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CC9 Pro 上手體驗

就在小米發佈小米 CC9 Pro 的前一個星期,一篇《2019,中國手機驚變 150 天》的文章,把 2019 年熱點層出不窮的中國手機市場,各大手機廠商的窘境,剝開了放在了各位食客的眼前。

根據 IDC 發佈的 2019 Q1 Q2 和 Canalys 發佈的 Q3 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出貨數據,小米是國產「四大天王」裡面,跌幅最兇的一家:2019 Q1,小米出貨量同比負增長 13%;Q2,同比負增長擴大到 20%;到了 Q3,這個數值拉大到了 33%,甚至比蘋果的 28% 還要多。

當然,不只是小米,除了因禍得福的華為,國產廠商出貨前五中的另外 3 家 OPPO、vivo 和蘋果,也都受困於是手機市場整體萎縮的大環境,出貨量都遭遇了動輒兩位數級別的下滑。

整體大環境萎靡的背景下,OPPO 和 vivo「發力線上、下沉千元」的過冬策略也進一步擠壓了小米的傳統優勢空間。像是 OPPO K3 / K5、realme X / X2 以及 vivo Z5,不只是整體性價比能夠壓制 Redmi,而且也能把前置彈攝、高功率快充、64MP 像素這些旗艦賣點下放到千元機,它們的出現,直接扭轉了小米在千元機市場一家獨大的格局。

不過,更惡劣的市場環境,反倒也逼出了更決絕的小米:

1 億像素 5 攝,2799 雙曲面屏

這是這個敏感的時間節點上,小米拿出的一款對於自己而言至關重要的中端機型——小米 CC9 Pro。

小米 CC9 Pro 上手体验

1 億像素 5 攝我們待會兒說,先說說 2799 塊的小米 CC9 Pro 的另外一個主打的賣點——雙曲面屏。

忽視「環繞屏」概念機 MIX Alpha 的話,小米 CC9 Pro 是小米重新又用上雙曲面屏的第一款手機。當然,如果這個殊榮還不是那麼吸睛,我們再來看看在小米 CC9 Pro 之前,近期發佈的用上了瀑布屏或者雙曲面屏的手機是有哪些:

  • vivo NEX 3

  • 一加 7 Pro / 7T Pro

  • OPPO Find X

  • 中興天機 Axon 10 Pro / nubia Z20

  • 三星 Galaxy Note 10 系列 / S10 系列

  • 華為 Mate 30 Pro / P30 Pro / Mate 20 Pro


這些我有印象用上了瀑布屏 / 雙曲面屏的發佈時間不長的機型中,除了起售價 3499 元的 nubia Z20,其它所有機型都是標準旗艦機的標準定價——所以,小米 CC9 Pro 的發佈,一個很重大的意義是,它把旗艦機正在普及的雙曲面屏或者瀑布屏,正式下放到了 2000 - 3000 元這一檔。

毫無疑問,雙曲面屏對小米 CC9 Pro 的提升是巨大的。不只是越級用上旗艦機專屬的雙曲面屏讓它更有範兒了,更重要的是,小米 CC9 Pro 的這塊雙曲面屏對屏幕的整體觀感的提升也非常明顯。

小米 CC9 Pro 上手体验

我們推崇雙曲面屏和瀑布屏的原因,是因為由於邊緣曲率和人眼視角的原因,它的視覺欺騙效果既會讓我們感覺「顯示內容漂浮在屏幕之上」,又會有一種「屏幕邊框極窄」的既視感。殊途同歸,這兩種視覺效果最終都會讓屏幕的沉浸感更強、視覺效果更聚焦。

小米 CC9 Pro 把雙曲面屏的這點優勢,發揮得還不錯。無論是看視頻、公號長文、或者是刷微博,小米 CC9 Pro 這塊雙曲面屏都能帶給我不錯的專注感,我甚至會妥協式地心想:「有了雙曲面,凸入屏幕的大水滴也不是那麼不能接受」……

小米 CC9 Pro 上手体验
小米 CC9 Pro 上手体验

至於小米 CC9 Pro 的雙曲面屏的誤觸,還是會有,得益於誤觸優化,正常的正面握持姿勢一般不會誤觸,不過像圖片這個姿勢抓住邊框,還是挺容易誤觸到邊緣屏幕的。

當然,通常雙曲面屏還有另外一個優點,就是手感更好。屏幕雙曲面,配合機身弧形後殼,可以讓手機握持時的過渡手感變得非常棒,最典型的例子,是三星 S 系列最近的幾款旗艦。

小米 CC9 Pro 前後曲面和中框的過渡也非常自然,不過因為機身厚重,所以它的手感相比於其他雙曲面手機還是會稍微侷促一些。

作為一款 6.47 英寸屏幕的手機,小米 CC9 Pro 的厚度足足有 9.67mm,重量也有 208g。雖說同是雙曲面屏幕,NEX 3 的 217g 的重量還是要更重一些的,不過 CC9 Pro 的 9.67mm 厚度可是甚至連 OPPO 的雙軌潛望 Find X 都要讓一讓的——手機太厚或者過薄,對單手握持的手感而言,當然都不會是一件好事兒。

