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盛汉朝基因,楚国齐国秦国,三国和一成就大汉

随着大泽乡陈胜吴广的一声怒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秦末风云激荡,一场场战争接二连三上演。

其中有英雄应命、有六国复起、有枭雄悱恻、有强者横绝、有流氓崛起。

应命的英雄,陈胜吴光,成了历史的失败者。

复起的六国,恢复祖先荣光,却难逃时代洪流。

悱恻的枭雄,游离与两强之间,却难逃最后的命运。

横绝的强者,脚踏乌骓手持长戟,背负家国命运,灭秦兴楚,却在垓下一败涂地。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用秀美的笔,婉约的手,拂袖的叹,写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千古名篇!

强盛汉朝基因,楚国齐国秦国,三国和一成就大汉

(乱世出群雄)

女子特有伤怀,让项羽成了那个时代最强音,最悲音,最让人扼腕叹息的英雄。

英者,英气勃发,雄者,雄浑壮厚,以一己之力成不世之功,堪为英雄。

可是大多数时候,英雄都是横死,项羽就是横死的英雄,因为英雄耍不赢流氓。

而秦末汉初,最大的流氓,毫无疑问是刘邦。

一个年近半百,随命运沉浮怒而奋起之人,却用自己的流氓本色,虚怀若谷,从善如流,还有那从不缺少的伶俐和胆色,打败所有人成了新时代的主角!

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光耀千古的时代”大汉朝“。

一时的成功靠本事,一世的成功靠时代,在风口了猪也能上天,这就是时代契机的关键作用。

如要说,为何刘邦能成功,项羽不能成功,好事者会说出无数种论断!

性格决定论,人才决定论,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可是,他们胜负之别,最关键的到底是什么?

不过时代趋势而已,当志得意满的项羽,收获灭秦赫赫武功,用西楚霸王的绝世权威,分封天下时!

强盛汉朝基因,楚国齐国秦国,三国和一成就大汉

(志得意满儿女情长之项羽)

他们的胜败之别就已注定。

恢复复古分封的项羽,不知复古的危害,反而沐猴而冠,回返楚地,马放南山以为天下太平。

受封汉王之后的刘邦,深知复古不得人心,进驻关中,遂厉兵秣马招贤纳士,东出而平天下。

项羽要的是什么?恢复战国七雄的时代,他做霸王,这是春秋五霸的调调。

刘邦要的是什么?恢复秦国的伟业,他做皇帝,这是秦始皇的调调。

楚汉骄雄的两种不同选择,让他们踏上不同的道路,只不过一个关注了民心,另一个没有而已。

项羽从未想过,虽说天下苦秦久矣,可是暴秦才多少年?短短十余年的大一统,和春秋战国时代,持续数百年的纷争比,算的了什么!

与民众而言,天下苦秦虽久,但是天下苦春秋战国更久。

强盛汉朝基因,楚国齐国秦国,三国和一成就大汉

(苦秦还是苦春秋战国?)

项羽不懂的道理,刘邦看的透亮,由此才有刘邦入关中的约法三章。

最终的胜利者,也是通达人心,明与事故的刘邦。

那么问题来了,刘邦建立的西汉,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他是脱胎于秦,还是始于楚,或者说是单纯的战国七雄结合体?

其实这个问题,古有论断,而论断的话语大家都耳熟能详,那就是”汉承秦制“。

如果仅用这话解释汉朝,那么汉朝就是秦帝国的接班人而已。

但从动乱到大治,最后成就的帝国,如用此短短一句话,解释托生之处,难免偏颇而又无力!

强盛汉朝基因,楚国齐国秦国,三国和一成就大汉

(刘邦建立多到底是什么样多王朝?)

历史是厚重的学问,从不单薄,由此才有了后续的思考。

汉帝国的建立,源自楚国塑骨秦国填肉齐国注魂,三国和一成就大汉!

这话何解,当分段解读,首先我们看楚国塑骨:

(1)溯源之旅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语源自项羽祖上,楚国上将军项燕之口,如说战国七雄,谁被灭最悲壮,也最可惜,那必是楚国!

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兵甲齐备,楚国,还有楚国所原生的楚文明,从不是中原文明的附庸,反而是能和中原黄河文明分庭抗礼的长江文明策源地。

古老的楚国,最早源自长江淮河流域混杂居住的先民,融合而成!

