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廷根大學生的生活:“哥廷根之外沒有生活

哥廷根的格奧爾格·奧古斯特大學(德語:Georg-August-Universit?t G?ttingen),簡稱哥廷根大學,是位於德國西北部下薩克森州南端的哥廷根市的公立研究型大學,因英國國王兼德國漢諾威選帝侯格奧爾格二世創建而得名。始建於1734年,於1737年向公眾開放,是下薩克森州最古老和最大的大學。同德國的海德堡大學、佛萊堡大學、蒂賓根大學相似,哥廷根大學屬於傳統的大學城,是“沒有校門和圍牆的大學”。

據立思辰留學介紹,哥廷根擁有十分輝煌的歷史,名人輩出,蜚聲世界。2007年10月至2012年5月期間為德國第二輪“精英大學”所評選的德國九所精英大學之一。截止2017年,哥廷根大學共有45位校友、教職工及研究人員獲得過諾貝爾獎,在歐洲僅次於劍橋大學、牛津大學、柏林洪堡大學和巴黎大學,是世界上諾貝爾獎得獎人數最多的大學之一。

迄今為止,有45位諾貝爾獎得主曾在哥廷根大學學習、任教或研究,其中大部分為物理和化學獎,其他為醫學、和平及文學獎。這一數字使哥廷根大學在“各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列表”中仍可進入全球前15位。不過因為大多數諾貝爾獎都是在20世紀上半葉獲得的,其得主多已去世。最近獲得諾獎的與哥廷根大學相關的人士分別是2013年生理學獎和2014年的化學獎得主。

但在這一與諾獎關聯大學的排名榜單之外,哥廷根大學在近年來的各類其它國內及國際大學排名競爭中均成績不佳,甚至下滑嚴重。迄今,哥廷根大學只在2007-2012年獲得過一次(第二輪)“德國精英大學”的頭銜。2012年,德國大學卓越計劃評審委員會決定不再給予哥廷根大學第三輪“德國精英大學”的頭銜。而在2018年9月,德國聯邦政府在哥廷根大學所提交的四個卓越學科申請計劃中只批准了一個,從而使哥廷根大學提前失去了爭取第四輪“德國精英大學”頭銜的機會 (每所德國大學需獲得政府批准的至少兩個卓越學科方可申請“精英大學”頭銜)。而在各類世界性大學排名中,哥廷根大學也已喪失光芒,長期徘徊在全球100位至200位之間。雖然此類商業化排名主要由英語國家商業公司主導,所採取的標準不利於非英語國家的大學且飽受爭議,但同其它與諾獎得主相關的名牌大學相比,哥廷根大學目前的排名及受關注程度與其輝煌的歷史顯得極不相稱。


哥廷根大學生的生活:“哥廷根之外沒有生活


科研與合作

哥廷根科學院是1751年由英王喬治二世建立的獨立的學術機構,包含文理兩部,廣泛吸納國內外科學界的名人作為其成員。如今其財政直接來源於下薩克森州。它同大學一直保持著合作關係。

另外,哥廷根本市即設有5家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分別為馬克斯·普朗克宗教與少數民族多元化研究所(前身為歷史研究所)、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馬克斯·普朗克實驗醫學研究所、馬克斯·普朗克動力學研究所以及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均同哥廷根大學具有學科上的緊密合作關係,使哥廷根保持著科學研究上的領先地位。

哥廷根老市政廳地窖餐廳的入口處,至今還刻有一句著名的拉丁文古語,用來形容哥廷根大學生的生活:“哥廷根之外沒有生活。即便有生活,亦非這般的生活。”

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史專家魯道夫·斯門德教授曾對19世紀的哥廷根大學作過這樣的描述:“哥廷根大學的教授從不輕易接受一所外地大學的聘書,即使是來自柏林大學的聘書也不例外。在柏林的人,若不作根本性的比較,可能還感受不到哥廷根大學的特殊地位。在歸併(普魯士)後的十多年裡,就連柏林大學也不能贏得哥廷根大學教授的青睞。”

20世紀美國著名數學家桑德斯·麥克蘭恩教授在訪問過哥廷根大學之後評價道:“世界上沒有其他任何地方可能同它相比。它是一個真正的智能活動中心,那裡進行著十分激動人心的工作。不論什麼都讓人感到那是真正的本質,是事物的中心。……我曾在芝加哥念研究生,它比芝加哥強得多,我曾在耶魯當大學生,它比耶魯強萬倍!”在談到美國的哈佛、伯克利等大學後來也有活躍的學術氣氛時,他特別強調,“但是哥廷根是頭一個”。

在20世紀70年代英國BBC公司拍攝的環球系列紀錄片《人類的攀升》(The Ascent of Man)中,著名英籍猶太數學家雅可布·布洛諾夫斯基(Jacob Bronowski)曾這樣形容哥廷根:“一切古老的大學均有美妙的相似之處。 哥廷根正如英國的劍橋或美國的耶魯那般 - 偏遠而罕為人至。 但除了那些學究們。 教授們深信這裡是世界的中心。 哥廷根老市政廳牆上刻的那句古語 - 哥廷根之外沒有生活。 哦,這句話,哥廷根的教授比學生更把它當成一回事呢。”

學術傳統在哥廷根備受尊重。哥廷根市中心有一座“鵝女孩”雕像,來自於格林童話,說的是一位公主的故事,故事大意是: 有位公主帶著女僕到異國與定親的王子履行婚約,公主與女僕半途中換了服裝,女僕拿走了信物,抵達時女僕冒稱為公主,而公主被當成女僕放鵝去了。公主身邊有隻會說話的馬欲告訴王子真相卻被殺死,馬頭就掛在城牆上,公主丟了信物,連馬也死了,這下子更沒人可以證明她的身份, 公主傷心欲絕。當王子迎取女僕時經過城門,馬兒開口道出了真相,於是王子到市郊找到放鵝的公主,才順利完婚。悽美動人的故事如今早已與哥廷根大學那有名而有趣的學術傳統聯繫在一起:在博士生通過答辯獲得博士學位的當天,都會頭戴博士帽,在親友的陪同下乘坐花車前往市中心的鵝女孩廣場去向這座“鵝女孩雕像”獻花並親吻鵝女孩,遊客們常駐足觀看,成為哥廷根一景。由於親吻者眾多,鵝女孩也成了“世界上受吻最多的女孩”。為了維護秩序和保護原雕像,市政廳曾下令不得親吻該雕像。後因違令者眾多,原雕像已被博物館收藏,現在矗立於此的是一座複製品,而市政廳也未實際禁止剛出爐的博士們去爬上雕像,獻上他們的熱吻。

大學散佈於城中各處。文科中央校區“藍塔”緊鄰老城,是神、法、商等社會科學系的所在地。文史哲等人文科系也在附近。數學系老樓在老城西南部。而大部分自然科學系則位於新建的北部校區。醫學系與哥廷根醫院合為一體,座落於山腳處。各系所所在處一般均有食堂,附近也有少量學生宿舍。


分享到:


相關文章: