞德的生平,我们发现这份极端的指控其实相当一部分是恰如其分的。

她真的是一个Witch!

这是我对贞德的第一个看法。
贞德当然是一个谎话家,尽管她自己可能都不知道。
贞德自称遇见了大天使圣米迦勒、圣凯瑟琳和圣玛桂莱德(三位在当时非常知名的传说人物),他们告诉贞德她要赶走英国人,并带领王储进行加冕典礼。在英法百年战争期间,宗教思想非常盛行,贞德作为一个虔诚的宗教人士,对自己的说法坚信不疑。经过一些所谓“神迹”后,人们开始相信她是上帝派来的,甚至当权者同意这个从未带兵打仗的乡村姑娘带领一支军队对抗侵略者。
站在贞德自己没有撒谎的前提下,她所自称的在脑海里听见圣天使的神谕这种情况应该属于幻听或者幻觉。这些声音来自于她的大脑,说明贞德可能在大脑组织中患有类似癫痫等脑神经一类的疾病或异状。但是根据历史记载,贞德平时举止正常,社会功能也完好,并非疯子一类的病人。所以贞德即便确实有脑科疾病,也只能是轻度的。再加上她所处的时代宗教氛围浓厚,她又十分虔诚。所以强烈的宗教信念会给予贞德心理暗示,促使她在脑海中听到与宗教相关的内容,这和人类在睡眠状态下做梦都是日有所思之事很相似。

圣天使的声音只是她强烈的心理暗示所产生的幻听和臆想,幻想家贞德把这些梦境式的幻觉当了真。

在中世纪宗教盛行的时代,贞德的这些话语不会引起人们判断她是疯了还是病了的猜测,这勾起的是她听到的声音是来自上帝还是魔鬼的猜测。
在那个年代,听见来自所谓上帝的声音绝非贞德一家。那个年代盛产圣女,然后被打回原形视为“假圣女”。而贞德因历史机缘横空出世,她本身也不过是个推举包装出来的“假圣女”,但最后却因为一系列惊人的奇迹真的成为圣女。
贞德后来在宗教审判的时候详尽描述三位圣天使的模样,她描述细节是想让人相信她的话属实。但是圣天使在神学家看是虚幻的形象,能够如此细致地刻画出她们的模样,那么这肯定是魔鬼作祟。贞德等于自己给自己打上了“女巫”标签。
但是她所掀起的精神崇拜唤起了法国民众抗击侵略的希望和决心,这股爱国声势之大骇人听闻不可思议,对英国人来说,贞德自然是个铁板钉钉的危险人物!这也包括了她是蛊惑者的定义。
至于伪预言家……
无论贞德是真预言家还是假预言家,只要你沾上预言这个词,那么就可以将你定义为骗子。

因为在无神论者看来,预言都是放屁!所谓兑现的预言全部都是巧合。

贞德对上帝的虔诚有目共睹,这也是她后来封圣的重要原因。但她太沉迷于自己臆症大脑那所谓来自圣天使声音的臆想了,甚至把自己潜意识的心理暗示付诸实践,这样的迷信狂也算是古今罕见。至于其他的罪名,基本也是小儿科,也包含些无中生有的东西,比如指控贞德放荡一类。
我相信用科学辩证方法看待曾经被捧上神坛的历史人物,才是对真实的他们给予的最大尊重。
圣女贞德本身就是历史包装的产物。她俨然是中世纪历史、中世纪女性、英法百年战争、法国民族精神的代言人,据说法国国旗上也有贞德的象征意义。

贞德就是法兰西!即贞德以平民之身勇赴国难就是法兰西精神!

在古今中外的文化中,几乎人人都把自己的祖国视为一个女性,因此有祖国母亲、我的“德国新娘”之说。法兰西也不例外。
贞德还有许多神奇的特质非常巧合地迎合了各个年代的人们的各种口味和需求。

一、她是身披铠甲的女战士,颠覆了中世纪传统女性形象,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这就迎合了喜欢中性美的男人的口味以及向往花木兰式存在的女权主义者。尽管在贞德的生平中,我丝毫看不出任何能与女权扯上关系的东西。
试想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大叔打着圣天使旗号上马提刀,与一个纤弱女子披坚执锐勇赴国难相比,哪个更符合人们浪漫幻想的期待?
贞德现有的画像都是在她死后由画家们凭想象塑造的,比如下图就是常见的人们对贞德形象的想象。
这幅画画的是贞德光复奥尔良,算得上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场胜利。这个经典镜头也进了《圣女贞德》的电影。
唯一在贞德活着的时候就保存下的画像是这样——画在巴黎会议记录上的涂鸦。
作者可能从没见过贞德,无法想象留着短发、一身男装的贞德的样子。于是给她画了长发辫和裙子。