在荆楚地区形成共同语言、文化生活习性之后,形成了楚族,在周朝初年,楚国人不被中原正统所认同,楚人被称呼为淮夷或蛮荆。

强盛汉朝基因,楚国齐国秦国,三国和一成就大汉

(楚国八百年从不屈服)

因为这被歧视的因,还有文化相对中原文明稍许落后的果。

因果之间,造成了楚国对于中原文化的羡慕,心向中原的楚国无数次向中原文化靠拢,最后终于在东周初年,周成王时,被封子爵!

正式进入了周王朝册封体系内。

可是这册封体系进入维持的并不持久,原本指望被纳入体系后,就有平等待遇的楚人,并没有受到中原邦国平等待遇,反而备受歧视!

备受歧视后的楚人,开始了自己的抗争,他们荜露蓝蒌,披巾斩棘,奋斗不止!

强盛汉朝基因,楚国齐国秦国,三国和一成就大汉

(筚路蓝缕多少奋斗)

并在周昭王时,数次抗击周王攻击,虽然战斗失败居多,但周昭王却因楚人抗击而死。

“(昭王)十九年春,有星孛于紫微,祭公、辛伯从王伐楚。天大曈,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王陟-《竹书纪年》

(2)称霸时光

周王不将楚人当做臣子,楚国也不在忠于周王室,反而以“蛮夷”自居。

周王册封也不在当回事,而是自用王号,在神射手熊渠(?―前877年)时代,僭越称王,熊渠将自己的三个儿子封为句亶王、鄂王、越章王。

而自己则是王的爹,如此做派,楚人的骄傲之源出现了。

后续虽在周厉王时,因为厉王的狠毒,而自去王号,不过那也是暂时的!

东周开始后,周王威信日落,一日不如一日,没有周王压制,原本就强横的楚国,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地盘。放手吞并周边小国,迫使周边国家对自己称臣纳贡,俨然成了立足于淮河长江流域的霸主国。和黄河文明为主的周王朝及其册封国成分庭抗礼之势!

强盛汉朝基因,楚国齐国秦国,三国和一成就大汉

(楚国从弱到强)

楚人崛起,进而成政治势力。

这股势力贯穿于整个春秋时代,并不断和中原霸主分庭抗礼,晋楚争霸,甚至后续的吴越争霸,其实质不过是长江黄河政治板块斗争体现而已。

春秋战国时代的楚国就是这样一个奇葩的存在,也因为国家实力和楚文化的影响,楚国其实很不服气中原各国,在楚人看来,自己的文化从不落后,反而更先进!

(3)灭国遗恨

六国灭秦之后楚人最不服气,这不服气的根源就是楚国曾经的强大,和楚国曾经的憋屈!

可楚国依然被灭,而且是沦落于西秦之手,一个比楚国更加落后的国家。

秦国用彻底的军政改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务实多外交政策,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强盛汉朝基因,楚国齐国秦国,三国和一成就大汉

(被灭不甘之楚国)

50万大军攻楚,成了秦帝国统一天下的最关键一战,留下了楚国的战败和一个经典话语。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4)亡秦三姓、铸汉风骨

秦始皇武力横绝,征天下,扫六合归一统,成帝业,书同文车同轨也成就了中国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可是秦始皇命不久远,死于南巡之路,留下了一个烂摊子给后续的继承人,经过政治阴谋后,上位的秦二世又是个二世祖,不知治国为何物只知享乐的败家子。

治国大任丢给了宦官出生的赵国余孽赵高,一通乱搞之后,天下风气云变。

三个楚国人就此登上历史舞台。

三人三个姓氏也拉开了楚国灭秦的序幕,和楚人铸汉骨的开始。

汉朝为何能挺立那么久?

强盛汉朝基因,楚国齐国秦国,三国和一成就大汉

(陈胜呼喊引出两个英雄)

且看三句名言:

陈胜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项羽云:彼克取而代之

刘邦云:大丈夫当如是也

平民出生的陈胜,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一往无前勇气无双,贵族出生的项羽霸气侧漏,而小流氓地主出生的刘邦,话语中既有羡慕又有霸气。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魔咒在此三人接力之下,成真。

他们也用自己的语言,代表了各自的阶级属性,进而在后续的争斗融合中成就了汉朝的风骨。

是啊,平民勇猛,贵族霸气,统治者务实,由事才有了后续的汉朝精神。

于暗弱时光,韬光养晦,行无为而治,正是刘邦话语中务实的表现,于鼎盛之时,建功立业,战无不胜,这霸气侧漏不正是汉武挥鞭时候的气势吗?渡过暗弱和盛世之后,依然强横依然顽强,依然让各蛮族敬畏,不正是平民一往无前的勇气铸就的吗?