所以,即便是雙曲面屏,也沒能把小米 CC9 Pro 的手感完全救回來,用上了雙曲面屏的小米 CC9 Pro,感覺手感還是稍微有那麼一點點偏沉和偏擠(此處要實名羨慕手大的同學,先天優勢),如果你選擇搭配官方設計的那兩款手機殼的話,這兩點感受可能會更加明顯一些。

小米 CC9 Pro 上手体验

9.67mm 厚的機身,要知道可是足夠小米 CC9 Pro 塞進一塊 5260mAh 大容量電池的。

你可以說是因禍得福,CC9 Pro 的 5260mAh 電池容量的優勢是非常直觀的,雖然上手時間不是特別長,也沒有具體測試和對比,不過只是憑上手的感覺,我覺得大家還是可以期待一下小米 CC9 Pro 續航能力的。比如,上手瘋狂裝 APP、裝框架、雲同步、換主題……造得手機發熱燙手,但是折騰大概 2 小時,小米 CC9 Pro 掉電也只不過 20% 不到而已。

當然,小米 CC9 Pro 續航能力另一項值得期待的加成是 30W 極速閃充。

30W 快充功率,甚至比 Redmi K20 Pro 的 27W 快充還要高。因為上手時間不長(電量大、掉電慢沒機會完全充電也是一個原因),沒有測試 CC9 Pro 從 0% 到 100% 的全程充電數據,也無從驗證小米官方「CC9 Pro 的功率下降更慢、充電比 40W 更快」的說法(我試過在 45% 電量下,CC9 Pro 充電功率是可以保持在 22W 左右的),不過不管怎麼說,30W 的充電功率確實可以增強 CC9 Pro 續航的靈活性。

小米 CC9 Pro 上手体验

CC9 Pro 偏厚重其實也不是因為小米不在乎手感,之前的 Redmi Note 8 Pro 就證明過小米手機也能有好手感,即便它只是是入門千元機。在小米 CC9 Pro 上,小米其實也有注意優化厚度,比如 CC9 Pro 的屏下指紋,就特意用的是超薄光學指紋膜組,「Z 軸空間」只有 0.3mm 而已。

既然如此,為什麼 CC9 Pro 的機身厚度會比其它手機高這麼多?

我覺得 5260mAh 的大容量電池應該只是小米就勢為之,其實 CC9 Pro 的超厚機身的「罪魁禍首」,還是因為小米遷就了那顆 1 億像素 7P 鏡頭。

如果看過發佈會,你應該對 CC9 Pro 產品經理現場展示那顆 1 億像素 7P 鏡頭的大小和厚度有非常直觀的感受,而真機上,小米 CC9 Pro 的主攝凸出機身之外的程度同樣也是非常直觀。

小米 CC9 Pro 上手体验

不過犧牲了機身厚度遷就這顆 1 億像素 7P 鏡頭的結果也相當圓滿:小米 CC9 Pro 和 Mate 30 Pro 共享了 DxOMark 手機綜合得分第一的榮光。

小米 CC9 Pro 的 5 顆鏡頭組成的後置拍攝組合,除了這顆 1 億像素 1/1.33 英寸大底 7P 主攝鏡頭,還覆蓋了廣角、長焦、人像和微距。

1 億像素的主攝,正常拍攝時的樣張像素為 4512 × 6016 的 27MP 照片。得益於 1/1.33 英寸大底以及 4 合 1 超大像素、f/1.69 光圈,小米 CC9 Pro 的這顆主攝在正常模式拍攝下的畫面曝光非常出色,無論是室內低光還是戶外高對比度環境下,它的樣張相對來說都非常乾淨,細節也很銳利:

小米 CC9 Pro 上手体验

這張照片開啟了 HDR 和 AI,寬容度和飽和度都比關閉 HDR / AI 時要稍微高一點。注意背景,這顆主攝的 f/1.69 大光圈的散景效果非常強,拍出來的畫面看起來也非常舒服。

小米 CC9 Pro 上手体验

當然,這種大底、大像素、大光圈的優勢,在夜景拍攝時也很明顯,配合小米本身就做得比較不錯的夜景拍攝模式,CC9 Pro 的夜景成片的噪點抑制相當出色,甚至在很多高對比度場景,你還需要手動點選對焦點來避免高光過曝:

小米 CC9 Pro 上手体验
小米 CC9 Pro 上手体验小米 CC9 Pro 上手体验

這三張樣片都有些許高光溢出的現象(第一張和第三張自動對焦,第二張手動對焦),我覺得 CC9 Pro 夜景模式下並不怕光線不夠,反倒在光線過強的場景下一定要注意手動對焦選中亮點壓制高光。