二、她出身较低,给了人们以“小人物也能改变历史”的豪迈感:

对圣女贞德故事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贞德一直被塑造成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家姑娘。尽管后来有些未经查实的所谓证据证明贞德识字或掌握一定的文化,也只能说明她被视为文盲村姑或许稍有贬低。但贞德的父亲是村子里负责收税金的村官,夫妻俩都是经营农场的普通人是事实。
在中世纪,女性是不允许参战的。说真的,这倒不是什么性别歧视,战争让女人走开有它的道理。战场是男人争雄的天下,是血腥而残忍的。女性天生生理不如男性,在战场上遇到危险的几率成倍增加。
贞德不但上了战场,居然还能带领一支军队。这已经十分挑战人们的心理承受底线,奇迹的是她居然还打了胜仗,这在当时当然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当然是上帝开恩的神迹了。
在关于贞德的很多百科中,都给她冠以天才军事家的头衔。但是从一个真正客观冷静的角度分析,从未上阵打过仗的人,还是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农家女居然碾压当时法国军队所有将领可谓是天方夜谭。但是贞德带兵解了奥尔良之围确实真实的,这使得很多人相信贞德是个天才,是个军事家,是上帝派来拯救法国的洛林圣女!
那么如何从辩证科学角度解释这个农家女带兵打仗却奇迹般胜利的事实呢?
历史的真相极有可能就是:歪倒正着
看过《灌篮高手》的读者都知道,作为门外汉的樱木花道正因为是外行所以无知者无畏,不按常理出牌的他意外地带给湘北队不可思议的胜利。这种事情在历史上也屡见不鲜,武则天之前没有女性称帝的例子,谁也想不到防着武皇后称帝,结果武则天打破人们固有观念而称帝。武周之后的政坛杰出女性:太平公主、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等,都曾觊觎皇位。但是有了武则天的前车之鉴,这几位女性受到的提防和障碍比武则天大多了,所以她们都没能成为第二位女皇。

同理,圣女贞德也是一样。
农家女由于没有经验,牛犊不怕虎,自以为有上帝撑腰,因此勇悍地锐不可当。再加上有文献表明贞德所在的村庄常受侵扰,村庄也时常防御敌人。贞德自己也有很大的可能受到过一些小规模战斗的军事训练。法国人不缺指挥官和军事人才,缺的是血性,决心,爷们气。贞德最大的作用就是让法国军队相信上帝站在法国这边,士气的作用在战场上可是太大了。
贞德奇迹般超越了很多有实战经验却败仗不断的军人,领导了一场又一场胜利,靠的不是什么军事才能,而是打着上帝旗号带起的士兵士气、上天赐予的好运气解了奥尔良之围。
提起这些并非否定贞德在这场战役中的价值,只是要大家知道真相是什么。我们同样可以相信,精神支柱贞德如果没有出现,奥尔良战役是难以取胜的。
奥尔良之围的历史真相:上帝根本没来!
表面上看,在贞德到达奥尔良之前,英军处于战略优势。法国很多大城市面对英军都是不战而降,来奥尔良之前英国人已经有些自大,以为奥尔良会轻易取下。但是奥尔良军民却奋起反击,这一点超出英军预料。这样下来,英军仅仅带了四千人马想拿下奥尔良基本是不可能了。
而这个时候发生了类似袁崇焕用红夷大炮意外击中努尔哈赤大帐扭转战争局势的事件:奥尔良围城英军人手不够,主帅被炮弹意外击中脸部死亡,这导致当时的英军士气极度受损。

