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作業做不完,經家長確認後,可”拒做“,是一個冷笑話

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是教育的一顆頑瘤,它嚴重製約了中小學生的完全自由發展,阻滯了他們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減負勢在必行,但如何減負考量的不僅是學校、教師和教育部的智慧,而是燒灼著全社會人們的智商。

日前,浙江省教育廳發佈《浙江省中小學生減負工作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擬規定小學生晚9點、初中生晚10點未能完成學校作業,經家長確認後,可拒絕完成剩餘的作業。

這個可以“拒絕完成作業”規定,無疑把課業負擔的原因歸結為教師佈置作業,而果真如此的話,就好辦了,因為,不讓教師佈置作業是再好辦不過的事了,就像不允許在職教師有償補課一樣,只要發現落實,就“重懲”,直至解聘。

但是,老師不佈置作業,學生負擔就減輕了嗎?事情並非那麼簡單。

“一二年級不佈置書面家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家庭作業不超過60分鐘,初中家庭作業不超過90分鐘,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業時間”這個規定早在多年前教育部就發佈,2018年又列入“減負30條”。但效果如何,卻是地球人都明白的事。

網上媒體多有報道,不少地方學校、教師試行不佈置作業、無作業日,家長不願意、不答應,集體到學校請願則有之,上訪到相關部門者也有之,更有諸多家長,學校教師不佈置,乾脆自已佈置,反正現在書店、網上各種各樣練習題多的是,什麼一課三練、雙色練習……名目繁多,有的家長給孩子一買或是一下載就是幾套,學完一課,回家要做幾套的練習,比原來老師佈置的作業有過之而無不及;還有雙休、節假的各種補習班、培訓班、興趣班,與學校教師有關係嗎?沒關係,都是家長自願掏錢讓孩子去補習……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學生作業做不完,經家長確認後,可拒絕完成剩餘的作業的措施,實在是一個冷笑話。

學生作業做不完,經家長確認後,可”拒做“,是一個冷笑話

家長這樣做有著充足的理由,無論學校搞什麼教育,成績是“硬道理”,不做作業,孩子就考不出好成績中,就升不上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學、將來就找不到好工作……因此,要想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負擔,眼睛不能只盯住學校、教師,更需要廣大家長的配合,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要讓家長轉變爭功近利的教育觀念,將家長的眼光從盯著孩子成績、名次轉移到關注孩子身心健康的全面成長上來……

想起古代一個笑話:從前,有個士兵出去打仗,身上中了一箭,人們趕快替他去請醫生。醫生來了一看,連聲說:“容易,容易!”隨即拿出一把剪刀來,把露在外面的那支箭柄“喀嚓”一聲剪掉,轉身就走。旁邊的人連忙叫住他問:“你怎麼走了呢?箭頭還在肉裡呢!”那醫生回過頭來擺擺手說:“我是外科醫生,外科的事我做完了,剩下的那是內科的事。”

當下學生學業負擔過重,家庭作業只不過如上述笑話中露在外面的“箭柄”,人們特別是家長的教育念和當下對學生、對教師評價機制才是刺入身體的“箭頭”,如果我們的減負只在“箭柄”——學生在校時間長短、家庭作業多寡上作文章,就算能夠把表面的“箭柄”全剪光,恐怕也只能是應一時之急,深入體中的“箭頭”照樣會使人發炎、化膿。

所以,要想真正將減負進行到底,當追根溯源,探尋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的根本原因——那就是當前以成績為核心的學生和教師的評價機制,而這種評估機制則源於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甚至是地方政府對學校(校長)的評估,而這個評估的根源是地方政府的不科學的偏面的“教育政績觀”,支撐“偏面政績觀”的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升學民意”,而這“民意”的背後則是社會”任學歷為賢“的用人機制……所以,減負不僅是學校的事,教育的事,更是全社會的事。

學生作業做不完,經家長確認後,可”拒做“,是一個冷笑話

封建社會為什麼那麼多人熱衷於“科舉”?就是因為“一舉”能成名、能成事、能一輩子衣食無憂。比如《儒林外史》中的那個范進,僅僅是中了舉,原來對其大呼小叫的岳父大人便不敢再造次了,對其恭敬起來,財主、官員便有人送禮上門……現今的家長為什麼那麼看重孩子的分數?因為分數高就可以考大學,大學越好越容易找工作,越容易找到好工作……

所以,當下的“減負”,學校只是切入點、突破口,但真正的”釜底之薪“卻是社會上的用人單位和家長,如果不改革社會用人機制,不轉變家長教育理念,不改變對學生和教師、學校的評估辦法,就算學生在校時間在短,作業再少甚至不佈置作業,恐怕也無法將學生的負擔降下來……

學生作業做不完,經家長確認後,可”拒做“,是一個冷笑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