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投項目或沒有生產環評,奧普家居招股書涉嫌“偷換概念”

奧普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簡稱:奧普家居)是一家主要經營浴霸、集成吊頂等家居產品的擬上市公司。公司目前擬登陸上交所主板上市,據證監會發布的公告顯示,公司將於2019年11月7日上會接受審核。

其實這並不是公司首次謀求資本市場上市,早在2006年公司就曾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或由於市值一直難有起色,公司於2016年9月退市,從而開始A股上市之路。然而我們深入研讀公司的招股書發現,公司此次主要的募投項目或“偷樑換柱”並不符合其環評報告的要求,恐是一個嚴重問題。此外,公司還或存“突擊分紅掏空公司”、“業績成長靠資本運作美化”等諸多問題。

環評報告“偷樑換柱”,“廠房建設”變“生產建設”

我們深入研讀招股書發現,公司的主要募投項目與其對應的環評報告存在嚴重的不匹配之處,這恐怕會成為公司此次申報上市的一個較為嚴重的瑕疵。

據招股書披露,公司擬使用募集資金40034.15萬元在浙江省嘉興市王店鎮建設奧普(嘉興)生產基地。該募投項目的建設內容包括進行集成吊頂、集成灶等產品工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購置並安裝相應生產設備建設新的產品生產線。據披露,該項目達產後,集成吊頂的產能可增加800萬平米,集成灶的產能可增加6萬臺。

依照該募投項目所披露的備案編號以及環保批文編號,我們通過公開信息找到了對應該募投項目的環評報告。然而深入研讀這份環評報告,我們似乎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

募投項目或沒有生產環評,奧普家居招股書涉嫌“偷換概念”

據環評報告原文披露,“該項目為廠房建設項目,不涉及具體生產項目。今後若企業將本項目廠房用於生產建設,或另有企業租用本項目廠房並設立建設項目,針對具體建設項目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並報當地環境保護行政部門審批同意後方可實施。”這與招股書所描述的大相徑庭!

一般來說,廠房建設的環評相對於生產建設的環評要相對容易,因為生產建設環評除了包括廠房建設外,還要對生產線、設備、產能、產品等諸多方面的進行考核與評價,要求自然也高得多。

換句話說,公司該項目所做的環評僅僅能夠進行廠房建設,若想要進行生產建設,必須向當地環保局申報新的環評報告,否則就有“先投產後環評”的嚴重違規之嫌了。然而在招股書中,我們發現公司不僅要建設生產線,還擬購置大量的生產設備。在當地環保局網站上,我們也未找到公司申報新的環評報告。

如此一來,公司似乎有“偷樑換柱”之嫌,用相對容易的廠房建設環評申報募投,再用募投資金去進行沒有環評的生產建設。一個沒有進行環評的募投項目,廣大投資者是否還敢參與呢?

A股IPO前累計分紅超九億,公司其實不差錢

上述提到公司的主要項目或有“未做環評”的違規之嫌。此外,我們深入研讀招股書後,發現公司似乎並沒有急切擴產需求或者資金需求。

據招股書披露,奧普家居本次IPO計劃募資總額約為9.18億,其中,4.0億元擬用於奧普嘉興生產基地建設項目,2.57億元擬用於營銷渠道建設項目,剩餘2.6億元擬用於補充流動資金。那麼公司是否真的有上市募投的需求呢?

先來看公司的擴產需求。據招股書披露,公司此次擬募投擴產集成吊頂800萬平米,集成灶產能6萬臺。然而公司2015年至2017年期間集成吊頂的產能利用率僅有67.46%、77.40%、81.62%。2018年上半年產能利用率更是下滑至只有60.84%。產能如此閒置,公司還要募投擴產,如何消化新增的產能恐怕會是個大問題。