战斗进入僵持阶段,而这时候贞德才带着军队姗姗来迟。
更多的历史学家相信贞德对法国军队的作用基本是在精神层面,贞德所能影响的仅仅是让法军相信上帝站在他们这边。贞德的军队赶来时也不是奥尔良千钧一发之际,而是双方僵持阶段,贞德军队到来反而打破了僵局。
法军在奥尔良战役胜利的原因基本归功于英军战力不强士气不振,人数不够,再加上主帅意外战死。而法军士气因圣女“神迹”大振,从而获胜。
贞德解放奥尔良之后,查理终于打败对手加冕称帝。这是贞德最后一次伟大胜利。而这时候人们开始盲目相信圣女奇迹,不断请求贞德帮助打仗。而接下来我们看出贞德真的不是什么军事家,她很看轻法军的战略,喜欢一个劲儿猛攻。她在巴黎的战斗就是一次鲁莽的攻击,不知道是之前的胜利冲昏了这个姑娘的头脑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贞德的军队战败了。
上帝这次同样没有来。
贞德也没有像传说中那样解放法国,她死后战争又打了二十年。所谓的女预言家也不攻自破了。
但贞德作为一个原本跟战争不着边的农家少女,却能够创造奇迹拯救奥尔良从而拯救法国的民心,让濒于绝望的国家重新振作起来抗击侵略者,这给了无数法国人信心。他们意识到无论自己出身多低,都有为国家而战的责任和能力。从这个角度看,贞德的象征意义就非常之大。换成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极力宣传这样的英雄人物。
同样也是因为贞德出身平民,她的人望比国王还高。
但也正是成也贞德、败也贞德。
她的年轻和没经验可以撞了一千年也不曾出现过的大运,同样因为她正处在叛逆青春的年龄,过度辉煌的荣誉会非常轻易冲昏这个涉世未深的小姑娘的头脑,让她变得膨胀、盲目自大和骄傲任性。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贞德才更加亲民。她不是神,不是什么子虚乌有的上帝派来的圣女,而是有血有肉的人,是普普通通每一个法国人精神所推举出来的英雄!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
欢迎点赞和评论

小方说历史1990


圣女贞德在法国是什么样的地位?其实这个问题还不是一句话就能回答的了的,因为在历史上贞德在法国曾经成为爱国主义的象征,但在近代,她的形象却被不同人进行了很多不同的解读,因此也变得非常多样化起来。


贞德“圣”在何处?

在说贞德本人之前,桃花石杂谈觉得还是有必要先说一下贞德时代的背景。当时英法百年战争正进行的如火如荼,而且法国因为存在一系列问题没有解决,导致战争进行的非常被动。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法国这时没有国王,因为英国人之前通过一系列手段,使法国原来的王后伊莎贝拉签署了协议,同意在法王查理六世死后,由英王亨利五世继承法国王位,使英法成为共主邦联。而在公元1422年,英法国王几乎同时病故,结果英王只有9个月大的儿子亨利六世成为了英法共同的国王,由老英王的弟弟担任摄政王。而法国北部的勃艮第人则支持英王对法国的统治,成为了英国人的盟友。

贞德时期英法百年战争形势

但法王查理六世的儿子查理七世却不愿意轻易放弃王位,因此他在法国南部领导一些抵抗力量继续与英国人作战。但因为英国人已经通过前任王后,也就是查理七世的母亲签字认可的条约取得了法王的继承权,所以查理七世虽然是抵抗运动的领袖,但却一时无法登基成为国王。而就在这种背景下,贞德因为各种机缘巧合成为了英法战争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当时人所绘制的贞德像

贞德是出身于法国东北部的一个农村基层官员家庭,在英法百年战争期间,贞德的故乡周边都已经投靠了英国人,唯独贞德的家乡仍然向法王效忠。所以贞德从小就是在一种非常紧张的战时氛围中长大的,而且也可以说是在充满对法王忠心的氛围中长大。当时,无论英法都还是在天主教会统治之下的王国,因此宗教仍然是所有人生活的一个核心。而贞德在12岁的时候,就开始声称自己遇见了大天使,要她赶走英国人,并带领王储查理七世到兰斯城加冕成为国王。

贞德在查理七世的加冕典礼上,她在查理七世当上国王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16岁前后,贞德想办法穿过了效忠英王的勃艮第人领土,见到了查理七世。而贞德的言论,在当时急于想登基成为国王的查理七世心中,无疑是非常顺心的,所以在经过一些宗教仪式对贞德所说的话进行“验证”之后,查理七世立即让贞德参加了自己发起的解救奥尔良城的远征。而贞德却真的在战场上发挥了领导作用,成功地指挥法军为奥尔良解了围,之后还攻克了其它几座城市,最终还在公元1429年7月16日攻陷了兰斯城,这样再结合她之前说自己得到的神启,查理七世登基称王就显得名正言顺了。所以查理七世1天之后就在兰斯正式登基,等于贞德在查理七世夺取法王王位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贞德被杀与后世评价

