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投项目或没有生产环评,奥普家居招股书涉嫌“偷换概念”

奥普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简称:奥普家居)是一家主要经营浴霸、集成吊顶等家居产品的拟上市公司。公司目前拟登陆上交所主板上市,据证监会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将于2019年11月7日上会接受审核。

其实这并不是公司首次谋求资本市场上市,早在2006年公司就曾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或由于市值一直难有起色,公司于2016年9月退市,从而开始A股上市之路。然而我们深入研读公司的招股书发现,公司此次主要的募投项目或“偷梁换柱”并不符合其环评报告的要求,恐是一个严重问题。此外,公司还或存“突击分红掏空公司”、“业绩成长靠资本运作美化”等诸多问题。

环评报告“偷梁换柱”,“厂房建设”变“生产建设”

我们深入研读招股书发现,公司的主要募投项目与其对应的环评报告存在严重的不匹配之处,这恐怕会成为公司此次申报上市的一个较为严重的瑕疵。

据招股书披露,公司拟使用募集资金40034.15万元在浙江省嘉兴市王店镇建设奥普(嘉兴)生产基地。该募投项目的建设内容包括进行集成吊顶、集成灶等产品工厂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购置并安装相应生产设备建设新的产品生产线。据披露,该项目达产后,集成吊顶的产能可增加800万平米,集成灶的产能可增加6万台。

依照该募投项目所披露的备案编号以及环保批文编号,我们通过公开信息找到了对应该募投项目的环评报告。然而深入研读这份环评报告,我们似乎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募投项目或没有生产环评,奥普家居招股书涉嫌“偷换概念”

据环评报告原文披露,“该项目为厂房建设项目,不涉及具体生产项目。今后若企业将本项目厂房用于生产建设,或另有企业租用本项目厂房并设立建设项目,针对具体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这与招股书所描述的大相径庭!

一般来说,厂房建设的环评相对于生产建设的环评要相对容易,因为生产建设环评除了包括厂房建设外,还要对生产线、设备、产能、产品等诸多方面的进行考核与评价,要求自然也高得多。

换句话说,公司该项目所做的环评仅仅能够进行厂房建设,若想要进行生产建设,必须向当地环保局申报新的环评报告,否则就有“先投产后环评”的严重违规之嫌了。然而在招股书中,我们发现公司不仅要建设生产线,还拟购置大量的生产设备。在当地环保局网站上,我们也未找到公司申报新的环评报告。

如此一来,公司似乎有“偷梁换柱”之嫌,用相对容易的厂房建设环评申报募投,再用募投资金去进行没有环评的生产建设。一个没有进行环评的募投项目,广大投资者是否还敢参与呢?

A股IPO前累计分红超九亿,公司其实不差钱

上述提到公司的主要项目或有“未做环评”的违规之嫌。此外,我们深入研读招股书后,发现公司似乎并没有急切扩产需求或者资金需求。

据招股书披露,奥普家居本次IPO计划募资总额约为9.18亿,其中,4.0亿元拟用于奥普嘉兴生产基地建设项目,2.57亿元拟用于营销渠道建设项目,剩余2.6亿元拟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那么公司是否真的有上市募投的需求呢?

先来看公司的扩产需求。据招股书披露,公司此次拟募投扩产集成吊顶800万平米,集成灶产能6万台。然而公司2015年至2017年期间集成吊顶的产能利用率仅有67.46%、77.40%、81.62%。2018年上半年产能利用率更是下滑至只有60.84%。产能如此闲置,公司还要募投扩产,如何消化新增的产能恐怕会是个大问题。

再来看公司的资金需求。据招股书披露,截至2018年6月,公司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共有7.87亿元,已经可以覆盖上述大部分项目,流动资金可谓是十分充裕。这还远远不止,据披露,报告期内,奥普家居共进行了9次股利分配,分红金额分别为600万元、1.99亿元、1亿元、3085万元、2亿元、1600万元、1.4亿元、2.05亿元和3960万元,总金额高达9.36亿元。报告期内分红的金额比募投的资金的金额还要高,不得不让人对奥普家居IPO真实目的产生质疑。

据披露,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Fang James与方胜康两人,其中Fang James为澳大利亚国籍,方胜康为中国香港人,两位一致行动人共间接/直接持有公司约70%的股份。按照报告期内9.36亿元的分红简单计算,两人分得的股利约为6亿多元。

实控人在公司A股IPO前连续高额分红,恐怕是不想把利润与广大投资者共享,“掏空”公司后再上市。

低价收购企业,高价出售资产,或为“美化业绩”

我们再来看公司报告期内的业绩情况。据招股书披露,公司2015年至2017年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45亿元、12.50亿元、15.84亿元,各期实现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5亿元、2.68亿元、2.70亿元。乍一看,公司报告期内的业绩保持着稳定增长,成长性还不错。然而,深入研读招股书后我们发现,公司的业绩增长似乎主要来源于报告期内大笔收购,未来能否保持持续增长,恐怕还需要打个问号。

据招股书显示,公司2017年先后收购了浙江劲源、杭州博朗尼、上海逸盛、中山博琅、中山博颂5家公司的相关资产以及杭州橙隆的经销代理权。那么上述收购的标的在报告期内给公司贡献了多少利润呢?据披露,2017年上述收购的资产实现营业收入1.96亿元,实现利润3434.13万元,如此贡献的金额几乎是公司2017年全部的业绩增长点。

此外,我们在研究中还发现,公司收购上述资产定价时的定价或许也存在一定的疑问。上述提到的杭州橙隆曾是公司的浴霸网络经销商之一,其实际控制人也是奥普家居的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方雯雯。据招股书披露,杭州橙隆2017年的营业收入为1.39亿元,利润总额为3545.39万元。2017年12月奥普家居收回其经销权,同时承接了其主要资产和人员,但给出的收购价格仅为1224.08万元。在招股书中,杭州橙隆的实际账面价值并没有进行评估,仅仅凭借奥普家居对其资产进行盘点并最终确定了交易价格。如此低廉的定价与草率的收购,恐怕不太合适。

与低价收购资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2017年也出售了部分原有资产。据披露,为满足业务战略发展要求,公司2017年5月将旗下持有的成都牵银股权进行了剥离。据了解,成都牵银系奥普卫厨与杭州牵银于2010年8月共同出资设立,其中奥普卫厨持股41.67%,杭州牵银持股58.33%,成都牵银的主营业务是房地产开发经营。

据招股书显示,成都牵银2016年利润亏损934万元,截至2017年3月31日,成都牵银相关的账面价值仅为374.24万元,评估价值却高达6153.16万元,涉及股权价值为2546.02万元,相较于账面价值翻了十几倍。而这笔交易中,接盘方则是公司同一控制下的关联企业奥普电器。据披露,2017年5月5日,奥普卫厨与奥普电器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奥普电器以2564.02万元受让奥普卫厨所持有的成都牵银全部股权。

不得不说,为了奥普家居的上市,公司实控人也是蛮拼的,不惜使用关联方花重金接盘巨亏的子公司成都牵银,同时厚增了奥普家居当期上千万的净利润。或许为了遮掩这笔交易,2017年6月,受让了成都牵银后的关联方奥普电器卸下了“奥普”商标,更名为杭州莫丽斯科技有限公司。

回头来看,公司报告期内业绩似乎是增长的,但要是剔除了收购的企业带来的收益,那么成长就微乎其微了。若再剔除置出资产带来的巨额收益的话,那公司当期业绩恐怕还有下滑之嫌。公司未来是否还能够延续报告期内的增长,我们也只有拭目以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