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箱共用”創始人:物流包裝數智化加速企業組織AI化進程

“箱箱共用”創始人:物流包裝數智化加速企業組織AI化進程

近日,箱箱共用發佈了

智能物流包裝“數智+”服務,

該服務以智能物流包裝微粒化數據為基礎,

以“箱貨共管”為理念的

社會化物流包裝循環共用服務體系,

讓用戶低成本地獲取到了實時智能、

輔助決策等智能供應鏈服務。

為了進一步瞭解箱箱共用的

這項創新“數智+”服務,

億歐物流與箱箱共用創始人兼CEO廖清新

進行了簡單的交談。

據瞭解,智能物流包裝真正開始是從2013年鴻潤公司成立,鴻潤(HOREN)是一家專注於可循環物流包裝物(簡稱RTP)的研發、設計與製造的高新技術企業。2017年推出了物聯網+軟件平臺的平臺型企業“箱箱共用”,其本質商業模式是租賃生意,同時卻又與普通租賃存在不同,一是提高租賃效率,降低租賃成本;二是數據支撐,服務企業服務客戶。

目前為止,公司總共300多人,技術研發人員達到70人,同時,公司自有知識產權專利超過350項,每年的研發投入佔比達到總體營收的8%—10%,年營業收入達到了2個億。

“箱箱共用”創始人:物流包裝數智化加速企業組織AI化進程

//

數字化驅動,傳統包裝產業迎來變革期

//

綠色物流發展大勢下,物流包裝的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等是各個物流企業所追逐的熱點。他們推動著物流領域末端配送的“綠色環保”。但更多的快遞企業、消費者等看得見的、接觸的到的綠色物流是快遞包裹的外層包裝,更多人所看不見的裡層包裝是快遞鏈條之上的製造端。製造端的原材料、半成品等的包裝消費量是快遞包裝量的五倍以上,製造端的每個產品的環節都需要包裝,面對的體量和浪費量遠遠大於快遞包裹量的浪費。

隨著環保意識的逐步加深,各個地方先後出臺相關政策,引導和支持各類企業加大對快遞綠色包裝產品研發、設計和生產投入,加強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為此,新技術可循環物流包裝技術(RTP)便開始步入眼簾。但在包裝流轉過程中,用戶無法實時掌握包裝物狀態、循環箱的使用程度等數據信息,導致每年包裝物高達20%的丟失率,限制週轉率處於5次/年的低位,間接成本居高不下也嚴重製約著RTP的推廣和發展。

“箱箱共用”便在數字化驅動下提高包裝箱的運營效率,併為用戶提供數字化服務。比如,用戶商品遍佈全國的時候,包裝物在流轉過程中,可以通過包裝的路徑追蹤查詢包裝物的運行狀態,解決跨區域串貨現象,讓包裝粘性更強烈;再比如,箱箱共用幫助鮮花行業管理鮮花的保鮮期、品種數量等,降低一次性包裝成本,代替人工盤點工作等。

廖清新對億歐物流表示,“箱箱共用”在進行新的包裝行業數字化變革面前也面臨了眾多挑戰。第一,包裝按照行業屬性劃分,需要包裝從業者對自身所在行業的深刻了解。企業的認知是有寬度界限的,“箱箱共用”便是要突破界限,實現共融共同,幫助用戶減少供應鏈製造過程中的倉儲空間、人員效率、貨物運輸損傷等,降低供應鏈中的顯性和隱性成本;第二,資產的儲備。包裝箱投放市場是一個資金密集型的重資產的過程,需要完成製造、投保等方面的資金部署;第三,智能包裝箱的良好運營效率及安全問題考慮,需要加載物聯網及數據化應用;第四,認知改變,啟發用戶。智能物流包裝本身具有的數字屬性可以為用戶提供輔助決策。

因此,“箱箱共用”在傳統物流包裝產業中尋找新的突破點,重新定義物流包裝產業。在眾多難點之下,實現變革,加速數字化進程。廖清新說道,這種智能物流包裝相比於傳統包裝行業而言,所帶來的改變也有很多。第一,新技術代替老技術,首先成本降低,平均為用戶降低的成本在30%-40%,提高運營效率;第二,事實上真正的包裝影響不是用戶,而是用戶的用戶,智能物流包裝必須是多方達成共識,上下游達成共識,並推動整個行業實現技術革新,推動產業升級變革。