查理七世加冕之后,贞德就已经成为了一个半人半神的人物,她继续带领法军作战。不过这时候,似乎贞德的神启开始有些失效了,在不到一年之后,在一场小规模战斗中,贞德却没能带领军队获胜,反而被支持英王的勃艮第人俘虏。

而贞德作为一个象征性人物,自然是英国人的眼中钉,因此不久之后,贞德就被英国人买走,法国宗教裁判所在勃艮第地区主教科雄的主导下开始对其进行审判。当然审判的目的就是英国人要除掉已经落入自己手中的贞德,所以其实只是走走过场而已,最终宗教裁判所以异端和女巫罪判处她火刑。公元1431年5月30日,贞德被当众烧死,当时年仅19岁。

在火刑架上的贞德

而在贞德死后22年,百年战争结束,法国人最终成功地从英国人手里收复了包括勃艮第在内的所有失地。所以这时已经被法国人重新控制的法国宗教裁判所重新评价贞德也就势在必行了。在公元1455年,法国人又主导对贞德进行了“重新审判”,并宣布她为“圣女”和烈士,贞德在法国正式开始被神圣化。而到16世纪法国天主教会对新教徒进行极为血腥的宗教清洗战争时,贞德的地位进一步提高,成为了主导清洗的天主教联盟的象征。

到19世纪初,在拿破仑希望统一欧洲的时代,贞德又被拿破仑定为整个法国的国家象征,并在1920年被罗马教廷认定为圣人。此后就具有了法国民族及宗教的双重象征地位,因此主流评价始终是正面的爱国主义典型和虔诚的教徒,许多宗教学校都以她的名字命名,甚至有时她还被视为女权主义的榜样。同时由于贞德出身较低,因此在很多时候她还被视为是通过自身努力可以取得成功的典型人物,被视为亲身践行了“只要你足够勇敢,万事皆能实现”的榜样。

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在贞德像前举行的政治集会


不过在近年来,因为贞德的爱国象征,使她开始被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或者说被始终领导国民阵线的勒庞家族所利用,每年都会在她的雕像下举行政治集会,把自己打造成贞德精神的继承者。但这种做法反而使贞德的形象也受到了影响,使有些人对她的形象也产生了反感,开始将她视为一个被权贵利用的精神病患者。而她自称曾经受到神启也成为了许多人口中开玩笑的素材,比如有时在笑话某人过于敏感时,一些法国人会说“你是像圣女贞德那样把自己脑子里的声音当成真的声音了吧?”之类的话。而少数学者甚至还开始对贞德的身份提出疑问,认为她并不是出身低微,事实上可能是查理七世同父异母的妹妹。虽然这种观点并非主流,但也足以反映出现代贞德的形象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得愈加复杂化了。


桃花石杂谈


圣女贞德成为结束英法百年大战的关键性人物。今天的法国,很多古城中都有圣女贞德的塑像,很多教堂都会供奉圣女贞德,我们不妨先来追溯一下,圣女贞德干了啥?

12岁少女声称自己遇到了大天使,得到上帝启示

英法百年战争鏖战多年,法国一直处于各种挨打的劣势,法国民众已经被打的叽叽歪歪了,然而法国军队却因为长时间的战事士气低落。

忽然一个小村庄跑出来个少女贞德,跟大家说我遇到了大天使,大天使让我去见法国的统领,通过她指引法国走向胜利。

经过一番波折,小少女贞德奇迹般的被接见,奇迹般的被统领封了一个军事头衔,奇迹般的冲上了战争的最前线。

少女永远不按套路出牌,却永远冲在最前面,连个小姑娘都能冲锋陷阵,于是全军士气被鼓舞,大家都是爷们,怎么能输给一个姑娘。

少女奇迹般的在战争中毫发无伤,带领着士气大增的法国人打的英军各种败退,人们越来越相信这个少女真的有天神庇佑,也就证明法国胜利真的是上帝的旨意。

少女奇迹般的带着查理七世,穿过英军和叛军驻守的勃艮第,来到了历代法王登基加冕的兰斯大教堂,鼓励查理七世强行称帝,法国人民大受鼓舞。

查理七好不容易扭转败局,想要见好就收,而贞德却仍然宣扬要一战到底,不能妥协。为了和叛军勃艮第公爵取得和平联盟,保住已有的成果,目光短浅的窝囊废查七,把贞德直接交给了勃艮第卖好。