强盛汉朝基因,楚国齐国秦国,三国和一成就大汉

(无数英雄出场)

独汉以强亡,根源何在?

就在这三姓灭秦背后,就在这汉朝建立的战争基础上。

其次我们看秦国填肉。

于汉朝统治根基而言,虽然是楚人,陈胜,项羽和刘邦合力铸造了汉朝的风骨。

可是最后的胜利者,刘邦,最为依赖的却从不是楚人,而是楚国灭国的敌人,秦人。

此话何解,当从刘邦的发迹史还有汉朝的发展史中找寻答案!

刘邦的发迹史,源自率先入关,攻陷咸阳的战功,也因此,刘邦才有了汉王的称呼。

而汉王的封地,则在秦国故地,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后能胜出,和萧何提议的“约法三章”,有极深的关系!

强盛汉朝基因,楚国齐国秦国,三国和一成就大汉

(约法三章成杀手锏)

暴秦之亡,源自刑法严苛,不恤民力,徒留、墨面、劓、宫、大辟,连做甚至五马分尸!

都是暴秦最擅长做的事情,治民以暴,当因暴而亡。

当刘邦聪明的反其道而行之时候,民心特别是秦国的民心,就归于刘邦了。

而刘邦多对手项羽则骄横而又残忍多坑杀30万秦国降卒,两相对比之后,秦国民心必定无可遏制的向刘邦而去,也成了历史必然,更成了刘邦胜利之基础。

刘邦入关中后,实质已和项羽决裂。虽然刘邦也是楚人,但是沿用楚国旗号和楚国旧贵族出生的项羽对敌,无疑是不明智的,于是刘邦只能放弃楚国制度,改而延续秦制,进而重用秦人。

这即是政治需要,也是图谋天下的必要条件。

正如韩信所言:"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这也是为何刘邦出汉中,攻击三秦之地,如此顺利的关键因素,秦国已民心归附。

有汉中为基,更兼三秦之势,才有了后续刘邦的成功!

汉朝的建立,秦国人居功至伟,起到了关键作用!

萧何的“足兵足食”背后,都是原秦国无数百姓的助力,韩信的战无不胜背后,秦国将士居功至伟。

“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汉书-萧何传》此处关中卒就是秦兵。

这也是后续,汉朝建立之后,放弃楚国古地,而选择秦国关中作为政治中心的关键因素之一,楚人念项羽,而秦人喜刘邦。

这样的情况在后续汉朝时期依然延续,汉朝初年到武帝时期,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都是秦国人,有句话说的好,叫六郡良家子,羽林将门迭出。

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以材力为官,名将多出焉《汉书-地理志》

这六郡,其实都是秦国原本的领土,而六郡县良家子也都是秦人的后裔,羽林军和期门军,也都是汉朝前期和中期的精锐部队。

强盛汉朝基因,楚国齐国秦国,三国和一成就大汉

(羽林多出秦人)

汉朝能建立,进而在武帝时期大放光彩,秦人居功至伟。

秦汉已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何则?山西天水、陇西、安定、北地处势迫近羌胡,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汉书》

这是西汉班固对秦人,在汉朝时重要影响力诠释,秦国北方各郡都和游牧民族接壤,因为临强敌,而不得不自强,所以天下强军出秦川。获得秦人心的刘邦,就拥有了这天下强军。

不仅拥有了天下强军,刘邦还从善如流的采纳了刘敬的建议,将都城从洛阳迁入关中的长安(咸阳)

“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上曰:“然。”娄敬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室异。……而欲比隆于成康之时,臣窃以为不侔也。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变,百万之众可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史记-刘敬传》

此举,目的是在秦国民心归附境地之后,将政治中心也迁入秦国故地,全方位的继承秦国的政治和军事遗产,成就汉朝的基础!

强盛汉朝基因,楚国齐国秦国,三国和一成就大汉

(定都关中)

也就是本文所说的秦人塑肉说法的由来。

最后我们看齐国注魂。

如果将国家形容为一个人,有骨有肉,这个人就可以战起来,但是缺乏了灵魂的血肉不过行尸走肉!

没有了灵魂的民族是残缺的,因为灵魂才是生命力的来源。

那么汉朝的灵魂,思想意识形态从何而来?

答案是齐国!

春秋战国时期,可谓中原文化百家争鸣的时代,儒道法三家都是形成与那个时代。

按照后世分析而言,有种说法是这样说的。

三晋出法家

楚国出道家

齐国出儒家

三派学说地狱之分,后续有闲专文分析。

春秋战国的文化中心和各种学派,无论多少长短渊远都出自三晋大地和齐楚之间!