再來看公司的資金需求。據招股書披露,截至2018年6月,公司賬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共有7.87億元,已經可以覆蓋上述大部分項目,流動資金可謂是十分充裕。這還遠遠不止,據披露,報告期內,奧普家居共進行了9次股利分配,分紅金額分別為600萬元、1.99億元、1億元、3085萬元、2億元、1600萬元、1.4億元、2.05億元和3960萬元,總金額高達9.36億元。報告期內分紅的金額比募投的資金的金額還要高,不得不讓人對奧普家居IPO真實目的產生質疑。

據披露,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Fang James與方勝康兩人,其中Fang James為澳大利亞國籍,方勝康為中國香港人,兩位一致行動人共間接/直接持有公司約70%的股份。按照報告期內9.36億元的分紅簡單計算,兩人分得的股利約為6億多元。

實控人在公司A股IPO前連續高額分紅,恐怕是不想把利潤與廣大投資者共享,“掏空”公司後再上市。

低價收購企業,高價出售資產,或為“美化業績”

我們再來看公司報告期內的業績情況。據招股書披露,公司2015年至2017年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9.45億元、12.50億元、15.84億元,各期實現的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45億元、2.68億元、2.70億元。乍一看,公司報告期內的業績保持著穩定增長,成長性還不錯。然而,深入研讀招股書後我們發現,公司的業績增長似乎主要來源於報告期內大筆收購,未來能否保持持續增長,恐怕還需要打個問號。

據招股書顯示,公司2017年先後收購了浙江勁源、杭州博朗尼、上海逸盛、中山博琅、中山博頌5家公司的相關資產以及杭州橙隆的經銷代理權。那麼上述收購的標的在報告期內給公司貢獻了多少利潤呢?據披露,2017年上述收購的資產實現營業收入1.96億元,實現利潤3434.13萬元,如此貢獻的金額幾乎是公司2017年全部的業績增長點。

此外,我們在研究中還發現,公司收購上述資產定價時的定價或許也存在一定的疑問。上述提到的杭州橙隆曾是公司的浴霸網絡經銷商之一,其實際控制人也是奧普家居的實際控制人的一致行動人方雯雯。據招股書披露,杭州橙隆2017年的營業收入為1.39億元,利潤總額為3545.39萬元。2017年12月奧普家居收回其經銷權,同時承接了其主要資產和人員,但給出的收購價格僅為1224.08萬元。在招股書中,杭州橙隆的實際賬面價值並沒有進行評估,僅僅憑藉奧普家居對其資產進行盤點並最終確定了交易價格。如此低廉的定價與草率的收購,恐怕不太合適。

與低價收購資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公司2017年也出售了部分原有資產。據披露,為滿足業務戰略發展要求,公司2017年5月將旗下持有的成都牽銀股權進行了剝離。據瞭解,成都牽銀系奧普衛廚與杭州牽銀於2010年8月共同出資設立,其中奧普衛廚持股41.67%,杭州牽銀持股58.33%,成都牽銀的主營業務是房地產開發經營。

據招股書顯示,成都牽銀2016年利潤虧損934萬元,截至2017年3月31日,成都牽銀相關的賬面價值僅為374.24萬元,評估價值卻高達6153.16萬元,涉及股權價值為2546.02萬元,相較於賬面價值翻了十幾倍。而這筆交易中,接盤方則是公司同一控制下的關聯企業奧普電器。據披露,2017年5月5日,奧普衛廚與奧普電器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奧普電器以2564.02萬元受讓奧普衛廚所持有的成都牽銀全部股權。

不得不說,為了奧普家居的上市,公司實控人也是蠻拼的,不惜使用關聯方花重金接盤鉅虧的子公司成都牽銀,同時厚增了奧普家居當期上千萬的淨利潤。或許為了遮掩這筆交易,2017年6月,受讓了成都牽銀後的關聯方奧普電器卸下了“奧普”商標,更名為杭州莫麗斯科技有限公司。

回頭來看,公司報告期內業績似乎是增長的,但要是剔除了收購的企業帶來的收益,那麼成長就微乎其微了。若再剔除置出資產帶來的鉅額收益的話,那公司當期業績恐怕還有下滑之嫌。公司未來是否還能夠延續報告期內的增長,我們也只有拭目以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