与英王关系密切的勃艮第公爵,几经转手把贞德交给了英国人。英国人为了证明贞德不是神女,对其言行逼供,进行宗教审判,最终活活烧死。

据说,烧死贞德的时候,为了震慑百姓,还特意将烧了一半的柴火熄灭,让大家自己看贞德被烧的惨状,之后继续点火,知道烧完。可以说是惨绝人寰,毫无人性。

法国全国震惊,全民奋起反抗,最终把英国人赶回了不列颠岛。

从政治角度讲,贞德跟中国的岳飞有一拼,他就是一个政治妥协的牺牲品,失去利用价值后被王室丢弃。

而从民众角度,贞德的标签一直是:圣人,军事家,民族英雄。

圣人

我的理解,贞德的确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圣人。在基督教的理念里,基督之所以尊圣,是因为他为了人民的福祉不惜牺牲自己。虽然贞德在最初带着法国人向前冲的时候并没有想要牺牲自己,但是人们的确在战场和政治中,看到了他为了法国的领土完整,和人民不再受战争涂炭,所做出的舍生忘死的姿态。

直到最后,她实际上是为了自己这个执着的追求殉难,可以说是在用实际行动实践着一位基督徒的操守,比那些在教堂里念经的神父实在得多。

大家都知道法国一直是一个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大家可能无法想象大多数基督徒的虔诚。但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任何一名法国基督徒,不管是出于宗教信仰还是国家道义,都认为贞德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圣人。

军事家

说贞德是军事家,其实有失偏颇。虽然他出身乡绅家庭,很早就接触文化知识,也学习骑射,但是毕竟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

与其说贞德在军中是一位军事家,不如说她起到的是一个政委的作用。

当时的法军,从军力上讲比英国只强不弱,他们真正缺乏的其实正是贞德一样的勇气,才能够在屡败屡战中找到西方。

贞德变侧面攻击为正面攻击,从战略角度讲是激进的,但是拿着法国大旗,冲在全军将士前面的壮举,可以说燃爆了整个法军,大家跟着贞德冲锋陷阵,不管从军力还是气势都给敌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力。

贞德做的最有谋略的一件事,也许就是横穿敌军腹地,强行登陆兰斯,强行让查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加冕。

当时的混战中,英法两国领主争夺王位,谁都没敢先走这一步,而这一步恰恰给全法国老百姓吃了一颗定心丸,这种心理上的压力对对手又是沉重一击。

民族英雄

贞德的死,可以用惨烈来形容。冤屈堪比岳飞,无人不为之动容。这个姑娘从生到死都是为了法兰西,甚至连死,都在鼓舞全民抗英,这样的人物当然可以被称为民族英雄了。

不管怎样,贞德的确是一个奇女子,不管她看到大天使是真是假,这个姑娘拯救了即将亡国的法国,他当然会被全法国人民时代敬仰了,没毛病。


旅读欧洲


圣女贞德算是法国人的民族英雄,也是法国王权复兴的标志性人物。法国的王权从英法百年战争开始,逐渐的压倒了其他贵族的权力,而圣女贞德就是在这个时机跳出来的重要人物。他后来之所以被法国人定为民族英雄,就是因为从她开始,法国的国王的权力逐渐变大,法国也逐渐变成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而最终法国变成了欧洲的模范君主!

很多法国人强调圣女贞德在百年战争中击败英国的重要性,那个也是法国历史上罕有的击败英国人的战争,也足够法国人骄傲了。在后面的大多数岁月里,他们都是英国人的手下败将。

我看过一个小故事,不知道真假。里面写的就是英国人嘲笑法国人,说法国男人都是孬种,他们最后居然靠一个娘们儿来给他们撑场面,而这个女人根据后来很多的描述应该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


帝国历史观察者


但是圣女贞德被视为法国民族英雄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演变过程。这和法国不同时代的主题密切相关。

君权神授,王权复兴的代表

贞德于1431年被英军以女巫罪处死之后,虽然1456年她的女巫罪名被平反,但在15世纪,圣女贞德的形象更多和瓦卢瓦王朝的复兴以及上帝的召唤联系在一起赞扬贞德辅佐王太子加冕为法国国王,也突出她受到启示投入战争的神迹。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法国的王朝演变,贞德形象逐渐淡化。

启蒙运动的靶子

直到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以贞德为题材写作《奥尔良少女》,在伏尔泰的笔下,贞德不但丧失了中世纪末期的虔诚和忠诚勇敢的形象,反而成了轻佻的女郎和愚昧可笑的信徒。这种形象的转变主要因为18世纪的启蒙运动崇尚理性和进步,对教权抱有怀疑和讥讽的态度。贞德的负面形象一直跨越了大革命,直到19世纪初发生变化。

平民的英雄还是信徒的榜样?