强盛汉朝基因,楚国齐国秦国,三国和一成就大汉

(战国七雄各有千秋)

由此可见一件事,那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后的胜利者,秦国,其实是最没有文化底蕴的国度,可是最没有文化底蕴的国度却成了最后的胜利者,这不是对有文化底蕴国度的讽刺吗?

说是也成立,说不是也对。

因为秦国后续用海纳百川之势,吸引各国人才为己所用,真正做到了取长补短。

并且用商君的变法,将所有不契合自己的文化思想摒除,只留下霸道之术,其实与当时的国际形式而言,是最优选择。

可是没有灵魂的国度,注定走不远,仅用霸道治国的国家,注定活不久。

汉宣帝曾说过这样的话: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

意思是说,汉朝的精神和魂魄本就不拘一格而是各种思想杂糅的体现。

这在整个汉朝历史进程中,都得到了体现。

强盛汉朝基因,楚国齐国秦国,三国和一成就大汉

(汉宣帝)

至于所有学问的由来,则避不开战国时期的一个国度那就是齐国!

齐国在战国时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国度,他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文化发达,绝冠诸国。

稷下学宫,就是当时各学派汇聚之地。

哪里有法家集大成者荀子。

哪里有道家黄老思想的代表田骈, 季真, 环渊。

哪里有儒家学说的代表孟子,至于其他众多的学说,那就举不胜数了!

强盛汉朝基因,楚国齐国秦国,三国和一成就大汉

(稷下学宫)

正因齐国学术鼎盛,才有汉朝贯穿一世所有治国理念,出自齐国情况出现!

建议定都长安的刘敬就是汉初齐国思想家在汉朝政府中代表人物。

他不仅提出了定都长安的汉朝大计,还提出了汉初建国时候的无数谋划,和亲匈奴出自刘敬的谋划,徒六国之民实关中,也是刘敬的谋划。

刘敬之后,又有两位思想家确立了汉朝初期和中期的指导思想!

一个是汉初的齐国人盖公,他将稷下学宫最推崇的黄老学说,引荐给汉朝统治者,无为而治的道家黄老学说成了汉初,直到汉武帝时期汉朝的既定国策。

汉武帝时期,窦太后去世,汉武帝正式掌权始,另一个齐国人主父偃出现,为了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推恩"之策,彻底解决了诸侯国问题,进一步完善了汉朝的中央集权大一统。

主父偃之后,另一个受到齐国学问影响的人物董仲舒出现了。

董仲舒其人虽为赵国人,可是他所学的《春秋》公羊学儒家,却不是赵国的学问,而是齐国的学问!

公羊学儒家,可说是儒家的另类,这儒家没有后世的萎靡之风而充满了攻击性和进取心,适合于汉武帝当政时期的汉朝政治风气。

《汉书儒林传》:“宣帝即位,闻卫太子好《谷梁春秋》,以问丞相韦贤、长信少府夏侯胜及侍中乐陵侯史高,皆鲁人也,言谷梁子本鲁学,公羊氏乃齐学也,宜兴《谷梁》

以上《汉书儒林传》说的是,《春秋》公羊学儒家的出处,公羊学儒家,为齐国的学问。

强盛汉朝基因,楚国齐国秦国,三国和一成就大汉

(汉武帝)

从汉初刘敬的各种建议,到盖公引黄老入汉朝,到主父偃推恩令,到董仲舒确定《春秋》公羊学儒家为汉朝的主导思想!

纵观西汉甚至后续的东汉所有时期,我们可以看出,文化学术鼎盛的齐国,成了汉朝无数思想意识形态的策源地。

​学术上的贡献,不仅影响到汉朝,也影响后世无数朝代。

齐国为汉朝注入魂魄,可算当之无愧!

综述;一个朝代与建立之初,就必有一个朝代的基因。

这个基因,有创立者的思想,有主体依附阶级的思想,也有大学问家的助力。

刘邦建立汉朝就如此,战国后期,虽有七雄之称,但真正持续强大的不过秦、齐、楚三国而已。

史学家总是强调“汉承秦制”其实与论调而论,并没有错,可是楚国和齐国对于汉朝的建立也助力良多确是不争的事实。

也因此,汉朝的建立,幸而有秦齐楚三国。

楚国铸骨秦国塑肉齐国注魂,三国和一才有大汉盛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