只有在相機 APP 的 108M 模式下,小米 CC9 Pro 才可以拍攝 1 億像素的照片。4 倍的像素量意味著,小米 CC9 Pro 在108M 模式下拍攝的 1 億像素照片會比正常模式下拍攝的 2400 萬像素有更高的解析力,事實上也確實如此,下面這一組照片局部放大之後細節對比非常明顯:

小米 CC9 Pro 上手体验

不過你也應該能意識到,如果是用來拍照分享,108M 模式下拍攝 15MB - 25MB 一張的 1 億像素照片社交網站的意義其實很有限,我覺得,108MP 照片更現實的意義在於,它可以為照片素材保留超大的後期空間——如果 108MP 在放大一倍之後的解析力依然和 24MP 照片相當,那麼也可以說,108MP 後期裁剪構圖的空間也要比 24MP 大一倍。

小米 CC9 Pro 上手体验

雖說 108M 模式下無法變焦,看,這不也是變焦嗎?

小米 CC9 Pro 的主攝等效焦距 25mm,相對來說,50mm 等效焦距的 1200 萬像素 2 倍光變鏡頭更接近人眼視角和視野範圍,很多時候用這顆 2 倍光變鏡頭來構圖會更實用:

小米 CC9 Pro 上手体验小米 CC9 Pro 上手体验

這張 2 倍光變的樣張主動開啟了 HDR,夕陽的光斑被算法壓制得太嚴重,成像不是很自然。

50mm 的 2 倍光變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光變鏡頭,相對而言,另外一顆等效 94mm 焦距的 5 倍光變鏡頭在非大景的場景下,對構圖意義不大,不過,像是在演唱會或者發佈會、球賽或者打鳥時,它也可以派上用場:

小米 CC9 Pro 上手体验小米 CC9 Pro 上手体验
小米 CC9 Pro 上手体验

CC9 Pro 發佈會上貫穿全場的一張 5 倍變焦樣張,不過可惜的是,這顆 5 倍光變的鏡頭的像素只有 800 萬,所以解析力稍微有點著急。

CC9 Pro 最大可以支持到 5 倍的光變,混合變焦可以支持到 10 倍,而數碼變焦甚至可以支持到 50 倍。因為支持光學防抖,所以即便是在 10 倍和 50 倍變焦下,對焦不是太成問題,不過畫質顯然會比較差,這種極限變焦倍數,通常也只有在特殊場合下才能用到。

另外兩顆等效焦距 16mm 的廣角鏡頭和最小拍攝距離 1.5cm 的微距鏡頭,前者適合拍攝大景,後者適合拍攝花草、食物,在適合的場景下也能拍出非常有創造力的照片:

小米 CC9 Pro 上手体验

這張廣角樣張可以對比主攝下的樣張。CC9 Pro 超廣角拍攝時的桶形畸變會有,不過在拍攝這種大景時看不太明顯。

小米 CC9 Pro 上手体验

基本上,小米 CC9 Pro 的 5 枚主攝鏡頭可以覆蓋從長焦到廣角、從人像到微距的各種需求,它應該是目前為止拍攝功能最全面的手機之一。

小米 CC9 Pro 上手体验

就上手的感覺,怎麼來評價 CC9 Pro 這部手機?

就像是前面我所提到的,你可以把 CC9 Pro 理解為一部完全側重「拍攝」的一款手機,包括超大容量電池你都可以理解為是搭上了 1 億像素鏡頭體積偏大的「順風車」,而且,雷軍也大方地承認了採用雙曲面屏幕和超薄屏下指紋也是為了能讓手機 HOLD 住這顆超大體積的鏡頭。

從 CC9 Pro 上手實際拍攝的表現來看,小米確實成功地把它打造成了一款優秀的拍攝強機(廢話,DxOMark 得分第一還能是鬧著玩兒的?),而且在拍照之外,除了厚度和重量稍微對手感有些影響,其它各方面比如屏幕、續航、本地化功能、UI, CC9 Pro 確實讓我挑不出太大的毛病,可能唯一的疑問也就只剩下,驍龍 730G 配得上 2799 嗎?

因為上手的時間比較短,所以這個問題我暫時也沒有確切的答案,連帶這個問題,以及「5260mAh 電池到底有多 imba」「30W 是不是真的比 40W 快」、「1 億像素 5 攝到底有多強」這些具體的問題,有機會的話我們留待深度體驗裡再和大家一一確認。

PS:對了,我還想誇一下 CC9 Pro 可能不大會被注意到的一點,沒合適的地方插進正文,直接寫在這裡吧——CC9 Pro 用的是轉子馬達,不過它的自帶安全鍵盤以及內置的搜狗輸入法的按鍵觸感反饋優化得相當到位,清脆、細膩,這可能是我體驗過的最好的轉子馬達,堪比 Nokia N9 和 LG G7,贊一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