在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法国历史学家米什莱重新评价贞德,他认为贞德虽出身寒微、缺乏良好的教育、但内心善良、忠诚且有号召力,贞德的出现是法兰西民族形成的关键一环,她集中体现了法国大众身上的民族情感,她的牺牲对法国的意义不亚于基督被钉上十字架。这种浪漫主义的解读被法国左派迅速接受,当时左派史学家指出,把法国拯救出百年战争危局的是贞德这样的平民爱国者,而非登基后即对贞德见死不救的查理七世及其廷臣。

与此同时,面对左翼史学咄咄逼人的进攻,19世纪的法国天主教会也对贞德进行了再解读,他们突出了贞德忠君和虔诚的一面,当时的奥尔良城每年都会举行以贞德为主题的宗教游行,将贞德打造成为了祖国和信仰战斗的女信徒典范。

民族危机造就民族英雄

1870年普法战争失利后,因为贞德本人的抗英经历和她的洛林出身背景,志在收复失地的第三共和国当局有意将贞德打造成爱国平民的典范。

当时的法国天主教会也在此氛围下也对贞德做出新的解读,在反教权情绪炽热的法国,天主教会希望通过推动贞德封圣而提高民众对教会的认同。而极右翼也将贞德的死归咎于法国内奸的陷害,试图借崇敬贞德名义挑起反犹主义情绪。

不同的派别同时认同贞德,在一战前后法国遭遇德国入侵威胁时到达最高峰,每年5月11日被定为圣女贞德节,是法国教俗军民的共同节日,这一波圣女贞德的崇拜高潮以1920年贞德被罗马教廷封为圣徒达到终点。

因此,圣女贞德在法国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时代的法国人在各自时代背景下,对贞德的经历和特质有不同的认识和解读。


欢迎各位朋友在此分享您的态度和意见——让历史照亮现实的写作者 昭 杨


昭杨


圣女贞德是法国的女英雄。她是英法百年战争中的巾帼英雄。对于贞德的看法历史上和文学作品中一直存在着英雄,女巫,荡妇多种包边不一的评价。


女巫,荡妇

在莎士比亚的《亨利六世》中贞德被描述成一个女巫,荡妇。装神弄鬼,勾引男人。在伏尔泰的《姑娘》中贞德是一个正面人物,但是伏尔泰给她加了各种艳情历史,靠着自己的身体跻身上流社会。

英雄

其实大部分人认可贞德的英雄形象。神学家认为贞德看到了神迹。拿破仑对圣女贞德评价很高。她穿着男装在战场英勇杀敌,取得了奥尔良大捷。后来,辅助查理七世在兰斯教堂登基。

登基的查理七世,害怕贞德功高盖主,在贞德要求去收复巴黎,赶出英国侵略者时,只给他少部分兵力。后来贞德战败,法国勃艮第党和英国勾结陷害贞德。贞德被俘后,查理七世无动于衷。最后贞德被活活烧死。在贞德精神感召下,法国取得了英法百年战争胜利。英国戏剧作家萧伯纳的《圣女贞德》给予贞德极高的评价,最后封“圣”。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贞德远远超出普通人之上,在千年里无人能与她相媲美。……她完美的体现了人类本性的善良和勇敢。不可征服的勇气、无限丰富的感情、单纯者的美德、正直人的智慧,这一切都在她身上放出了光彩。她解放了养育自己的土地,因此赢得了光荣。”


圣女贞德现在在英国和法国都有比较高的地位,尤其在法国,她是精神偶像的存在。


红雨说历史


首先,我们要了解,贞德的圣女称号绝不是影视剧或者世俗小说中随处可见的那种,是经由罗马教廷承认并尊崇的,在天主教世界里地位极高,圣父天主,圣子耶稣,圣女贞德。对法国来说,是唤醒了民族意识的法兰西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