//

打造自身產業根基,推動產業智能化變革

//

5G、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成熟驅動了產業互聯網的發展,為產業升級換代和綠色投資創造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很多傳統行業越來越多的走向數字化、智能化、服務化及金融化。對於包裝產業而言,絕大部分包裝從業者並未對用戶提供價值,引導用戶改變行業,推行新的趨勢、模式,行業真正的變革者、引領者還未出現。

產業互聯網屬於門檻和壁壘雙高的領域,不僅要求創始團隊具備紮實而深厚的產業基礎,還要有快速學習及應用新技術的能力。廖清新說,產業互聯網不是為現在入場的參與者而準備的,是為十年前就覺醒並持續投入的創業者準備的。“箱箱共用”十年前便覺醒了,打造屬於自身的產業根基,知識產權、解決方案等產業方面護城河壁壘。

他認為,同質化、拼價格、複製模式等這種十年前的邏輯行不通,沒有定價權及主導權,只能在漩渦裡爬不出來。為此,“箱箱共用”十年前便開始服務於歐美、東南亞、澳洲等市場,為其提供價值和創造價值。至今,合作的國際企業有全球知名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商日本住友集團SGL、英國Flexsol、意大利Goglio、美國Bemis,澳大利亞Sealed Air等。

五年前(2014年)“箱箱共用”便開始注重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到現在開始注重AI、人工智能等技術,並進行數字連接,實現數字化、智能化。

廖清新認為,智能化數字化物流包裝產業被推動起來,至少還需要兩年時間。因為資本市場兩三年前對2B製造端並不感興趣,大部分的資本在改造2C端的效率,催化增量市場,而不是在2B的存量市場做優化。所以,2B製造端的企業估值比較低,物聯網與新經濟結合的機會比較少,孵化週期長。不過,現在資本已經開始慢慢的關注大量2B市場,推動2B市場的發展。

“箱箱共用”創始人:物流包裝數智化加速企業組織AI化進程

//

數智化加速企業組織AI化進程

//

工業革命浪潮的來臨,企業都在接受技術變革所帶來的洗禮。2017年人工智能進入爆發期。從數據來看,中國市場增長率達50%,預計2018年市場規模約380億元。在工業領域,人工智能被視為工業4.0的大腦,它將變革生產。

得益於行業核心企業BAT的大力推進,我國加速建立起了從底層基礎設施到算法再到應用,相對完整的人工智能產業體系。實際上,對於大部分人工智能參與者來說,他們不像BAT一樣大而全來做成一個體系,他們只是做體系的一部分,即如何利用專業領域的技術落地AI。廖清新認為,企業的實體產品進行服務輸出,必然需要數字化,而數字化的本質便是智能化。一定要靠新技術推動循環共用,唯一可依靠的便是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AI等技術。

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市場瞬息萬變,“開放、合作、共贏”成為了時代主旋律。阿里CEO張勇曾說過,未來的物流一定是從數字化到數智化的發展階段,數智世界將是我們共同面臨的時代。“箱箱共用”也推出了數智+服務,從包裝的角度實現智能化、數據化,然後為企業用戶提供輔助決策。

據廖清新介紹,“箱箱共用”的數智+服務有兩方面的價值:對企業用戶而言,提供數字+服務,提供無紙化交割、透明化管理、高週轉率、共享共用等數字化服務,提高用戶黏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激發需求;對行業而言,“箱箱共用”推出了“X重塑者”計劃,賦能物流包裝從業者,提升他們的工藝水平及數字化程度,帶動企業共同重塑物流包裝行業,變革行業未來。

能效管理、生產改善、預測性維護等是目前AI技術落地的主要應用場景所帶來的效能,這幾個應用無疑都是算法和數據的密集區。“箱箱共用”作為數字+的服務者,推出了不同於以往簡單租賃服務的業務,基於智能化物流包裝物的共享租賃業務,進行循環利用,達到箱貨共管,為企業用戶提供輔助決策,讓用戶不再孤島作戰,跨部門、跨企業的利益相關者開展實時數據和共享。

最後,廖清新也表示,“箱箱共用”是帶著使命感和抱負對整個物流包裝行業進行變革的,突破式的創新才能帶領整個物流包裝產業進入新的發展時代。

END

本公眾號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公眾號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及應用建議。本公眾號是一個個人學習交流的平臺,平臺上部分文章為轉載,並不用於商業目的,如有涉及侵權等,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會盡快處理。本公眾號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